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7177000000028

第28章 “沙漠之狐”之谜——隆美尔(1)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他那矮小的身材、诡秘的微笑和狐狸般的狡诈,还有在北非沙漠中声东击西、神出鬼没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使他无愧于”沙漠之狐“的称号。但是,构成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却依然难以言尽。

”沙漠之狐“的由来

在纳粹德国,隆美尔是法西斯军人的偶像。隆美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是一位营级指挥官,这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对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1936年9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的指挥官。1939年3月,希特勒两次派他去指挥元首流动司令部,指挥德军侵占布格和武力监督立陶宛”自愿归属“德国。1939年9月,隆美尔又作为元首战时司令部的指挥官直接指挥德军入侵波兰,从而正式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夏,他指挥被誉为”魔鬼之师“的装甲师,以闪电般的速度一举突破”马奇诺防线”,打得英法联军晕头转向。1942年初,他率非洲军团登陆北非,多次重创英军。鉴于他的赫赫战功,希特勒亲自授予他陆军元帅的权杖。

隆美尔,1891年出生于德国符腾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教师,母亲出身官宦之家。童年时代的隆美尔是一位自觉、友善、守纪律的学生。青年时期,他体质纤弱,性格内向,有些书生气,爱好数学和机械,对军事并无特殊兴趣。他的理想是做工程师或飞艇技师。还是父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隆美尔的父亲鼓励不大愿意从军的隆美尔入伍,并亲自向军方作了推荐。隆美尔18岁加入了陆军,先是做军官候补生,不久就进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受了九个月的军事训练。

隆美尔一生奉行禁欲主义,不喝酒、不吸烟。上军校时,他结识了一位名叫露西的少女。1916年两人结婚,婚后十二年有了独生子曼弗雷德。隆美尔同许多军事家一样,对军事的酷爱和对战争的钟情,远远超过对家庭生活的迷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隆美尔是一名步兵排长,随部队转战于西线、罗马巴亚和阿尔卑斯山地。他意志坚强,勇猛过人,刻苦耐劳,善用计谋。第一次参加战斗时,他率领3名士兵击败了20名左右法军的进攻。1917年他任上尉连长,在喀尔巴阡山地的一次战斗中,隆美尔率领部队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山路,连续行进50小时,俘获敌人5000多人,火炮30门。这次大战虽然没有给他更多的参加战斗的机会,但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他对战争的高度热情和出色的战斗素质已经显露出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隆美尔过着一种平礬的生活,官运并不亨通,当了十二年上尉。从1919年起,他历任步兵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

直到希特勒掌权以后,他才获得了飞黄腾达的机会。隆美尔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而引起希特勒的重视。1938年调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曾陪同希特勒巡视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七装甲师师长,并赠给他《我的奋斗》一书。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中,隆美尔指挥装甲第七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为”魔鬼之师”。

1940年5月,德军在西线发起进攻。在西线,德军采取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在向法国的进攻中,隆美尔担任第四军团第七装甲师师长,负责突破缪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务。越过法国边界后,隆美尔的前卫部队一直尾随撤退的法军第一、第四两个骑兵师前进,5月12日下午到达缪斯河。这时,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两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的装甲师渡河受阻。5月13日清晨,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来到岸边,了解敌情,寻找渡河位置。他发现法军在河西占据着有利的隐蔽地形,用重炮封锁缪斯河,使德军很难找到他们的准确位置;这里的所有渡河工具几乎全部被法军击毁,只要德军一出现,就有被歼灭的危险。经过现场侦察,隆美尔认为只有用强大的炮火压住西岸所有被怀疑是敌军隐伏的地区,方能使德军渡过缪斯河。

于是,隆美尔调来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焚烧沿岸一带房屋充作烟幕。然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强渡时,隆美尔乘坐第一批船,直接进行指挥。当在西岸建立了一个立足点之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东岸,来到第二步兵团的渡河点。第二步兵团有一个连的工兵正在架设一个八吨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换为十六吨式。隆美尔下达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让一部分战车尽早渡河,不然,已经到达西岸的步兵将会遭到法军的战车与大炮的袭击。

不出所料,载运战车的浮筏还没有抵达彼岸,法军就已经发动了反击。第二天上午,第一批15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隐蔽在森林里的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德军突破缪斯河防线,给法军造成了严重威胁,法军遂放弃缪斯河防线向后撤退。

1940年6月20日,隆美尔装甲师占领瑟堡,结束了进攻法国的战斗。在这不到六个星期的战斗中,他的装甲师前进了350多公里,其中最后四天达220公里,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俘获敌军9.7万余人,战车485辆,卡车4000辆,火炮数百门,成为参战的德国装甲师中战绩最辉煌的一个师。隆美尔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希特勒的赞赏,颁给他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法西斯德国的宣传机器也大肆宣扬隆美尔,他逐渐变成了德军中”战神“一般的英雄。虽然他专横而又抗上,但却是极优秀极有独到见解的指挥官。

1940年6月,正当法西斯德军进攻法国的时候,意大利一面向英法宣战,一面乘机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军开始反攻。意大利军队被迫向利比亚境内撤退。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对从埃及撤退的意军进行夹攻,经过两个月的激战,意军10个师被歼。1941年2月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总司令。

1941年2月11日,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到北非后,立即对前线地区作了空中侦察,他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2月16日,他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指挥权。于是,隆美尔首先命令意军必须坚守塞尔提海湾地区的提波里坦尼亚防线。因为这条防线既可以防止英军继续深入,又可以使德国空军在非洲有一个可供作战的必要空间,以便向英军发动闪电式的进攻。

但是,面临的问题却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德军的两个师全部到达,再阻止英军的进攻就太迟了,而现在只有一个团,提波里城的意军在遭到失败之后士气又大为低落,多数军官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为了阻止英军的继续进攻,隆美尔决定利用现有兵力,包括即将到达的第一批德国援军在内,并已要求空军对本海齐港口发动一次空中攻击,炸毁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路线,破坏英军的增援。隆美尔的计划遭到意方的反对,意大利的一些军政官员在本海齐地区置有产业,不愿意向那里轰炸。而且他们不相信能守住塞尔提地区和阻止英军进攻。意军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轰炸了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线,并于2月14日派出一个师向塞尔提增援。同一天,德军的先头部队——第三侦察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也到达了提波里港,26小时后就开到了最前线。16日,隆美尔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总指挥权。

2月底,隆美尔获得敌方一个新情况,英军王牌第七装甲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的战区由刚从英国调来、都是新兵的第二装甲师的一半兵力来接管。澳军第六师也掉换了第九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困难还未开到前线。英军敢于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贸然行动。与英军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尔没有等待德军全部到齐,便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和条件,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此时,德军第五战车团和意军一个师已经开到前线。

3月15日,隆美尔把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450英里。这次行动,给了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同时还获得了在非洲作战应该怎样进行装备和如何长途行军的经验,为以后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3月24日清晨,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地区的要塞、水源地和飞机场,英军撤到阿吉达比亚地区,又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

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就只能利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求在一鼓作气之下击败敌人。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碶息的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他不顾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阻止,继续前进,经过艰苦战斗攻陷了梅希里,使整个巴尔赛高落入轴心国军队之手。英军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布鲁克的部队。隆美尔的进攻使英军损失惨重,曾指挥英军大败意军的奥康诺将军也成了德军的俘虏。

不久,英国向北非大举增兵。1941年11月,拥有10万士兵和750多辆坦克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名将奥金莱克的指挥下,发动了代号为”十字军“的攻势,隆美尔以3个德国师、2个意大利军和320辆坦克对阵。由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德军退出昔兰尼加。1942年1月,隆美尔得到150辆坦克的补充。20日,隆美尔获栎树叶双剑勋章,升任非洲军团司令。不久,他夺回了昔兰尼加,由此被提升为上将。5月下旬,隆美尔又一次向英军发起攻击,经过一场血战,击溃了英团第八集团军,并向埃及方向挺进。6月19日,他掉转头来以三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师向托布鲁克要塞进攻,14个小时后将其攻克,俘获英军3万多人。两天以后,隆美尔被授予元帅军衔。隆美尔把取得北非战场胜利的主要因,总结为”速度第一”。英军因为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因而称他为”沙漠之狐”。

到1942年下半年,由于多方面的因,北非战局开始向不利于法西斯德国的方面转化。10月23日,英国名将蒙哥马利率第八集团军向德军发起攻势。希特勒立即将正在休养的隆美尔重新派往非洲,但已无力扭转战局。1943年3月31日,希特勒把隆美尔召回最高统帅部,授予他栎树叶钻石勋章,命他免职疗养。

1943年8月,希特勒又起用隆美尔,任命他为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1943年12月,又任命他为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司令,并负责沿海要塞工事的构筑。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7月17日,隆美尔乘车视察前线返回途中遭美国飞机袭击,他被摔出车外而受重伤。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他被指控为谋杀希特勒的同案犯。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药给隆美尔,并传达了希特勒的允诺:如果服毒自尽,将对他的叛逆罪严加保密,并为他举行国葬,其亲属可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将受法庭审判。隆美尔选择了前者。希特勒果然下令为隆美尔举行国葬,陆军元老伦斯德元帅致悼词,希特勒为其送葬。此时此刻,希特勒还在利用隆美尔的声誉为其摇摇欲坠的第三帝国效劳。

虽然隆美尔至死都在为第三帝国效劳,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战绩显赫的传奇式人物。在西方军界,有人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师”,英国人送给他”沙漠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20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萃的军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

隆美尔死因揭秘

在纳粹德国,隆美尔是法西斯军人的偶像,被誉为”大英雄”,说他是上帝赐给德国的”一位名将”。因为他的赫赫战功,希特勒在三年之内就把他由上校提升到了元帅,并亲自授予他陆军元帅的权杖。说来也奇怪,隆美尔的形象在他的对手英国人的心目中也极为高大。英国人说他”具有一种急就的天才”,”只有拿破仑的形象可以和隆美尔相提并论”。丘吉尔把隆美尔在非洲战场的出现,说成是”一位新人物跃登历史舞台”。

然而,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第三帝国元帅之死,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发动了迄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两栖作战行动。此时,隆美尔任西线B集团军司令,肩负着希特勒”寸土不让“、要不惜一切代价”驱敌下海“的重托。就在隆美尔实际指挥着西线德军,与盟军进行着殊死搏斗的紧要关头,两件不测事件如同晴天霹雳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1944年6月6日是隆美尔妻子露西50岁生日。隆美尔早早地从巴黎为她购买了一双新鞋,作为生日礼物。此时西线军事形势万分紧张,但身为司令官的隆美尔还是从诺曼底前线驱车赶回德国老家。6月6日,正当隆美尔喜气洋洋地在家里为妻子举行生日宴会之际,突然接到前线电话,被告知盟军已于是日凌晨开始在诺曼底登陆,他连夜赶回前线指挥部。此时隆美尔任西线B集团军司令,而西线总司令是伦斯德元帅。

7月17日下午,在隆美尔从诺曼底前线返回总部途中,他的座驾遭两架盟军飞机袭击,急驶中的汽车撞上路旁的一棵大树,隆美尔被抛出汽车。经急救发现他头部有四块碎骨,但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隆美尔挨炸受伤两天之后,发生了谋刺希特勒的”七·二○“政变,案件牵连到隆美尔和他的参谋长斯派达尔。隆美尔的顶头上司——新任西线总司令才十多天的克鲁格元帅也被卷入此案。

隆美尔躺在前线野战医院害怕落到盟军手里,请求希特勒准许送他回德国老家就医疗养。希特勒同意,并回电说:“元帅,请你接受我的好意,我希望你能够早日恢复健康。“殊不知此刻希特勒正准备对隆美尔下毒手。9月7日,希特勒下令逮捕隆美尔的前参谋长斯派达尔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