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和名家一起回眸大清风云
7172800000024

第24章 雍正王朝(4)

雍正对年羹尧态度的变化,从雍正二年(1724年)冬,即年羹尧第二次进京时开始。当年十一月十三日,雍正在李维钧的奏折上批示说:“近来年羹尧上奏言事,朕怀疑他居心叵测,很是有擅政专权的意思。”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在年羹尧折上进行批示,说身为臣子的,有为国立功之心,容易立功,但要持守功劳是不易的,而君王也很难持守对臣子的恩宠。如果臣子有恃功妄为的,必会失去君主恩宠而受到惩罚。在这里就显示出雍正要对年羹尧下手了。从雍正三年(1725年)春开始,雍正对年羹尧的错误和罪行,不断进行指责,对年属下的川陕两省官员进行大批调整,鼓励臣下揭发检举年羹尧,对年羹尧连连罢官。当年一月,曾由年羹尧提拔、深得其赏识的甘肃巡抚胡期恒向雍正上奏弹劾陕西驿道金南瑛,雍正反而指责年、胡搞朋党,没有批准。年羹尧曾上奏弹劾蔡珽将属下官员逼死,刑部奏请斩首蔡珽,雍正反而接见蔡珽,蔡上奏弹劾年羹尧贪暴,雍正不但不问蔡珽之罪,还任命他为左都御史。二月,因为出现的天象怪异,雍正和很多非常迷信的人认为这是祥兆,大臣们纷纷上表祝贺,而年羹尧在三月所写的贺表上将“朝乾夕惕”这个称赞雍正的字眼写得颠倒了,而且字迹不清楚。雍正认为这是大不敬,下诏指责年羹尧并不是因为粗心,而是擅权之心显露无遗。不久,雍正又对年羹尧虐待青海残部、重罪逃入准噶尔之人表示斥责。据传说在雍正改变态度开始斥责年羹尧时,曾有人劝年羹尧谋反,赶走雍正自己称帝。当时年羹尧有个叫孙剑才的门客,投靠年羹尧很长时间了。年羹尧扩建住宅,术士们都说百年之内都可兴旺,而孙剑才却说一会儿就要完了。年羹尧勃然大怒,要杀了他。孙剑才对年羹尧说:“大将军就要大祸临头了,我也不怕死。”年羹尧马上细问为什么。孙剑才说:“您劳苦功高,声名远扬,圣上怀疑您,而其他人陷害您,这并不是好事,而且张广泗、岳钟琪领兵西征,是在牵制您。如果派人刺杀张、岳二人,您自己亲率大军谋取中原,进攻京师,何愁大事不成呢!”年羹尧说:“成败未卜,再说我手中也有重兵。”孙剑才被放,后来改名换姓逃走了。后年羹尧果然大祸临头。可以说,即使年羹尧当初真的听信孙剑才的话谋反,他也不会成功。

在雍正的不断恩宠之下,年羹尧得意忘形,擅权存私,任意对地方文武官员进行举荐,形成前面所说的“年选”局面。这样,在年羹尧周围聚集起来一批人,形成了新的宗派。此外,他还仿效胤禵,经常向将军、督抚擅自发布命令;对于皇帝派往军中的御前侍卫像奴隶一样使唤;甚至在进京时还让额驸扎萨克郡王阿宝在他面前下跪,令人难以容忍。还要提一下的是,年羹尧贪赃枉法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年羹尧的行为自然会使雍正无法再容忍下去,不过他还是有充分把握,随时可以将年羹尧绳之以法。所以在年羹尧第二次陛见后,有人提出不要让他回到陕西时,雍正很是不在乎,以为这是非常可笑的。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年羹尧之所以不叛乱,不是不愿意,而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朕不提防他,是没有这个必要。”

康熙初年清朝统一全国后不久,吴三桂等人控制将近半个天下,以这样的力量发动三藩之乱,都还被康熙平定。现在清朝统一全国已80年,国家的富足稳定、皇权的巩固远胜康熙初年,如果年羹尧真的凭借川、陕两省来谋反,只能破坏国家统一和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历史决不会宽恕他。年羹尧不会谋反,因为他深知这不可能取得成功,而他又自恃有军功,而且手握重兵,雍正也会讲些情面,不会将他怎样。当时京城的确有人担心年羹尧会发动叛乱,建议雍正不要过分责备和处罚年羹尧。雍正很是坦然,说:“考察一下目前的形势,对年羹尧的实力很是了解,他不会有所作为。”雍正独揽天下大权,政权稳固,实力雄厚,不怕年羹尧谋反,故而敢于彻查年羹尧的罪行。这是雍正的高明之处。当年四月,雍正下令削夺年羹尧的军权,其权力交由岳钟琪暂时代理,命他去浙江就任杭州将军。年羹尧接旨后3天才交出大将军印,不得不离开了他管辖了十几年、指挥过十万大军、建立过重大功勋的川陕,带着少数随从赶往浙江,任由雍正控制。为了防止年羹尧在途中有什么不轨行为,雍正命令所经地方官员,密切注意他的动向。在去浙江途中,年羹尧还在幻想雍正能原谅他,竟上疏说自己不想去杭州赴任,这等于抗旨不遵,使雍正更为不满,命他即刻上任。朝廷大臣们看到雍正决心已下,纷纷上奏揭发检举年羹尧。直隶总督李维钧三次上疏,说年羹尧利用权势作威作福,贪赃枉法,排除异己,侵吞国库,滥杀无辜,残害百姓。雍正将这些奏折一一给年羹尧观看,要他回奏。随后,雍正严惩年的心腹和党羽,一一处理。同年七月,雍正免去年羹尧杭州将军职务,授以闲散章京将其安置在杭州,又令地方官员对如何处理年羹尧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处死年羹尧作舆论准备。于是广西巡抚李绂、河南巡抚田文镜等纷纷递上奏章,要求将年羹尧处死。雍正表示接受,于九月将年羹尧的官职头衔尽数革除,下令立即逮捕他。十一月,年羹尧被装进囚车送往京城。十二月,议政大臣奉雍正旨意历数了年羹尧九十二款罪行,请求处死年羹尧。这时年羹尧在狱中还希望雍正念自己有功能免一死,上书哀求雍正说:“我已经知罪了。希望主子能开天恩,可怜我,饶了我吧。我现在还不算老,还能给主子效犬马之劳。”但雍正不为所动,决心已下,认为在年羹尧的九十二款罪行中该判极刑和斩立决的就有30多条,但表示开恩,允许年羹尧自杀。在给年羹尧最后的谕旨中,雍正说:“你也是读书人,纵观历史,像你这样不法悖逆之人还有比得上的吗?自古悖逆之臣也大有人在,可在败露前还进行掩饰,而你却毫无顾忌,任意妄为,从古以来有这样的吗?”接到自杀的命令,年羹尧不愿动手,雍正就让他的死对头蔡珽担任监刑官,年羹尧只好上吊自杀了。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兄长年希尧因为没有参与年羹尧的罪行,被免去官职而没有被刑罚,年羹尧的儿子年富被斩首,其他15岁以上的儿子被发配到广西、云南、贵州等边远烟瘴之地充军,嫡亲子孙将来长到15岁时,一个个地发配,永不赦免。但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雍正还是将年羹尧戍边的儿子赦免了。

隆科多之狱

处死年羹尧后,雍正着手消灭隆科多势力。隆科多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并主管吏部后,经他操办的铨选,人们称之为“佟选”,这样,他独揽了用人大权。

隆科多虽然是雍正的亲信,在雍正登基时起了重大的作用,但他深知雍正不能容人,担心自己的地位不能长久保持,很早就把私产分藏到各位亲友家和西山寺庙中。雍正得知后认为他不守臣子之道。隆科多又主动辞去步军统领的职务,雍正马上想让巩泰来代替他,不让隆科多再对这一重要职务有什么影响。隆科多还经常与胤禩一党的人秘密往来;年羹尧案发后,隆科多又包庇纵容年羹尧的罪行。

雍正愤怒无比,认为隆科多与年羹尧结为朋党,还想让胤禩党人加入自己的集团。这样,雍正在谴责年羹尧的谕旨中,就把隆科多跟年羹尧相提并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