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间”,是生活哲学,是佛法体验,也可说是我对国家社会、宇宙人生、自然生命、生活现象等层面留意关注的感发。由报纸连载结集成书后,已翻译成英、德、西、越、韩等五国语言在国际流通。如今,在印度尼西亚香山寺觉灯法师与多位优秀青年的集体创作下,印度尼西亚文的《迷悟之间》即将问世,愿这一篇篇的短文,能为印度尼西亚人的生活添注些许法益,提供待人处世的法门。
印度尼西亚在七世纪前,本是声望宏大的佛教国家,几经因缘辗转,到了六〇年代,佛法反而无法弘传。好在一九八三年,印度尼西亚政府批准了佛教学校的登记,佛教才得以在社会发展。近年来,居士林、佛堂已有三百余所,佛光协会等佛教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设立。
一九九二年,我在棉兰雅加达市的Tiara饭店大会堂发表演说,竟成为印度尼西亚佛教界的首例;我也曾至印度尼西亚普门道场举行开光暨皈依典礼,有二千余人前来参与。在棉兰,集会能达两三百人已属难得,故盛况可说是叹未曾有。当时政府的宗教部门更派遣代表与会致词,还度了不少初次闻法的民众。他们说:“原来佛教的教义和伊斯兰教也很类似!”也因此打破了宗教之间的藩篱,促进了伊斯兰教与佛教间的交流。
印度尼西亚佛教发展有这样的成就,印度尼西亚的许多斋姑(阿姑)们实功不可没。由于她们的爱心与耐心,抚养许多孩子,培育他们长大,成就了佛教许多的弘法人才;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亚政府对于宗教采取平等的态度,也是佛法快速弘传的重要原因。印度尼西亚法律明文规定,凡国人一出生,即须在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及基督教中,择一作为自己的信仰。所以人人在宗教教义善美的熏陶下,人人性情敦厚,民风纯朴,而印度尼西亚华侨们的宗教情操,在我去弘法时,亦每每深受感动。
印度尼西亚籍弟子觉灯,一九八五年来山就读佛光山丛林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台湾东海道场、伦敦佛光山弘法,并担任曼城佛光山监寺。此次发心将《迷悟之间》翻译成印度尼西亚文,我乐见其成,也希望能略表我回馈印度尼西亚佛弟子们渴求佛法的心。
如今书将付梓,在此为作一序,以为我衷心的祝福。
二〇〇五年八月于佛光山
(《迷悟之间》印尼语翻译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