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他们那样工作——认真·到位·高标
7205700000004

第4章 认真是一种负责的品质(3)

刘永好和三位兄长带着鸡仔去农贸市场卖,一连十几天,每天都是凌晨起床,风雨无阻,蹬3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20公里以外的农贸市场,再用土喇叭扯起嗓子叫卖。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8万只鸡仔竟然十几天全部卖完了。接着小鹌鹑孵出来了,几兄弟决心将“小”鹌鹑养“大”。不久之后,他们开始用调配饲料和育种选样,并且摸索出一条经济实用的生态循环饲养法:用鹌鹑粪养猪、猪粪养鱼、鱼粪养鹌鹑,使得鹌鹑蛋的成本降低到和鸡蛋差不多。到了1986年,育新良种场已经年产鹌鹑15万只,刘永好在成都建立了一个公司,他的鹌鹑不仅销售到国内许多大城市,而且还有些出口。由于刘家兄弟无偿地将孵化技术教会许多村民,所以刘家在销售方面受到很大压力。1986年刘永好到广州出差,看到许多农民排队买猪饲料,一看是泰国“正大”公司的产品,回来后四兄弟一商量决定投资饲料工业,这时刘家的资产已经有了1000万元,他们用6年时间把1000元变成了1000万元,增长了一万倍。1987年,希望饲料公司在古家村买了10亩地,投资了400万元,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找了国内外一批专家进行研制开发。两年之后,“希望”牌颗粒饲料研制成功了,为了扩大和占领市场,擅长销售和市场推广业务的刘永好开始大显身手了。“希望”饲料一面世,刘永好马上带着自己的小广告下了乡。开始在每家每户的猪圈上都贴起“希望”牌饲料的广告。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希望”牌饲料的销量就与当时卖得最火的“正大”牌饲料比肩。面对“希望”的不断蚕食,“正大”急了。一场价格厮杀在两个公司之间展开。“正大”每吨降价20元,“希望”也降了20元;“正大”再降100元,“希望”干脆降价120元。一时间,“希望”牌饲料的销量猛增了3倍。刘永好的市场营销策略打得“正大”既没有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最后,“正大”退出了成都市场。

1992年,希望集团成立。刘永好和二哥刘永行在希望集团的合作堪称是最完美的组合。刘永行擅长内部管理,刘永好擅长对外公关与谈判。1993年5月,仅用7天,兄弟俩便横跨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签下建立4个饲料场的协议。这一年希望集团建立了10家饲料场,个个盈利。到了1994年底,希望集团在各地的分公司已经发展到27家。

1995年5月15日,刘家四兄弟正式分家。老大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公司,老二刘永行成立东方希望公司,老三刘永美(又名陈育新,两岁时被过继到陈耀云家,改名)建立华西希望公司,而老四刘永好成立南方希望公司。从此刘氏四兄弟的企业进入大发展。刘永行名列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位,财富204亿元。刘永好名列该富豪榜第4位,财富149.6亿。

从小店主到大老总——张近东

毫无疑问,张近东是一个具有广阔视野和前瞻性商业眼光的人,还同时具有不可超越的冒险精神,从他毅然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从来没有想过退缩,终于凭借卓越的管理能力使苏宁从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小店发展成为屈指可数的家电连锁商,这是一个传奇。

不甘安逸下海创业

张近东,1963年生于安徽省天长县。1984年,张近东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进入南京市鼓楼区工业公司工作。虽然每月只有50多元的工资,但当时物价低,生活还算安逸。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一股“下海”

潮流,许多人都下海一试身手。其实张近东早就做了准备。张近东利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为自己创业攒到了10万元资本。当时最热门也最赚钱的商品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但张近东却没凑这个热闹,在冷静思考了几天后,他做出了令周围许多人惊讶的选择:专营那时还属于“奢侈品”的空调。1990年12月26日,张近东在南京市区边沿的宁海路上租了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门面,请了9位员工,就这样苏宁家电公司开业了。这时候没有人能想到,这家专营空调的小公司会发展成今日庞大的苏宁电器集团。富有前瞻性的第一步奠定了张近东事业的基础。当时正处于空调销售的暴利时代。张近东下海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纯利1000万元。三年内,苏宁凭借单一产品、单一品牌就做到了年销售3亿元的规模。

那时的张近东年仅28岁。在当时南京国有大商场眼中,民营企业——苏宁家电公司无疑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都想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1993年,南京市的“八大商场”联合发动空调大战,向苏宁公司发难,宣称将统一采购、统一降价,如果哪家空调厂商供货给苏宁,他们将全面封杀该品牌。但是经过这场商战,苏宁反而名气更大了,张近东凭借平价优势,当年空调销售额就达到了3亿元,赢利5000万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经销商,最终成为这场商战的赢家。但是好景不长,1995年以后,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许多制造商直接渗透到零售商业。

高明的商业眼光助苏宁家电起航

张近东分析市场情况后决定缩减批发业务,开始自建零售终端,卖家电也从单一空调逐步增加到综合电器。1996年,苏宁进入扬州市场,标志着其开始走出南京,探索家电连锁之路。2000年对于苏宁电器是个转折年。这一年苏宁停止开设单一空调专卖店,全面发展大型综合电器卖场,并喊出“3年要在全国开设1500家连锁店”的口号。

苏宁南京新街口店位于苏宁电器大厦内,该大厦位于南京最大的商圈新街口商圈中心,属“黄金地段的黄金建筑”,是苏宁最大的连锁店。大厦落成之初就有人劝张近东把这栋楼出租,一年至少可以净赚3000万元,但张近东却坚定地表示:“哪怕一年亏4000万,苏宁也要自己做家电卖场。”时间证明了张近东是正确的,当初准备年亏4000万元的南京新街口店,如今已成为全国家电销售第一店,一年销售额达10亿元。苏宁的全国连锁体系也在快速扩张:2001年平均40天开一家店,2002年平均20天开一家店,2003年平均7天开一家店,2004年平均5天就开一家新店,而2008年前4个月苏宁平均2天就开一家店。张近东说:“当时我们对连锁店都很陌生,2000年我们提出要在全国开出1500家连锁店时。受到业界颇多质疑,当时压力很大,甚至有些零售同行嘲笑我,认为是天方夜谭。可是,现在不仅苏宁实现了全国连锁,而且全国的零售同行都在学习苏宁走连锁化的道路。”到2005年,苏宁电器从当初10个人的小店壮大到7万多员工,从200平方米的一个店面扩张到全国的300家店面,从年销售额6000万元提升到600多亿元。2005年5月1日,苏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同时新开出22家连锁店,打破了国美一日连开11家新店的“神奇纪录”。如果再算上4月份新开的近40家门店,苏宁2005年4月1日到5月1日一个月间,一共开出近60家新店,创下家电连锁企业单月开店数量之最。“在经历15年稳健发展后,2005年苏宁全国连锁发展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我们现在不再制定具体的开店数量指标,而是放手看自己到底能跑多快。”如今这位家电业的“江湖大佬”,更着意苏宁未来的发展了。

2005年5月12日,张近东率苏宁高层赴美国进行商务考察,访问了美国最大的家电连锁商——百思买集团和摩托罗拉的研发基地。张近东说:“与国际巨头相比,我们还很弱小,还有很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不是国际巨头发展的历程长,而是他们的理念超前。站在国际市场上看,我们能看到自己理念上的巨大落差。现在我们前进的步伐已经够快,但是如果添上国际先进理念这双翅膀,我们一定会更加飞速发展。”

必须破除求稳怕输的旧观念,不怕失败勇于创新才能赚大钱

张近东感慨地说:“观念是制约中国人赚大钱的最大阻力。要有一种创造财富、赚取财富的动力,并快速地付诸行动,不要怕失败,跌倒了再爬起来。如果一味地求稳怕输,那就很难成功了。”在美国百思买集团考察了几天之后,张近东说:百思买也是专门做电器流通的连锁企业,它现在所处的阶段就是苏宁马上要经历的阶段。尽管我们不可能跟他们完全一样,但是,他们的管理技术不能不说对苏宁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百思买的今天,就是苏宁电器的明天。他们就像一面可以照见未来的镜子,我从中看到了苏宁电器的未来。”张近东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对百思买的钟情,暗示出苏宁的下一步蓝图。苏宁现在还是一个“青年”,未来的道路还很长远。

亲自把关每一环节——丁建通

丁建通,原361董事长,《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亿万富豪,在晋江制鞋行业绝对算得上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他还是常常亲自做采购。

20多年前,晋江陈埭是个出了名的穷地方。像大多数当地农民一样,丁建通靠种地、抓鱼、帮人抬石头来养家糊口。因为穷,他的四个孩子没有一个念过书,小小年纪全都去附近鞋厂做了学徒。在鞋厂里这四个孩子有的学做帮面,有的学做鞋底,有的学设计。1981年孩子们都稍大点的时候,丁建通突发奇想,我的四个孩子的工作加起来就是一整套工艺流程,我何不自己来办个鞋厂呢?虽然制鞋业自己并不熟知,但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说干就干,丁建通筹集了2000块钱,买来工具和原料,自己加四个孩子就是一套人马,家里的客厅便是车间,一个小家庭作坊建立起来了。

由于家庭作坊的局限,刚开始时,他们一天只能生产5双皮鞋,后来逐渐增加到10双,丁建通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将皮鞋卖到周边地区,一双鞋竟可卖到20多元。在外面推销鞋子的时候,丁建通总要留心观察街上过往行人脚上穿的鞋子,常常是跟在别人的脚跟后面,一走就是两公里,晚上回来就能把鞋样画出来,第二天照着样做。那几年,丁建通画过几千张鞋图作为鞋样。

在1985年前后,中国内地流行起了“旅游鞋”,丁建通瞅准了这个机会引进了一种一次成型的制鞋设备,由于当时东北的市场好,这种“旅游鞋”

给丁建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用他的话说:“一天至少有一车运到东北。”

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人们开始热衷新式的运动鞋,于是从1989年开始,丁建通转向做运动鞋。运动鞋做了几年,丁建通开始有了朦胧的品牌意识,他招集家里几个人商量该有个牌子和商标。当时大家坐在一起,看到美国别克汽车“子弹头”商标图案觉得“这个图案好看”,于是就到工商部门,顺利地进行了注册。1994年,丁建通带领着自己的家人,成立了别克(福建)鞋业有限公司。

1996年,欲进军中国市场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惊讶地发现,中国很少有别克汽车,但遍地却是“别克”运动鞋。于是此后的几年里,美国的别克汽车与中国的别克运动鞋之间难免纠缠不清。

2000年,别克公司为了提高产品档次,开始向品牌经营转化,请了以李永波为首的中国国家羽毛球队作为别克品牌的形象代言人。有了李永波及其一帮世界冠军弟子的冠军形象效应,别克运动鞋的知名度在国内迅速提升,在2001-2004年里,别克运动鞋连续四年蝉联中国运动鞋销售量前三。

丁建通说:“别克鞋类商标我们注册成功了,并没有错误。但是通用汽车是跨国大公司,要到中国投资,从国家大局出发,我们愿意让出这个商标”。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丁建通同意“更名”。经过2003年的过渡后,2004年“别克”正式改名为361度。

迫不得已更换品牌,无疑会令任何一个企业焦头烂额,而361度却给了业界一个大大的惊讶。2004年,它的销售额不但没有下滑,反而比上年增长了近60%。尽管不及前几年翻番的增速,但仍然是行业30%平均增速的两倍。与此同时,361度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别克”时代的8%-10%增长到现在的11%,已经接近几大运动鞋品牌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东北三省是我们的天下,占有率将近20%。”丁建通说,“更改后的‘361度’,比当初‘ 别克’的市场状况更好!”

改革开放嗅到商机——任正非

任正非中学毕业以后进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学习,毕业后参军进行军事科技研发,后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现为华为集团总裁。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进入福布斯富豪榜,在《财富》中文版第七次发布中,位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之首。

两万元人民币创办企业首先重视掌握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