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的观照
杨桂杰
虽然经常阅读《人间福报》,素知佛光山有一位“笔端常带感情”的满观法师,但委实以言,与其并不熟识,再加上知见浅薄,本就没有资格为其作品写序的。此番由于友人辗转错荐,而有这样的机会与因缘,以在家众读者的角度,得以先完整阅读满观法师的作品,算来应是福报一桩。藉《半中岁月》的一角,不是作序,谨向满观法师及各位读者朋友报告自己的读后心得。
来自美丽净土花莲的满观法师,如其自承,出家前从事教学、编辑、写作,依止星云大师后,于佛光山仍以教学、编辑、写作的工作弘法利生。一般读者除了透过人间福报的专栏常折服并沉浸于其文章之外,其实满观法师对于佛教文化出版事业之经营,更有其独到的经验与见地,不仅在市场、通路,甚至细腻到包装与编排设计,都有其独到的见解。这是满观法师深体佛法中“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的教示,当下为众生开设了“方便门”。
在《灵山不如归》一书中,满观法师曾以“修行当‘无心’”,为文则应‘有心’”、“以文字供养大众”及“无论是清凉的感觉或沉重的思考,唯愿能让阅读者从中获益”自期,已让我们清楚看到一位当代菩萨行者的恢宏悲愿与清明大智。再看结集《人间福报》“以书会友”专栏四十则文章而成的《半中岁月》,更是令人欣喜,法师自谦只是在报端专栏介绍自己喜爱的书,与读者分享心得,类如笔记,并非书评。
其实《半中岁月》除了延续其一贯清新的笔调,发人深省,引人共鸣,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法师的“古道热肠”——为了接引大众,与读者几至剖心掏肺地分享其心思底蕴,甚至愿意自承其出家前曾有的“自己那专制又自我的爱”(《自由与爱缚之间》),也愿意与读者分享其对于一般世情的纤细思维(《美丽与哀愁》),这是鲜少出家法师愿意显露于众的。这般虽然明白众生得要“自伞自度”,却也甘心陪伴众生淋雨(《生活处处见自性》)的真性情,也让我们看到其可爱可亲的一面。满观法师的文章中,处处关涉世情,却又能够清晰观照,“解黏释缚”,于其心得分享中导引众生入正知见,在在处处、自自然然的“无住生心”,才是《半中岁月》最吸引人之处。
再细想,全世界或许有数以亿万计的人已看过“魔戒三部曲”的书作或电影,沉缅于其精采奇幻的剧力,然而除了也领略了其中的文学之美外,法师却也不忘提醒我们,还要看到其中的“和平、忠诚、勇敢、大爱、奉献等光明面的存在”,尤其要“从其虚幻中映照现实,从现实中体悟虚无、透彻生灭缘起”,其文题《心魔之戒》的“心”、“戒”二字,已说明当下佛法修行的心要。满观法师以如此法门度众,已不知有多少人从中获益了。
或许是得之于星云大师的期勉,也或许是其出家前后工作接触的缘由,更可能的,这是其根本志趣之所在。从《半中岁月》的四十则文章中,我们看到满观法师除自身经典学养丰厚之外,其涉略范围之深广,也是教人颇为惊奇的。
《半中岁月》的每一篇文章都或多或少流露出满观法师与众(僧众)不同的性格,如果把每篇文章都当成在一处红尘道场中,法师与社会大众的一场场另类演讲或开示,那么我们可以想见,现场会是有笑有泪那么地感人,却又肯定能让人从中得悟得度。
就如“风檐展书读”的第一篇(应是法师感念星云大师的师恩、敬师的有心安排)《望之即之》一般,细细翻阅之际,我们真能从《半中岁月》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位修行人入世又出世的“圆满的观照”,进而读懂满观法师,读懂佛光山,读懂人间佛教!
能够读到《半中岁月》的人是有福的、是“宿植德本”的,您我就是,谨此虔心感恩。
本文作者为台湾地区基隆市文化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