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79

第79章 钱泳示子[清]

钱泳(1759-1844),号梅溪,江苏无锡人。诸生,曾为毕沅幕宾,官府经历,善书法,兼长诗、画。着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

《梅溪诗钞》等。辑有《艺能考》。其中《履园丛话》以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着称,是明清笔记中的精品,堪称代表作。

家训原典

欲子弟为好人,必令勤读书、识义理a,方为家门之幸,否则根本拔矣。今人既不能读书,岂能通义理?而欲为好人得乎?天下岂有不读书、不通义理之好人乎?

语云:“忤逆b弗天打,一代还一代。”其言虽俗,甚是有理。余则曰:“欲知祖宗功德,今日所受者是也;欲知子孙贤愚,今日所行者是也。”

勿以小善为无益,小善积得多,便成大善;勿以小恶为无伤,小恶积得多,便是大恶。君子小人之分,在乎公私之间而已。存心于公,公则正,正则便是君子;存心于私,私则邪,邪则便为小人。

妇言是听,兄弟必成寇仇;惟利是图,父子将同陌路。而不知兄弟者,手足也,不可偏废;父子者,根本也,岂可离心?

凶人为不善,善人自必笑其非;而善人为善,凶人亦必笑其非也。

故贤者视己,似己非而人是;愚者视己,必己是而人非。

《履园丛话》

注释

a义理:宋以来之理学称为义理之学。此指文辞的思想内容。

b忤逆:叛逆;不孝敬父母。

评析

《示子》虽仅短短五则,却包括了古代家训的几个最主要的内容,即读书、孝顺、积善、和睦、律己。论读书,钱泳认为读书是为了识理,子弟们只有读书识理才能做个好人,这是做人的“根本”所在。论孝敬,作者用上行下效的事实,说明家道盛衰之理。今日享受的固然是祖宗以前所创造的;但每个人现在的所作所为,却将被其子孙所效法。子孙的贤与不肖,乃是其父辈祖辈行为的投影。论积善,一是不要轻视小善和小恶。这是要子孙注意积小善而去小恶,以成大善而避大恶;二是正邪之分,在于立心于公还是立心于私。出于公心则公正,出于私心则邪辟,君子小人由此而分。在古代宗法社会的家庭内部,女子之间最易产生矛盾,其原因正如清代后期胡林翼所云:“婆媳妯娌姑嫂于一室,其势必不能和睦。何也?以其本无天性之亲也,其聚也,因其父身所系,乃适然会合也,而又利害相冲突,旁人相构煽,面亲而心远,欲求其和,谈何容易?”(《胡林翼家书·致枫弟》)故胡氏认为家庭和睦“最不易言”,钱氏也未能开出良方。论律己,作者指出贤者对自己的评价,总是看出自身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愚者则相反,总是以为自己对而别人错。这样只能是贤者自贤,愚者更愚。他寄希望于子孙的,当然是严于律己,成为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