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7159000000018

第18章 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名森,字明怦,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在台湾回归祖国这一问题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远受到我国人民的尊重与爱戴。

1624年,郑成功出身于福建南安一户富商之家。

1646年7月,清军大举进攻福建,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派人与清军水师联系,并写信给清军统帅,准备降清。在大是大非面前,郑成功以国家为重,不与郑芝龙合作。

他多次苦劝父亲抗清。但郑芝龙满怀升官的欲望,带兵投敌。临行前写信约郑成功同行。郑成功忍受着最后和父亲决裂的痛苦,悲愤激昂地回信说:“从来父教子忠,没听说过父教子做贰臣的。现在父亲既不听儿子的忠谏,决意投降,事已至此,将来倘有不测,做儿子的只能报仇了。”郑芝龙见信,恼怒道:“小子这么狂妄。”果然不出郑成功所料,郑芝龙降清后,清军洗劫了郑芝龙的驻地安平镇,郑成功的母亲受辱而亡。

此时,郑成功正在金门,听到母亲惨死的消息,悲愤交集,失声痛哭。他换上孝服,火速赶回安平,埋葬母亲。国家的危亡,父亲的投降,慈母的惨死,所有这一切像一把把利刃刺向年轻的郑成功的心。复仇的火焰更加激励他胸怀已久的爱国豪情。他来到泉州的孔庙里,跪在孔子像前,默默地摘掉头上的儒生方巾,脱下身上的儒衫,将方巾和儒衫放火烧掉后,恭恭敬敬地向孔子像行礼,泣不成声地说:“昔为儒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作用,唯先师昭鉴之。”说罢,换上铠甲,佩上宝剑,年仅二十三岁的郑成功,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走上武装抗清的道路。

1646年,郑成功乘船来到广东南澳,开始招兵买马,很快招募数千人。第二年,郑成功率众来到鼓浪屿继续扩编。这样,一支力量可观的抗清武装很快在厦门组建起来了。郑成功以金门和厦门为根据地,多次统率军队向占据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清军发动攻势,使清军难以稳固地统治这些地区。同时,郑成功又联络江南义军将领共同抗清,给清军以沉重打击。1659年5月,郑成功率领17万大军北伐,兵分水陆两路向南京进发。连破瓜州、镇江、芜湖、太平等30多个州县,包围了南京。大江南北抗清烽火再燃,清廷为之震骇。只可惜,郑成功误信了清总督朗佐谈判投降的诡计,没有乘机进取发动更大的攻势,一举拿下南京。致使清军借缓兵之计重新部署,又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打得郑军措手不及,不得不退回厦门。

北伐一战,郑成功损失惨重,但是他并未气馁,而是总结失败教训,重整旗鼓。当时形势十分严峻,清廷为了消灭这支抗清力量,集聚重兵尾随追击。郑成功冷静地分析了时势,深知很难立足于厦门。为解除后顾之忧并为从事更大规模反清斗争做准备,郑成功把目标对准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

荷兰殖民者听说郑成功要收复台湾,非常害怕,就派使者来探听虚实。郑成功回信说:“虽然它(台湾)和大陆以海相隔,但尚有我国人民在那里耕田捕鱼,经营商业,我如何能不闻不问呢?”

1661年,郑氏水军与荷兰守军在台湾海峡开始一场恶战,几经交战,荷军大败。他们整天龟缩在城堡里。由于缺乏水源,荷兰侵略者头目派使者去见郑成功,以赠送十万两白银和每年增加进贡为条件请和。荷兰使者反复陈说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如何珍视与郑成功的友谊。郑成功义正辞严地反驳:东印度公司的友谊不过是贪利和欺骗。他强调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台湾一向属于中国,来自远方的荷兰入侵者必须滚出去。最后,他限定荷兰侵略者在第二天早上八点以前作出答复:或投降,或顽抗到底。

驻守在热兰遮堡的荷军倚仗城坚弹足,继续顽抗。1662年,郑成功发出总攻的命令。郑军陆路组成三个炮队,每队二十八门大炮,向敌人发起猛攻。猛烈的炮火使热兰遮堡变成一片火海,荷兰人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决定投降。

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者首领在投降书上签字。他们举着火把和旗帜,击鼓出城,灰溜溜地登船离去。台湾各族人民欢呼雀跃,围在一起,跳起了庆贺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