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53

第53章 庞尚鹏家训[明]

庞尚鹏(1524-1580),明代经济家、教育家。字少南,南海人。出身于小商贩之家。少时白天读书,暮归浇园,不辞劳役。曾任知县、监察御史、督学、巡按。为政清廉,执法如山,严惩暴横,参劾奸党贪淫失律、克扣军需之罪,深得民心,隆庆元年任大理寺右丞,后升任都御史。

他重权在握,自负有理财之能,恃才傲物,触犯同僚,遭嫉被劾,隆庆四年被削职为民。万历四年经计坤亨等人力荐,官复原职,任福建巡抚。

后因触犯权贵,罢官丢职。卒后,百姓立祠祀之,以念其减轻赋役之德。

家训原典

务本业

考古人前言往行,而审其所从,必思有所持循,无为流俗所蔽。若残忍骄奢,百行裂矣,他复何望哉?然为父母者,尤当身任其责,《易》

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a盖父母视家人,势分本为独尊,事权得以专制,使挈其纲领,内外肃然,谁敢不从令?若仁柔姑息,动多愆违,以致纷纷效尤,谁执其咎哉?必父兄勉自克责,严守章程,使诸弟子承风凛然,更相申饬b(告诫),不敢坠先人之明训,庶几能世其家c。若父兄以为难,则贤子弟羽翼而佐之。予论着乃曲为防检d,故屑屑不惮烦。

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干利禄哉?如轻浮则矫之以严重,褊急则矫之以宽宏,暴戾则矫之以和厚,迂迟则矫之以敏迅。随其性之所偏,而约之使归于正,乃见学问之功大。以古人为鉴,莫先于读书。

严约束

……傲,凶德也。凡以富贵学问而骄人,皆自作孽耳。即使功德冠古今,亦分内事,何与于人?天道恶盈,惟谦受益。予阅历中外,备尝之矣。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凡饮食不知节,言语不知谨,皆自贼其身,夫谁咎?

端好尚e

子弟立身,非惟癫狂灭义、淫纵伤生当刻骨痛戒,即嗜好之偏,如广交延誉、避事耽闲、溺琴棋、聚宝玩、购字画、乐歌舞,此皆丧志之具。彼自谓放达清流f,岂知其为身家之蠹哉?

处身固以谦退为贵,若事当勇往而畏缩深藏,则丈夫而妇人矣g。

古人言若不出口,身若不胜衣h,及义所当为,虽孟贲i不能夺,此以义为尚者也。事有权衡,其审图之。

《中华家训大观》

注释

a“家人”句:出自《易·家人》。父母为全家所尊,如国有严君。

后世常言严父慈母,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但此处“严君”是兼指父母。

b申饬:告诫。

c“庶几”句:或许能使其家世代相续。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d曲为防检:多方面予以详尽论述以防范、检点。

e端:端正。好尚:喜好崇尚。

f放达清流:清高风雅、不拘礼法的名流士大夫。

g“若事”句:如果事态需要勇往直前却畏缩不前,那就是没有男人气概,而像是胆小怕事的妇女。

h“言若”二句:指言辞木讷,体格羸弱。语出《淮南子·泛论》:

“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

i孟贲:战国时期秦武王手下的着名勇士。

评析

作者认为,做父母的首先应成为“严君”,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树立好的榜样。这样才能使良好的家风得以延续;其次,做父母的对待子女要严格要求,不能溺爱,更不能对其错误姑息迁就,否则必将自取其咎,铸成大错,到时就会追悔莫及。

父母对于家人来说,势分独尊,谁都不能违忤其命令。这在今天是不可取的。诚然,尊敬长辈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品德,父母所说是正确的,毫无疑问要听、要执行,但如果所说或要求毫无道理,那就可以不予理会,没有必要盲目服从。当然,有一个度亦即方法上的处理问题,父母毕竟是长辈,即使有错,做子女的也应该委婉地予以解释说明,而不能采取粗暴无礼的举动,尤其是在现代文明社会。

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想真正有所成就,就必须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学习贵在变化气质,而绝不是仅仅为了涉猎篇章字句、求取功名利禄。这一观点是很难能可贵的。古人云:“学而优则仕”。

大多数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利禄。但庞氏认为学习的目的远不在此。他认为学习可以使人的性情发生根本的变化,并且通过读书学习,可以借鉴古人的经验,更好地为今天服务。

作者认为,骄傲是“凶德”,声称凡是以富贵学问而骄人者,都是自己作孽,即使功劳很大,德冠古今,也是分内之事,根本不值得骄傲,更不能因此而盛气凌人。天道恶盈,唯有谦虚方能受益。只有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用高标准来约束自己,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虚怀若谷,大智若愚,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还谈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凡是饮食不知节制,言语不知谨慎,皆是自贼其身,怪不了谁。

提倡饮食有节,言语谨慎,并不是叫人固步自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只要彼此真诚相待,肯定不会因直言不讳而产生恶劣影响。

在端好尚一段中。他认为应“刻骨痛戒”的是做人毫无节制、胡作非为。嗜好方面,亦不应有所偏向。他不主张子弟广交朋友,也不主张子弟怕事贪闲,更不允许“溺琴棋、聚宝玩、购字画、乐歌舞”,认为这都是“丧志之具”,有人自诩是“放达清流”,但实质上却是“身家之蠹”。虽然从今天看来广交朋友未尝不可,只要慎交、善交就行。但对于知识初开的少年子弟,尚无很强的识别能力,在交友方面实应慎而又慎,切不可滥交。至于琴棋书画,宝玩歌舞之类,也不可一律排斥。且不说专业人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使是一般人士,利用业余时间涉猎一些也可以怡情养性,何乐不为呢?当然,这都需要量力而行,切忌盲从,凡事都有个度。尤其对正处在长知识、攻学业阶段的青少年,主要精力还应放在学习上。

一个人要想正确立身处世,还须有一点舍生取义的精神。为人处世固以谦虚退让为贵,但事情到了必须挺身而出之时,就应义无返顾,绝不能缩头缩脑,这不是大丈夫所为。只要是义所当为之事,就应勇往直前,威武不能屈,“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些观点都是十分正确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