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说,青春期女孩才会听如何听,青春期女孩才会说
7190200000026

第26章 细心听要求,认真对待女孩提出的问题(1)

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总是会向父母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问题。父母要细心倾听女孩的要求,分辨哪些应该被满足,哪些应该被拒绝;要认真解答女孩的疑问,不要敷衍了事。这样,女孩才愿意主动与父母沟通,讲出自己的心声。

别对女孩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

生活中,相信一些家长会有类似的经历:带女孩去商场,不管女孩要什么,自己都会顺着她,给她买;吃饭的时候,女孩挑食,不吃蔬菜只吃肉,自己就由着她的性子;女孩想几点睡觉就几点睡觉,自己从来不催促她。这种百依百顺,对孩子的要求统统满足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溺爱。

溺爱是低层次的爱,教育专家将它称为“甜毒品”。虽然表面上香甜可口,但其实就像毒品一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孩子享受着家长的“百依百顺”与“有求必应”,就会养成任性、撒娇、好发脾气的不良习惯,稍不如意就打滚撒泼、又哭又闹,这不仅让父母很难堪,而且很可能让女孩成为“问题少女”。

丁玲的爸爸出国进修,长时间不在家。妈妈觉得不能让丁玲受一点委屈,就对她百般娇惯。只要丁玲要求,她都不会拒绝。妈妈的娇惯,使丁玲变得我行我素。

丁玲经常在外面惹是生非,不是和同学吵架,就是毁坏别人的东西。有人上门对丁玲的妈妈抱怨,妈妈却不把别人的损失放在眼里,不但不批评孩子的过错,还说别人的不是。丁玲在妈妈的娇惯下,变得为所欲为,她知道有了问题妈妈总会帮她解决的。

一天上课时,她突然被警察带走了,原来她参与打架,还将别人打成重伤。妈妈非常后悔自己以前对女儿的娇惯放纵。

有的父母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吃过很多苦。他们认为自己所受过的苦,不该在孩子身上重演,就努力为孩子创造富足宽裕的生活环境,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父母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可这不是爱,是对女孩的一种伤害。女孩会在父母无限制地满足自己要求的过程中,偏离健康成长的轨道。

刘艳的父亲幼时家境贫寒,生活得很艰辛。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认为不能再苦孩子了。所以,他对女儿关爱有加。平时,刘艳要什么,父亲就会给她买什么,要多少零花钱就给她多少。

上中学后,刘艳胡乱花钱的不良习惯变本加厉,并且受不了学校的束缚。父亲意识到该严格管教女儿了,于是,开始控制她的零花钱。但是一向自由惯了的刘艳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竟然偷拿了父亲的1000元钱去买衣服。父亲很无奈,也很痛心。

女孩不用付出努力,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对她只有百害而无一利。父母的迁就、溺爱、纵容,会助长女孩的物质欲望,容易使孩子养成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责任感的不良品行。由此派生出女孩不听话的诸多问题,会给父母管教女孩带来很多麻烦,这是每位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

一位母亲说:“平时我对女儿关心得无微不至,她提出的要求,我几乎样样满足。可她对我却非常冷淡。我过生日那天,朋友往家里打电话。恰巧我不在家,女儿接的电话。朋友告诉她:‘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女儿冷冷地说:‘我妈过生日跟我有什么关系?’听了这话,我的心都伤透了。每次她过生日,我给她买这买那,她怎么都忘了?”

是女孩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女孩的自私,使她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惯子如杀子”,这是一句古训。父母都爱孩子,但是应该理智地爱孩子。父母应宽容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接受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纵容、毫无原则地娇惯孩子,这是在害孩子。

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女孩,动手能力较差,学习中遇到困难也只会退缩,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步入社会后,由于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她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女孩缺乏爱他人的情感体验,也是父母溺爱产生的后果。现在的女孩大多是独生女,整天被父母的爱包围,只会坦然地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

青春期女孩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爱,这种爱不仅要博大无私,更要理智和冷静。父母要理性地爱女孩,帮助她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就要夺回自己的控制权。

《儿童溺爱综合症》的作者、加拿大临床心理学家麦琪·玛蔓指出,家长的过度放纵,已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近乎极端的叛逆行为,这些孩子被定义为“儿童溺爱综合症”患者。

今年只有13岁的加拿大女孩玛丽曾长期服用毒品类药物,并且她每次离家出走都会长达几天。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玛丽并非出生在充满暴力、辱骂和低教育背景的家庭,而是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她的父母曾受过良好教育,对玛丽的任何要求都给予满足,对她的行为更是非常包容与理解。却不料,这种做法使玛丽变得极为叛逆。

麦琪·玛蔓表示,这是“儿童溺爱综合症”的典型表现,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放纵正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家长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使他们过早地习惯于我行我素,进而做出许多有悖社会传统的过激行为,如吸毒、自杀、聚众斗殴、破坏公共设施等。

麦琪·玛蔓认为,家长与其自责,不如重新夺回在家中的控制权,实现教育初衷。家长必须明确在家中的“教父”政策,让女孩知道:父母有权利在不征求她意见的情况下做一些决定,有权利不满足她的一些要求,因为她的年纪还小,在很多事上并不具备正确的判断力。

拒绝女孩的无理要求

青春期女孩的成长需要爱。但是,爱的本质、艺术、表达不仅仅是给予和满足,更不是百般迁就,让女孩永远感受“快乐”。

人生中的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女孩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父母要让她经历心理上的“强化”与“负强化”。所谓“负强化”,就是对女孩说“不”,拒绝她的不合理要求。

父母要明白,拒绝青春期女孩的不合理要求不是为了拒绝女孩,而是为了以拒绝的方式帮助女孩更好地成长。一般来说,这对青春期女孩有以下几方面的帮助。

1.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女孩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就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必须符合社会的基本要求。当女孩提出的要求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或是影响到他人时,父母必须予以拒绝,帮助女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青春期女孩因年龄小、经验少,往往无法分清是非,无法判断行为的合理性。所以,她需要家长适时的拒绝和引导。日久天长,孩子就会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3.学会自我控制

青春期女孩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有时明知是自己的要求不合理,却很难学会控制自己。家长的拒绝恰好可以提醒女孩,帮助女孩提高自控能力。

4.建立良好心理疆界

拒绝女孩的不合理要求是帮助她建立心理疆界的必经之路。心理疆界建立得好的女孩能够区分清什么是自己的需要,什么是他人的需要,懂得什么情况下接纳他人,什么情况下拒绝他人。她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混为一谈,不会因附和他人而委曲求全,也不会因拒绝他人而担心失去对方。她能够保持完整的、独立的人格、与他人平等相处。

父母适当娇惯女孩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太过。对女孩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坚决拒绝、不能妥协,这也是理性爱孩子的表现。一般来说,当青春期女孩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这样拒绝她。

1.说“不”时要坚决

有的女孩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而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也不想父母是否能买得起。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要对女孩进行教育,而不是随意满足她的无理要求。

周日,小盼和妈妈一起逛街。一进广场,她马上被彩色的氢气球吸引了,说:“妈,好漂亮的气球,给我买一个吧。”妈妈说:“你都多大了,还玩气球!再说,你不是要去玩跳舞机吗?这个东西拿在手上,怎么跳?一松手就飞了。”小盼说:“我玩跳舞机的时候,你帮我拿着,就买一个吧。”妈妈知道,小盼是一时兴起。如果给她买了气球,不到五分钟,她肯定就玩腻了,就把气球扔了。她对小盼说:“小盼,出门前,你跟妈妈承诺过什么?”小盼马上想起来了,妈妈出门前说过:逛街时不准随便要东西,不然妈妈下次不带她上街了。小盼知道妈妈说话算话,只好放弃买气球的要求,乖乖地跟妈妈走了。

有的女孩很会撒娇,如果父母不答应她的要求,她就会软磨硬泡“妈妈,只有这一次,你就答应我吧”,“爸爸,下次我再也不要了,我保证”,一听到这样的话,父母的心立刻就软下来了。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往往会让女孩做事半途而废。比如,女孩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她玩一会儿。本来妈妈不允许,但是,她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孩子就会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女孩也许从此干脆不练琴了。因此,父母拒绝女孩的不合理要求时,态度要坚决。

另外,女孩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一旦被拒绝,往往会以哭闹要挟。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冷处理——对她的哭闹行为不予理睬,但是父母要留意女孩的安全。孩子的哭声确实让人心烦意乱,但父母此时应竭力控制自己不去哄劝她。这样,女孩会从父母坚决的态度中了解到,哭闹是没有用的。反之,如果女孩一哭闹,父母就妥协,那就等于在助长她提出更多的不合理要求。

2.拒绝态度不要太强硬

家长在拒绝青春期女孩的不合理要求时,态度不要太强硬,也不要摆家长架子,或搞一言堂,更不能对女孩威逼利诱。

父母不要对女孩说:“你如果再提这种要求,我就不喜欢你、不要你、不管你”之类的话。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至高无上的,绝不能作为威胁和交换的条件。只有当女孩明确父母是爱自己的,并且这种爱是纯净的、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时,她才能真正理解父母是为自己好,父母的拒绝也是为了帮助自己成长。这样,女孩才能欣然接受家长的拒绝。否则,女孩不仅不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也不能对人、对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即使女孩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违心地遵守父母的要求。但实际上,心里并不信服。而且,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不能起到帮助女孩健康成长的目的,而且会使女孩的心离父母更远。甚至会导致女孩失去自己的人格,失去自信心,产生一系列心理的问题。

3.给女孩提出合理化建议

父母拒绝了女孩的不合理要求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女孩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不能拒绝后,便不管不问。拒绝是使女孩得到一次成长的机会,使她学会判断哪些事适合自己做,哪些事不能去做,决不能对她进行全盘否定。女孩的愿望往往都是美好的,只是由于经验有限,所选择的方式并不适合自己。所以,父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女孩向好的方向发展,告诉她还有更好的行为规则与方式。这也是一个帮助女孩学习自我分析、自我实现的机会。把握好这样的机会,会使女孩与父母更亲近,她也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说出心底的话。

细心倾听,满足女孩的合理要求

青春期女孩提出的要求,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合理的,一类是无理的,还有一类是介于合理与无理“两可之间”的。

对女孩提出的合理要求,父母应当即时答应。但是,有的父母没有认真地倾听、辨别女孩的要求,对女孩提出的要求认识不准确。所以,即使女孩提出的要求非常合理,他们也坚决拒绝。例如,当女孩提出想买本课外读本看看时,有的父母则以“你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了,不要看课外读物”为由,拒绝女孩提出的合理要求,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如果父母对女孩过于严厉,不尊重女孩,不管她提出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没有实现的可能,都予以否认。这样,女孩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心理和对抗情绪,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出正当的要求,一味地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从而失去个性。

心理学家贝克说过:“对子女督促过严的父母,也许可以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也会使子女有不安、依赖、胆怯、敢怒不敢言、不爱做劳心工作,以及不喜欢参加有创造性的活动等缺点。比较起来,这种教养方法是得不偿失的。”父母管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不管孩子则是父母的失职,这是常理。但有些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管得不当,会扼杀孩子本来的天性,令孩子窒息,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

李瑾放学回家后觉得很累,她想睡一会儿,然后再起来做作业。“晚上10点半之前不准睡觉,必须学习!”她刚躺下,爸爸便不容分说地叫她起床。她向爸爸提出要求:“爸,我们今天连着上了好几节大课,一节自习课都没有,我很累,让我休息一会儿,我只睡半个小时。”爸爸训斥道:“你还学会讨价还价了,小小年纪,哪那么多要求,赶紧起来写作业!”李瑾只得强打精神看书学习,一直到十点半,她一个字也没看下去。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再加上没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中考前一个月,李瑾患上了偏头痛。医生说她这种情况不适合参加考试,建议她休息两个月。直到此时,爸爸才意识到,正是自己多次拒绝了女儿“希望有更多的休息时间”的要求,才导致她患病,他悔恨不已。

像李瑾这样被父母严加管教、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女孩并不少。有的父母在生活中给女孩设置了太多的限制,这也不行,那也不准;有的父母则对女孩管得过细过死,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必须过问。女孩也希望有自己的自由,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主,希望自己的独立活动不受到限制和干涉,希望自己的要求得以实现。而父母对女孩干预、设限、拒绝过多,会使女孩觉得自己没有一点生活空间,心理压力很大。为了使这些压力得到释放,女孩就会选择与父母公然对抗,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一个离家出走的初中女孩说:“他们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我提出的所有要求,他们一律说‘不’。我在家里就像一个木偶,一点自由都没有。他们越爱管我这管我那,我就越要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不需要刻意约束女孩。把女孩管得越紧,女孩的压力就会越大。一位母亲曾写过一篇名为《我的女儿被青春期撞了一下腰》的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不是过分的,不损失什么实际利益的,家长都要尽量让孩子满足。”的确,孩子和成人一样有着各种层次的需要,有生存的需要、有被人尊重的需要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父母只有满足青春期女孩的合理需要,才能帮助她形成健全的人格。

另外,如果青春期女孩的合理要求经常被拒绝,她就可能为了获取某种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上的满足感而养成说谎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