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宋风采
7172700000011

第11章 盛世王朝,一代仁君——仁宗朝(3)

在对世界失去了希望,没有了人性温暖的时候,柳永的举动给了她们惊喜。他比亲人还能体谅她们的苦处,她们找到了能倾诉衷肠的好伙伴;他的眼神抛弃了轻蔑,多了点理解,随时都让人感到“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不是一般的嫖客,甚至可以从嫖客变成了她们的好朋友。这些女子把他当成知己看待,甚至抛却了钱色的交易,达到了刘先生所描述的程度:在某种情况下,妓女和狎客的性关系可完全排除经济因素,而成为恋人、密友、知己,心心相印,不分你我,互相帮助。如柳永常在汴京名妓张师师家过夜,他当时穷困潦倒,张师师不仅不要他的钱,而且还倒贴钱赞助柳永。

宋朝的青楼上演了柳永的千古奇观,应该说得益于歌妓文化的发达。

宋朝的妓女业和前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朱程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对人的欲望加以压制,结果却适得其反。皇帝也带头干起了这事,有诗言,“宋史高标道学名,风流天子却多情。安安唐与师师李,尽得承恩入禁城”,说的正是宋徽宗的风流韵事。宋徽宗赵佶天生就是嫖客,凡是京城中有名的青楼女子,他都不放过,据说有时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宫中据为己有。皇帝为妓女业“亲力亲为”,臣子们哪能不跟上?嫖客众多,难免也有撞车的时候,宋徽宗和周邦彦便发生过同嫖的尴尬。

宋朝妓女业与其说发达,不如说是泛滥。刘达临先生认为,宋人在词中危楼红粉的闺情艳科关涉到了宋代的繁荣丰富的社会生活。如果没有经济做后盾,谁会有心思去光顾烟花柳巷?柳永《望海潮》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更是惹得一百年后的完颜对中土的富丽垂涎三尺。发达的经济,闲适的生活,把妓女事业推向了高潮,汴京简直成了市妓的世界。宋时的天空和士人的心田飘扬了风花雪月,然而官之风流又岂能和柳永之风流同日而语?

读柳永词,读出了他的沉沦,看到了一种别样的韵味。柳永,一个深入市井的落魄文人,一个青楼女子的蓝颜知己,一个烟花柳巷的四时常客,一个在潦倒中走出异样轨迹的词人,他的生活像北宋这场大戏里的一个亮点,它照亮了当时的人生百态,折射了时代的一个为人所耻、道德冰冷的角落。他的词作没有和生活一样浪迹酒色,而是时刻从笔端散发出几许人性的味道。他身后注定留下太多的争议,因为他的轨迹是一个特例,注定不会像李白、杜甫一样被供奉在人生的云端,但也不会被历史淹没在世俗的风流中。

那个时代的诸多不得意都泼洒在“怡红院”、“春宵馆”里,从那里可以闻到北宋社会的纸醉金迷,那里触及了众多士子文人的伤痛的内心。

但又有谁能来“抚慰”铜臭味背后的荒凉人心?

柳永生在一个浪漫的时代,任由身体堕落,灵魂憔悴,换来几百年后依旧温暖的墨香。

名家回眸

学者刘达临认为,说柳永是“天下第一风流才子”绝不为过,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一个人像柳永那样因“烟花”而“名垂青史”,没有一个人像柳永那样,潇洒任性,义无反顾,没有一人像柳永那样,在传世文学作品里,留下那么多的艳香,更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说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样的惊世之音,这又是多少文人内心的隐痛啊!

宋代的发明,民族的骄傲

在宋代,不仅物质文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精神文明也成就斐然。

宋代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极大成就。中国古代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出现于这个时期,火药的配方也在这时期臻于完善,获得广泛应用,并对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布衣毕昇发明的。宋代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刻工技术精良。但是,雕版费工费时,存放雕版又要占很多地方,这对印刷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局限性。毕昇可能是当时刻书中心杭州的一名刻工。他用胶泥制成一个个单字,经火烧使之变硬,按字的韵目排列在一格一格的木架上,印刷之前,先在一块铁板上放上铁框,其中放置松香、蜡和纸灰,再按需要拣字排列在铁框内。排好字后,即把铁板置于火上加热,使松香和蜡熔化,再用平板把活字压平,冷却后活字牢固地粘成一片,就可以印刷了。如果原版不用,可以重新把蜡和松香烧化,拣出活字,以便重新排版时使用。

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在北宋中期没有得到推广。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毕昇死后,他的活字为沈括的随从所得,并加以珍藏。沈括还把这一伟大发明记载了下来。到南宋末年,才有人用这种活字印刷术印成了朱熹的《小学》、《近思录》等书。但是,毕昇的发明开创了近现代铅字排印技术的先河,比欧洲谷腾堡的活字印刷要早四百年,被世界公认为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也出现在北宋时期。

在宋代以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知道磁石具有指极性,并且制造了一种称为“司南”的指向仪器。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司南”的指针像一把勺,用天然磁石磨制而成,置于平滑的刻有方位的“地盘”上,“共祗指南”。因为天然磁石在磨成指针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去磁性,“司南”的磁性较弱,而它与“地盘”的摩擦力又比较大,因此,“司南”的指南效果比较差,长期未能广泛应用。到了宋代,人们创造了人工磁化的方法,用天然磁石磨针锋,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使钢针具有磁性。磁针的装置,在宋代也创造了“水浮”、“缕悬”等办法,以减少指针转动时的摩擦力。其中有一种指南龟,把天然磁石安装在一个木刻的龟腹内,在木龟腹下挖一个光滑的小穴,对准了放在顶端尖滑的竹钉子上。这种竹钉支点处的摩擦阻力很小,木龟可以自由转动以指南。这种指南龟,是后来出现的旱罗盘的先声。一种可以准确指示方向的仪器,终于在北宋时期出现了。

指南针一发明,立即被应用于航海。北宋末年朱彧写的《萍洲可谈》及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两书,都有航海碰到阴晦天则用指南针以确定方向的记载。从此,人们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才能有更加准确的方向。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也是宋代劳动人民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

火药虽然出现于宋代以前,但因为配方尚不完善,没有获得广泛应用。在宋代,火药配方有重大改进,其中硝的含量大大增加。唐代火药中硫和硝的含量是1∶1,宋代增加到1∶2,甚至1∶3,与后代黑火药中硝占四分之三的配方相近。在火药中还加入其他易燃、易爆及有毒原料,使火药的威力大大增加。火药在宋代也进入实用阶段,被广泛应用在军事火器方面。北宋政府在开封设置“广备攻城作”,制造各种战争物资,其中就有专门制造火药的工场。

宋代用火药制造的兵器,有火箭、火炮、火枪等。在北宋初年,就有冯继升向宋太祖进献火箭法。这种火箭,是在箭头附近装上用火药制成的燃烧物,点燃后用弓射向敌营。火炮是用抛石机把火药制成的爆炸物抛向远方,当时还没有管状大炮。北宋末年的抗金斗争中所出现的“霹雳炮”、“震天雷”等火炮,大约也是用抛石机抛出的。宋代制造的火炮,已成了军队的一项重要装备。南宋末年的李曾伯说,荆淮一带的宋军有铁火炮十多万只。在广西静江(今桂林)的抗元斗争中,娄某所部250人最后用一火炮点燃爆炸,一声如雷霆的巨响,250人同归于尽,月城为之崩塌,满天烟气,围城的元兵也有许多被惊死。可见,当时火炮的威力已经相当大。火枪是一种竹制管状火器。南宋初年,德安(今湖北安陆)守将陈规在抗击金兵时,创造了一种“长竹竿火枪”,把火药装在长竹竿里,临阵时点燃发射以烧伤敌人。南宋末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制造的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燃放后,子窠从竹筒中射出,声闻百五十余步。火枪的制造技术从南宋初到南宋末显然有很大改进。这种安有子窠的突火枪,已经是近现代枪炮等管状武器的先河。它的出现,是兵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突破。

除了三大发明外,宋代科技的许多领域,都出现蔚然可观的新成果。

在数学方面,我国古代解方程式的“开方法”迈进了一大步。北宋中期的数学家贾宪,制成一个二项定理系数表,称“开方作法本源图”,详细列出各高次方展开式各项系数,并指出求这些系数的方法。17世纪欧洲出现的“巴斯加三角”,才得出同贾宪系数表相同的系数。南宋末年,数学家秦九韶创造的“大衍求一术”,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光辉的地位。

在他所着《数书九章》中,系统地指出了用“大衍求一术”求解一次同余组的一般计算步骤,其方法正确而又严密。欧洲人直到500年后,对同一问题才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可见,宋代的数学,在许多领域都在世界上居遥遥领先的地位。

同数学关系密切的天文学,宋代也获得重大的成就。

在北宋时期,朝廷设立的司天监,集中了一批天文、历法专门家,专门从事天文研究和历法的推算。司天监曾先后五次对恒星位置进行大规模的观测工作。其中元丰年间(1078~1085年)所进行的第四次观测的结果,南宋初曾由黄裳绘成天文星图,后来又由王致远刻石立于苏州。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苏州石刻天文星图。这个星图高达八尺,宽三尺半,刻星一千四百三十颗,以北极为中心,绘有三个同心圆,分别代表北极常显圈、南极恒隐圈和赤道。有二十八条辐射线表示二十八宿距度。这个天文星图,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的天文星图之一。

对于新星和超新星的观测,宋代获得的成就也举世瞩目。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司天监观测到天关客星爆发的情况。近几十年来,天文学界已广泛承认天关星附近的蟹状星云,就是至和元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这个观测记录的科学价值,也得到广泛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年)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也成了研究历史上哈雷彗星轨道的珍贵史料。

天文学的巨大成就,还表现在天文仪器的制造方面。北宋中期苏颂的《新仪象法要》一书,详细介绍了“浑仪”、“浑象”、“水运仪象台”

的创造方法,并附图63种,是一部反映这时期我国天文仪器制造新水平的科学着作。苏颂和韩公廉等人合作制成的“水运仪象台”,构造复杂精巧,规模宏大,高达36尺多,宽21尺,用水力推动,是世界上首创的水动天文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