书城成功励志大师的读书笔记
7140100000036

第36章 我与书(7)

即有此提法),但时下少有人提。我将无特定针对性,无具体、直接需要,读后短期内无显效即不能立竿见影的书归结为这一类,比如人文学科类、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类(包括最新进展)等等。其所以有这样的想法,盖因近几年,我国文化教育普及率虽然达到了历史空前的广泛程度(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文化素养水平未见得同步提高,有些方面还显着下降了。在一次主编会上,我问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出版社对所出图书差错率有无规定?”他说:“‘文革’前,容许差错率为十万分之一,现在是万分之一。”有一年省出版行政部门委托我看一看某出版社出的一套丛书(名之曰“审读”),这一辑五册,一本十来万字,质量参差不齐,差错率低的也远超万分之一,有一本外省某高校一位副教授写的,单是文字和常识类的“硬伤”就多达一百多处。这种情况在图书出版界决不是个别的。有一本杂志叫《咬文嚼字》,“咬”了不少大报、着名作家、文化学者等名人出的书,更遑论流行歌词、广告、牌匾!如果较起真儿来,可以说咬不胜咬,嚼不胜嚼。影视界等何尝不是如此。央视热播的几部长篇历史电视剧涉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的争论,那是见仁见智,且不去管它,单是字幕中的错误就数不胜数,有一次只看了两集就发现几十处错误。央视的其他频道,例如中文国际频道的“海峡两岸”栏目的字幕也常常出错。

人们往往是有嘴说人,嘴不说己。其实自己读了大半辈子书,也时有读错、写错,甚至闹笑话的时候,特别是有些多音字、通假字,应读此而读彼,应释甲而释乙,鲁鱼亥豕,并不鲜见。

这些看似技术枝节层面的东西,或认为一眚不掩大德,但如果全社会特别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制作生产部门,都习焉不察,视为故常,则说明我们的民族文化素养存在缺失,不但贻笑华人世界,也贻误我们的后代。

当然,这毕竟还只是比较表浅的层面。如果在阅读“必读书目”,自己术业急需书籍同时或之余,读一点经过千百年淘洗筛滤的中、外文化经典一那些眼前看似“无用”的书,口就月将,持之以恒,“无蹦之用”就会日渐显示出来。这里不再重复已被人们说过无数次“读书可以增加知识,吸取经验,增长才干”之类正确的话,更不要说宋真宗所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那种陈腐甚至反动的劝学诗,相对来说,勤于认真读书的人大多较能识见宏远,见解深刻,谈吐雅健。当然也有读书读成书蠹甚或宵小的,但那毕竟不是主流。

无用之用,往往很难在一事一物上显现出来,因为不但体现在知识或技能的量的积累,更重要的体现在一个人良好的气质、境界。最近着名华裔靳羽西女士在央视“文明之旅”节目上接受采访,有一个外交学院的女学生问她:“您的书中提到内在美。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个建议,怎样才能有内在美……”靳羽西答:

“读书,要不停地读书。”靳女士的回答可谓深得其中三昧。

读书的用处几乎可以无限生发开去,这里就不一一覼缕了,只讲读书力学,不讲笃行实践,为读书而读书,就可能成为书蠹、书呆子。一篇短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另外个人在读书的方法以及如何享受读书等方面,还有一些浅见,姑且俟诸他日。20多年前,应某杂志主编的稿约,发表过一篇《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的文章,讲的是古人学习的故事。今天我仍愿用孔子对其弟子子贡说的这句话与同道共勉: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与书为友 以书相伴张晓爽

“博览群书,才能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引经据典,才能妙趣横生、兴味盎然;读书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说到读书,首先想到这句始终让我铭记于心的话。也正是这句格言激励着我,始终与书为友、以书相伴,一路走向成长、走向成熟!

书籍伴随我度过了金色的童年,我阅读着,快乐着。年幼的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拼音版的《木偶奇遇记》,匹诺曹那引人入胜的曲折离奇经历,点燃了我对书籍的好奇,同时也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孩子。

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我越发喜爱读书,阅读范围也越来越广,文学类的,百科类的,历史丛书,等等。就像高尔基说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十万个为什么》让我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安徒生童话》让我学会了真、善、美;《唐诗三百首》让我感受到中华大地璀璨的文化;《上下五千年》让我知道了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故事更是激励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书籍伴随我度过了花季、雨季,我阅读着,成长着。不知不觉到了中学,学业开始繁重,升学压力与日俱增,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灵也逐渐躁动起来。

尤其是上了高中,高考这座大山,有时候把人压得真的不知如何去面对和应对。

同时,成长的过程中,想象与现实的距离逐渐呈现在眼前,烦恼和孤独感也一天天地从薄到厚地笼罩在我身旁。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随手拈起一本书看看,舒缓一下压力。这个时期,读的文学作品开始多起来,而且也慢慢体味到里面描述的人生感受。书成了我最知心的朋友,读着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到自己再也不孤独了,因为写书的人与我有同样的感受,他们融入书中的灵魂坚定我的信念,分享我的苦乐哀愁;书成了我可敬的老师,不断地督促我反思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还让我了解不同人的想法,汲取他人思想的精华,让我学会了宽容。尤其是高三的时候,我喜欢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叹服于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顽强意志,即使在那么多困难的袭击下,他也从未倒下,这如磐石一样强硬的品格,正是我所需要的,也是我应该追求的。这本书伴随我度过了那一段难忘的高三岁月。

书籍伴随我度过了绚烂的大学生活,我阅读着,享受着。如果说中学是懵懂、青涩而略显平淡的黑白电视剧的话,那么大学生活就是色彩斑斓、情节扣人心弦的三维立体影片。在完成了“升学”这个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任务后,进入大学生活的我开始接触到了书本以外的太多东西。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我有更多的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我也迷恋网络,我也喜欢美国大片,所有同龄人喜欢的事物我都不例外。但是,书籍带给我的是网络或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替代的。是书籍让我开始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作为平凡人的我,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呢?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我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人生的道理,看过各色的风景,读过诸多的人生历程,获得更深的人生体会。逐渐地,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让我在纷繁的现实社会中获得独有的那份安宁和纯净,变得更加温情自然。

书籍伴随我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我阅读着,成熟着。走出校门的我,很幸运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带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希望,踏上了新的人生征程。全新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我起初想象的那样顺利,时常会遇到从未面对过的问题,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似乎一切要从头开始。那时的我,更多的是迷惑和不知所措。当我感到苦恼与茫然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像沐浴了一缕阳光,真实的温暖着我,给我带来的不仅是一丝安慰、一些快乐、一种满足,更是充实自我、武装自我、完善自我的强大力量!而单位也给予了我充分展示才能、积累经验、完善自己的机会和空间。2007年年底,工作半年有余的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五个一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并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次比赛不仅让我这名储备战线的新人得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机会,同时《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也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它使我由困而学之的混沌状态转而进入学而知之的新境界,让我懂得原来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在点滴间,就在平凡与简单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在熟视无睹的细节里。

这种精髓逐渐融入我的做事风格,促使我更加认真对待工作中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事情。这种专注于细节小事的行为让我收益颇丰。2009年,我参与了单位内部的西门子白色家电仓储物流再造,在我的建议下,通过细微环节的更改,大大促进了整个流程更高效、更快捷、更准确地运行与发展。西门子公司将这一仓储流程作为典范在全国推广,而由我编写的《论西门子白色家电仓储管理流程再造》,也发表在2009年第2期《物资储备研究》上。这些成绩的获得,无不得益于书籍赋予我的力量。

书籍必将伴随我一生,活到老,学到老,读到老。现如今,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五个年头的我,逐渐成为了单位的骨干,更需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尤其是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发展目标下,作为储备事业的一员,更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只有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思考探索、持续提升学习能力,努力成为顺应时代要求和储备事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储备人提出的新要求。读书已经成为我的生活需要,成为我的工作需要,成为我的生命需要。

正如有人说的,“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教会了我如何从容地面对生活和待人接物,保持心灵的一份纯净,这可以说是读书给我的最大的回馈。

读书已成为我生活的必需,我要终生与书为友、以书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