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上)
7163400000008

第8章 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上(6)

用利行服务结缘用技艺教育结缘

(十九)佛光会员要有六心

佛光会员要有灵巧慧心佛光会员要有关爱悲心

佛光会员要有大志愿心佛光会员要有愧意惭心

佛光会员要有精进恒心佛光会员要有忠诚信心

(二十)佛光会员如何教育子女

养成信受的教育养成礼貌的习惯

养成护生的观念养成勤劳的本质

养成感恩的美德养成佛法的认知

养成合群的性格养成信仰的情操

(二十一)佛光会檀讲师应具备的条件

正知正见信戒定慧

因缘果报团结理念

慈悲和净功德清望

权巧方便口才敏捷

态度庄重音调诚恳

五戒受持家庭美满

以上所列之国际佛光会的宗旨、信条、精神、方向、目标等,主要是为了让全体会员对“国际佛光会”有具体而深入的认识,进而凝聚共识,做为大家推展佛光会的共同依循。

国际佛光会自创会以来,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会员大会,平时的协分会则会议不断。每次召开各种会议时,都有一定的开会程序,并且要宣读“会员信条”,为的是提醒会员应该实践佛光会的宗旨。此中包括信仰三宝、弘传佛法、家庭人事、生活行仪,以及平日参加活动、自我修持、会员往来等行事的准则。尤其身为佛光会员,知见要正确,须知佛光会是以“现证法喜安乐、永断烦恼无明、发愿普度众生、建设人间净土”为修行目标。如果人人都能确实奉行实践,则对个人的修养、人缘、道业等,必能有所增长。

【人生百事】

(一)生活十事

1.每天至少阅读一份报纸,了解时事;至少阅读一本好书,要做书香人士。

2.生活作息要正常,思想行为要正派;早晚起居要定时,每日三餐要定量。

3.养成运动习惯,每天至少五千步。

4.远离烟酒色情毒品,生活自治自律。

5.惜福节俭,不乱用,不滥买。

6.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乱吃零食,不乱发脾气,这才是优生保健的方法。

7.每日吃饭要三称念,居家饮食要五观想。

8.八千里路云和月,生涯中,要有托钵行脚的经验,也就是自助旅行。

9.在一生当中,应该有一至二次,将身边的物品全部送人,体会空无一物的境界。

10.掌握时间,善用空间,和谐人间;三间一体,人生不空过。

(二)立身二十四事

11.人要给人利用,才能创造价值;人要学习活用,才能留下历史。

12.因缘果报,不可不明;穷通祸福,不可不知。

13.建立正知正见,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14.要建立自我的信心、自我的期许、自我的目标。

15.人生至少要有三张执照,例如:驾驶(汽车、开船、飞机、火车)、烹饪、水电、会计、电脑、打字、医疗、护理、教师、律师、代书、建筑……

16.一个人要会讲、会写、会听、会看、会想、会笑、会唱、会画、会做……全部都会最好,否则至少也要会一半以上。

17.做什么像什么,千万不可做什么不像什么。

18.他物不贪,自财不吝,只要奋斗努力,一切自会随因缘而来;懒惰懈怠,煮熟的鸭子也会飞去。

19.观察力要敏锐、周全、宽宏、圆满,还要有新思维、新想法、新观念、新作为,尤其想法要有一、二、三、四的内涵和层次。

20.经常将欢喜、慈悲、荣耀、成就与人分享。

21.不说是非,不传播是非,不计较是非,更不要为是非患得患失。

22.懂得自律、自觉、自悟,具有恒心、毅力、乐观、勤奋,并且乐于结缘施舍,前途就有光明。

23.能控制情绪,不随便跟情绪起舞,尤其行止要用理智决定;因为情绪是一时的,人生是百年的。

24.人生要能计划时间,利用时间,不要虚度时间,胡混光阴。

25.精进努力,奋起飞扬;不要留恋过去,要展望未来。

26.凡事不一定要求助他人,先要求助自己;以身作则,可以决定一切。

27.改变陋习,创造前途,不要等待机遇。

28.要会找工作里的欢喜、快乐,还要会把欢喜、快乐传播给人。

29.生气、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心平气和才能做人处世。

30.宁可不聪明,不能不明理;宁可没有钱,不可以没有慈悲。

31.该主动,不可畏缩;该思考,不要鲁莽。

32.事无绝对的难易,努力,难者亦易;懈怠,易者亦难。

33.去除私有的观念,把自己付予公理、公义、公平、公有。

34.要有力量和智慧抗拒世间的诱惑,如财色名食等,尤其不要用感情处理公事,应该要以道义、公平决定人事。

(三)处世十三事

35.利益的前面,要能想到别人,不为利益而出卖别人。

36.不称己善,不宣人过,人间诸事,都如过眼云烟。

37.凡事只问是非,不问利害;是非是有定律的,利害是自私的。

38.不为讨便宜而侵犯别人,甚至要让别人讨一点便宜。

39.不要为逞己之快,而用口舌讽刺别人,要能给人欢喜、给人帮助、给人赞美,让人认同。

40.不要为忌彼之好,而用计谋打击别人,要能尊重效法,随缘随喜。

41.对事业要有计划,对金钱要会运用,对感情要能升华,对功名更要淡化。

42.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

43.毁辱荣誉自然有之,一切要自我淡化,怡然自得。

44.做人要厚道,随时给人留下转圜的余地;给人留有空间余地,才能适时善用,同时也是为自己留下日后的方便。

45.对自己要能不忘初心,对朋友要肯不念旧恶,对好事要做不请之友,对社会要会不变随缘。

46.要训练忍耐的力量,对于外境能够认识、接受、承担、负责、化解、去除,进而修学“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把忍的功夫转化成为力量和智慧。

47.能承受外境加于自己的压力,而且不觉得有压力的存在,因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四)群我二十事

48.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体贴他人,就是爱护自己。

49.迁就他人善事,达成共识;重视民意,才有未来。

50.处世要谦恭有礼,要谦虚受学,要委曲求全,要善解人意。

51.待人处事要能柔和谦虚,慈颜爱语,要让他人如沐春风。

52.处众要和谐、和气、和平;做事要勤奋、勤劳、勤快。

53.待人以诚,人我尽欢;待客以尊,宾至如归。

54.见面三句话,相处一回合,凡事要明理,平时多微笑。

55.恭敬、赞美、包容,是待人处世的三部曲。

56.欢喜时不多言,生气时不迁怒。

57.要会听话,摘取他人讲话的精华。

58.凡事不要轻易说破,要懂得含蓄的美丽与高贵。

59.责备的话要带抚慰,批评的话要带赞扬,训诫的话要带推崇,命令的话要带尊重。

60.待人要诚恳,要热情、要有礼貌;说话要多说“请、谢谢、对不起”。

61.对青少年要教育鼓励,对老年人要关怀照顾,对残障者要帮助辅导,对失意人要体贴规劝。

62.关怀邻里亲戚朋友,彼此守望相助,和谐融洽。

63.承顺奉养父母、亲翁、长辈,提携友爱初学晚辈。

64.经常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多作一些好事,做人间善美的义工。

65.闻善言要着意,而且要能不忘失,更不可做“非人”。

66.凡事要合理,理是公平的、理是正直的、理是大众的。

67.遇事要有反省的自觉力,不怨天尤人,须知凡事都有前因后果。

(五)敦品十五事

68.别人做好事、说好话、受人尊重,不要嫉妒,要心存效法。

69.对好人要感谢,对受益要感恩,对善事要感动。

70.经常做令人感动的事,别人的好心好事,自己也要能感动。

71.能受委屈,能受冤枉,能受挫折,能受侮辱,然后才能受荣耀。

72.人生要用苦行锻炼自己,十年苦行不为多。

73.树立自己心中终身的偶像一至三人,并效法他。

74.人生要有几位善知识作朋友,尤其得遇明师时要亲近随侍,忠诚而不违逆。

75.放弃无理的执著,谦虚受教真理;谦虚才能受益,傲慢必定吃亏。

76.找出自己最大的缺点,要有改变的愿力,切实执行。

77“认错”是最好的美德,也是最大的勇气。

78.要把做过的错事记住,不断地自我警惕,自我提醒,要能“不贰过”。

79.当要责备人的时候,先要检讨自己,对自己的功过要切实地审查,才能责怪别人。

80.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不可伤害生命。

81.不要给感情蒙蔽自己,不要为金钱出卖自己。

82.学习吃亏,知道吃亏才是讨便宜。

(六)修行十八事

83.每日至少要静坐五分钟,或是每天读一篇《佛光祈愿文》。

84.每周至少闭关半日,自我沉潜;每月至少素食一天,培养慈悲心。

85.每日行三好: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

86.每天生活有七戒:戒烟毒、戒色情、戒暴力、戒偷盗、戒赌博、戒酗酒、戒恶口。

87.深信正法,恒思诸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88.承诺过的事一定要完成,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

89.惭愧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净、有所不善,因为惭愧是我们的花冠。

90.提起善美好事,放下忧悲苦恼,让自己的内心成为好的工厂。

91.不论身在何处,常为受灾难的人同情,甚至为他祈福。

92.能“给”,才是富有;能“舍”,才有所得。

93.随力、随分、随喜、随缘布施培福。

94.器官捐赠,让生命再延续,让废物还有再利用的机会。

95.要有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你对我错的修养。

96.不猜疑人,不嫉妒人,成人之美,待他人好,就是功德。

97.得失不计较,有无不比较。

98.不要把忧愁传染给别人,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

99.要懂得改心、换性、回头、转身。

100.要能“知行合一”,不要讲时似悟,对境生迷。

以上“人生百事”,乃因全球佛光人平时散居在世界各地,大家在思想理念上必须取得共识,尤其观念要合乎正见,因此特别列出一百条行仪与思想上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为大家生活修行的自我审查与自我勉励,以期道业不断增上,菩提日趋圆满。

戒能防非止恶,去恶行善,唐代道宣律师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中,以戒法、戒体、戒行及戒相四点,说明戒的要义。也就是当一个人受持佛陀制订之不可杀、盗、淫、妄等规范行为的“戒法”时,一旦身心领受“戒体”,发而成为“戒行”,护持身、口、意三业,使之清净不违法,如此藉由持戒功德,自然威仪庄严,举止如法,而流露出美德光显的“戒相”。所以清净的戒行可以净化我们的身心,增进我们的道德,升华我们的人格,发掘我们的佛性能源,保持我们的道念不失,让我们具足修行功德,成为我们生活的指针。由此可见戒之于人生的重要,不言而喻。

尤其,佛教是一个倡导平等的宗教,例如“人人皆可成佛”、“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成佛”,都是对于人格的尊重。这种特质经过持守戒律来实践、升华,最终达到不仅尊重“人权”,也能尊重“生权”,这是未来提升全人类人格素质的重要目标。是以透过五戒、十善,乃至全方位的菩萨三聚净戒的实践,而能“完成人格”、“圆满菩提”,继而“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这正是佛教戒律的可贵,也是我们所提倡“人间佛教的戒学”之终极目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