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反思西方医学
7188200000040

第40章 略谈健康与疾病(2)

说中国有一亿多人患骨质疏松,我看比这还多。骨质疏松症就是“五元液”失衡加上骨骼废用的病。如此简单的问题让西方医学研究了100多年,搞得极端复杂,一会说原因很多,一会说病因不明,始终没有真正有效的控制方法。问题虽然简单,但理论、药物、说法、折腾的不简单。什么单位体积骨量吧,什么有机成分不足吧,什么微结构改变吧,什么骨骼必须要疏松吧,什么原发、继发、特发吧,什么遗传吧……把很多激素往里扯,让老年人服激素引发癌症……最可笑的是没完没了的写论文,看着科学、有逻辑、高明、大多数人看不懂,但对解决骨质疏松问题来说尤如白纸一张。论文不过瘾就出专著,专著一出就是百万字。那不是研究疾病,而是为了争学术地位,为评级做准备,为了拿到高工资。当人们明白平衡血中五元液时,当明白锻炼骨骼重要性时,骨质疏松就会绝迹,这些“医学理论的寄生虫”们就玩不成了,吃不上饭了,只好改行吧!

让骨质疏松发展到骨折程度,骨折对老年人说是可怕的灾难:卧床不起会引起身体恶化,如褥疮感染、栓塞形成、老年痴呆、坠性肺炎等等,控制的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认识。

9.灰熊贪吃贪睡咋不得心脏病

“华盛顿州立大学熊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查尔斯·罗宾斯说,灰熊喜欢吃甜点心,身体脂肪含量可达50%,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在睡觉。熊却没有心脏病、血管硬化、脂肪沉积和任何血液循环问题,也不会得骨质疏松。”

任何疾病都有单一机制的病因,不看病因只看影响因素,必然会看走眼。灰熊血液循环中五元液不失衡,没有致病因子,运动也不缺乏,当然没有心血管病。那些血液中有致病因子的人,即便不吃甜食,身体没有脂肪堆积,不贪睡,照样会得心血管病。这样的例子少吗?

10.谁是吃牙齿的蛀虫

龋病是人类最多见的疾病,耗费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究竟是谁在受益?通常说有小虫子在吃牙,所以叫“虫子牙”;电视广告表示有蛀虫在吃牙,所以叫“蛀牙”;西方医学说是细菌在吃牙,所以叫“龋齿”。总之,都异口同声地说有虫子在吃牙。其实谁都没看准,真正吃人类牙齿的是“现代西方医学利益集团”,这是条大虫子。

医学宣传说,口腔病与不刷牙、刷牙少、不会刷牙有关。还可以推及与各种各样牙膏的药用作用有关,这样卖牙刷的吃上了,卖牙膏的也吃上了,凡在牙上打主意的人都吃上了。原始人从不刷牙,牙齿却十分坚固,现代人拼命刷牙,龋病越来越严重,这说明刷牙并不能防龋病。错误宣传误导出龋齿人群,接下来补牙、拔牙、镶牙、各种牙术,让西方医学这条虫就吃上了。

牙钻的刺耳蜂鸣,牙医的磨刀霍霍,疗牙的噩梦让人不寒而栗……人类精英们会甘心让他们这样吃牙吗?当然不会。医学利用精英崇拜科学的弱点造出理论搞蒙骗,这就出炉了“三联因素学说”,大意是,微生物通过食物用“酸”吃你的牙齿。为了发展骗术,有人画蛇添足搞出“四联因素理论”,说吃就得用时间慢慢吃啊。骗术的真意在于——用虫子吃牙齿,掩盖住医学吃牙齿。

其实,龋病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血液中五元液失衡;二是咀嚼不用力造成废用。幼年时五元液失衡造成佝偻病,牙齿构造有缺陷诱发龋病。全球近8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时都患有龋齿。成年时五元液失衡,一方面使牙齿从内部维修不正常,一方面使牙齿从外部维修也不正常。唾液是牙齿的保护液,唾液来自血液,唾液有问题会使限制细菌能力变弱,口腔经常散发出异味,修补牙表面能力变差,保持碱性能力也差。另外,牙齿是不断损伤不断加固的动态过程,这要依赖咀嚼力量。牙齿闭合能拉动汽车,证明牙齿具有惊人的能力。人们不仅不懂锻炼牙齿,反而专挑软食,追求省力的享受。所以大多数成年人都遭补牙之痛。

现在经常听到对刷牙次数争论不休,有人说应当刷三次,每次三分钟,这叫“三三制”。西方医学笑眯眯地说:早晚及三顿饭要刷牙,每天至少刷五次,并说细菌和菌斑是口腔病的祸首,用刷牙和牙膏消灭它们吧!这样一骗,就创造出他们“吃牙”的就业机会。只要人类精英不清醒,“大虫子”就会永远吃下去。

11.改正佝偻病错误

胎儿出生到成熟前生长很快,由于饮食误区,对五元液成分摄入不足,导致慢性缺乏性疾病群,西方医学只抓住典型症状称其为佝偻病。认识上犯有四大错误:以表面严重症状为依据看“病灶”是第一错;把一组病看成孤立一个病是第二错;强行硬说缺维生素D和缺阳光是第三错;把这个病严格限制在年龄段是第四错。这是每个人在特殊发育时期容易发生的一组病,若叫“佝偻综合征”可能更贴切些。无论佝偻病达到重度、中度或轻度,由于生理功能低下,易导致感冒、肺炎、哮喘、腹泻、便秘、多动、贫血或尿路感染甚至急性肾炎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儿童时期有很多莫名其妙病的根源。这一过程栽下了龋齿病的“苗”,这算轻的影响,栽下动脉粥样硬化的“苗”,这才是严重的影响。西方医学在佝偻病问题上表现的既霸道又不光明磊落,如果说有洗心革面的决心,应当首先从改正佝偻病错误开始。

12.为什么会老年痴呆

因为人类重视大脑,对大脑思维变化特别敏感,尤其对大脑衰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关于老年痴呆问题,从精神状态、从结构变化、从创伤原因等等方面去找原因,把老年痴呆搞得过分复杂,以至于研究者自己都摸不着头脑。其实,纤维变性、老年斑产生、神经递质障碍、脑萎缩等等,都是因为脑供血障碍产生的。快速脑供血障碍——称脑中风;慢速脑供血障碍——就是脑痴呆。

脑需血流量大,耗氧量大,脑仅占体重的2%,却占总血流量的15%,占总耗氧量的20%,特别依靠葡萄糖供能,对血液的依赖程度很高。脑血流中断10秒钟可以意识丧失,超过5分钟可以引起脑细胞死亡。再有,脑神经的思维活动实际上就是五元液中五种离子在其中的“表演”。

说到这些,当血液循环障碍,血液黏滞难流,五元液成分失衡,都严重影响着大脑的生理状态,时间长了,结构变了,纤维化了,分子变异了,脑细胞萎缩了,严重到脑痴呆程度才引起重视。我们的医学研究真的难理解吗?要想防止老年痴呆病,必须畅通血液,平衡五元液,加强身体锻炼,学会理性吃饭。一句话,保持血液循环畅通是防止脑痴呆的有效措施。

13.简单思维的泛滥

医学的简单思维是无知的表现。人是由细胞组合的有机体,细胞与血液平衡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加加减减的关系。身体肥胖,少吃碳水化合物;血糖高了,少吃糖;胆固醇沉积,少吃胆固醇;尿酸高了,少吃酸性食物;血压高了,少吃盐;长结石了,少吃钙;血管堵了,通一通……如果关系都这么简单直接,傻瓜学医也能考100分。正常情况下,细胞能调节血液的平衡,吃多了吃少了自身能调节。血糖高,不是吃糖的原因,是调节能力差了。血压高,不是吃盐的原因,是小血管损伤了。长结石,不是钙摄入多了,而是植物性食物和钙质共同摄入少了。我们的医学如果永远停留在简单思维上,人类的健康就没有希望。

14.别填满你的垃圾场

人体有个“垃圾场”,当这个垃圾场被填满时,人体生命就完结了。人体的肺正被我们当成过滤的筛子。肺部有数亿个小气囊叫肺泡,在肺泡壁上形成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这就是肺部的微循环。我们城市中每年每平方公里要落下数百吨尘埃,家里每平方厘米的空气中有数百万个尘埃微粒。大量有害粉尘,使肺泡大量破坏,毛细血管造成堵塞;另外,打点滴的生理盐水中有大量直径10~50微米的橡胶、塑料、玻璃等颗粒,进入静脉后,都奔向肺部的微循环,因微循环管径小于10微米,颗粒不能被分解,就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堵塞血管。这两种堵塞就好比内外垃圾都堆向肺部。即便肺部这个垃圾场很大,平时堵塞看不出影响,但总有一天被塞满。长此以往使肺纤维化,血流不畅,造成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这便是“肺心病”。当我们的肺被填满之时就是生命终结之日。

15.通俗解释糖尿病

据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美国图兰大学的研究,说中国20岁以上人口中有9240万糖尿病患者,有1.482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研究小组发现中国大多数糖尿病病例都未确诊,因而未得到治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其实,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也不少,若以“未病”和“欲病”的观点看,走在糖尿病道路上的人群浩浩荡荡,人类已经发生了糖尿病大灾难。按现代西方医学说法,大多属于二型糖尿病,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有时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现象。

为了提醒公众,特通俗解释糖尿病如下:

糖尿病是营养物过盛,B细胞过劳的疾病,所以应叫“双过病”。身体各种细胞都忠实地干着自己的专职,大都采用这样的模式,接收给自己的化学分子信号后,细胞被钙电流启动,产生出另一种化学分子信号释放出去。胰脏内有一种专门产生胰岛素信号的B细胞,专管身体所有细胞的营养分配。人体饥饿和运动时B细胞十分轻闲,人体饱餐和静坐时B细胞十分劳累。现代社会过分饱食,过分懒惰,五元液过分偏离,B细胞面临三种困境。由于血液中营养过剩,分配给谁都不要。肝细胞说,我都脂肪肝了,不能要;脂肪细胞说,腹腔大网膜及肠系膜都存满了,这么大将军肚,不能要;肌肉细胞说,整天不让我动,不能要。细胞的这些拒绝,医学理论叫“胰岛素抵抗”,这是第一种困境。B细胞的职责就是分配,保证血液浓度适当,谁都不要,血液中浓度过高,为了不失职,B细胞拼命工作,由于一些细胞过劳死和效率下降,医学理论叫“胰岛素分泌不足”,这是第二种困境。由于钙电流过强,细胞受到损伤,免疫修复异常,B细胞没有被解救的希望,这是面临的第三种困境。当B细胞分配能力衰竭时,此时医学就有事干了,专心搞各式各样的人造胰岛素治疗方式,这解决了医学就业问题。此时血液中营养物浓度经常处于失衡状态,身体所有细胞受害,若哪部分顶不住时,就出现危险告急,医学理论说这是“并发症危险”。

这样说,生活中解决三个问题就能远离糖尿病,保持五元液平衡;学会理性吃饭;坚持锻炼身体。这可是真经噢!那种宣传“早筛查、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的糖尿病防治“四早”理念,实际是“四晚”理念,伤害你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