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的童年生活
在《阿弥陀经》里记载着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字,有一位阿莬楼陀,那就是阿那律尊者。
阿那律,生为王族的后裔,是佛陀的堂弟。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往生以后,继承王位的摩诃那摩大将,就是阿那律嫡亲的哥哥。
童年的阿那律,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生来就聪明敏捷,对于音乐、技艺有特别的天份,当他七八岁的时候,在众人之前,就能引吭高歌,并且还能有几套小玩意让人取笑。他就是这么逗人喜爱的孩子。
童年的阿那律,成天和宫女或一些王族儿童在一起嬉戏,春天花开,夏天清凉,冬天温暖,日日、年年,就这么打发时光。
在他七岁的那一年,凡事总喜欢和别人打赌输赢。宫里面有的是糖果饼干,赌输了他就拿饼干给人,一天之间,常常要输五六次饼干给人,他常向母亲撒娇,母亲有时也没法管教他。
有一天,他已输了三次饼干给人,他第四次向母亲要饼干时,母亲就对他说:“已经没有了!”但天真的他,竟不懂“已经没有了”是什么意思,他吵闹着向母亲要“已经没有了”的饼干,母亲被他弄得啼笑皆非,只得把空盒子拿给他看,希望他知道今天真的没有饼干了。可是奇怪,大概由于阿那律的福气,母亲将空饼干盒打开来的时候,里面竟然是满满的一盒饼干,阿那律很欢喜,他有了一盒“已经没有了的饼干”。
从此事以后,母亲更不敢把他当寻常的孩子看待,她以为已经没有了的东西他能够要到,这一定是来历不凡,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福报。
阿那律虽然聪明,但因为娇生惯养,到他十五岁的时候,对于王官以外的社会世间,仍然一无所知。有一次他和跋提、劫宾那在一起玩,谈到“米是从哪儿来的问题”,劫宾那先说道:
“米是从洗米的缸中来的,有次我看到宫女在洗米。”
跋提摇摇手,表示劫宾那说得不对,他说道:
“米是从锅里来的,我看见宫女从锅中把饭盛起。”
阿那律听后,不赞成他两人的话,他像很有自信、很懂得似的说道:
“米是从盛饭的黄金钵中来的,我们每次吃完了饭,宫女都是从黄金钵中添饭给我们吃。”
像这样的说法,可见生为王孙的他们,对于社会认识的幼稚。
这些小王子,对社会虽茫无所知,但衣食住的物质享受,却极尽人间的豪华。饭来张口,茶来伸手,他们就是如此过着无忧的童年生活。
十多岁的王子王孙,为什么对世间的常识这么肤浅?原来自从佛陀游历四门,感叹生老病死怖畏,发愿出家学道后,王宫就规定,年幼的王子王孙不准到宫外游玩,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就是有聪明智慧,也不会完全认识世间。
热心希求出家
阿那律长大了。年轻的阿那律,长得仪表堂堂,他不再年幼无知,他逐渐懂得人生,认识世间。就在这时,佛陀成道,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说法教化。佛陀的感化力真强,没有多久,很多王族人等都皈依佛陀,落发出家。先是即将继承王位的难陀出家,然后又是罗睺罗做了沙弥,这给一些年轻的王子王孙很大的震惊。阿那律就在这样的情形下,立志要跟随佛陀出家。
阿那律先找到哥哥摩诃那摩,他对摩诃那摩说道:
“哥哥!最近佛陀回来,我们释种很多人都已出了家,做一个沙门,把佛陀的甘露法雨传播四方,这是多有意义的生活。难陀放下娇妻孙陀利,已进入僧团;罗睺罗那么小,也懂得出家学道;我们兄弟二人,如果没有一人出家,真难为情。哥哥!你的意思如何?”
英勇的王子摩诃那摩大将军,已经为国家立下不少的战功,他听了阿那律的话,就回答道:
“弟弟!你的想法和我一样,我们兄弟二人,一定要有一人出家,我也想找你谈谈,今后父母请你孝养,让我去跟佛陀出家!”
阿那律摇摇头,对哥哥的话不以为然,他说道:
“哥哥!你不能出家,国家正需要你,虽然我也会些武功,但和哥哥相比,还差得太远。请你允许我出家,我的性情比较适合过僧团寂静的生活,我现在讨厌烦嚣,对王宫的五欲生活,实在很厌恶!”
哥哥经不起弟弟的劝说,只得认可。但佛陀规定,出家一定要经父母的允许,阿那律只得向父母苦苦哀求,希望父母能允许他加入僧团做一名比丘。
可是,父母爱子心切,任阿那律怎样请求,父母都不允准,阿那律曾三次请求,父母三次都拒绝。
后来,因为阿那律出家的志愿太坚决,父母如果再拒绝的话,他就绝食而死,父母没有办法,只得方便说道:
“你真要出家的话,你去和跋提王子商量,他愿意出家,我就允许你和他一起出家,他如不肯,你就不要妄想。”
说到劝跋提王子出家,这是很不可能的事。谁都知道,自从难陀、罗睺罗出家以后,净饭王已经立跋提为王子,他要继承净饭王统治迦毘罗卫国,他怎么会出家?但阿那律听了父母的话后,一点也不灰心,他很高兴地去找跋提王子,请他一起出家,把做佛陀弟子的意思说了以后,他就一直望着跋提王子,等他回答。
关于舍弃人间荣华富贵的欲乐去加入僧团做比丘,跋提王子感到很为难,可是对于一向亲密的阿那律,又不好意思完全推辞,他思索了好久,勉强说道:
“阿那律!出家做比丘,就不可再留恋世间欢乐,你我的年纪都很轻,这怎么能够做到呢?请你等几年吧!让我们再享受七年人间的欢乐,我再跟你去出家。”
跋提王子明明是用婉言拒绝,但阿那律再三说明出家也很快乐,从七年减到一年,从一年减到一月,从一月再减到剩下七日。阿那律见跋提王子允诺七日后一同出家,他这才欢欢喜喜地和他告别回家。
七日以后,他俩与阿难、提婆、劫宾那、婆娑、难提等一共七位王子,一起偷偷地离家出走,并且还带了理发匠优波离,追随佛陀游化的路线,到了弥那邑的阿劣林,脱下王子的衣服,叫优波离把他们七人的头发剃除。他们剃了头发,穿着袈裟,然后去见佛陀,佛陀并不立即允许他们加入僧团,叫他们住在一个空屋中,静坐七日以后,要他们忘记王子尊荣的身份,然后才准他们出家,进入僧团。
拒绝少女的求婚
出家后的阿那律,听经闻法,甘于淡泊的生活,对于佛陀的说教,总是很欢喜地奉行。
阿那律虽然没有证果,但因有法乐支持着他,他为了要报答佛陀允许他出家的恩惠,他想作一次行脚,到各方弘法。佛陀很高兴地鼓励他,在佛陀看来,弟子们能热心弘法利生,从弘法利生的工作中,可以长养自己的信心,信心升华,才可开悟证果。
年轻的比丘阿那律,有着庄严的仪表,优美的风采,他的皮肤是黄色,他的鼻子像鹦鹉的嘴,长得相好庄严。一次在弘化的途中,因地处偏荒,天色也渐暗,他只得向民间投宿。荒凉的乡野,村庄也是疏疏落落的,阿那律投宿的这一家,院落很大,可是意料之外的,这一天,这一家没有人,只有一个年轻的少女在家。
阿那律很犹豫,一个比丘投宿在只有一个少女的人家,不知可以不可以,因为当时佛陀制戒,好像没有提到这一点。阿那律看看渐暗的天空,乌云密布,像是要下雨的样子,阿那律没有办法,只得住下来。
阿那律住下来不久之后,有一位年长的过路老人,也来借宿,可是少女拒绝他。对于年老的人这么没有礼貌,没有同情,阿那律心中有些奇怪。
少女对阿那律很殷勤,拿茶拿水,问长道短。阿那律在屋内结跏趺坐,一心念佛念法念僧,希望早些天明,以便赶路。
夜半,灯光渐渐地暗淡,朦胧中,门声响处,那个年轻的少女走到阿那律的床前,她温柔多情地说道;
“你是一位沙门,我知道,对一位沙门有非分之想,真是罪过。但我见了你以后,我又无法压制对你的爱情。请你相信我,我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孩子,近来很多有名的公子向我求婚,我都一一拒绝。但我看到你清秀的容貌,端正的行为,我现在不害羞地自愿将身许你,请你以后就住在我家,我的父母一定也很欢喜。”
长得那么英俊,又是王子出家的阿那律,对于应付女孩子的爱情,他少许有些经验。当他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就有不少王族的少女包围在他四周,向他求婚。虽然阿那律貌美,但他一向就知道爱情是一枚苦果,他不以情欲是快乐,他认为修道获得安稳才是真正快乐。
当女人燃起爱情的火焰时,是不容易熄灭下去的。阿那律只得把双目紧紧地闭起来,不理睬她,使她羞愧而退。
可是少女以为阿那律不好意思,她更靠近一步,抚摸阿那律的手,阿那律仍然像高耸的山岳,岿然不动,少女甚至拥抱他,阿那律这才睁开眼来呵斥道:
“姑娘!你怎么这样不知羞耻?男女不应该如此胡来!何况我已是出家的比丘,你对我实在没有礼貌!
人间男女的爱情,是生死痛苦的根源,很多的烦恼、是非、纠纷,都是因爱情而起。我现在请你把情欲的烈火熄下,好好观察自己的心。”
阿那律义正词严的话,使少女羞愧得低下头,终于她悔过的心生起,要求阿那律接引,皈依佛教,做了优婆夷。
男女相互吸引,这是人的习性,但修道者要能超越人性,才能接触佛性。从此,阿那律就不再在在家人中借宿了。
螺虾蚌蛤爱睡眠
阿那律的道心很坚固,虽然美色当前,却能坐怀不乱,其心地光明,就可想而知。不过,有一次为了睡眠,他曾被佛陀不客气地训诫过。
那是佛陀在讲经的时候,大概因为阿那律昏沉疲倦的关系,他竟打起瞌睡来。佛陀望着他说道:“咄咄汝好睡,螺虾蚌蛤内,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旁边的人,用手推了一下阿那律,他惊醒过来,佛陀向他道:
“阿那律!你出家学道,是因为畏惧王法,因为恐怖盗贼吗?”
“不是!”阿那律站起来,恭谨地说道。
“那么,你为了什么原因才出家学道呢?”
“为着厌离生老病死,解脱忧悲苦恼。”
“大家都赞美你不为女色破坏戒行,你现在像是很自满,在我说法的时候,你也在睡觉。”
阿那律听佛陀这么一说,赶快跪下来,合掌说道:
“佛陀!请求你慈悲原谅我的懈怠愚痴,从今以后,尽形寿,我再不睡眠。”
对于肯认错忏悔的弟子,佛陀一向很欢喜。阿那律发过誓愿以后,佛陀又鼓励安慰他,叫他好好用功,修行固然不能太缓,但也不能太急。从此以后,阿那律从清晨到黄昏,从黑暗到光明,他都用功办道。
如此精进修行,一时都不肯睡眠,一天两天不要紧,但日子一久,就算人可以勉强支持,但身体总会生病的。不久,阿那律因为不睡眠,眼睛病起来了。
阿那律因为精勤用功,而使眼睛生病,佛陀知道以后很是挂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很慈和地告诉他:
“阿那律!我和你讲过,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过了也是同样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面前已经发过誓,我不能违背誓言!”阿那律恭敬而又坚决地回答。
“你不要挂念这个问题,眼睛要紧。”
佛陀虽然如此慈悲地开导阿那律,但阿那律仍不肯睡眠。佛陀只得又再方便地说道:
“阿那律!一切众生都是要有食物才能生存,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以触为食,眼就是以睡眠为食。所以,你去睡,不要想其他问题,就是涅槃也要饮食。”
“涅槃吃什么?”
“涅槃以不放逸为食!不放逸能到达无为的境界,无为的境界也是要以禅悦法喜为食。”
“佛陀!眼睛以睡眠为食,不过我不睡眠没有关系,请佛陀放心!”
佛陀的慈悲,阿那律很感谢,但他不愿违背自己的誓言,仍是不睡眠。佛陀看他那红肿的眼睛,就去叫名医耆婆前来治疗,耆婆诊治后,告诉阿那律,只要他肯睡眠,眼睛马上就会好,可是阿那律就是不肯睡眠。
不久,阿那律的眼睛瞎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阿那律尊者修道的决心,明知道眼睛会失明,他都不退愿心,不肯违背自己的誓言,佛陀只说了一句话,他对于修道就那么认真奉行,他对佛陀的恭敬,可想而知。
佛陀亲为缝三衣
瞎了眼睛的阿那律,在僧团中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对于乞食和缝衣,最感到困难。
不过僧团中很友爱。健康的人,在外面托钵回来,总将余下来的分给有病的比丘,对于饭食,阿那律并不怎样烦心,瞎了眼睛以后,什么东西也看不到,阿那律正好不再被外境牵动心源,精诚一意的修道。
有一次,阿那律衣服破了,他几次想修补,终因自己看不见而作罢。
后来,他的三衣实在破烂不堪了。有一次阿难陀经过他独自居住的娑罗逻岩中,对他说道:
“阿那律比丘!你的三衣不补一下不行了。佛陀说,比丘的衣服新旧不要紧,但整齐清洁一定要注意。”
阿那律听后,很安然地回答道:
“阿难陀比丘!我也曾试过修补衣服,但因眼睛失明,针线穿不进针孔。拜托你,如果你有时间,帮忙我做一套三衣好吗?”
阿难陀非常欢喜地答应,并约定一有时间,就来为他缝制三衣。
阿难陀回到祇园精舍以后,正想找一些比丘帮阿那律缝衣,可是佛陀的天耳早就听到他两人的对话,佛陀见到阿难陀时就问道:
“阿难陀!你怎么不找我去帮助阿那律缝制三衣?”
阿难陀被佛陀意外的一问,赶快地回答道:
“佛陀!至尊至贵的您,弟子之间琐碎的事怎么敢劳动您?佛陀!我和比丘们都愿意为阿那律比丘缝制衣服,我们预备马上就去。”
“阿难陀!你不要这么说,我和你们大家一样,也是僧团中的一分子.我现在就随你去,你不必再去叫很多人。”
对佛陀的话,阿难陀非常感动,站在身旁的目犍连等听了,也被佛陀深广的仁慈心所感动,他们都愿意前去帮助佛陀为阿那律缝制三衣。
佛陀到了娑罗逻岩中,对阿那律说道:
“阿那律!你把针线拿出来,我来帮你做衣服。”
听到佛陀说话的阿那律!心里很惶恐、惊慌,已经看不见东西的阿那律,眼眶中浮出几滴晶莹的感激泪珠,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佛陀把针线穿好,又拿出布来剪裁,阿难陀等就帮着缝制。只花了一天的时间,佛陀就为阿那律将三衣缝好。
一个是老师,是福德圆满的佛陀,一个是弟子,是瞎了眼睛的比丘,他们师徒间,老师的慈爱,弟子的恭敬,充分表现了佛教的师徒关系,身教重于言教,这是给千秋万世后的大家,一个很好的榜样。
妇女堕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