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侠义爱情
720400000079

第79章

79.小尾寒羊的“磨裆”

众人一看他生吃羊肉片,还连声说好,都赶忙照他的样子把羊肉片沾了小料生吃.就见玉三儿砸着嘴道:

“真好,真好!这才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比吃熟的还好嚼!”

大家一听一看,“嚯”新鲜!都抢着来尝鲜儿,不大会儿那六大盘肉全进肚里了.宝善林吃得顺了口,便擦了擦嘴问丁老闆道:

“丁掌柜的,这肉生吃是怎么回事?您给我们讲讲.”

丁老闆道:

“这羊肉不全能生吃,只有当年生的黑头小尾寒羊的‘磨裆’最嫩,吃时得细细切成象纸那么薄的肉片最是讲究!我现在正琢磨着,今后进货只往店里进小尾寒羊的‘磨裆’,别的肉就不再进了.这么着,可以试着先把‘东来顺涮羊肉’这块牌子打出去!怎么样?能不能打响?”

宝善林道:

“我看行,能一炮打响!这种吃法,比吃那乱七八糟的肉强多了,但就是贵了点儿!”

玉三儿砸着嘴道:

“贵什么贵?只要东西好,贵也有人吃!天底下有钱人家多得是,只要名气一打出来,人家肯定都来吃一次,一吃说‘好’,一传十十传百,那人人争着来吃,抢着来吃,这不就发了!”

宝善林好奇的问丁老闆道:

“丁掌柜的,你原来是卖粥的,怎么就改成了涮羊肉了呢?”

“嗨,一言难尽呐!”丁老闆摇着头说道:

“我们兄弟三人原本是东直门外‘沙窝’村的农民,家里是一贫如洗,不怕你们笑话,屋里连根扁担也没有,只靠挖黄土进城叫卖来维持生活。时间长了,就学着城里人做生意.启初就在东安市场空地上摆个粥摊,有时也去‘赶庙会’,那时夜间还只能是和衣而睡,露宿街头。后来无意之间结识了小皇上(指溥仪)手下管马场的总管太监魏延,得到了一小块地盘和一些银子,才在市场(东安市场原是皇宫的马场)里搭起了个棚子,从此挂上‘东来顺’的幌子。宣统四年(即民国元年)正月十四日袁世凯突然发动兵变,溃兵抢掠东安市场,也把我东来顺的粥棚子抢掠一空。完了,全完了!怎么办?第二天是正月十五,那天没把我愁死!忽然,我想起了三国里诸葛亮空城记假撑门面的故事,心生一计,我就把黄土装满面粉袋,堆在店堂里,又把黄土搓成一百个铜板大小的泥条子,封上大红纸置于帐柜上,装出自己仍粮钱丰足的样子.又高价聘请了前门外正阳楼羊肉馆的肉案厨师白秉承,到我东来顺经营涮羊肉.这么一来,东来顺生意顿时火爆起来。有眼光的生意人纷纷上门找我入股合伙,那一天我就日进斗金,所以我一方面修建楼房,你看,内设雅座和宴会厅,要追赶时髦,另一方面还得仍旧开设粥棚,经营咱们那普通小吃,来满足一般的平民百姓,可以说是‘雅俗共赏’,上下皆得人心啊!”

丁子清一番话说得众人慨叹不已.宝善林似意犹未尽地道:

“涮羊肉这种吃法确实不错,大部分人都喜欢这口味,您既是开店堂经营这涮羊肉,您也一定知道它初自何处,有个什么讲究或来自哪个典故吧!”

丁子清得意的说道:

“当然!我若不知的话,如顾客问我的话,那我张口结舌该多尴尬!相传,当年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要统一天下。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来了,立即吩咐部下点粪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发现有敌情......”

“等等,等等!”宝善林手指敲着桌面似十分迷惘地道:

“忽必烈要吃饭,是点柴禾吧,怎么能点粪呢?那有多脏啊!”

丁子清道:

“这你就不清楚啦!在大草原上做饭上哪儿找柴禾去?哈哈哈哈!他们习惯烧牛粪当柴.看来,你是从没出过远门吧?.算了!我还接着说,厨师知道他正想吃羊肉,可时间不容人哪!于是急中生智,立刻用快刀切下几十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然后再撒下细盐。忽必烈一吃,嚯,真叫棒啊!辟里扑鲁连吃了好几大碗,吃饱了以后翻身上马迎敌,嗳唷!那叫厉害,忽必烈全仗着羊肉的爨劲儿和力量获得了胜利.等回到营房,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就特别点了那道羊肉片的菜。御厨选了绵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种作料,将帅们吃后都赞不绝口。厨师忙迎上前说:‘此菜尚无名称,请大汗赐名!’忽必烈哈哈大笑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从这儿起,涮羊肉这名就留在了世上.可实际上,那天在行军路上给忽必烈吃的涮羊肉,本是来自当年所生的黑头小尾寒羊.这才是正宗.哈哈!你们诸位什么时候再到我东来顺来.我给你们准备最正宗的涮羊肉,好不好?”

“好,好!”

大家连声说好.乘着兴劲儿,跑堂伙计又上了二十碟羊肉,三坛二锅头.众人边吃边喝边聊,就聊到了天桥生意上来.首先,宛永顺想起了在天桥久占把式场的好朋友“弹弓子张”.他说:

“他叫张玉山,在前清当过官差,后入江湖。他在中年的时候身体灵,精神足,口齿伶俐,长于言谈。不止会打弹弓子,他还得过真传,会武艺、拳脚好.他在天桥年代最久,我每逢到他那场子,必站住了‘把合把合’(瞅瞅)。他的场内立根竹竿,上边悬着个小锣,能手持弹弓,扣上弹儿,横打、竖打、正打、反打、蹲着打、卧着打、仰面朝天躺着打,打出去的弹儿都能打在小铜锣上。在早年他做买卖的时候,每逢‘上托’(表演)‘圆粘子’引人,都是用弹儿打小铜锣。逛天桥的人们,听见了小铜锣儿‘当当’的响,先‘掉瓢儿’(扭头),‘招路把合’(顺音瞅瞅),后过去观瞧。他瞧着场子人围严啦,就往案子上放把茶壶,壶嘴儿上放个铜钱,铜钱上再放个泥弹,用弹弓子打出去的弹儿,讲究能打落茶壶嘴上的弹儿,铜钱不掉,茶壶嘴不伤。每逢要归买卖挣钱啦,他就向观众说:“我今天练回弹打弹。什么叫弹打弹哪?众位瞧着,我用弓儿往天空上打出个弹儿,那弹往起去,我不等他落下来,跟着再用弓儿打出个弹去,后打出去的弹儿,追上先出去的弹儿,两个弹碰在一处,啪的一声,能叫后出的弹,将先出的弹打碎了!我要打好了,请大家给我喊个好儿。说练就练,他那弹打弹的功夫,还是真准,百发百中。久逛天桥的人们,虽然知道他用弹打弹吸住了人是使的‘拴马桩’,因为这类功夫颇有可观,都倾心愿意的不走,专门瞧他的弹打弹儿。他还是早晚准打,从不谎人,故此能够吸的住人。”

杨双恩插言道:

“张玉山有俩儿子,大的叫张宝庆,二的叫张宝忠。哥俩从小跟他爹练的把式,昨晌午他父子上场子,哥儿俩先打对子:单刀破花枪、花枪破三节棍、空手夺刀,嚯!功夫烂熟,打的火炽,哪玩艺儿亦不少下钱。最美的是属他们哥俩练的大刀为最棒!听说那趟大刀是东城的武术家关有龙所传,最轻的那杆大刀也足有140多斤,练这玩艺儿比练别的武艺格外多挣钱。”

宝善林也凑趣插言道:

“头两天刚迁走那个孟傻子,他圆粘(招引人)的法子特别,是用大白在地上画个人头,有耳、目、口、鼻,在耳、目、口、鼻上各放一个大枚,他往场内一站,手里拿着甩头一子(一丈多长的绳儿,一头系个镖,武术家管这宗东西叫甩头一子),扯开了嗓子,喊镖趟子:‘合吾合吾’逛天桥的人一围上,他就说:‘我是镖行的人,在前清的时候保过镖,如今有了火车、轮船、邮电局,我们的镖行买卖没了,镖行的人,不是立场子教徒弟,便是给有钱的富户看家护院,我是拉场子卖艺。我拿的这个东西叫甩头一子.那位说啦,你使的这甩头一子,是什么人遗留的?哈!这个东西我要不说你是甭想知道,因它是汉朝才有的.想当初王莽篡位之时,有奸臣羽党苏献奉王莽之命追拿刘秀,追到潼关外头,刘秀与他动手,未走三合,苏献将大刀一扇,刘秀的刀就撒手了,没有军刃不能动手,拨马逃走,苏献在后苦苦的追赶,急得刘秀心生一计,将他的丝鸾带解下来,下马寻石,找个石头,系在丝鸾带上,复又返身上马,待苏献追到了,刘秀就用这个带子系石头将苏献打败,得逃性命。后人仿着他的意思,作成了甩头一子。别看这种兵刃虽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内,但还是帝王留下的。那位说啦,这也太远点儿了,好!咱撂远的说近的,康熙年间浙江绍兴府有个保镖的叫黄三太,人称叫金镖黄,他是神镖将胜英的徒弟,因为凑银子要给彭朋彭大人运动三河县的县官,指镖借银,铁罗汉窦二墩不借金银,反倒与他结了冤仇,在山东德州李家店,定下约会,两个人比武。黄三太用三支金镖、甩头一子赢了窦二墩。这就叫甩头一子定乾坤.今天我孟傻子练练这甩头一子。这个东西不用的时候往上一缠,用的时候一抖就开,远打一丈多,近打二、三尺.我今天用甩头一子要打地上画着的人头,说打左眼,不能打右眼,说打右眼,不能打左眼.用足登着绳儿打,叫狮子滚绣球.在腿底下转着打,叫张飞骗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