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25

第25章 姚崇遗诫[唐]

姚崇(650-721),唐朝中期着名大臣。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人。

少时倜傥尚气节,长而好学。因有下笔成章之名,被授为濮州司仓,迁夏官郎中。后得武则天赏识,升为平章事、侍郎、尚书等职。因与张易之不合,被降为司仆卿、充灵武道大总管。张易之死后,以功封梁县侯,又出为常州刺史。唐睿宗时迁中书令。因图谋削弱太平公主权力而遭贬职。唐玄宗初年复职。与宰相卢怀慎等人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使各尽其才。并反对大兴佛寺道观。后因触犯玄宗,遂以年老为名荐宋璟自代,史称“姚宋”。姚崇历任三朝宰相,身居要职达数十载。其仕途艰辛,为人处世也很艰难,故教子要慎贵、慎富,勤俭薄葬。

家训原典

古人云:“富贵者,人之怨也。”贵则神忌其满,人恶其上;富则鬼瞰其室,虏利其财。自开辟以来,书籍所载德薄任重而能寿考无咎者,未之有也。故范蠡、疏广a之辈,知止足之分,前史多之。况吾才不逮古人而久窃荣宠,位逾高而益惧,恩弥厚而增忧。往在中书b,遘c疾虚惫,虽终匪懈,而诸务多缺。荐贤自代d,屡有诚祈;人欲天从,竟蒙哀允。优游园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田巴e云:“百年之期,未有能至。”王逸少f云:“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诚哉此言!

比见诸达官身亡以后,子孙既失覆荫,多至贫寒,斗尺之间,参商是竞g。岂惟自玷,仍更辱先,无论曲直,俱受嗤毁。庄田水碾,既众有之,递相推倚,或至荒废。陆贾、石苞h,皆古之贤达也,所以预为定分,将以绝其后争,吾静思之,深所叹服。

注释

a:范蠡:春秋楚国人,与文种俱为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的功臣,灭吴后,他主动引退,泛游五湖,成为富商;而继续留在越王身边的文种则被越王杀害。疏广:汉代人,宣帝时为太傅,托病而归。不置田产,认为子孙“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b中书:三省六部制“三省”之一,长官为中书令,是宰相之位。

唐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多有变动。

c遘(g7u):遇;遭遇。

d荐贤自代:姚崇于开元四年荐宋璟为相。宋璟,南和(在今河北邢台)人,与姚崇齐名,都是盛唐名相。

e田巴:战国时齐人,能言善辩,曾演讲于稷下学宫。

f王逸少:即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引文出自他的名篇《兰亭集序》。

g斗尺:斗粟尺布。汉代民谣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此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相容。参商:两颗星名,因其不同时出现,故用来比喻人不和或分离。

h陆贾:汉初楚人,助高祖安天下,教陈平交权周勃而诛除诸吕。

石苞:晋代南皮(今属河北沧州)人,石崇之父。雅旷多智,仪容伟丽,官至大司马。

译文

古人说:“富贵,是招人怨恨的事。”地位高了,神忌讳他的过于圆满,人们厌恶他高高在上;钱财多了,鬼和盗贼都觊觎他的家室、财产。

自开天辟地以来,肩负重任却德行浅薄的人能长寿无灾的,图书典籍的记载中从未有过。因此,范蠡、疏广那些人,懂得知足的道理,前代史书中赞许他们。况且我的才能跟不上古人而长期幸运地得到荣耀和皇帝的偏爱,位置越高越担惊受怕,皇恩越厚忧虑越增加。以往在中书省,生病身体虚弱疲惫,虽终日不敢懈怠,还是耽误了很多公务。多次诚心推荐贤臣取代自己,天遂人愿,竟然得到允许。悠闲自在地在池沼园林间尽情放松身心,不拘形迹,人活一辈子,这也足够了。田巴说:“人生百年的预期,没谁能够达到。”王羲之说:“低头抬头之间,一切已成历史。”确实是这个道理啊!

先前见过达官死后,子孙失去荫庇,多落到家境贫寒,兄弟之间,为了小的利害冲突相互争斗。那岂只是自我玷污,更是辱没先人,不管谁对谁错,都受人耻笑。庄田水碾这些农务,既然是大家共有,相互推托倚靠,有的就荒废了。陆贾、石苞,都是古代的贤达,预先定下分配方案,以杜绝他们死后的争斗,我静心思考这件事,深深叹服。

家训原典

昔孔子亚圣a,母墓毁而不修;梁鸿b至贤,父亡席卷而葬。昔杨震、赵咨、卢植、张奂c,皆当代英达,通识今古,咸有遗言,属以薄葬。

或濯衣时服,或单帛福巾,知真魂去身,贵于速朽,子孙皆遵成命,迄今以为美谈。凡厚葬之家,例非明哲。或溺于流俗,不察幽明,咸以奢厚为忠孝,以俭薄为悭惜,至令亡者致戮尸暴骸之酷,存者陷不忠不孝之诮。可为痛哉!可为痛哉!……且五帝d之时,父不葬子,兄不哭弟,言其致仁寿、无夭横e也。

三王之代,国祚延长,人用休息。其人臣则彭祖、老聃f之类,皆享遐龄。当此之时,未有佛教,岂抄经铸像之力、设斋施物之功耶?……且死者是常,古来不免,所造经像,何所施为?……吾亡后,必不得为此弊法……不得辄用余财,为无益之枉事,亦不得妄出私物,徇追福之虚谈。……汝等勿拘鄙俗,辄屈于家。汝等身没之后,亦教子孙依吾此法。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六》

注释

a亚:匹敌;相当。《梁书·侯景传》:“(侯景)总揽兵权,与神武相亚。”这里不是“次之”“低于”的意思,与古人称孟子为“亚圣”不同。

b梁鸿:汉人,家贫,有气节。妻孟光,貌丑而贤,相敬如宾。

c杨震:东汉人,官至太尉,遭诬自杀。赵咨:东汉人,少时孤贫,以孝行着称。在官清简,计日受俸,豪党均畏其俭节,他主张薄终简葬。

卢植:东汉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历任尚书等职,因得罪董卓而免职。

张奂:东汉名将,少时胸怀大志,及为将帅,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功勋卓着,因得罪宦官遭诬陷,禁锢归田。后董卓慕名请出,他厌恶其为人,绝而不受。

d五帝:见李世民《帝范·纳谏第五》注e。

e出《汉书·董仲舒传》:“尧舜行德则民仁寿。”夭横:夭折横死。

f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由夏至周,年八百岁。老聃:即老子,传说其在母体中七八十年才出世,后得道成仙,尊称太上老君。

译文

过去孔子相当于圣人,母亲的坟墓毁坏而未加修葺;梁鸿极其贤能,父亲死后用竹席卷着下葬。前人杨震、赵咨、卢植、张奂,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英豪贤达,博古通今,都留下遗言,嘱咐后人要薄葬。有的穿平时的便服,有的穿单层的福巾,知道他们的魂魄已离开身体,以速朽为贵,子孙都遵从既定的遗嘱,到现在都被传为美谈。凡是厚葬的家族,一概不是聪明做法。有的是陷于流行的世俗风气,不明白人鬼殊途,都以奢侈厚葬作为忠孝,把俭朴薄敛视作吝啬,以致让死者遭受盗墓者糟蹋而尸骨被破坏暴露,后代子孙落得不忠不孝的嘲笑。应该为之痛心啊!应该为之痛心啊!

况且上古五帝时代,没有父亲埋葬儿子,哥哥哭弟弟的事,这是说那时候仁者多长寿,没有夭折横死的。三王的时代,国家长治久安,人民休养生息。当时的大臣像彭祖、老聃这类人,都活到很大岁数。那时候,还没有佛教。他们的长寿哪里是抄佛经、铸佛像、施舍斋饭钱物的功德?而且,死是客观规律,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抄的佛经造的佛像,它们能管什么?我死后,一定不要采取这种不好做法……不得动不动就用积蓄做毫无益处的冤枉事,也不得随便拿出家里东西,依从于追求福佑之类的无稽之谈,……你们不要被鄙陋的时俗所拘束,否则就会让家庭受损失。你们身死以后,也依我的做法教育你们的子孙。

评析

姚崇这篇《遗诫》,内容相当丰富,值得重视。

姚崇《遗诫》写于晚年,所以他先对自己的生平做了一个总结。他曾是开元贤相,功高望显,深得皇帝倚重。但他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实事求是,认为自己才能不及古人,身体又不好,虽然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但处理政务,仍难免有疏漏之处。因此诚心诚意荐宋璟以自代。这种自知之明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责任心,无疑为子孙后代树立了良好的楷模。

对子孙的训诫有三点:一曰勿争产,二曰勿厚葬,三曰勿求佛道。

通观全篇,贯穿着破除迷信、讲究实际的精神。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有如此清醒的头脑,如此通达的见识,如此透彻的表述,的确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