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他们那样工作——认真·到位·高标
7205700000011

第11章 认真是一种专注的态度(5)

《喜羊羊与灰太狼》终于在上海炫动卡通频道播出。“当时,在头十位被国外动漫满满占据的榜单上,它以惟一的国产原创动画独放着异彩。”但是,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作量越来越大,公司的现金流变得十分紧张。“那时,有人主动找上门,以一集几万块的价格邀请我们为国外的动画片做加工,并允诺马上有现金入账。”卢永强知道,公司里100多位动画师们,全都是冲着原创动画来的,没有人愿意成为外国人贴牌加工的代工厂。

于是,卢永强忍痛拒绝了送上门的单子。

接下来的窘境似乎更加难熬。设计了《宝贝女儿好妈妈》、《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形象的设计总监的离开,让卢永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时的局面就像一盘要输的棋局,如果放弃肯定输。想要找机会翻盘,就不能放弃。”

卢永强最终坚持了下来。他吸取《宝贝女儿好妈妈》的教训,“动漫市场只有培养出大批观众后,衍生产品才能卖出去。”卢永强说:“3年多的时间,我们与众多知名商家结成了策略伙伴,开发生产了音像、图书等数十种动漫衍生品。”如今,《喜羊羊与灰太狼》已经创作了近600多集,卢永强说,只要市场接受,就要继续做下去。

传奇商人速冻王者——陈泽民

中国有个传奇的创业者,他50岁时,辞去省会市级医院副院长的职务,蹬着三轮车卖起了自己研制的速冻汤圆,如今,他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速冻食品的创始人,企业年销售额近20亿元。

在四川的十几年里,陈泽民和爱人向当地人学会了做汤圆、米花糖等特色食品。回郑州以后,逢年过节,陈泽民夫妻都要做许多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尝鲜。品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这时候,陈泽民想起来有一年冬天到哈尔滨出差,见当地人包饺子一次包很多,吃不完就放到户外冻着,于是他突发奇想:饺子能冻,汤圆也应该能冻,自己家做的汤圆冷冻起来拿到市场上卖,肯定会受欢迎。而且冷冻可以解决长时间保鲜的难题。

3个月后,从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艺程序,从单个粒重到包装排列,从包装材料到包装设计,从营养、卫生到生产、搬运等等,陈泽民拿出了整体的设计,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并先后申请了速冻汤圆生产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专利。1990年下半年,电视剧《凌汤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陈泽民立即给刚刚研制出来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标。

如今,小小的汤圆已经为陈泽民带来了数以亿计的财富,更为中国开创了上百亿元的速冻食品市场。跋山涉水闯出一片天地,发明出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成功的大门向陈泽民敞开了。但是,如何让商家和客户接受?下了班,年近五十的陈泽民蹬着三轮车开始推销产品。他拉着燃气灶和锅碗瓢盆,到市内的副食品商店,现场煮给人家品尝。1990年12月底,陈泽民把速冻汤圆拉到了郑州市很有名气的一家副食品商场。商场负责人在尝了“三全凌汤圆”后,半信半疑地答应先进两箱试试。他又拜访了郑州市的几大商场,也争取到了“送两箱试试”的待遇。然而,第二天,经理们就希望陈泽民长期大量供货。

那年春节前,陈泽民去北京开会,他带着速冻汤圆模型到了西单菜市场。经过耐心讲解,商场负责人同意进两吨来试销。结果会还没开完,商场经理就打来电话,让他以最快速度再送来5吨。此后,陈泽民先后在西安、太原、沈阳、济南、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销售渠道。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开拓,陈泽民认识到速冻食品将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便于1992年5月辞职下海专心卖汤圆,并开始组建“三全食品厂”。

当时,一套进口的速冻机需要1000多万元,国产的也得100多万元,陈泽民就自己买材料,自己设计制造,硬是建起了当时国内第一条速冻汤圆生产线,正式走上工业化生产的轨道。1992年下半年,陈泽民把生产管理交给家人,一个人开着一辆4000元买来的二手旧面包车,拉着冰箱、锅碗瓢盆、燃气灶,到全国各地现煮现尝地跑推销。在陈泽民看来,这是一段非常艰辛的经历。可就是用这种最笨的方法,“三全凌汤圆”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迅速打开。1993年起,三全的日产量达到了30吨。

由于市场形势良好,1995年前后,全国出现了大量仿制“三全凌汤圆”

的企业。这时候,陈泽民审时度势,决定放弃对同行侵害自己专利的追究。

他说:“速冻食品是个技术门坎很低的行业,专利官司打不胜打,耗费精力得不偿失。中国的速冻食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仅靠一个三全是无法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海外的速冻食品工业比我们先进得多,你挡住了身边的同胞,也挡不住别人登陆上岸,与其让海外企业长驱直入,倒不如本土同胞齐心协力,把市场迅速做大,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有一定抵抗力的民族速冻产业。而我要做的,就是苦练内功,永远保持领先的位置。”

也就是从1995年起,三全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且越来越快。1995年,三全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1997年,国家六部委将“三全食品”列入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民族品牌;2004年,企业销售额为14亿元,列中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第61位;今年,企业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0亿元,稳居中国速冻食品企业龙头位置。

白手起家创造神话——郭家学

郭家学,1966年9月29日出生,陕西旬阳人。郭家学是国内白手起家、励精图治的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典范。他1987年辞职下海,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远大的理想,感召和聚集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建立起在国内享有盛誉和巨大影响力的企业集团。

资本运作敢为人先。东盛集团进入医药行业短短的7年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步资本运作、资产重组的历史,从一家年销售收入不足千万元的小厂到总资产65亿元,营业额80亿元、拥有30余家下属企业、员工逾万人的大型企业集团,每一个发展历程无不与郭家学董事长敏锐的眼光、超凡的决策和娴熟的技巧密不可分。其中,尤其是东盛科技借壳上市、兼并盖天力、重组潜江制药和云药集团、丽珠股权争夺战等精彩案例令人回味无穷。

开放文化汇聚人才。郭家学一贯倡导“开放、融智、合作、超越”的企业文化,因而使刘存周、关平、李传屏、陶朝晖、黄嘉俊、李忠信、张郁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职业经理人齐聚东盛旗下。目前,该集团高管团队中,有20%外籍人士,85%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经验,销售体系来自中外合资企业的精英更是数不胜数。有分工、重合作,各条战线上的职业经理人各司其职,使战略管理及对外合作、研发、生产、市场、销售等诸方面工作井井有序,相得益彰,强大的集团营运能力为集团赋予了强大的并购后整合能力,保证了资本运作100%的近乎神话的成功率。

审时度势调整战略。当云药集团的重组完成后,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及医药行业发展态势以及东盛集团经济运行状况,郭家学果断做出了未来5年时间里暂停集团层面的战略重组和并购,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管理思想、管理重点等“三个转变”,进行“二次创业”,打造处方药、非处方药、传统国药、现代植物药、现代医药物流等“五大产业平台”,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年营业收入40亿美元、跻身全球医药企业30强的奋斗目标。

作为东盛集团董事长兼上市公司东盛科技董事长的郭家学,1966年出生在陕西旬阳,曾是陕西安康师范学校的教员。1991年辞职摸索创业。由于父亲是一位老中医,受其影响进入医药行业发展。1996年收购陕西凤翔县的一家国有药厂,开启了东盛的发展历程,3年后,东盛以6000万元收购青海上市公司同仁铝业,并更名为“东盛科技”,完成借壳上市。此后,以每年并购一家企业的速度扩张,成为名噪一时的资本狂人。

美国报业界的巨子——普利策

约瑟夫·普利策(Joseph”Joe”Pulitzer,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匈牙利裔美国人,父亲是犹太人与匈牙利混血,母亲为德奥混血。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叫马口的小镇。这里靠近罗马尼亚边境,有着一片肥沃的土地。他的父亲是个有教养的犹太谷物商,母亲是有德国血统的美女,是个天主教徒。普利策排行老二,老大已经夭折,老三叫亚伯特,老四是个女孩子,名叫艾玛。兄妹三人从小就由家庭教师负责管教,尤其受过严格的德文、法文等语文训练。普利策年幼时,家境小康,不愁衣食。可是不久,他父亲因心脏病去世后,他的生活就起了很大变化。

母亲再嫁,他和继父布劳相处不好,使得他在家里吃了不少苦头,因此他一心想要外出独立。17岁的普利策就这样离开了布达佩斯。起先,普利策想当个奥地利军人,但因为年龄太小,视力不好,身体单薄遭到拒绝。于是他又前往巴黎、伦敦,请求加入外国兵团,但依然是到处碰壁。后来他又到了德国汉堡。在那里,一个德国佬对他说:“小伙子,我可以让你乘船到美国去当兵。”普利策心想,当时各地都出现大批失业者,想找份工作谈何容易,年轻人只有当兵才能混饱肚子。美国远是远点,可是德国佬把美国士兵待遇吹得天花乱坠,他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

1864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正如火如荼,紧张的气氛弥漫在北美的每个角落。在北方东海岸的波士顿港,深夜是一片死寂,漆黑的水面除了船上闪烁的点点微光外,什么也看不见。港湾内的一艘船上,有一个17岁的男孩四下张望了一会儿,趁船上人没注意,迅速跃入冰凉的海水中。他潜入水底,一直潜游到远离那艘船,才探出头来呼吸一口气。他在下午船快驶近海岸时,就已经事先看准了陆地的方位。他开始向岸边游去。游了一会儿,他己筋疲力尽。他仰浮在水面上休息了一会儿,浑身冰冷。他几乎支持不住了。他想喊“救命”,但这一喊,美国海岸警卫队士兵就会向他开枪射击。就是不被击毙,海防人员将他遣送回船上,那岂不是前功尽弃?他于是咬着牙又向前游。突然,有个硬硬的东西把他撞得疼痛难忍,啊,这不是岸边的木桩吗?

他总算到达目的地了。这个冒险跳海的17岁男孩,名叫约瑟夫·普利策。这位后来在美国功成名就,成为大富豪和新闻界创始人的普利策,就是这样踏上美国大陆的。

内战后的纽约,大批退伍军人使本来难寻职业的失业大军更加庞大。如果有一个工作机会,就会有几百人前往应聘。普利策英文还是不行,又没什么专长,要找个工作谈何容易。他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后来外套有了破洞都没钱买件新的。

尽管如此,普利策也尽可能使自己看起来干干净净的。只要口袋里有个角币,他仍然会到法国旅馆附设的一家小店找人为他擦皮鞋。有一天,擦鞋的对他这个阿兵哥说,请他帮帮忙以后别再来擦皮鞋了。普利策问这是为什么?擦皮鞋的只好说,法国旅馆的阔佬不愿意跟他这个穷孩子坐在一起擦皮鞋。普利策看看身上破旧的衣服,再看看阔佬投来的鄙夷的目光,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种尴尬的局面,使普利策决心离开这个城市;而且他发誓,有朝一日他要返回此地,买下这家法国旅馆,然后把它夷为平地,在这里重新盖上一栋举世无双的摩天大楼。

那天,普利策碰巧遇到一位林肯骑兵队的战友。战友劝他到西部去,西部才是真正的美国,于是普利策决定到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去。他深信他的希望到了那里会实现。普利策在离开纽约时,身上只有几个铜板。他卖掉了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一条丝质手帕。他以步行和搭乘火车的方式前往圣路易斯。当他见到密西西比河的时候,不但已身无分文,还卖掉了一部分的衣服。他走过的路程,相当于从布达佩斯经过巴黎到伦敦那么远。他把母亲美丽的照片带在身边,寂寞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这是他唯一能获得安慰的短暂片刻。普利策于10月10日傍晚到达密西西比河畔,正好碰到一阵雷暴雨。他又冷又饿,眼睁睁地望着对面的万家灯火,却无可奈何。一座桥也没有,又没钱坐轮渡。他浑身颤抖着,不知道如何能捱过这个夜晚。他站在岸边看着渡轮来来去去,船夫叫他走开,他只装没听见。普利策等又一艘渡轮靠岸后,硬起头皮问船夫:“请问你们需要人手吗?我必须去圣路易斯,可是我身上没钱。如果我留在这里,一定会被冻死的……”船夫仔细地打量着他因寒冷而变成紫色的脸,终于代他向船长求情。船长答应让他上船烧锅炉,借此免费乘船过河。船终于靠岸了。普利策铲了一夜的煤,四肢无力,全身发痛,下船时差点跌倒。船长给了他一点钱,告诉他到哪儿去找吃住的地方。他找了个最便宜的客栈,倒下去就睡着了。下午,普利策被嘈杂的人声吵醒了。起床朝窗外一看,只见宽阔的密西西比河上艳阳高照,圣路易斯市是那么生气蓬勃。他来到大街上,买了个面包边走边吃。此刻,街上到处都是猎人和生意人,当然还有婀娜多姿的淑女和穷兮兮的工人。新盖的商业大厦、银行、学校处处可见,这些美好的形象,使得普利策深信圣路易斯是个可以寻求光明前途的城市。普利策第二天就找到工作了。由于他身体瘦弱,没办法干粗活,而且脾气也不好,又有几分傲气,不太愿意干那种让人呼来唤去的事,所以他接二连三地换工作,做过骡夫、水手、建筑工人、码头苦力、餐厅跑堂和马车夫,但没有一样是他真心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