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高兴你能接受我们的专访。从今年第一期至今,你一直没有新作与读者见面,这也与近年来你的活跃确实有些反差。你可以向我们的好奇的读者披露一下,你最近在做些什么?是不是有什么大作在秘密创作中?
今年上半年的精力放在《球状闪电》第二稿写作上,与第一稿相比,有近十万字重写。这部小说我觉得它要么十分经典要么十分垃圾,不可能处于中间位置。我最近主要是在构思一些小说,包括几部长篇,但还没有动手写。其中最接近动笔的是一部《物种革命》,描写地球上的其他物种推翻人类统治的故事,写起来可能很长。
2.我手头有一份你的创作年表,从早期的《鲸歌》到去年12月发表的《思想者》,我注意到你的风格似乎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开始注重文学性了,你是否也是这样看的呢?
我不这样看,因为《思想者》原是参加一项台湾的科幻征文的,这项征文由资深专家评奖,自然很注重文学性。在写作上的这种“见风使舵”显然有商业化的成分,对于科幻创作来说,我也不知是喜是忧。
3.紧接上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当一个作家的风格开始变化时,也意味着他会处在一个瓶颈期,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你将向哪个方向突破?
我说过,《思想者》的风格变化是由于读者对象不同所致,对自己的创作而言不具有代表性,在创作风格上,我努力做到在变化的同时也要继承过去一些好的东西,这种想法在《球状闪电》第二稿上得到很完美的体现。至于创作的瓶颈期,我想随着国内科幻读者的提高和作者在一个阶段的灵感的消耗,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我不知道向哪个方向突破,因为文学创作毕竟不是战争,出色的作品一般不是计划出来的。
4.你认为在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同每一个业余作者一样,是缺少精力和时间,时间还是次要的,主要是精力:每天在灰色的现实中筋疲力竭后,很难立刻有心境天马行空地进入空灵的科幻世界。
5.自从去年神舟5号成功发射后,一股航天热在全国蔓延开来,这应该也是对科幻的一种促进,你有没有想过要写一本关于太空航行题材的小说。
早就有过这个打算,想写一部全面描写中国航天进程的科幻小说,从现在写到很遥远的未来,小说的色彩也从极端的现实渐渐演化到极端的空灵,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中国太阳》就是从这部小说的构思中选取的一段。这种现象在我别的作品也有所见,比如《全频带阻塞干扰》和《球状闪电》都是取自一部流产的近未来战争的长篇。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要写一部三十万字以上的真正的长篇科幻是不容易下决心的。不过到后来,我发现你所说的神舟5号引起的航天热并不存在,大众和媒体反应冷淡,甚至在科幻圈中都没有太大反响,想借这件事打响一部科幻小说的想法自然也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