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总是唐诗最风流
7173000000010

第10章 爱情的主旋律(3)

卡夫卡的情书、里尔克的《三诗人书简》等堪称世界情书史上的典范,而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沈从文与张兆和的《从文家书》,王小波与李银河的《爱你就像爱生命》也是中国现代情书史上的佳作。可能是职业的原因,这些作家的情书,读来不但有时代特色,也有很强的个人风格,落笔虽从容洒脱,但同样可以读出字里行间的真情。所以,着名学者李辉曾这样评价情书:

“虽然是私人间的交流,但它都流露一个‘情’字,有了情就有了文学性。”

而中国古代的情书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柳永、秦少游等风流才子,在寻欢作乐后写给青楼歌伎们的宋词,风花雪月逢场作戏。另一种便是唐代着名诗人们写给妻子的情书,这其中最着名的当数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关于这首诗的争论始终没有平息,有人说这是写给朋友的信,因为李商隐的妻子在他写作此诗的时候已经去世了。也有人说这首诗是写给妻子的,在《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为《夜雨寄内》,而“内”在古代自然是内人、妻子的代称。放下这些纷乱的争论,只看这首诗的内容,的确像是写给妻子的。

“你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我也说不清楚。我这里巴山的夜雨已经涨满了秋池,我的愁绪和巴山夜雨一样,淅淅沥沥,凝结着我思家想你的愁绪。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家呢?和你一起剪烛西窗,到那个时候再和你共话这巴山夜雨的故事。”短短的四句诗,第一句回答了妻子的追问,第二句写出了雨夜的景致,第三句表达了自己的期待,最后一句暗示了如今的孤单。

四句话,简而有序,层层铺垫,写出了羁旅的孤单与苦闷,也勾画了未来重逢时的蓝图,甚至把连绵细雨也写进笔底波澜,堪称最为简短而又全面的情书。一波三折,含蓄深婉地表达了与妻子隔山望水的深情。

如果仔细研究中国古代的情书,会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征:回忆共同岁月。外国的情书多是一种想象,借以描摹主人公内心的跳动。比如诗人茨维塔耶娃写给里尔克的情书,“读完这封信后,你所抚摸的第一只狗,那就是我。请你留意她的眼神。”这样的句子写得生动有趣,一个活泼女子的形象立刻映入眼帘。

中国的情书大都不是勾勒妻子的状貌或心理,而是对同甘共苦岁月的某种追忆和珍惜。

白发方兴叹,青娥亦伴愁。

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头。

暗澹屏帏故,凄凉枕席秋。

贫中有等级,犹胜嫁黔娄。

——白居易《赠内子》

“白发苍苍的我刚刚叹息,我的妻子也陪着我发愁。深夜已至,妻子还要挑灯为我缝补衣裳,只见小女儿无忧无虑地在床头玩耍,她哪里能够明白父母的困苦。屋里的屏风已经破旧不堪,望望床上,我们只有枕头和席子。”这将是怎样一个凄凉的秋天啊!诗作结尾,忽而转入对妻子的安慰,“虽然贫穷,但嫁给我比嫁给更穷的黔娄还是要强些的”。黔娄乃春秋时期的贤士,家贫如洗,死的时候席子放正了都无法遮盖全身。白居易用黔娄自比,既暗示了自己“不戚戚于贫贱”的志向,也安慰了善解人意的贤妻。

虽然这只是写给妻子的赠诗,但也可以看作一封动人的情书。白居易因诗闻名,也因那些讽喻时政的诗歌而被贬官。宦海沉浮,能够有妻子同喜同忧,快乐可以加倍,愁苦可以分担,人生还有什么更多的奢求呢。正如小说《牵手》的结尾留给人们的那句话,“共同岁月之于婚姻,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当光武帝刘秀有意把姐姐湖阳公主嫁给贤臣宋弘时,宋弘谢绝了富贵的垂青,选择坚守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并留下“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感人之言。

在宋弘、白居易等人的眼中,那些甘苦与共的岁月、相濡以沫的支撑,是人世沧桑中最宝贵的一份真情。

贺铸有词云:“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能够得到妻子的理解与陪伴,对仕途上常常遭遇挫折并时常颠沛流离的文人来说,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精神安慰。明晓了这层涵义,便不难理解古人的情书了。写给青楼歌伎的多为浓艳香软之词,而写给妻子的情书,虽然平实、质朴,但却深切感人。正如世间无数个平白如水的日子,虽然没有咖啡的浓烈、可乐的刺激,但却细水长流不可或缺。

当然,有的诗人天性洒脱,写出来的情书自然也情趣盎然。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李白《赠内》

一年三百六十日,李太白日日醉酒。五柳先生说“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李白和他也差不多;只要一喝便要尽兴,而且希望自己能够喝醉,但是喝醉了睡着了总还是要苏醒的,睁开尘世的双眼,李白就觉得对不起妻子了。整天烂醉如泥,害妻子担惊受怕,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所以,给妻子写情书,怜惜她嫁给李白也没什么好日子过,整天在收拾饭局。如此活泼的笔法,实在看不出太多的歉意,而更多的是一种撒娇和淘气;很像做了错事向家长检讨的孩子,让人又气又爱。这份甜蜜、默契与无奈,源于李白为人的活泼洒脱,也源于他为文的情趣、乐观。

无论是李商隐巴山夜雨的相思,白居易荣辱与共的流年,还是李太白酒后猛醒的倾诉,这些情书都深刻地记录了相濡以沫、与子偕老的深情,也见证了他们苦乐与共的婚姻。有人说:“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不管曾经沧海如何激情澎湃,回到日常生活,一粥一饭总关情,只有踏实的生活才是淳朴美丽的。

心动与心碎就在咫尺间

晚唐女诗人鱼玄机,初名鱼幼薇,长安人氏,咸通初嫁于李亿为妾,后被遗弃,进入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再后因打死婢女绿翘,被判杀。历史忽略了她。但是,她的人生却没有因历史的忽略而黯淡下来,在长安城里,谁人不识,这位“色既倾国,思乃入神”的女诗人?在她还未更名为鱼玄机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天真烂漫,躲避在父亲羽翼下,安心成长的小女孩。那时,她少承父训,是当时名满京城的诗童,得到诸多诗界大家的青睐。其中,与鱼父好友温庭筠来往最为密切。温庭筠常去鱼家走动,对这个比自己年幼近十岁,但却聪明伶俐,眉眼似画的小女孩格外宠溺。

在他看来,这个机灵活泼的小女孩,就是自己最为得意的关门弟子,他曾以“江边柳”为题,考弟子的才情,而鱼玄机稍微一思量,便写下了诗作。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赋得江边柳》

此诗笔风自然中见细腻,质朴中见奇思;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一个“柳”字,但却字字写柳,句句咏柳。其中更夹杂着柳色、柳姿、柳影、柳枝、柳情、柳梦等各种状物,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即兴赋诗,还能写得如此工整耐读,温庭筠读罢,十分欣喜,登在了当时一本有名的诗刊上,鱼玄机的名气,更是大了一层。

可惜好景不长,烂漫的日子总是倏忽即逝,随着鱼玄机父亲的早逝,她和母亲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幸亏得到了温庭筠的资助和帮忙,母女二人才不至于流落街头。在鱼玄机的心中,温庭筠就好像上苍派给她的一位守护神,总是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出现,于是,芳心暗许,情定于他。

对于鱼玄机的心思,温庭筠了然于胸,可是于情于理,他都不能与自己的弟子结缘,碍于陈规陋俗,温庭筠总是借故回避,令鱼玄机的爱意,一次次的落空。年少的时候,女孩们醉心于琥珀般温润细腻的情丝,迷恋于薄雾般若即若离的情意,以为这就是天长地久。当爱恋转为爱慕,倾心转为谈心时,她们才发觉幻想与现实间相距甚远,而心动与心碎间却相离很近。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珍簟凉风着,瑶琴寄恨生。

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遥寄温卿》

这首五律弥漫着一股半明半掩的哀愁,纠缠着欲止难止的情结。鱼玄机小心翼翼地收藏起心底的渴慕与眷恋,只想着有朝一日,温庭筠能够明白。

温庭筠当然明白,只是无法做到,所以,在鱼玄机长到待字闺中,要出嫁的年纪时,他亲自为她挑选,将一名叫做李亿的男子,带到了她的面前。

最初爱的男子终是无法牵手了,看到了温庭筠的用心良苦,鱼玄机终于明白了这世间还有一种爱情叫做“一厢情愿”“无疾而终”,接受了李亿,鱼玄机渐渐走出了她对温庭筠那近乎痴狂的迷恋。

身边这个李亿,虽然相识时间不长,但却总能带给她突如其来的甜蜜和幸福。李亿对她是尊重和爱护的,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郑重其事地向旁人介绍鱼玄机,那份昭告天下的喜悦,逐渐感染了鱼玄机,她开始安心在李亿的臂弯中沉睡。

可是上天再一次和她开了玩笑,幸福的美梦还没做多久,便被当头一棒,给硬生生地敲醒了。李亿的原配闻讯赶来,姿态强硬,要做出棒打鸳鸯散的事情来。身为自己爱的男人,李亿这次却如此让人失望。

他仓皇失措地将鱼玄机送入道观,丝毫不敢维护他们之间爱的尊严。就这样,鱼玄机与李亿才子佳人的姻缘,始于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终于一场平庸的家庭闹剧。

进入道观清修,鱼玄机就此看破了男女之间的情爱,原来,再深的山盟,也敌不过现实的榔头。恰逢一位被抛弃的村妇前往道观进香,向神明哭泣自己无良的丈夫。于是,鱼玄机便写下一首《赠邻女》送她,亦是送给自己。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赠邻女》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句不加修饰,毫无矫揉造作的呼唤,显出鱼玄机的情深意切,有血有泪。这是怎样的一种决绝,寻不到至高无上的人间真爱,便对任何珍物不屑一顾,视如粪土。她以为可以在李亿的庇护下幸福地生活,却不料懦弱的李亿无法背负她如此沉重的人生。“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此前小女子肝肠寸断的情思,缠绵悱恻的情意,顷刻间都在现实面前荡然无存,只剩下大女人的自信洒脱,放浪形骸。

从此,她观门大开,在本应清修的道观里大竖艳旗,沦落为放荡的女人,疯狂地报复着李亿,报复着一切爱她却终究又遗弃了她的人。可她并不明白,她作践报复的并不是李亿之类的男人,而是自己。时人能接受男人的始乱终弃,却无法接受女人的轻浮放纵。

鱼玄机,就此被定义在历史的污点上,沦为了比娼妓还不如的下流女人,为世人所不齿。大家早已忘记了那个诗才横溢的鱼玄机,忘记了那个聪慧可人的鱼玄机,只记得一个日夜与男人风流的鱼玄机。

若不是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婢女绿翘,只怕世人早已忘记在那清修道观深处还有这样一位女子。

绿翘暗中与鱼玄机豢养的乐师有染,被鱼玄机得知后勃然大怒,她早年被男人背叛,而今却还要再遭受女人的背叛,这让她无法忍受,一时激愤,便铸成了大错,此事一出,举城哗然,很快,鱼玄机便被处死,以明法纪。

那年,鱼玄机刚满二十六岁。

从鱼幼薇到鱼玄机,所有的山山水水,所有的飘渺世事,都从一段历史风干为一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