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7167700000011

第11章 雪莱

1792年8月4日,雪莱出生在英国萨塞克斯郡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18岁入读牛津大学,因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除。投身社会后,又因写诗歌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而被迫于1818年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22年,雪莱在渡海途中,遇风暴不幸船沉溺死。

雪莱是和拜伦齐名的欧洲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热情而富含哲理,诗风自由不羁,常任天上地下、时间空间、神怪精灵往来变幻驰骋,又惯用梦幻象征手法和远古神话题材。他的最优秀的作品有评论人间事物的长诗《麦布女王》,描写反封建起义的幻想性抒情故事诗《伊斯兰的反叛》,控诉曼彻斯特大屠杀的政治诗《暴政的行列》,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诗《自由颂》,表现革命热情及胜利信念的《西风颂》,以及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表现人民反暴政胜利后瞻望空想社会主义前景的代表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除此之外,雪莱还创作了剧本《倩契》、《暴虐的俄狄浦斯》,论文及散文《自然神论之驳斥》、《诗的辩护》等;译著有柏拉图《会饮篇》、但丁《地狱》篇部分、歌德《浮士德》部分、荷马《维纳斯赞》等。

雪莱的浪漫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新世界。他设想自己是日夜飞翔的天使、飘浮于蓝天的云朵、翱翔太空的云雀,乃至深秋季节的西风,是新世界理想的传播者、歌颂者、号召者。他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绚丽画面,而且豪迈地预言:“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因此,恩格斯赞美雪菜是“天才的预言家”。

正义革命的一生

雪莱出生在英国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菲尔德·普莱斯。当时震撼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正在激烈的斗争中向前发展。雪莱出生在一个富有的世代贵族的家庭,他的父亲提摩太·雪莱曾任议员,是旧制度、旧思想的坚决拥护者。

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当时的校长是英皇乔治三世任命的基特博士。基特博士的信条之一是:“鞭打制”是造成“完人”的一种必要手段。

“孩子们!不许胡思乱想!否则,我要用鞭子抽你们,直到不再胡思乱想为止!”、“说谎是敬畏师长的一种表示。”这些都是这位校长的名言。伊顿公学提倡读死书,轻视和鄙视科学。学生中盛行所谓“学仆”的制度,低年级的学生必须成为高年级学生的奴仆,不但要为“学长”们铺床叠被,稍不服从,还少不了挨一顿打。多数小孩子慑于大孩子的淫威下,只好做奴仆。但是雪莱并不像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反抗,严词拒绝服从“学仆制度”,他不听“学长”的话。雪莱想:他们野蛮无礼,我就要文雅而有礼;他们弱肉强食,我势必要同情弱者。他发誓要公正、智慧而自由,永不屈服于权威,哪怕只能选择沉默。结果,他被宣布为“不轨分子”、“疯雪莱”。雪莱的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一样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1810年,雪莱进入牛津大学。这儿似乎比伊顿公学自由一些。他终日沉醉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满屋子堆放着他的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同时仍读法国百科全书派卢梭、伏尔泰等人及英国洛克、休谟的哲学、政治著作。雪莱不仅在哲学、政治学等方面有丰富的知识,他的自然科学知识按当时水平来说,也是十分惊人的。雪莱深受英国自由思想家休谟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响,习惯性地将他关于上帝、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想法写成小册子散发给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并询问他们看后的意见。

该年寒假前,雪莱的父亲接到印刷商的一封信,雪莱要印一部《圣·伊尔文》(或名《罗西克洛辛》)的小说稿,其中有些“不妥”之语,颇为“危险”。雪莱之父大怒,即通知出版商,拒绝付印刷费。雪莱放假回到家里,不但受到父母的冷遇,而且失去了他初恋的情人。假满返校,雪莱更加勇敢地反抗了。他在别处印成了一种叫《论无神论的必然性》的小册子,不但公开出售,而且挑战似的寄给每位主教一册,请他们反驳。不过,作者的名字,他署了一个假名。牛津当局立即请雪莱去问话。要他承认这书是他所著。雪莱根据英国法律回答:“你们无权强迫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有权拒绝,国家不是规定‘出版自由’的吗!”但他立刻被牛津大学开除,他的同窗好友霍格为他打抱不平,也被开除了。

《论无神论的必然性》是一篇强有力的唯物主义著作。其论点是:要证明上帝的存在,必须有三方面的证据,即感觉经验、理性和圣书上的“见证”。牛顿因无法解释宇宙的原动力而假设了上帝的存在。但这不是弄得更不能自圆其说了吗?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呢?因此无神论是必然的。

雪莱这篇论文是在猛烈攻击当时的政治,因为在当时宗教是政治的某种化身。雪莱被开除后,生活无着。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乘机软硬兼施,企图使雪莱就范,要他公开声明自己与《论无神论的必然性》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后来在亲友的调解之下,雪莱的父亲才同意给他每年200镑的生活费。

顽固的父亲停止对雪莱的接济,造成他生活的困难。但这没有挫伤他的革命锐气。他一直号召群众做有道德有智慧的人,以博得国际的尊敬和支持,取得民族自由和宗教解放。

1815年1月,雪莱的祖父去世。按照当时的长子继承法,雪莱的父亲确定雪莱每年可以得津贴1000英镑,同时偿还了雪莱历年在外的欠债。从这年秋季起,雪莱逐渐进入创作的盛年。

1822年7月8日,雪莱从里窝那乘船返回勒瑞奇,途中突然遭遇风暴,船被吹翻,结束了诗人30岁的年轻生命。经过了好几个漫长的日夜,人们才在沙滩上发现他的尸体。按照当地的法律,任何海上漂来物都必须付之一炬,于是雪莱的遗体就由拜伦和特列劳尼安排火化。

雪莱的骨灰被送往罗马,安葬在塞斯乌斯的金字塔旁的新教徒公墓,墓碑上刻着诗人的姓名:珀西·比希·雪莱,他的姓名底下还刻有这样两个拉丁词:众心之心。这简洁的铭文是他的妻子玛丽对他的品格所作的鉴定,也是对雪莱最真实、最深刻的赞语。

马克思评价雪莱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而且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

雪莱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笔,极力地为人们争取一个公平自由的“新世界”。他实现了自身价值,但这不是他居功自傲,而是人们赋予他的最高荣誉——“众心之心”。很多人的一生,都为实现着自我的价值而奋斗。而人的价值,是不能只局限于“小我”,而应该放逐到“大我”里,人性才能得以释放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