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7177500000021

第21章 关口7培养孩子国信力,要让孩子敢于梦想(3)

还有一种家长,老是在自己孩子的面前说别的孩子怎么怎么好,这样不但不会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还很有可能让孩子陷入自卑的深渊。一位初中生给老师写信说:“我刚上初中,成绩属于中游。但我的父母对我的期望值很高,总希望我出类拔萃。他们对我现在的表现很不满意,总在我面前说别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好像我一无是处,一点也不招人喜欢。每次听到他们把我与其他孩子比,我就很烦躁,又气愤又伤心。我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自卑了。”

嘲笑与指责不但不会使孩子改正缺点,获得进步,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恐惧感,从而否定自己,并产生自卑感,严重的还会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父母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孩子对于大人褒贬的语言相当敏感,因此,对孩子说损伤士气的话是最大的禁忌。这种负面用语,往往会把家长过去所灌输的正面意识削减得点滴不剩,使孩子丧失信心,不再努力。因此,类似“反正好不了”、“果然不出所料”等可能削弱孩子信心、降低士气的话语,请为人家长者千万不要再说了。

(2)不论孩子多么不能令家长满意,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也一定要中肯,要全面。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时,做家长的都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对孩子做得对、做得好的方面,要予以充分的肯定或赞扬,对于孩子做得不够或做错的地方,要明确地指出,并鼓励他以后努力做好。

如果你对他说:“好,干得还可以!”“你很努力!”“不要紧,下次你一定会做好的。”他一定会受到鼓舞并增强信心。如果你对他说:“怎么搞的,又考这点分。”“你都要笨死了。”“你真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他一定会灰心丧气,不思进取了。两种态度,两种效果,热切期盼着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的父母,为什么你不明智地选择前者呢?

9.望子成龙是家长太盲目

望子成龙实际上是在一点点地毁掉孩子的自信,父母对孩子可以有期望,但不要期望过高。

孟龙15岁,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他的妈妈为他设立了非常高的标准,希望他能够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出色。除了在学校里正常的学习和活动外,妈妈还给他安排了许多课余活动:弹钢琴,练篮球,以及其他的男孩子参加的活动。妈妈要求他在所有活动中都成为拔尖的人物。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课外活动中,孟龙都被认为是难得的优秀的男孩,但是在他的生活中,却有一些令妈妈无可奈何的习惯。比如:他对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略有微词,便情绪低落,而且在行为上经常有神经质的表现。他不像其他同龄男孩那样尽兴地说笑和玩闹,似乎很压抑。

如果对孩子设置过高的期望与标准,当孩子不能实现目标时,我们就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这样在孩子身上会有什么影响呢?他会因为不能达到妈妈的要求而自惭形秽,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而从根本上动摇对自己的信心。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对孩子既要有高的期望,也要考虑到我们的孩子成长发展并达到我们期望的标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要一步一步不断实现,而不是一蹴而就。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可以有期望,但是不要期望过高

虽然说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有一番作为,但是也要客观地认识到,每个孩子有着不同水平的能力。想让你的孩子瞬间就达到一定的水平,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期望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就要先从他会做的事情开始。让他把床铺好,把桌椅摆好。这样一步一步地,不久他就能掌握收拾房间的技巧。如果开始的时候就让他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他做不到就批评他,那么一定会挫伤他的自信心。

(2)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父母要不时地告诉孩子,看见了他的每一个微小的成绩。

“你今天把床铺好了,把桌椅摆好了,你基本上已学会怎样整理房间,儿子你太棒了!学东西真快。”我们就这样鼓励孩子继续下去,而不是要求孩子们事事处处满足我们的期望。

肯定就是使孩子们知道我们看出了他们的进步,如果我们肯定孩子朝正确的方向迈出的每一步,我们就会使他们感到鼓励,因而取得更大的成绩。在这时和孩子说话,既要注意用温和平静的口吻,把话讲清楚,让孩子有亲切感,又要用充满鼓励的眼神,让孩子从你的眼中看出对他的满意成分。在注意孩子的每一个进步上,做父母的都应格外敏感并及时给予鼓励。当我们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有所表示的时候,可以看到非常显着的效果,话语可以很简单,但是孩子却可以心领神会。比方你可以说:“儿子,我非常高兴,你今天把脱下的鞋子摆得很整齐。”

要记住,当我们在孩子身上寄予很高的期望,同时不断地向他指出不足之处时,我们实际上在使他失去勇气,降低他们的自信心水准,而在将来的教育中,却要不断地试图提高他的自信心;相反,如果我们时刻注意到他每一点点的进步,并及时指出,加以鼓励,我们就会使他充满了活力,并且产生要多做一点的愿望。

10.培养孩子自信的好性格

塑造孩子自信的性格,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优良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不良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塑。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内向自卑的性格,这类孩子总是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总是怕这怕那,对自己的评价从来都不高。

对于这样的孩子,很多父母都在发愁,甚至有的破罐子破摔,任由孩子这样下去。

其实,虽然说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决定的一部分,但是后天的环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优良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不良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塑。

不过,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一用就灵”的办法。但有几条原则可供家长们在塑造孩子}生格时参考。

(1)家长和孩子要确立改塑性格的信心

孩子现有的性格是否属于自卑性格,家长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双方认识应该一致。既然都认为已有的性格不好,应当改塑,就不必灰心丧气,更不能破罐子破摔,明白“性格是可以重塑的”道理,确立起建立自信向上性格的信心。

(2)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我分析也就随之产生。但是,孩子年龄毕竟还小,自我分析能力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

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遇到一点困难,又会垂头丧气。沾沾自喜一多,容易产生高傲的性格;垂头丧气一多,又会养成自卑的性格。

有个男学生叫刘子琪,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15岁那年因为父母工作的调动,子琪也转学了。子琪刚转学那阵子,行为极为孤僻,班上组织到郊区劳动也不愿去,同学们说他太娇气,不理他,这使他更孤僻悲观。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一起找他谈心,才明白,他刚转学时有两次课堂提问没答对,产生了自卑感;又由于患有夜尿症,怕出去劳动时和同学住在一起,被人发现自己尿床,所以不愿去农村劳动。

班主任知道情况后,不仅替他保密,而且一边督促家长带孩子去就诊,治好了夜尿症;一边在公开场合表扬他是个不怕苦的学生,学吉它时手指磨破了都不叫痛。终于使这个孤僻、自卑的孩子成了活泼、自信的好学生。

(3)引导孩子对自信性格产生认同,从而决心重塑自己的性格

所谓“认同”,是指认定自己和某一对象具有或可以具有相同特征的心理过程。性格认同,就是认定自己和某人性格一样,或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相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给孩子讲述先进人物、英雄人物、优秀学生的故事,也可以讲述孩子身边的优秀中小学生的故事,还可以将孩子和具有自信性格的孩子组织在一起,学习、读书、画画、弹琴等,激发孩子对自信性格的认同,达到改塑性格的目的。

(4)在家庭中,家长随时注意指导孩子自己排除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家长促使孩子化解自卑情绪、不良情感或使其心理障碍及时得到化解,也就不会导致孩子自卑性格的形成。例如,孩子有了苦闷,要让他尽量诉说√发散其情绪,不要让他的委屈长期压在心头,更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还可以回避孩子敏感、忌讳的话题;或者转移孩子的思路,减轻其心理负担,等等。因为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自信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总之,塑造孩子自信的性格,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帮助家长塑造孩子性格的书籍,家长们可借鉴参考,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对待孩子切不可生搬硬套书上所讲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