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吃茶去:与星云大师一起参禅
7142900000026

第26章 禅思交辉(8)

学僧甲说道:“我是个主观很强烈的人,除了‘我’或‘我所’之外,世界上没有什么值得我关心的。但自参禅以后,我才发觉世上的万事万物都要靠因缘才能成就的。以往每天只妄想我与我所,实在非常自私,现在发觉除了我以外,还有人,还有佛,我想我握住禅心了。”

学僧乙说道:“以前我的眼光总以能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具体实质为标准。但自参禅以后,现在我不再短视而有远见,不再心胸狭小,而量大如空,我想我找到禅心了。”

学僧丙说道:“从前如果说我一天能行三十里路,我绝不去走五十里。但自参禅以后,才感受到以有限生命去证悟永恒的法身时,恨不得不眠不食地每天步行百里,我想我已知道什么叫禅心了。”

学僧丁说道:“我由于学历低,经验不足,相对的在处事方面,总显得笨拙,甚至有时会很自卑。但自参禅以后,才发觉自己可以担当弘法利生的重责大任,因此,也不自觉笨拙,也不感觉自卑,我想这就是禅心了。”

学僧戊说道:“身材只有五尺的我,平常总抱着‘天塌下来总有别人会顶住’的心态。但自参禅以后,才感受到烁迦罗心无动转的信念,现在在人前总觉自己有丈二之高的身材,我想我已体悟到什么叫禅心了。”

无德禅师听后,点头说道:“你们所说的是你们的进步,你们自受用的法喜,这只是一种参究的初心,而非禅心。真正的禅心在于明心见性。好好精进修持吧!参!”

学僧们听后,个个敛目内省,继续去寻找禅心。

参禅,其重要的目的当然是明心见性,但在参禅的过程中可以改变观念净化身心,激发内力,增加慧思,像以上这几位学生的报告,不亦然乎!

不缺盐酱

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百丈禅师住大雄山时,马祖派侍者送了三坛酱给他。当百丈禅师收到三坛酱后,立刻鸣钟集众上堂,拈拄杖子指着坛酱,对大众说道:“这是老师道一上人送来的盐酱,你们若有人道得即不打破,若全体都不能道得就打破!”

一寺学僧大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百丈禅师见大众无语,“砰”的一声,便用拄杖子把三坛酱缸都打破了。

侍者从大雄山回到马祖禅师那里,马祖禅师便问道:“你把酱送到了吗?”

侍者答道:“送到了。”

马祖禅师再问道:“百丈收到我的盐酱以后,有什么表示?说了些什么?”

侍者回答道:“百丈禅师收到盐酱后,就集合大众上堂,因没有人道得,就用拄杖子把酱缸都打破了。”

马祖听后,哈哈大笑,非常高兴地赞美道:“这小子不错!”

后来马祖带了口信给百丈禅师,希望他将修行的近况不时地写信回来报告。

百丈禅师在回函上诚恳地报告说:“老师!谢谢您的关心,自从将酱缸打破以后,三十年来,弟子从来不曾缺少过盐酱。”

马祖道一禅师非常满意,特别再写了八个字送给百丈禅师,此八字为“既不缺少,分些给人。”

后来马祖创了丛林,百丈就立了清规,从此中国供给青年学者参学的禅林就繁衍不绝了。

禅师们彼此来往,也有世俗人情的一面,但他们都另有一番含意。盐酱是生活中不可缺的食用东西,将盐酱送给百丈禅师,意即要他照顾生活中的禅道,不可离开了生活而去盲修瞎炼。百丈禅师打破了酱坛,意即我们的禅道什么都不缺,就不用老师烦心了。今日学道的弟子,能像百丈禅师一样,不用人烦心吗?

咸淡有味

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大师,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合起来,更见出他的人生境界。有一天,名教育家夏丏尊前来拜访。吃饭时,只见他吃一道咸菜,夏先生不忍心地说:“难道你不嫌这成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过一会儿,弘一大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弘一大师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这是一句多么富有佛法禅味的话啊!弘一大师把佛法应用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的人生无处不是味道。有一条毛巾用了三年,已经破了,他说还可以再用;住在小旅馆里臭虫爬来爬去,访客嫌恶,他说只有几只而已。可说他真正体会了“随遇而安”的生活。

断指求法

唐代仰山慧寂禅师,广州人,俗姓叶,九岁时,父母便送他到广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六岁时,父母又后悔不该送他出家,故又想尽方法把他接回家来,令他还俗,准备完婚。慧寂知道后,大惊,着急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慧寂的父亲回答道:“从前我和你母亲之所以要送你到寺院里出家,是因为有一个算命先生说你命中犯凶煞,如果不投入僧门求菩萨的庇护,便无法抚养长大。现在你已经度过了厄运,可以还俗,以继承叶家香火。我与你母亲已为你安排好一门美满姻缘,你又何必执意回到寺里过清苦的生活呢?”

慧寂听后,不觉悲痛万分:一方面觉得父母用心良苦,恩情深重;一方面又觉得双亲在利用佛门,以保全儿子生命,如今厄运一过,就要立刻背弃佛门,这种伪善伪信、自私自利的行为,实在罪过。

想来想去,慧寂决心不造孽缘,不能顺着父母心愿成婚,可是又知道语言上的争执是没有用的,于是就趁家人不注意时,将自己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一刀斩断,鲜血淋漓地盛在盘里,捧着去见双亲,长跪不起地请求道:“孩儿已身入佛门,为正信弟子,此生哲愿求取无上正等正觉,双亲大恩大德,孩儿当时时祈愿回向,却绝不再还俗成家。今断二指以示决心,请双亲成全我的愿心!”

做父母的看到慧寂盘里血渍斑斑的两截断指,知道其意志坚决再难更改,只好让慧寂返回佛门。

后来,慧寂十八岁时到江西吉州,拜访耽源禅师,传授圆相九十六种;二十一岁,参访灵佑禅师,侍从十五年;三十五岁后,领众出世,成为沩山灵佑座下的大弟子,创立中国禅宗里沩仰宗一派;七十三岁时示寂,大家都尊称为“小释迦”。

中国人对出家为僧一直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出家生活清苦,有的人认为必定受什么刺激才会看破红尘。殊不知“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如顺治皇帝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仰山慧寂禅师若无大心大愿,不能入佛门为僧,怎能成为一代宗师?

圆梦

沩山灵佑禅师是福州人氏,俗姓赵,二十三岁时参于百丈怀海禅师,并嗣其法,开创湖南沩山,大振法门宗风。门下弟子数百人,其中仰山慧寂、香严智闲最为杰出。

有一天,沩山禅师正在小憩,仰山冒冒失失地闯进禅室。沩山听到有人进来,便转身面壁,不看来人。仰山禅师说道:“我是您的弟子,老师何必如此不看我一下呢?”

沩山听后动了一下,但并没有转身。仰山只好往门口走出去,却被沩山叫了回来。

沩山禅师道:“刚才我做了一个梦。”仰山禅师不答声,只是静静地听着。

沩山禅师又道:“你替我圆圆看。”

于是仰山禅师到外面打了一盆水来,沩山禅师迅速地洗过脸。不久,香严禅师也进来了。沩山禅师对香严禅师也同样地说道:“我刚才做了一个梦,仰山慧寂禅师帮我圆梦,慧寂真是一个有心人。”

香严禅师道:“我在外面,不知这里的事情。”

沩山禅师不放过他,就指着香严道:“既然这样,你也替我圆圆看。”

香严禅师听后,便到外面替沩山禅师端了一碗茶来。沩山禅师很高兴地说道:“你们两个人智慧多么高!你们的智慧和不可思议的作为,甚过舍利弗与目犍连。”

香严禅师和仰山禅师不约而同地答道:“老师!禅也要分胜负吗?”

沩山禅师哈哈大笑:“不错!男儿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此事不久,仰山禅师收到老师沩山禅师送来的一面镜子,仰山拿着镜子对门下的弟子问道:“沩山禅师送来一面镜子,你们说说看,到底是沩山禅师的镜子,还是我仰山的镜子?如果是仰山的镜子,为什么又是沩山禅师送来的?若说是沩山禅师的镜子,为什么又在我仰山手里?如果你们答得对,便把镜子留下来,答不出,便把它打破。”

仰山禅师连说了三遍,没有一个人答话,于是,仰山便把镜子打破,离座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