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和名家一起回眸三国往事
7172300000014

第14章 曹魏政权兴衰事(3)

魏明帝即位以后的第三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军事上做了很多事情。比如,他对外挫败了孙吴和蜀汉的多次军事进攻,平定了边塞少数民族的叛乱骚扰,消灭了辽东割据者公孙渊。这些军事行动显示了曹叡的军事才能,巩固了曹魏在魏蜀吴三国中的优势地位。如太和二年(228年)春,诸葛亮领兵北上,定下了先取陇右,再取关中的战略。曹魏守将夏侯桥前往关中迎敌,由于他性急悭吝,又无作战经验,结果蜀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位于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很快被蜀军占领,关中震动。曹叡召见文武大臣,问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击退蜀军呢?”太尉华歆说道:“必须陛下亲自出征,否则的话,长安将会失守,关中的局势就更危险了。”为安定民心,曹叡命右将军张合率领五万人与大将军曹真一起阻击蜀军,自己则御驾亲征,前往长安,鼓舞士气。右将军张合率军抵达街亭,与蜀军前锋马谡相遇。张合切断蜀军水源,然后督军大举进攻,蜀军大败,马谡逃走,街亭失守。但在与蜀汉的军事斗争中,由于魏明帝过度倚重司马懿,也造成了司马懿势力的崛起。在曹魏政权与蜀汉的军事对抗中,只有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对手。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虽然总揽曹魏军权,但在对抗诸葛亮的进攻中总是处于劣势,而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抗,总能让诸葛亮无计可施,无功而返,最终积劳成疾而逝世。在攻灭公孙渊的军事行动中,从出谋划策,到率兵讨伐,全出于司马懿之手。最后,在231年曹真死后,司马懿顺理成章地做了大将军、太尉,总领全国军权,实际上控制了曹魏的政治权力。宋人唐庚在《三国杂事》中针对魏明帝即位后抚军大将军司马懿、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并开府的举措说:“汉初置丞相、御史府,后置三公府,将帅出征,置幕府,军罢即废,不常置也。今魏既置三公而懿等并为大将军开府京师,此何理耶?公室之卑,盖自此始矣。”这是很有见地的。

魏明帝在曹魏历史上的第四个重要举措就是尊崇儒学。他的崇儒及建立曹魏七庙和祭祀制度等系列举措,标志着曹魏的统治思想从法家完全转向了儒学。

我们知道,魏武好法术,曹操从马上得天下,认识到在乱世用“申、韩”之法的妙处,虽然也曾下过修建学校和春祠的诏令,但不过是具文而已。曹操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很快禅代汉室,登上皇位。他的统治思想,在《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注引《魏书》里可见端倪。该书讲曹丕“常嘉汉文帝之为君,宽仁玄默,务欲以德化民,有贤圣之风”,并着《太宗论》,颁示天下,“其欲秉持中道,以为帝王仪表者如此”,多少有点黄老道家的思想遗风。至于魏明帝,在统治思想上则实现了彻底转型。他念念不忘的是儒学和礼制。比如太和二年(228年)六月他曾下诏说:“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太和四年(230年)春二月壬午,又下诏说:“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曹叡的崇尚儒学,在与以诸生起家,“伏膺儒教”,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司马氏集团的对比中,并无正当性和优势可言。所以,魏明帝的崇儒,不仅没有起到巩固君臣伦理关系的效果,更丧失了其父祖起家以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权术驾驭人、事的基本手段。曹魏被司马氏所取代,就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魏明帝曹叡也有着中国古代帝王的普遍缺点。比如他喜欢营造宫殿,即位之初,就在邺城给母亲甄氏建筑墓园,并下令在洛阳修建皇家祭庙。太和六年(232年)七月,魏明帝又前往摩陂,下令整修许昌宫,兴建景福殿、承光殿。

之后,又在洛阳兴建洛阳宫,造昭阳殿、太极殿,筑总章观。又命令马钧监造崇华殿、青霄阁、凤凰楼、九龙池。众多的民夫被征调到洛阳服役,使得土地无人耕种,大片荒芜。同时,为了出游的方便,他又指使马钧造成指南车,他乘车随意游幸,遇到中意的美女,即叫上车,拉至宫中,致使宫中的美女有数千人之多。曹叡荒淫无度,虽只有三十多岁,却已骨瘦如柴,疾病缠身。曹叡在位十三年,终年三十五岁。死后被追谥为烈祖明皇帝,葬于高平陵。

名家回眸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经指出,魏明帝有“容谏”之风,大臣虽“犯颜极谏”而明帝也皆“无所摧戮”,是历史上少数的比较宽厚的君主之一。

无能曹爽葬送曹魏政权

曹芳登基做了魏国的皇帝后,由司马懿和曹爽两人共同辅佐。因曹芳岁数太小,由太后郭氏临朝主政。其中,司马懿由于几十年的政绩和战功,在朝廷中威望颇重,而且他与郭太后的私交也很不错,两家关系紧密。而曹爽自身没有任何才能,更没有什么政绩和战功,让他当辅政大臣可以说是曹叡这一生最大的失算,再加上皇帝年幼,导致了曹氏政权最后落入他人之手。

曹爽一下子就这样一步登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甚至高于拼死拼活几十年的司马懿。在刚开始的时候,曹爽倒也老实,他知道自己没有一点能和司马懿相比,因此尊敬司马懿有如父亲,无论大小什么事都和他商量后再作决断,两人倒也相安无事。然而,没过多久,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出现紧张和摩擦。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早在魏明帝曹叡时期,由于明帝相当讨厌浮华虚伪的人,因此对并州刺史毕轨及李胜、何晏等人都比较讨厌,不喜欢任用他们。而这些人虽然确实也有些才干,但他们的通病都是一心只想升官发财,整天做哗众取宠的事情,甚至不惜削尖脑袋拼命向上爬,所以深受曹叡的不喜。而曹爽却和这些人有相当的交情,在自己上台后就立刻重用他们为心腹。这几个人就向曹爽建议大权不能旁落,应提防司马懿等。曹爽也逐渐对司马懿手握重权开始不满。于是240年,仅让司马懿辅政一个月后,曹爽就上奏朝廷,以司马懿功高盖世为名,请求升他为太傅。太傅一职虽在三公之上,但没有实权。在明升暗降了司马懿之后,曹爽又把他的几个兄弟都安插在重要的职位上,掌握了京城洛阳的军政大权。从此,曹爽大权在握,对司马懿也仅剩下了表面上的尊重,朝廷上的一切事务都由自己决断。不过,曹爽虽然费尽心机地夺取了司马懿的实权,但还是给他留了个持节都督各地军事的权力。大概他也知道在军事上自己不如司马懿。

果然在241年,沉寂多年的东吴分四路大军猛攻魏国。魏军经过苦战,将其中的三路击退,唯有樊城的朱然还在猛攻。过了不久,司马懿看曹爽在军事上实在是个废物,就亲自出征讨伐。而朱然一听来的是司马太傅,连应战的勇气都没有,立马掉头就逃。在三州口被魏军追上,朱然狼狈地丢下一万多具尸体和大量军用物资逃回了东吴。

曹爽原本指望司马懿出师不利,甚至还期盼司马懿最好在行军途中就死去,却没想到他大获全胜而且还毫发无伤,心里虽不是滋味,但也无可奈何。第二年春,东吴大将诸葛恪再次侵犯淮南,司马懿再次请命出征。然而,曹爽却把司马懿的请战压了下来。可是,自己却应对无术,一直都解决不好这次的“侵略”。

不得已只好让司马懿再次出征。曹爽原以为从洛阳到淮南,行程有两千多里,而且对手诸葛恪也不是等闲之辈,应该能给司马懿制造一点麻烦。哪知道,诸葛恪一听说司马懿来了,当即掉头就逃。就这样,司马懿两次出击东吴的大胜使整个朝野称颂,无所作为的曹爽渐渐感到了压力。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手下人给曹爽出了个馊主意:征讨西蜀。

蜀汉自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到此已经整整九年。九年中,蜀汉虽然也有些军事行动,但规模都很小,对魏国也谈不上什么威胁。曹爽觉得蜀国国力最弱,为给自己捞够对抗司马懿的政治资本,244年三月,他带着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攻向汉中。汉中的蜀汉守军不多,看到敌人浩浩荡荡,大家都有点心慌,有人就提议放弃险要而把守城池,然后等待蜀中的援军。大将王平坚决反对,认为如果被敌人先占据险要,将是他们的心腹大患。于是,他立即派人先占据了兴势这一军事要地,左右扎营一百里以抗拒曹爽。蜀汉大将军费祎在蜀中也积极准备救援。

司马懿看到曹爽这样胡闹,不禁摇头叹息。自曹爽发兵以来,就大肆征用民夫骡马为自己运送粮草,无奈西蜀道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以至于骡马累死的、不小心掉到山崖里摔死的不计其数,而仅靠人力怎能应付这样庞大的后勤运输?因此一路上骡马尸横遍野,民工纷纷抱头痛哭。曹爽虽有十万大军却一无所获,眼睁睁地看着蜀汉援军不断开来。他的参军杨伟当即就劝曹爽收兵,曹爽看到这阵势,虽有了退兵之心,但怕自己这样灰溜溜地回到朝廷后被人耻笑,心里一直犹豫不决。随着形势的进一步恶化,营中大将纷纷劝他退兵回师。这时他也觉得不妙了,慌忙下令撤兵。然而已经晚了,他的犹豫为蜀汉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退路已经被蜀汉的援兵切断。曹爽一看如此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凭借人多硬闯。经过一番苦战,曹爽损兵折将,丢盔弃甲,但总算仗着人多,窝窝囊囊地逃离了汉中。经此一战,曹魏损失惨重,就连关中一带都因民工牲口的损失而元气大伤。曹爽本想效仿司马懿立些战功,没想到兴师动众换来的却是朝野的一片嘲讽。

曹爽在军事上表现了自己的无能,朝堂上已经有人对他产生了不满。但他依旧肆无忌惮,再加上他为人一向骄奢无度,自己府上的食用比皇宫里的都要华贵,整天和何晏等人饮酒狂欢,各地有什么贡品,他也先过目后留下自己喜欢的,再把自己看不上的送入皇宫,这些行为,连他的亲弟弟曹羲都看不下去了,几次劝诫,以至于声泪俱下。然而,无论是眼泪还是兄弟亲情都没能打动这个死到临头的曹爽,他原来的部下也对他彻底失望了。

司马懿看到这种情况后,觉得机会就要到了。司马懿虽然被剥夺了实权,在家赋闲养老,但他一直隐忍不发,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当他看到曹爽的行为已经惹得天怒人怨,就开始着手布置夺权。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当时仍然处于劣势,就表面上表示自己因年老病重,就快不久于人世了。而曹爽这伙人虽然排挤了司马懿,但对他还是有一丝的戒心。于是就让新上任的荆州刺史李胜以辞行和求教(司马懿曾在荆州镇守多年)为理由来探探底细。曹爽的这种把戏当然瞒不过司马懿的眼睛。于是,他故意做出了一副体弱多病的样子来招待这位客人。

李胜见司马懿躺在病床上,连站立起来打个招呼的力气都没有,很是吃惊,忙说道:“天子隆恩,任命我为本州(李胜是荆州人,因此称荆州为本州)刺史,今日特地来向太傅您辞行。早就听说您身体有恙,但没想到竟然病得这么厉害。”

司马懿故意气喘吁吁地说道:“您屈就到并州,那里靠近匈奴,最近听说闹得比较厉害,一定要好好注意边防。等我死后,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就托付给您了。”李胜听到后一愣,并州?不对啊,就说道:“我是去本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清的样子:“哦,您刚从并州回来?”李胜没办法,只好大声缓慢地说:“我是就任荆州刺史,不是并州。”司马懿这才听清,叹息道:“我年老耳聋,听不清楚了。您这是衣锦还乡啊,真是可喜可贺。希望到任后,能再立新功。”说完后,便示意口渴,旁边的侍女忙端来汤水。司马懿才喝了不到几口,就弄得浑身都是。李胜看到这个样子后,自己反而尴尬起来,也不便打扰,说了几句客气话后就告辞离开了。回去后,他便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曹爽,并肯定地说道:“太傅已经没有几天活头了,您不必担心。”听完李胜的这番话,曹爽认为把持朝政为所欲为的最后障碍已经不存在了,从此更加肆无忌惮,不再对司马懿加以提防。

嘉平元年正月,丧失警惕、思想麻痹的曹爽兄弟,陪同小皇帝曹芳前往拜谒高平陵。在家装病而暗中准备的司马懿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发动了政变。他上奏郭太后免去曹爽兄弟的官职,夺了他们的兵权。然后,亲率兵马屯兵于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的归路。同时还派人给魏帝曹芳送去了罢免曹爽的奏章。他还以洛水为誓,保证曹爽等人仅是给予免官,决不会加害他们。曹爽的谋士桓范力劝曹爽迅速保护皇帝到许都下诏调兵,镇压司马懿的反叛。愚不可及又贪生怕死的曹爽此时早已没了主意,思考了一晚还是舍不得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于是索性把刀往地上一扔,投降了。然而,这一次曹爽又上当了。当曹爽等人回到京都后不久,司马懿便以“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戚权”的罪名,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全部诛杀,并灭了他们三族。曹爽死后,朝堂之上再也没有能和司马懿相抗衡的人了,从此他开始大权独揽。在平定了几次地方上的叛乱后,司马懿的地位更加稳固了。曹魏政权渐渐地转到了司马氏家族的手中。

251年,司马懿在讨伐政敌王陵胜利归京后病死,终年七十二岁。他的儿子司马师继承了权位,继续控制着曹魏的政权,独专国政。没过几年,司马师也去世了。他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又继承了父兄所开创的基业,继续控制着曹魏的政权。从前曹操有一次做梦,梦见三匹马同时在一个槽里吃草料,认为有姓马的人将夺取他的江山,一开始他认为是马腾、马超父子,在消灭了马氏势力后,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没想到最后自己的后代竟然应验了这个梦。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再到司马昭,父子三人一直控制着曹魏的政权,为后来西晋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后人也把这段历史概括为“三马食槽”。

名家回眸

陈寿:爽德薄位尊,沉溺盈溢,此固大易所着,道家所忌也。玄以规格局度,世称其名,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举兹以论,焉能免之乎!桓范: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