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反思西方医学
7188200000023

第23章 临床概念是假科学(1)

17世纪欧洲盛行医学研究及实验,为了反对脱离病人床侧的倾向,一些人强调“实用医学”,强调“研究病人”,强调“医学的最高目标是照顾病人”,所以这些人喜欢自称是“临床医师”。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临床”二字既有照顾病人的含意,又有保持病灶的作用,而“病灶”隐含着——大病产生、垄断治疗、垄断价格、垄断市场、开发辅助产品等一系列利益,因此“临床医学”就成为资本主义医学的世界知名品牌。今天我们把“临床医学”喊顺了嘴,没有人关心它的起源,更看不清楚其危害。

你仔细品,“临床医学”具有科学味,这不是原味。“临床”原本是一种状态,与科学含义毫无关系,有人往里加了“科学添加剂”,以假味道掩盖原味道,使临床医学的科学味四溢飘香。西方医学靠这股假科学味变得霸道起来:我说叫病,就是病!我说不是病,那就不能算病!这样一来,人类社会精英们真的被临床医学这股假科学味给迷傻了。

假实验、假数据、假理论……人们最痛恨在科学上造假,但是,人们对西方医学中的大量假科学往往辨认不清。“临床医学”就是严重的假科学,我们盲目普遍接受了这种假科学。

说临床医学是假科学,它假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以细胞为中心的医学规律,如果以人体解剖为中心去研究,肯定会有很多虚假内容,因为科学模型选择不合理。第二层,所有疾病都是全身的病,全身整体疾病的医学内容,如果分割成各科各室专门研究局部病灶,那肯定会是一些孤立片面的医学内容。第三层,疾病在身体里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肯定会有不同状态,如果人为主观地把疾病局限在“临床状态”来研究,那么这种状态下的研究内容,肯定是些不完整的虚假内容。可以说,西方临床医学本质上是假科学,中心问题、整体问题、状态问题,是很明显存在的错误问题,除了靠权威的强权维持以外,任何人都无法替这种假科学进行讲道理的辩护。本章节主要从第三层次上揭开临床概念假科学的实质,以供世人思考。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特点的医学,如,埃及医学、印度医学、阿垃伯医学、中医学等等,没有哪种医学要刻意给自己搞一个“品牌”,唯独资本主义的医学一定要时时处处戴上临床这顶帽子,一定要强调自己是临床医学。西方医学紧紧贴上临床这个“商标”,不厌其烦地宣传,临床二字的神秘含义成为西方医学最钟爱、最重要、最关键的词汇。我们理解成品牌也好,理解成科学也好,理解成状态也好,反正已成为十分熟悉的字眼。医学就医学吧,非要加临床一词不可,临床这,临床那,喊得多了,听习惯了,就都顺耳了,反而没有人会觉得奇怪。“临床”究竟是什么意思?起到什么作用?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到今天,每个人要问问自己,什么是临床医学?你赞成临床医学吗?下面我们要告诉大家在临床上的猫腻,谈这样几个问题:①怎样理解疾病?②临床的反科学作用。③临床的原意是什么?④西方医学是怎样狸猫换太子的。⑤临床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一、客观认识疾病。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的异常生理过程。这种异常生理过程有病因、有指标、有症状,我们就把这种生理异常过程称为疾病。既然科学承认疾病的发展过程,那么疾病肯定是从小到大、从轻到重的变化过程,不同过程状态也会不一样,疾病至少可以划分为三种状态:●萌芽状态→进展状态→发作状态;从解剖层面上看:●细胞层面的病→组织层面的病→器官层面的病;古希腊医学认为:●未成熟期→消化期→转变期;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980~1037年)认为:●初期→渐剧→极度;古中医学早就把疾病的状态看透了:●未病状态→欲病状态→已病状态;以冠心病为例也能看到:●血液病→冠脉动脉血管病→心脏病;既然科学承认疾病有:●“发生→发展→发作”的全过程,那么西方医学“以临床病为中心”的思想本应把疾病的三种状态看成是:●非临床状态→亚临床状态→临床状态。若真要这样看,西方医学就算仁义了,就算具有科学态度了。而实际上,他受到资本主义利益驱使利令智昏,决不想这样看,这就暴露出西方医学缺乏仁义,利益驱使具有顽固的反科学态度。

二、临床的反科学态度。西方医学只承认临床状态是疾病,只重视器官层面的疾病,顽固坚持疾病的病灶状态,顽固坚持把冠心病定位在心脏上。否认“非临床状态”的疾病,把“亚临床疾病”故意歪曲为“亚健康状态”。这样看来,西方医学强调“临床”状态,就是要否定疾病的萌芽状态,就是要否定疾病的从小到大全过程,甚至坚决否定临床前状态也是病,专拣对自己有利的临床状态大病“说事”。古今中外都承认疾病的三种状态,人人都能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唯独西方医学装傻充愣,这不是疏忽,也不是认识水平问题,而是医学私利有意识地采取的违背科学的态度。临床医学按自己主观意志这样分类:●发病前期→发病期→发病后期。这样说有点遮遮掩掩,他的真实分类状态是:●临床前期→临床期→临床后期。并且反复强调发病前期(临床前期)是没病防病的时期,一句话,对临床病之前不承认有疾病存在。这样,西方医学就以“主观疾病观”代替了“客观疾病观”。西方医学为什么可以信口雌黄而不怕有人质疑他违反科学呢?秘密就藏在“临床”二字被他们动过手脚的猫腻中。

三、临床的原意是什么?现代西方医学不大愿意解释“临床”这个词,对出现频率极高的这个词在解释上敷衍了事。让我们听听美国一位还能讲真话的临床医学专家,他是怎样解释临床概念的吧!——“‘临床’一字起源于希腊文Kline—‘卧榻’或‘床铺’之意,因此慢慢转变为指涉病人躺下。事实上,此字在文字学的另一演绎是recline(横卧或斜躺)。所谓临床(clinical)(临诊)就是指一切与处理病人与疾病相关之事,这和演讲、实验、理论科学完全不同。换言之,临床医学便是病榻边的医学(bedside medicine),执行此等治疗的人就是医生,其专业便是临床医学”。

大家看,他以诚实的态度把临床概念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患者病倒躺在床上,在这种状态下医生来处理与疾病相关之事。这充分体现了医生守候在病人床边,把病人安危系于心上的那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文关怀,每个人都能理解并感激这种人文关怀,这体现了人类善良的本性。同时,也讲清楚了“这和演讲、实验、理论科学完全不同。”就是说,临床只具有人文含意,不具有科学含意。这位医生对临床的解释在西方医学中具有罕见的诚实,至少比现代医学教科书中的说法要诚实的多。

在人们对健康关注的今天,人们站着、走着、工作着、生活着……身体里若有病,算不算有病?难道只有躺倒在病床状态下(临床状态)才算有病吗?现代社会人群中大量存在“非临床疾病”,如果不承认这是病,放弃对这些病的治疗,“小鱼长成大鱼”,“小病发展成大病”,结果越来越严重。当严重到临床状态后的疾病既复杂又急迫,还能赚钱有玩头,就专门治严重的临床病。站着能走的非临床病,不复杂也不急迫,既不赚钱也没多大玩头,就排除那是疾病状态。道理浅显得很容易懂,那为什么对人群中那么多“非临床病”不理睬、不诊断、不治疗、都乐呵呵等着临床病的到来呢?秘密就在于,临床是科学,临床说你有病,就是科学说你有病,临床说你没病,就是科学说你没病。因为大家都相信科学,就跟着相信临床科学了,所以,大家就变傻了!

上面已经说清楚了临床是一种状态,与科学毫无共同之处,怎么“临床=科学”了呢?这就得靠猫腻了!现在你看,无论是医学内部还是医学外部,都把临床理解为科学含义。更奇怪的是,没有哪本教科书中敢明说,却都在打“擦边球”。临床本不是科学概念,然而,全人类从精英到普通人,没有谁质疑过临床概念的科学性,不知不觉,临床的人文概念就变成了科学概念。现代西方医学不仅偷偷摸摸转换了这一概念,而且有时按耐不住会直呼喊出“临床科学”。这其中的奥妙,说穿了,就是利用临床这张人性的皮,在上面描成科学,再披在西方医学的身上,这样,强调临床医学,让你错觉那就是临床科学。只要把临床说成是科学,非临床就可以说它是非科学,就可以把临床当成“科学大棒”到处乱用,到处乱砸。人们应当质问,状态变科学?临床的人文概念怎么就变成了科学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