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7177500000006

第6章 关口2勇于承担责任(2)

小川原来比较内向,在生人面前不敢大声说话。如今组织活动时,他讲话语句流畅,有条有理;他懂得干部的威信来自出色的工作,于是摸索着改进工作方法;为了做好工作,他还学习多种技能。同学中,有的爱唱,有的爱画,小川就向他们学。“如果我自己对这些方面也多少瞳一点,就容易和同学接近,建立友谊,有助于开展工作。”小川认为,“当干部可以加快自身各方面成熟的步伐。”

现在的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正是那些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并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学校里孩子就应该争取每一个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因此在鼓励孩子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让孩子敢于争当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所有学生的优秀代表,当学生干部可以从各方面、各角度培养自己的能力。学生干部能够在联系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的过程中,在学生干部的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和自己的特长,在组织、宣传、沟通、创新等方面提高自主能力。

当学生干部不见得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一般来说,学生干部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自己报名参加竞选和面试而最终确定的。他们有报名的勇气,有参加竞选的魄力,又有通过面试的能力,因此,往往不会缺乏各方面、全方位发展的自信。是的,能够自我推荐,能够在层层选拔和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干部都有比较强的自信。但是,他们大多数仅仅有的是敢当学生干部的自信,至于能否当好学生干部,能否当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或者在组织活动、开展工作过程中面对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时,能否有十足的自信,则不一定了。而学生干部的工作就为他们创造了显示才能的各种机会,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

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加强观察分析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的好习惯,工作中要从多方面思考,并多与同学交流,多做思想工作。

这些会让他们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表扬、鼓励、激发同学的上进心,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学生干部的工作还会增强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会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因为经常要主动与人交流,学生干部就会去揣摩、学习别人的讲话技巧,认清表达对象,理清表达思路,选择最佳时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这样和你的孩子说:“孩子,你要勇敢地向同学和老师推荐自己,争当学生干部,向大家展示你的才能。这样你就能让自己得到很好的锻炼,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6.从小事上锻炼孩子的责任心

让孩子有责任心要先从小事做起,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孩子“先把自己管理好”、“把自己的书读好”、“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上学了,要专心听讲;回家后,把当天的作业做好……而一个在小事上忠心、负责的人,才能进一步在较大的事上忠心和负责。

小昆6岁了,上了幼儿园的大班。从小妈妈就教育他:“你是家里的一分子,你要帮妈妈做事,才能体现你的责任心!”他们一家三口住在4楼。

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做家务大家都有分工。做饭的时候,妈妈总是叫小昆去择菜。小昆一开始总是问:“为什么要我择呀?我择坏了怎么办?”

妈妈问他:“择菜、炒菜、饭后收拾,你喜欢哪一样?”权衡了半天,觉得还是择菜比较适合,择菜的时候妈妈总是提醒他“要择干净”,小昆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在妈妈的指导下,做得越来越熟练。择菜这件事就足以考验孩子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能力,他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同时也让他明白自己在家庭里也有付出劳动的同等义务,“我是家里的一分子”

成了小昆平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家庭日常小事做起。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检查他完成任务的情况,使他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不论是什么任务,父母都应该给孩子讲明白并让他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使他意识到自已有责任将它做好。

妈妈准备搞卫生了,碰到小力高兴的时候他会帮妈妈扫扫地。开始时妈妈问小力:“愿不愿意帮妈妈打扫卫生?”小力有时说“愿意”。有时说“不愿意”。怎么办呢?后来妈妈转念一想,不如在问小力时把“愿不愿意帮妈妈搞卫生”,改成“我们搞卫生了,你是拖地呢还是倒垃圾”,所有的问答题改成选择题,让孩子选择其中一样。此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小力无论怎样作出选择,都能付出行动。在劳动的过程中小力体验到辛苦及愉悦,无形中也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聪明的家长们在类似的家庭劳动中都可以把问答题改为选择题,让孩子作出选择,以此来帮助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劳动观念。

从小事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年轻的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总是将物质奖励作为树立责任心的动力

加强树立孩子在家中“一分子”的意识,享受“一分子”的权力,也要付出“一分子”的义务。为自己服务或为家人服务都是一种责任,在孩子接受任务或完成任务后都不要有物质奖励,千万不要让孩子有这样的意识:为自我服务或服务家人就能得到某种好处。要淡化有形的物质奖赏,代之以精神的爱抚和勉励,孩子每天择菜、扫地,他就应该得到大力夸赞,得到一个吻或一个拥抱。父母应在亲友面前对他的行动表示赞赏,以使他的好行为有一个长久的动力保持下去。

(2)孩子在选择做事后,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完美而替他完成

聪明的孩子一旦发现他表现得无能就可以逃避做家务,他就会有意地表现得无能,以此来逃避责任。孩子第一次尝试做事,总有不完善的地方,父母可以帮助他完善他的计划和方案,但绝对不要亲自动手。这样他也能轻松地完成他选择的事,同时要不断让他作选择,不管他是选择困难的还是容易的都是对他的锻炼。

(3)让孩子有“服从命令”的观念

父母要将设立的标准推行到底。如规定孩子不乱放玩具,所有的玩具玩过都要放在整理箱内。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玩具又出现在书房、客厅,甚至厕所,一旦提醒还不肯执行,期盼着谁来帮他收拾,就马上将这些玩具统统扔进垃圾桶(一般都扔在废纸篓里)。一看动真格,孩子就会哭着追出来从垃圾桶捡回玩具,洗干净放回自己的玩具筐。这看起来严酷了点,可从此玩过收好的习惯就马上养成了。

7.给他一点小压力

没有压力,人向前冲的劲头会小许多。给孩子压力要先锻炼孩子的忍耐力!

美国着名成功学大师卡尔·皮鲁说:“潜能是一个人成功的重磅炸弹。”一个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培养他正视压力、挑战压力的能力。

有压力才能激发潜能。大脑越用越聪明,生活越求创新就越有意义、越美好。有这样一幅场景:孩子学到了一些新知识或是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工作任务,或是对他所关注的事物有了新的发现,脑海里闪现出灵感的火花、奇妙的构想……这一天他一定会感到非常愉快和幸福,心中仿佛有一支动听的歌在欢快地回响…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时日为什么会那么令人称心如意?因为这是比平常更多地用脑而带来的乐趣。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在成长和进步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喜悦之情和成就感实质上就是一种由于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创造才能而产生的活力。

幼儿园大一班的小亮是个精力旺盛又非常调皮的小孩子。尤其是午睡时,躺在床上活跃得难以入睡,并不停地叫喊着:“老师,我睡不着……”

说话吵闹声往往打扰其他小朋友,王老师运用多种方法教育也毫无效果。

后来,老师干脆让小亮午饭后留在活动室玩会儿玩具,玩累了或等其他小朋友睡熟后再让他进屋休息,这一招还真灵。

可是某一天午饭后,小亮迫不及待地跑向玩具区,王老师照例安排其他小朋友进屋午休。

突然童童喊到:“老师,老师,我也想去玩玩具。”

“不行,该午休了,起床后我们再玩。”

“为什么我们不能玩,只许小亮去玩玩具?”

“王老师不公平。”……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这时,王老师说:“小朋友们,老师也觉得这样做有点不公平,既然老师犯了个小错误,不公平了,就要受到惩罚,小朋友想个办法惩罚下老师吧。(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情要受到惩罚。)小亮小朋友已经和我们是三年的好同学了,小亮同学,小朋友们都午睡的,你如果不午睡,小朋友就觉得是不公平的,对吗?如果不公平就要受到惩罚的。我请小亮小朋友自己说,你到午睡室里吵闹,不安静睡觉对其他小朋友不公平了,你自己想个惩罚自己的办法吧,如果不严厉的话,我要请其他小朋友帮你想了。”首先老师先承认自己的不公平,让小朋友们明白不公平是要受到惩罚的,然后通过让小亮自己想出惩罚自己的方式来认识自己,不奢求达到他能马上睡觉的效果,但是希望他能做到一点,能安静地在午睡时间里不喊叫。同时通过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了解孩子的情况,双方共同帮助小亮解决午睡问题。

给孩子一点压力,让孩子清楚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做到平等公正对待每个孩子,做孩子心中的天平。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要想使孩子将来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和承受力,以便将来能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极限的考验。为此,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游戏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忍耐力。

(1)和孩子做一些专项的训练

介绍一个锻炼孩子忍耐力的小游戏。这是刘亦婷的爸爸发明的小游戏。刘爸爸在暑假里为孩子设计了一次“忍耐力训练”项目:捏冰一刻钟,若孩子做到了,父亲就送给孩子~本书。为此,刘爸爸在冰箱中为孩子冻了结结实实的一大块冰,让孩子握着开始计时。到第二分钟,孩子就感到手冻得刺骨地疼痛,但是孩子急忙拿起一个药瓶看上面的说明以转移注意力;到第三分钟,孩子感到钻心地疼痛;到第四分钟,孩子感到骨头被冻僵了,但咬牙忍着……后来,手由痛变麻,直到完全麻木,终于坚持到一刻钟。

其实,除了捏冰,还有很多办法可以锻炼孩子的忍耐力。比如做一些体育运动的基本功——站马步,能坚持五分钟就给一次奖励;踮着脚尖站立;运动项目中的曲臂悬垂……这些活动一是要求孩子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具备较强的身体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求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毅力,能坚持。

(2)陪伴自己的孩子玩智力游戏,为他树立“人生规则”

玩智力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大有好处,同样有助于孩子忍耐力的培养。不少孩子在下棋时,发现走错了,常常向家长提出悔棋,有时甚至已走了几步了还要回头重来,做家长的往往都会迁就孩子。在教孩子下棋时,有时允许孩子悔棋有利于孩子提高棋艺。但是,家长在陪孩子下棋时,应切忌让孩子悔棋。因为下棋虽然只是娱乐活动,但也有明确的竞技规则,应该让孩子在游戏中树立规则意识,这样,孩子进入社会后才会遵从基本的社会规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现在不少孩子在成长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主要症结往往就在于心理承受力过低,容易被一些意外的挫折打倒。所以,家长一定要加强孩子忍耐力的锻炼,铸就孩子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

8.做爸爸一样的男子汉

作为孩子的父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儿子的好榜样。孩子与一个好父亲接触的机会越多,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孩子强健身体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上小学四年级的大林最近在学校闯了很多次祸,班主任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谈话。

“你为什么教同学玩扑克赌钱?”老师问。

“我不知道什么叫赌钱,平时我看我爸爸他们就是这么玩的。”大林低着头说。

“那你为什么打人?你看你把李强打成什么样了!”老师有点气愤了。

“他惹我了!我爸说了,被人欺负就不能憋气。”大林很有理地争辩。

“他惹你你也不能打人啊,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谦让一下吗?”

“平时我爸就是那么打我妈的!”大林很是理直气壮,看起来他没有一点错。

“还有,你竟然在厕所里吸烟,都是谁教你的?”

“没人教我,我看到我爸爸抽烟的样子很帅,我就跟着学了。”

老师刚想说什么,这时大林神采奕奕地补充了一句:“我就想做爸爸那样的男人!”

看来,榜样的力量真是大啊,这么小的孩子就会抽烟、赌博。老师听了备感无奈。

其实上面的事例不过是一个冷笑话,但却值得所有孩子的父亲思考。

平时,很多父亲都在抱怨自己的儿子不听话、不学好,你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就是孩子“学坏”的“榜样”?

想让你的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做父亲的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1)父亲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有的父亲抽烟,儿子就会在背地里学着抽烟,他们会觉得这样很男人;有的父亲经常酗酒,那么儿子长大了很可能也是一个酒鬼;如果父亲经常对妻子发火,那么儿子很可能有暴力倾向,走上社会会给家里惹是生非;如果父亲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么儿子很可能没有孝顺的品质。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因此,作为孩子的父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儿子的好榜样。

(2)孩子更需要父亲的陪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总是喜欢保护孩子,怕孩子磕着、碰着、摔着,很容易不自觉地出现包办现象。而父亲则更重视教育孩子自立、自理,勇敢地面对一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些从小与父亲接触比较多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很多优势,如性格开朗、头脑灵活、身体健壮、充满活力。可见,父亲的良好教育方式、能使孩子更为健康地成长。所以,作为孩子的父亲,一定要多陪陪孩子,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需要你。

(3)父亲要给儿子传递积极向上的理念

一位好的父亲会给儿子传递男子汉的硬派作风,会给孩子的身体里注入阳刚之气;好的父亲,会努力让自己的知识面宽广,会灌输给孩子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好的父亲会鼓励孩子遇事自己动手,大胆尝试;好的父亲不光是一个父亲,还总是以朋友的姿态,与孩子一起无拘无束地玩耍。

有了一个好父亲,孩子多数时候都会喜欢跟爸爸玩,而不喜欢跟妈妈玩,因为爸爸更显得与他“志同道合”。和爸爸一起玩,没有太多的顾虑,玩得开心,也玩得尽兴。更为重要的是,在游戏的过程中,爸爸教会了他什么叫做男人的骨气、胆量、坚强和男子汉气概……孩子与一个好父亲接触的机会越多,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孩子就越勇敢、坚强、豁达、乐观,越有利于孩子强身健体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