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7144600000021

第21章 阿难陀——多闻第一(1)

出家的因缘

当我执笔要写下阿难陀尊者一生的事迹时,就自然地会记得文殊菩萨赞叹他的话:“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

阿难陀尊者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他对于当时的教团,对于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地影响。

阿难陀和罗睺罗一样,所谓童年入道。在他儿童的时代就加入教团,究竟是几岁出家的,这很难考证,不过,据可靠的说法,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释种七王子出家时,阿难陀以最小的年龄,参与其中。

阿难陀的父亲是白饭王,提婆达多就是阿难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够在童年时加入僧团,可以说就是佛陀的希望。原因是佛陀回乡说法时,白饭王怕阿难陀会受到佛陀出世思想的影响,在见过佛陀不久后,就把阿难陀送到毘舍离国去,不让他有接触佛陀的机会。可是后来佛陀也到了毘舍离国,白饭王只得又把阿难陀带回到迦毘罗卫城。

说来真是不可思议的因缘,佛陀在诸王子中,最希望阿难陀能跟他出家。有先见之明的佛陀心中想:假如阿难陀出家,将来可以绍隆佛种,把佛法永传于后世。一个伟大的人物,在一生事业中最要紧的就是物色继承的人选,加以培植,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后不久,他就选上了阿难陀。

佛陀得悉阿难陀回到迦毘罗卫城,也马上就到白饭王的宫殿,住在阿难陀隔壁的房间,房门和房门相连。阿难陀一见佛陀,就恭恭敬敬地礼拜,并且还拿了扇子替佛陀扇风,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阿难陀小小的心灵中,早就有对佛陀恭敬的信心!

因此,一有机缘,阿难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一同加入僧团,披剃出家。

帮助女人出家

在教团里渐渐长大的阿难陀,有着温和慈悲的天性,有着打动人心的俊容,他是教团里里外外最受女众尊敬的人,对比丘尼,他尽心关切;对在俗的信女,他给予安慰。

假若没有阿难陀,今日的僧团里,是不是允许女人出家做比丘尼,那就难说了。

女众在僧团里能被允许依正法出家,那完全是阿难陀尊者的力量。

原因是圣母摩耶夫人的妹妹憍昙弥,她是佛陀的养母,她看到佛陀成道的五年内,光是释迦族中就有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陀、难陀等皈依佛陀剃度出家,王孙罗睺罗也做了沙弥,夫君净饭王也驾崩了,她思前想后,感慨万千,大概是她的善根发芽,她要求佛陀允许她在僧团中如法出家。

憍昙弥第一次请求,佛陀没有考虑就拒绝她,她又两次、三次的请求,都被佛陀拒绝。后来佛陀怕姨母的纠缠,就带领弟子往距毘舍离不远的那摩提尼精舍去教化。

憍昙弥夫人不因佛陀的拒绝而灰心,她集合了和她有同样想法的五百名释种女众,剪去头发,赤着脚,离开迦毘罗卫国,往毘舍离追赶佛陀。据说迦毘罗距离毘舍离有两千里以上的路途,住在深宫中的她们,连上下楼都会觉得疲倦,现在变成三衣一钵的比丘尼,赤着脚赶二十天以上的行程,因此惊动不少路旁的人,他们带着好奇心来看这些花容月貌的比丘尼,有的人甚至预备很多食物给她们带着,终于她们赶到那摩提尼精舍。

当她们到达精舍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不惯于走路的她们,这时已喘不过气来,她们疲倦憔悴地徘徊在精舍门外,不敢进去。恰巧,阿难陀从里面出来,看到憍昙弥等五百女众,都穿了比丘尼的服装,满身灰尘,满面泪痕。对人间有丰富感情的阿难陀,吓了一跳,他问她们道:

“你们是为了什么?”

憍昙弥夫人回答道:

“我们是为了求道,割爱辞亲,弃家远来请求剃度,佛陀再不允许,我们就死在这里不回去!”

憍昙弥的话,令阿难陀深深地感动,他也不住地流下眼泪来,安慰她们道:

“你们放心吧!我只见到你们这样,心中就非常难过。你们在此等一会,我为你们请求佛陀允许。”

年轻而又富于感情的阿难陀,把憍昙弥等五百女众的愿望,告诉佛陀,并请求佛陀可怜她们,允许她们出家。

佛陀拒绝道:

“我可怜她们,但为正法流传,你去替我回绝她们吧。”

阿难陀不肯去回绝,他仍向佛陀禀告道:

“佛陀!如果是别人我可以去回绝,但对方是佛陀的姨母,假如非要拒绝她不可,一定会发生不幸的后果。她们说,就是死,也不回去。”

“阿难陀!僧团中是不允许女众出家的!”

“佛陀!难道佛法有男女的分别吗?”为了替女众讲话,阿难陀在佛陀座前,真是鼓足了勇气。

“阿难陀!我的法,天上人间都一样,我不拣别男女,就是一切众生,我都平等看待。女众可以和男众一样照我的法信仰、修持、证果,但不一定要出家,这是法则问题,不是男女平等问题。女众出家,好像良田中生长了稗草,会伤害收获的。”

有着远见的佛陀所说的话,是有深长意义的。当然,照人情来说,是应该允许女众出家的,不过,照法理来说,两性要共同在一起修道,那是很困难的事。智慧与情爱是背着路走的,或许有人为了情爱而弃道不修。佛陀所以不准女众出家,也就是为了这一点。或者,佛陀以为女众虚荣心、憍慢心比男人重,才以不允许出家给她们一个教诫。

看见佛陀那么坚决地拒绝,温和得从不曾违背过佛陀一句话的阿难陀,流泪顶礼说道:

“佛陀!难道您忍心见她们白白死去,不能慈悲地伸出救援之手来吗?”

佛陀感到世间上法和情有时候是不能兼顾的,佛陀更知道由于众缘和合的关系,世间上没有清净常住不坏的法。佛陀沉默了一会,终于收回自己的主张,像是不得已地向阿难陀说道:

“实在是没有办法,你去叫她们来吧!”

佛陀的慈命一出,阿难陀欢欢喜喜地急忙出去传报这个喜讯,憍昙弥等五百女众听了都欢喜得流出了眼泪。

见了这五百女众的佛陀,像和平常不一样似的有一个挂心,佛陀允许她们出家为比丘尼,但要她们对比丘能奉行八敬法。

因为阿难陀的帮忙,比丘尼的教团终于成立了,憍昙弥对阿难陀很感激,她恳切地说出自己的欢喜道:

“阿难陀!我们能奉行这八敬法,就好像佳人获得美装。”

阿难陀就是这么一位肯帮女众忙的人,今日僧团中能允许女众出家,这都是阿难陀的功劳。

女众,应该感激阿难陀。

阿难陀有功子女众,所以女众也对他特别有缘,他是最受女众欢迎的人物!

摩登迦女的诱惑

阿难陀年轻貌美,因此引起的麻烦也很多。有一次阿难陀持钵到舍卫城街上乞食,归途中经过一口井旁,有一个首陀罗种姓的姑娘正在那里汲水,他觉得口渴,就走上前去说道:

“姑娘!请布施我一瓢水!”

姑娘抬起头来,一看是一位庄严的少年比丘,并且她认识他是阿难陀,她看看自己的装束,很害羞地说道:

“尊者!我并不是怜惜一点水,我实在是一个下贱的种姓,怎有资格供养你?”

阿难陀一听,就安慰她道:

“姑娘!我是比丘,没有贵贱上下的分别心!”

姑娘很高兴地把刚汲上来干净的水供养阿难陀,阿难陀喝过后,说声谢谢,就静静地走开了。

正在情窦初开的妙龄姑娘,情不自禁地目送着阿难陀的背影,那王族出身的崇高仪表,那温和的语言,像是在她白纸般的心灵上浓浓地画了一笔,永远无法擦掉。甚至她妄想到假若能够嫁给他,不知多么的幸福!

姑娘回到家里,就像失魂落魄一样,茶饭不思,懒于工作,整天睡在床上沉思妄想。母亲问她,起初她不肯说,再三追问,她要求母亲请阿难陀到家里来,她希望他能做她的丈夫。母亲想想也没有办法,已经出了家的比丘,而且是王族的种姓,怎么可以招赘他为婿?但心爱的女儿不能不顾,她请了会念魔咒的外道,想等阿难陀出外托钵经过她门前时,就以魔咒迷惑他。

魔咒有灵感没灵感这是不知道的,但阿难陀不能忘记这位姑娘也是真的!他经过她家的门前时,姑娘向他微笑,向他招手,他就昏昏迷迷地进入姑娘的家里。姑娘又喜又羞不知所以,这时的阿难陀想到自己是受过具足戒的比丘,他忆念起佛陀,佛陀的威力加被到他,智慧顿然生起,像是给佛陀如风一般的护着,他回到祇园精舍去了。

第二天,阿难陀静下心来,在城里托钵。奇怪的是那个姑娘穿着新衣,挂着花鬘,站在路上等候阿难陀,她一见阿难陀,就像飞蛾追随灯火一般,一直跟在他的身后不肯离开。阿难陀急得没有办法,回到精舍告诉佛陀,佛陀叫他把姑娘叫来,佛陀要亲自和她讲话。阿难陀只得又回到门口,见到那个姑娘,阿难陀就问她道:

“你为什么老是跟着我?”

“你真傻,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佛陀说要见你,叫你跟我来!”

一听到佛陀要见她,姑娘的心里一惊,但是为了要获得阿难陀,她不得不鼓起勇气去见佛陀。佛陀见到她就说道:

“阿难陀是一个有修行的人,要做他的妻子必须先要出家修行一年才行,你愿意吗?”

“我愿意,佛陀!”姑娘意外地觉得佛陀真慈悲,这么容易就成全她,她也就很快地认许!

“依我的法出家,必须要父母的允许,你能叫你的父母来为你证明一下吗?”

佛陀没有为难人,佛陀的条件都很容易做到。姑娘随即回去把母亲找来,母亲在佛陀座前也欢喜说好,让姑娘先出家修行然后再和阿难陀结婚。

姑娘为了想做阿难陀的妻子,非常高兴地剃发染衣,做了比丘尼。她很热心地听佛陀说法,也很精进地遵照佛陀的指示修行,在比丘尼的教团中,和众比丘尼们共同经营着佛化的生活。

姑娘欲海痴情的心,一天一天地平静下来,还不到半年的出家生活,使她知道过去执著爱情是可耻的行为。

佛陀常常宣说五欲是不净之法、众苦之源。愚痴的飞蛾,投火烧死;无知的春蚕,作茧自缚。去除了五欲,内心才能清净、生活才能安宁。

现在的她,已经体会到自己迷恋阿难陀,完全是不善不净的思想。她很后悔。有一天,她跪在佛陀座前,流泪忏悔着说道:

“佛陀!我已从梦中醒来,我不会像过去那么愚痴胡来,我此刻所证悟的圣果,或许超过阿难陀比丘,我非常感激佛陀,佛陀为了度化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真是用尽种种的苦心与方便!今后我愿永远做一个比丘尼,踏着佛陀的足迹,做一个真理的使者!”

佛陀恳切的教化,终于打动了她那敏感的少女心,醒悟地回到清凉的天地,成为一个模范的比丘尼!

这位姑娘的名字,就是有名的摩登伽女。佛陀让一个下贱的首陀罗种姓的女孩子出家,在阶级森严的印度社会,消息传出去以后,不少人批评反对。但大圣的佛陀,反而说出四姓平等的主张,百川流入海洋,四姓出家同为释氏。摩登伽女为了爱恋阿难陀的英俊,而转祸为福的佳话,在僧团中留下千古的美谈!

对比丘尼说法

因为阿难陀的俊貌多情,不但在俗的女众追求过他,甚至连出了家的比丘尼有的也恋慕他。

阿难陀对女众的出家,尽心帮忙,加之他的人缘好,所有的女众,尤其比丘尼对他特别恭敬。有时他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的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们总是先请阿难陀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可是论大迦叶的年龄、法腊、戒行,总是强过阿难陀,但比丘尼们不管这些。

出家的生活,在心里好像有一个战场一样,那就是理智与情感交战的战场。理智战胜了,可以成佛作祖;情感战胜了,仍然是凡夫俗子。假若说,要求每个出了家的人,都像枯木死灰的样子,没有一点人间的情感,那是不可能的。

住在祇园精舍里的一位年轻的比丘尼,见到阿难陀那潇洒文雅的神态,日里夜里,一刻不能忘怀。可是,中国的古语说,男女授受不亲,何况是严格的僧团?这一位比丘尼虽然默默地恋爱着阿难陀,但她怎样也无法突出那禁戒的范围,除了偷看阿难陀几眼,别无他法。

有一天,这位年轻的比丘尼病了,她请人带了一个口信去对阿难陀说:“尊者!我现在生着大病,恐怕是没有好的希望了,请求尊者慈悲,前来看我一次!”

像这样可怜的要求,最使阿难陀动心。第二天早晨,他就在着衣持钵出外乞食前,顺便去看她。她衣服不整地躺在床上,见到阿难陀走近时,她那多情的眼睛眨都不眨地注视着他,阿难陀见到她那含情的姿态,已明白一切,他马上转身就走,不好意思再看她。她见到已经来了的阿难陀,不说一句话回身而去,一定是不满意她的行为,马上生起惭愧心,赶快起床,着衣敷坐具,追上阿难陀,请他就坐。阿难陀坐后,就开示道:

“你不可以用不净的东西来养身,不可以憍慢养心,不可以存碰触之想、淫欲之念。你病了,把身心安住于无所求的境界,你就会痊愈了。”

年轻的比丘尼,像是忘记她已经出家的身份,仍然低着头,含情脉脉地说道:

“我不是不懂你的道理,没有好吃的、没有好穿的,我都能忍受,唯有对你的情爱,我怎样努力也抑制不住。人,为了保身安心,不能不有所求!”

“你千万不可这么想,人求衣食住是为了保身,保身是为了修道,修道才能安心,忘道而求身上不实的欲乐那就错了。商客涂酥油于车,但无染着之想,只为了使车转动;生疮者涂酥油于身,并非为饰身,也非为欲乐,只是为治疮而已!我们养身安心,要断欲念,离乐想,远离有漏心,求真实之道,不可为虚幻无常之法所迷!”

比丘尼听后,深深感动,熄灭爱欲之念,获得法眼。

分饼的留言

阿难陀为了女众的事,常常为自己招来麻烦,被人嫉妒、被人批评。佛陀为了他,也常常烦心。

不过,他和迦留陀夷不一样,他不去找女众,而是女众常常来找他,他对女众有着纯洁的感情,而没有爱欲的念头。我们从他对比丘尼的开示就可以知道。

可是,不管你对女众有怎样纯正的念头,在教团中,好像凡牵涉到女众的事,总不是光荣的事,因为男女相爱,虽不是什么大的罪恶,但总是不净的行为。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个檀越做了很多糯米糕前来供养。佛陀叫阿难陀将米糕分给诸比丘,阿难陀分好以后,还剩下很多,佛陀就叫他再分给舍卫城中贫苦的人!

阿难陀遵照佛陀的指示,召集贫苦的人前来领糕。这一集合,就有好几千的穷人。阿难陀看看人数,再看看米糕,一个人分一个是没有问题。

阿难陀在分糕的时候,有一个裸形外道的美丽少女,正当阿难陀要分给她的时候,真不巧,有两个糕黏在一起分不开,阿难陀没有办法,就把它当做一个分给她,这本是无心的事情,可是给惯于说人是非的人看到,就引起了他们很大的讥嫌,一面嫉妒,一面好奇,好多人都在议论纷纷地说:“英俊的阿难陀,将双份的米糕分给漂亮的少女,难道他们很早就有了特殊的交情?”

阿难陀听到别人这么说,心中非常不高兴,想到人言可畏,真不知如何做人处事才好?尤其是做一个修行的人,有很多吃亏的地方,社会上的人,以为修行者应该忍辱,他们总喜欢用冷嘲热讽来伤害修行者的心!

佛陀常常教诫弟子们要避免社会讥嫌,尤其是男女问题。不管你的修行怎么好,若人批评与女人有染时,你就不能扬眉吐气,事实上还没有证得圣果的修道者,说完全不会被女色诱惑,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