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抉择:从穷小子到百万富翁的心路历程
7163600000022

第22章 交往之败:最大的伤害反而最有益(3)

达:我是在麻州的康科特出生的。两个世纪以来,我家族里的人都会参与麻州的重要大事,我很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因此,当我听你说艾尔科特小姐是出生在新罕布夏时,我真是太伤心了。不过,我很惭愧我写了那封信。

卡:我敢保证,您伤心的程度,一定不及我的十分之一。我的错误并没伤害到麻萨诸塞州,但却使我大为伤心。像您这种地位及文化背景的人士很难得写信给电台的人,如果您在我的广播中再度发现错误,希望您再写信来指正。

达:您知道嘛,我真的很高兴您接受了我的批评。您一定是个大好人。我乐于和您交个朋友。

因此,由于卡耐基向她道歉并同意她的观点,使得达姆夫人也向他道歉,并同意他的观点,卡耐基很满意,因为他成大事地控制了怒气,并且以和善的态度,来回报一项侮辱。卡耐基终于使她喜欢自己,因此得到无穷尽更真实的乐趣,如果他当时怒气冲冲地叫她滚到一旁,跳到斯古吉尔河去自杀,那一切都免谈了。

佳衣·满古是奥克拉荷马州吐萨市一家电梯公司的业务代表。这家公司和吐萨市一家最好的旅馆签有合约,负责维修这家旅馆的电梯。旅馆经理为了不愿给旅客带来太多的不便,每次维修的时候,顶多只准许电梯停开两个小时。但是修理至少要八个小时,而在旅馆便于停下电梯的时候,他的公司都不一定能够派出所需要的技工。

在满古先生能够为修理工作派出一位最好的技工的时候,他打电话给这家旅馆的经理。他不去和这位经理争辩,他只说:

“瑞克,我知道你们旅馆的客人很多,你要尽量减少电梯停开的时间。我了解你很重视这一点,我们要尽量配合你的要求。不过,我们检查你们的电梯之后,显示如果我们现在不彻底把电梯修理好,电梯损坏的情形可能会更加严重,到时候停开时间可能会要更长。我知道你不会愿意为现在的几个小时而给客人带来好几天的不方便。”

经理不得不同意电梯停开八个小时总比停开几天要好。由于满古表示谅解这位经理要使客人愉快的愿望,他很容易地而且没有争议地赢得了经理的同意。

记住这些成大事人士的行为吧,不要在争斗面前摆出一副不甘示弱的架势,也不要让无谓的争斗羁绊住你成大事的脚步,只有同情和谅解才能有效地化解争斗。

反败为胜才是强者

当你在某一刻突然遭受挫败的时候,你不要以为天下就你一个人会“享受”这样的“待遇”,实际人在成大事的过程中,人人皆有失败的可能。如果失败了,需要你迸发出反败为胜的决心。

能够反败为胜是一个人成大事最直接、最鲜明的标志。也就是说,面对已经失败的局面,成大事者强在从失败的地方重新站起,重塑自我。有人说:反败为胜是一个成熟的象征,因为这是在绝境中最强烈求胜欲望的爆发。

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究其一生都在研究人类及其潜能,他曾经宣称他发现人类最不可思议的一种特性——“人具有一种反败为胜的力量。”

我下面要讲述的这位女士的经历正好应证了那一句话,这位女士是瑟尔玛·汤普森。

“战时,我丈夫驻防加州沙漠的陆军基地。为了能经常与他相聚,我搬到那附近去住,那实在是个可憎的地方,我简直没见过比那更糟糕的地方。我丈夫出外参加演习时,我就只好一个人待在那间小房子里。热得要命——仙人掌树荫下的温度高达华氏125度,没有一个可以谈话的人。风沙很大,所有我吃的、呼吸的都充满了沙、沙、沙!

我觉得自己倒霉到了极点,觉得自己好可怜,于是我写信给我父母,告诉他们我放弃了,准备回家,我一分钟也不能再忍受了,我情愿去坐牢也不想待在这个鬼地方。我父亲的回信只有三行,这三句话常常萦绕在我心中,并改变了我的一生:有两个人从铁窗朝外望去,一人看到的是满地的泥泞,另一个人却看到满天的繁星。

我把这几句话反复念了好几遍,我觉得自己很丢脸。决定找出自己目前处境的有利之处,我要找寻那一片星空。

我开始与当地居民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令我心动。当我对他们的编织与陶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时,他们会把拒绝卖给游客的心爱之物送给我。我研究各式各样的仙人掌及当地植物。我试着多认识土拨鼠,我观看沙漠的黄昏,找寻300万年前的贝壳化石,原来这片沙漠在300万年前曾是海底。

是什么带来了这些惊人的改变呢?沙漠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我自己。因为我的态度改变了,正是这种改变使我有了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我所发现的新天地令我觉得既刺激又兴奋。我着手写一本书——一本小说——我逃出了自筑的牢狱,找到了美丽的星辰。”

瑟尔玛·汤普森所发现的正是希腊人发现的真理:“最美好的事往往也是最困难的。”

哈里·爱默生·佛斯狄克在20世纪再次重述它:“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愉悦的,它多半是一种胜利。”没错,快乐来自一种成就感,一种超越的胜利,一次将柠檬榨成柠檬汁的经历。

还有一个关于本·佛森的故事。

事情是发生在1929年。他到山上去砍伐山胡桃木,木材堆在车上,开车回家。忽然一根木条滑下来,正在急转弯时,木条卡在车轴上,他立即被弹到一棵树上,脊椎骨受了伤,双腿因此瘫痪。

“当时他24岁,从那以后,他没有再走过一步路。”

一个24岁的青年,就被宣判一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他当时愤怒抗拒,怨恨命运作弄。但是年岁渐长,他发现抗拒对自己毫无帮助,只不过使自己变得尖酸刻薄。终于体会到:“别人都和善礼貌地对我,我起码也应礼貌和善地回应人家。”

过了这些年,经过了那个震惊与愤恨的阶段,他开始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生活。他开始阅读并培养出对文学的嗜好。他说他起码读了1400本书籍,这些书拓展了他的领域,他的人生比以前所能想像的还要丰富。他也开始欣赏音乐,现在令他感动的交响乐以前只会令他打盹。然而,真正最重大的改变,还是他有了思考的时间。“我一生中第一次,”他说,“真正用心看世界,并体会其价值。我终于体会到以前努力追求的很多事其实都没有真正的价值。”

由于阅读,他开始对政治感兴趣,他研究公共问题,坐在轮椅上发表演说!他开始了解人们,而人们也开始认识他。他坐在轮椅上,还当上了佐治亚州州务卿。

达尔文,这位改变人类科学观点的科学家说:“如果我不是这么无能,我就不可能完成所有这些我辛勤努力完成的工作。”很显然,他坦承自己受到过弱点的刺激。

达尔文在英国诞生的同一天,在美国肯德基州的小木屋里也诞生了一位婴儿。他也是受到自己缺陷的激发,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他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得到哈佛大学的法律学位,又有圆满的婚姻,他可能永远不能在葛底斯堡讲出那么深刻动人的词句,更别提他连任就职时的演说——可算得上是一位统治者最高贵优美的情操,他说:“对人无恶意,常怀慈悲于世人……”

卡耐基在纽约市教授成人教育课程时,发现很多人都有一个很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他们似乎认为未进大学是一种缺陷。而他认识的许多成大事者的人士都没上过大学,因此他知道这一点并没有这么重要。他常告诉这些学员,一个失学者的故事:

他的童年非常贫困,父亲去世后,靠父亲的朋友帮忙才得以安葬。它的母亲必须在一家制伞工厂一天工作10小时,再带零工回来做,做到晚上11点钟。

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有一次他参加教会的戏剧表演,觉得表演非常有趣,于是就开始训练自己公众演说的能力。后来也因此,他进入政界。30岁时,他已当选为纽约州议员。不过对接受这样的重大责任,他其实还没有准备妥当。事实上,他亲口告诉我,他还搞不清楚州议员应该做些什么。他开始研读冗长复杂的法案,这些法案对他来说,就跟天书一样。他被选为森林委员会的一员,可是因为他从来不了解森林,所以他非常担心。他又被选人银行委员会,可是他连银行帐户也没有,因此他十分茫然。他告诉我,如果不是耻于向母亲承认自己的挫折感,他可能早就辞职不干了。绝望中,他决定一天研读16小时,把自己无知的酸柠檬,作成知识的甜柠檬汁。因为这种努力,他由一位地方政治人物提升为全国性的政治人物,他的表现如此杰出,连《纽约时报》都尊称他是“纽约市最可敬爱的市民”。

这位战胜了弱点而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一举成名的传奇人物——阿尔·史密斯。

在阿尔开始自我教育后的十年,他成为纽约州政府的活字典。他曾连任四届纽约州长——当时还没有人拥有这样的纪录。1928年,他当选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及哈佛大学在内的六所著名大学,都曾颁授荣誉学位给这位年少失学的人。

阿尔亲口告诉卡耐基,如果不是他一天勤读16小时,把他的缺失弥补过来,他绝对不可能有今天的。

尼采认为,“优秀杰出的人不仅忍人所不能忍,并且乐于进行这种挑战”。

我们越研究那些有成就的人,越深信一点,他们的成大事者大部分是因为某种缺陷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威廉·詹姆士曾说:“我们最大的弱点,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种出乎意料的助动力。”没错,弥尔顿如果不是失去视力,可能写不出如此精彩的诗篇;贝多芬则可能因为耳聋才得以完成更动人的音乐作品;海伦·凯勒的创作事业完全是受到了耳聋目盲的激发;如果柴可夫斯基的婚姻不是这么悲惨,逼得他几乎要自杀,他可能难以创作出不朽的《悲怆交响曲》。

在我们阅读这些反败为胜的故事时,只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支配自己的时光,但必须有反败为胜的毅力,才能自我拯救,变成真正的成大事者!

敢于抉择手段

尽管交友不易,但我们每个人还是要面对这一问题。一个人能交上一些好朋友,即使不一定就成就大业,但也不至于需要帮忙时无处可求。明知你有缺点而不说,还偏偏说些动听的话,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何必还浪费时间交往。

你要的应该是一种经得起考验的人际关系,而不是速成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如果想要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决不能要求他们依照他规定的模式做事,或处处请求利益。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了解,这种心态的产生是由于他们不了解自己。不要忘记了一条解决人际关系的法则:“你给别人需要的,他们也会给予你所需要的。”

只有诚心地聆听别人的批评,别人才会给你富有建设性而合理的意见,你也才有批评别人的机会。在你要求批评者将问题说清楚,或要求他说得温和一点的时候,从他的反应,你就可以知道他是否有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