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7177500000024

第24章 关口8懂礼节,会沟通(3)

你首先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直视新朋友的眼睛并伸出你的右手。你要告诉你的孩子,他已经长大了,做事可以成熟一点了。之后还可以做一些角色扮演,比如假装见到了很多新朋友。还可以有创意地假装见到了总统、米老鼠或者是一些当红音乐巨星。当下一个机会出现时,记得提醒你的孩子注意眼神交流,并伸出他的右手。

那些细微的话,比如“我很高兴认识您”在有人给你介绍新朋友时是很管用的。

当孩子上中学时,他必须学会有力地握手,然后镇定自若、面带微笑、言辞得体地自我介绍。

而我们面对的是看不起家长的新一代。这并不是孩子的错,原因多半在家长。有的家长总是谆谆教导孩子,甚至说:“像我这么下工夫,要是换个别的孩子早就成才了!”可有时为什么家长的教导不灵,是前边这个10岁女孩道出真谛:家长要有令孩子佩服的言行举止,教子才可生效。当然,成人要改变自己某些习惯是不容易的,可是如今这个时代,不是只会说好听的就行了,而是以行为对话、用行动说话的新时代。

应该树立一个这样的观念:家庭礼仪非儿戏,不要以为在家里随便一点没有关系。孰不知,家长任何的不文明言行,对于孩子都是一种“精神毒品”。家长有些不好的习惯难以克服,就是因为不文明的言行是不理智的、不负责的宣泄,它像毒品一样使人上瘾,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再走上这条不归路。

8.自我介绍,让别人记住自己

自我介绍也很重要。自我介绍是让别人认识你的开始。所以一定要花点心思才能有个好的开始。

在日常交往中,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们明白,在人们初次见面时,彼此都有一种了解对方并渴望得到对方尊重的心理。这时,如果你的孩子能及时、简明地进行自我介绍,不仅满足了对方的渴望,而且对方也会以礼相待,自我介绍。这样,双方以诚相见,就为进一步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在他参加社交集会时,主人不可能把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介绍得很详细。为了增进了解,不妨让他抓住时机,多作几句自我介绍。时机有两种:一是主人介绍话音刚落时,可接过话头再补充几旬;二是如果有人表示出想进一步了解你的意向时,你可作详细的自我介绍。

让孩子自我介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自信心

在日常交往中,有些孩子怕见陌生人,见到陌生人,似乎思维也凝固了,手脚也僵硬了。本来伶牙俐齿的,变得说话结巴;本来笨嘴笨舌的,嘴巴更像贴了封条。这种状况怎能介绍好自己呢?要克服这种胆怯心理,关键是要自信。有了自信心,才能介绍好自己,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2)要真诚自然

有人把自我介绍称为自我推销。既然推销产品时需要在“货真价实”

的基础上做宣传,那么推销自我时也不能不顾事实而自我炫耀。因此,做自我介绍时,最好不要用“很”、“最”、“极”等极端的词汇,给人留下“狂”的印象;相反,真诚自然的自我介绍,往往能使自己的特色更闪闪发光,引起人们的注意。

(3)要考虑对象

自我介绍的根本目的是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因此要站在对方理解的角度来说话。比如第一次参加三好学生表彰大会,面对来自全市的三好学生你的孩子站起来说:“我叫××,我来发个言。”此时在场的人一定会想:这是什么人?怎么从来没见过?他代表哪方面?他的意见值得听吗?所以,面对有这么多想法的听众,而只介绍“我叫××”是不行的,别人不会安心听你的发言。如果你理解了听众的心理,就可这样介绍:

“我叫××,是××学校的学生,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表彰会,望大家多多指教。现在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介绍,才不会使听众心中结下疑团,也才能使听众安心听你的发言。

所以,在他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重视那个或那群与孩子打交道的人,要随机应变。如他面对的是年长、严肃的人,让他最好认真规矩些;如与他打交道的人随和而具有幽默感,那不妨也比较放松地展示自己的特点,作出有特色的自我介绍来。

要让孩子明白:

在自我介绍中表现出你的口才,让它成为吸引人的广告,深入人心。

9.介绍别人也讲礼节

在交往中,经常需要介绍他人,介绍时要显示出你的礼貌和尊重,如何介绍也是令人煞费心思的问题。

一般来说,介绍他人时,我们应教孩子应先向双方打个招呼:“请允许我介绍你们认识一下。”或:“我介绍你们相互认识一下好吗?”这样,可以使双方有个思想准备,不至于感到突然。

我们应告诉孩子介绍不但涉及礼仪,也涉及一些技巧。按一般的习惯,作介绍时,如果是不同性别的两个人,应该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但如果男士年纪比女士大很多时,则应先把女士介绍给男士);如是不同辈分、职务的两个人,应先介绍晚辈给长辈,先介绍下级给上级;把一对夫妇介绍给他人,在一般情况下应先说丈夫,后说妻子;把两个群体相互介绍时,一般只介绍带队的、职务高的,随员笼统介绍即可。

有时,需要把某个人介绍给很多人,应该先向全体介绍这个人的姓名、职业,然后再依照坐着或站着的次序一一向这个人作介绍。如:“各位,这是电视台的记者刘方。小刘,这是公司董事长××,这是总经理××,这是……”

有时,向大家介绍新来的领导、来讲课的老师或作报告的专家学者,只要把这个人介绍给全体人员就可以了,不必再一一向他作介绍。被介绍者要站立,向众人表示谢意,众人一般应鼓掌致意。介绍的内容,一般只包括姓名、身份。如有必要,也可介绍籍贯、个人性格、爱好、工作成就,所熟悉的老师、同学、朋友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使双方能够很快沟通。

在介绍他人时,家长要让孩子注意以下几点:

(1)介绍时要热情诚恳,面带微笑,神情要镇定自然,落落大方,充满自信。即使遇到意外情况,也不要慌乱,从而造成一种融洽随和的气氛,给被介绍的双方留下难忘的印象。

(2)介绍时口齿要清楚,并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以便使听的人能够很快记住双方的姓名。

(3)介绍方法要灵活,要随机应变。面对长者或领导,要使用尊称,如说“请允许我向您介绍……”。在朋友之间,可用轻松活泼的方式,有时不妨幽默一点。如:“这是我们单位有名的大胖子,外号‘肥仔’。”这样能使气氛活跃。

真心话:

介绍他人时,只能称赞,不能揭短,否则赢不来尊敬还会招来别人的厌恶。

10.和小朋友打成一片

积极参与小伙伴的活动,可以让孩子逐渐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他们就逐渐从“自我”中走出来,学会了谦让和互助,了解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凡是做父母的人都懂得,人的一生离不开朋友,但是对许多人来说,一生中最真挚、最恒久的友情都是在孩提时代建立的。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也正是在这种友情中逐渐培养的。

孩子们必须走出封闭的家门,加入小伙伴的群体活动中,才能健全地发育和成长。

小伙伴们在一起,起到了“孩子教育孩子”的作用,他们在这里逐渐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和联系,他们开始认识到:随心所欲、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是无法与其他孩子交往的,他们必须要遵守伙伴中的“法则”,谁违背了法则就会被排挤,不受欢迎。这样,他们就逐渐从“自我”

中走出来,学会了谦让和互助,了解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所以父母们要克服关门育子的观念,让孩子们早一点到小伙伴中去,到幼儿园中去。这样等到孩子进入小学,就会如鱼得水,迅速适应学校的环境,变得更加自信自强,健康活泼地成长。

有些孩子不懂得怎样结交朋友,但只要大人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这情况是可以转变的。你虽然不能主宰孩子社交生活的方向,但可以通过种种方法鼓励和帮助他们结交朋友。

(1)让孩子积极参与小朋友的游戏和集体活动

很多父母常犯的错误,就是以为只要父母陪着玩,孩子就不再需要朋友和伙伴。这导致孩子不合群,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其实这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进程。父母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认识到孩子只有多多和小伙伴在一起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父母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学校组织的春游和夏令营活动,或是让孩子多和社区里的孩子一块玩。

(2)培养孩子的特长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擅长,他们的信心便可以由此建立起来,并利用这种专长结交朋友。父母可以为孩子制造机会,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专长。

如果不给孩子机会踢一次足球或演一次戏剧,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喜爱这两种活动?

(3)适度纵容孩子的行为

孩子需要大人指导,但大人也需要让孩子对一些事情有自主权。例如,父母往往会为孩子的打扮或发型而操心,但专家说,最好是让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作决定。在选择朋友方面,也需要给孩子某种程度的自主权:父母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交朋友,但同样也希望他们不要误交朋友。“除非有危险,”布鲁克说,“否则最好让孩子自己分辨哪些人可以交朋友,哪些人不可以。”

(4)父母要以身作则

做父母的记得朋友的生日,又常安排与朋友聚会,就是用行动告诉孩子友情可贵。在许多家庭里,每一代都是从上一代人身上学到要关心别人,倾听别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