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总是唐诗最风流
7173000000004

第4章 漫寻酒香就诗情(3)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可曾看到那滚滚的黄河之水,从天上倾覆而下又汇流入海,万里咆哮再也没有回头!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为满头白发悲愁,早上还是满头青丝般的秀发,到了晚上却像雪花一般苍白。人生得意时就要尽情地欢乐啊,不要让金杯空淌一波月色。苍天造就我雄才伟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烹羊宰牛我们要喝个痛快,喝他三百杯以放松情怀。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千万不要停下手中的酒杯。就让我为大家引吭高歌一曲吧,请大家为我倾耳细细听。钟鼓的美妙音乐与美味佳肴都不足为贵,我只想沉醉在美酒中不再醒来。自古以来圣人贤士皆被世人冷落,惟有寄情于酒的酒鬼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主人啊,你为何要说自己的酒钱已经不多,只管取来饮个底朝天。去牵来那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仆人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这首歌由悲伤转为喜悦,又转为狂放、激愤,最后几乎癫狂。李白唱得非常投入,他像一个悲壮的烈士,极愤慨又极豪放。

他的两个好朋友听完之后,非常震撼。李白还是不很尽兴,就又舞了一会儿剑。在月光的照耀下,那剑如同银蛇一般。似醉非醉的李白越舞越快,那把宝剑上下翻飞。忽然,“嘡啷”一声,李白把剑扔在了地上,回到桌前又端起酒杯。“来,再干一杯!”岑勋连忙劝道:“太白兄弟,你醉了。”

李白低声说了一句:“我没醉!”便慢慢地倒在椅子上睡着了。

李白与酿酒老汉的情谊

在一个寒冷冬天,李白四处游历,不知不觉便来到了一个名叫采石矾的地方。那里风景深深地吸引了李白,于是他便不想走了,一个小客店便成了他的安身之处。

李白经常到城里唯一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这家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的,这里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这鲁老板精明过人,账算得一清二楚,并且绝不接待没有钱的客人。他对家里雇的小伙计,要求也非常严格,让他们干很多的活,却给很少的工钱。

这一天,李白又来到这家酒店喝酒。鲁老板从房间里走出来,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见李白穿的衣服很旧了,心想:他一开始要好酒喝,后来就要不太好的酒喝,估计他带来的钱快花光了吧。如果以后再来赊酒喝,那就更不好了。打定主意,他走到李白的身边,弦外有音地说:“我们这小酒店屋檐很矮,酿酒的池子很小,真是禁不住李先生这样的大酒壶天天喝啊!”

李白知道这是鲁老板怕他拿不出酒钱,他懒得争辩,直接从怀里取出一块大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看到这么一大块银子,鲁老板马上堆出一脸笑容,恭维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没想到李大人居然是腰缠万贯的人呢。”转身就吩咐小伙计:“快,快给李大人准备好酒,快给李大人找钱。”

李白提起酒壶直接对着壶口就喝了起来,然后嘲笑地看着鲁老板,说:

“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笑得两只眼睛眯成两条细线,一个劲儿地说:“好好好,下次再来!”

一连几天过去了,李白每天都去喝酒,鲁老板便不高兴起来,这李白丢下的银子都快花完了,但他看起来没有再给钱的意思。怎么办呢?鲁老板眉头一皱,计上心头。他骗开酒店的小伙计,往李白的酒里兑水,并亲自把酒给李白送过去。李白发觉酒的味道不太对,但也没往心里去。一天又一天,鲁老板往酒里兑的水越来越多,最后干脆给李白灌上了满满一壶凉水。李白带着这壶“酒”回到家里,才喝一口,就吐了出来。一看,原来是水。李白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是他懒得去跟鲁老板争辩。

夜深人静了,李白却怎么也睡不着。多年以来,酒已经成为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壶酒下肚,便能忘记愁苦。现在满腹愁绪,想写一首诗一吐为快,但是没有了酒,提起笔来也不知道写些什么好了。他叹了口气,静静地听着房檐下小雨的滴答声,心都要碎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到那家酒店去喝酒了。

有一天,李白沿着江岸向南走,路过一个小草屋,屋外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朝他点头微笑,并热情地邀请他到屋里坐。李白就跟着进去了。

一进门,老人就朝李白跪下,说:“感谢救命大恩人!”

李白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是怎么回事。老人含着眼泪告诉李白:“我姓纪,我的家乡在幽州。有一年遭遇灾荒,家里三亩地颗粒无收,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我和老伴带着孩子到山上剥树皮,忽然两只吊睛白额大虎扑了上来,把我那可怜的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吓得魂不附体,呆呆地站在那里等死,多亏大人拉弓放箭,一下子射死了两只老虎,我们父子才死里逃生。”

经老人这么一说,李白想了起来,他连忙扶起老人说:“算不了什么,算不了什么。”

老人说:“这些年,为了报答你的恩情,我和儿子在暗地里一直跟着你,除了你在京都时,我们进不了皇宫外,从金陵到庐州,从宣城到采石矶,你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我们就是想,如果你遇到困难,我们能在身边帮助你。”

李白听了,热泪盈眶,一把拉住老人的手,感动地问:“老人家,您的儿子呢?”

老人顺手一指,说:“他呀,在鲁老板的酒店里当小伙计呢。”然后,从屋里抱出一大坛子酒出来,对李白说:“大人,听我儿子说,你最近没有酒喝了,今天就在我这里开怀畅饮吧。”老人拍了拍胸脯,豪爽地说,“这是我老头子亲自酿造的,味道一点也不比鲁老板家的差。往后你喝的酒,我老纪头全包了!”

李白高兴极了,憋了好多天的酒瘾,一下子全冲了出来。他等不及老人把菜拿上来,就倒出了一碗酒,端起杯来一饮而尽。就这样一碗一碗地喝着,足足喝了一坛子酒,李白醉了。他眯着醉眼,跌跌撞撞地跑到门外“联璧台”上,叫人拿笔。老人知道李白诗兴来了,赶快递上准备好的笔墨纸砚。李白遥望滚滚的大江,如血的落日,提起笔一挥而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江水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突然转了个弯儿。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老人伸出颤抖的手,捧起墨迹未干的诗,跑回他的小草屋里,恭恭敬敬地把诗贴在墙上。

从那一天起,这个普通的小草屋就变得热闹起来。一开始是当地的老百姓来看墙上的诗,一传十,十传百,后来很多人特地从千里之外赶来欣赏这首诗。大家问这是谁写的诗,老人竖起拇指,自豪地说:“这是当代诗仙李白亲笔写的!是他喝了我酿的美酒后写出的好诗!”

一听这话,南来北往的人都争着到这里来,坐下喝两盅,细细品味醉人的美酒,领略诗人创造的意境……后来老人干脆把在鲁老板家做小伙计的儿子叫了回来,在家里开起了酒店,并给自己的酒店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太白酒家”。“太白酒家”的生意越来越旺,最后连鲁老板家的老客也都跟过去了。

那个鲁老板看到自家酒店门庭冷落,又气又急,左思右想,叫佣人捧着几只大元宝,外带两坛美酒,亲自到江边去拜访李白,目的是请他也为自己写一首诗,撑撑门面。

李白一眼看出鲁老板的来意,冲他摆摆手:“你家酒池太浅,禁不住我一口喝啊!”说罢,扬长而去。

鲁老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嘶哑着喉咙喊道:“仙人那仙人,你停停,有话好说,好说!”才跑出几步,被石头绊了一脚,“扑通”一声倒在沙滩上。

不久,鲁家酒店就关门了,而纪老汉的“太白酒家”生意却一天比一天好。

一年以后,老汉去世了,李白悲痛欲绝,难过之极,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他把酒洒进了长江,并且写下一首悼念老汉的诗: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纪老人在黄泉之下,还应该会酿好喝的老春酒吧!可那里没有李白,你把酒卖给谁喝呢?可见,李白与酿酒老汉情谊多么深厚!

一千多年以来,沿着长江一带,许多大大小小的酒店总以“太白酒家”“太白遗风”作为店号,招揽生意。

李端出风头

在李端年幼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连油灯都点不起,但李端却酷爱读书,他晚上常就着月光来看书。经过一番苦读后,到了唐大历年间,李端中了进士,还与着名诗人韩翃、钱起、卢纶等称之为“大历十才子”,在长安城里诗名大震。

因为唐代社会的人们都很重视诗歌,这十位才子地位很高,他们如同明星一般在各种达官贵人家的宴会上出现。刚刚当上驸马的郭暧,更是一个很爱诗歌的人,所以在郭暧的家宴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十位诗人的身影。

郭暧家举行家宴时,郭暧的夫人昇平公主也要参加进来。公主坐在珠帘后面,细听十位诗人赋诗。如果谁的诗写得好,公主就会叫人来赏他一百两银子。很多时候,这笔赏钱都是被诗人钱起得到了,所以在十位诗人中,钱起最得意了。

一时间,昇平公主家的赛诗会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十位诗人在世人眼中地位的高低,似乎也取决于郭暧家公主赛诗会上的名次。

这一天,郭暧新升了官,又在家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大历十才子”被邀请来了。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郭暧就对众位诗人说:“怎么样,这会儿你们肚子里的诗又要往外冒了吧,快快把它写下来,公主的赏钱早就预备好了呢!”

公主的侍女在帘后高声宣布规则:“今天,谁的诗先写好,谁就会得到一百两银子!”

“好啊!好啊!”众位诗人摩拳擦掌,看起来个个都显得很自信。

其他客人都拭目以待,知道今天又有好戏看了。

五分钟过去了。

只见李端微微一笑,提笔就写下了一首诗: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李端刚刚写罢,有人高声吟诵给大伙听,郭暧听完后满面春风频频点头,帘后的公主连连发出了赞叹之声,满座的客人也都赞不绝口。

“赏李校书银两一百!”公主的赏银就落到了李端手中。

李端接过银子,得意地环视四周,其他各位诗人都没说什么,只有钱起面带怒色。只见钱起站起身来说:“李校书果然有诗才,但这首诗却不是他新写的,他知道郭大人新近升了官,所以昨天晚上就把诗写好了,今天拿来装装样子。这样怎么能算第一名呢?”

李端一听也很不高兴,他反唇相讥道:“钱大人你说我的诗是昨晚写好的诗,你有何证据呢?”

“如果你真的是诗中高手的话,不妨当场再写一首让我们看看!不过,诗的韵脚得要我说了算!”“你说就你说,你说再写一首什么韵的诗吧!”

“就以我的姓为韵,你再作一首诗吧!”

“这有何难的,你请等一下!”

李端沉吟了几分钟,马上就又吟出了一首诗: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这首诗写成后,又是满场的叫好声。

这一次,钱起没话说了。

帘后的昇平公主看到李端如此有才华,更是开心得不得了,她马上让人又赏给李端许多银子和绸缎,以资表彰。

这件事,成了李端一生的荣耀,直到李端晚年时,还时时引以为荣呢!

风流才子的风流韵事

晚唐着名的诗人杜牧,他的祖父杜佑乃三朝宰相,声名显赫。杜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学底蕴较厚。年少时喜爱兵法,喜欢交友,酷爱读书,有文才,颇有理想与抱负,志在“弦歌救燕赵,兰让浴河湟”。曾经有人这样戏评杜牧:“风流才子”不是人人当得起的,行事风流而不通诗文者,只能说是风流草包;满腹诗书却不解风情者,只能说是木讷书生。杜牧,既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柔情,又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这才是真才子、真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