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像他们那样工作——能力·业绩·品牌
7205800000008

第8章 成功属于有能力的人(7)

查理·卓别林,20世纪着名的英国喜剧演员,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者,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1914年2月7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蹬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威尼斯儿童赛车记》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卓别林戴着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1900年,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叫查理·卓别林的黑发小男孩在伦敦各大剧院的后门外等待。他看上去十分饥饿,但那双蓝色的眼睛却透着坚定。他期望在演艺圈找到工作。他能歌善舞,尽管自己的童年痛苦艰辛,他却懂得如何让人欢笑。

他的父亲死于饮酒过量,母亲实际上无法照顾查理和他的异母哥哥锡德,她常常因精神问题不得不被送进医院。查理找不到工作时就在街上闲逛,到处寻找食物和住所。有时候他会被送到孤儿院,在那儿他又冷又可怜,孩子们犯一丁点错误就会遭到责骂和惩罚。他恨那个地方。

三十年后,就是这个查理·卓别林受到了国王般的礼遇,人人都想和他谋面,和他合影的人中甚至还有丘吉尔、爱因斯坦和甘地这样的名人。在耀眼的电影新世界,他几乎成了皇家级的人物——喜剧之王查理·卓别林。

他曾写道:“你得相信自己,这就是秘诀,即使我在孤儿院或沿路要饭果腹的时候,我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演员。”

任何一个电影院的常客想必都看过几部查理·卓别林的电影,世界各地的观众坐在屏幕上总是笑得泪流满面。他第一次亮相就让人们看好这个和善的小个子——一撮僵硬的小胡子,双目圆睁,头戴黑色圆礼帽,还有那双大得过头的皮鞋。

在卓别林演过的几百部电影里,“流浪汉”是任何人都看得懂的角色。

那个可怜的流浪汉处处犯傻出错,总是麻烦不断,可他胸怀远大的理想。他想摆脱残酷的命运,他的疯狂尝试让我们捧腹不止。他总能找到怪招摆脱困境,生活也从未真正将他打垮。从前那个无家可归、挨饿受冻的又衣衫褴褛的孩子拒绝绝望,这个流浪汉和他没什么不同,他像那个小孩一样弱小、胆怯和愚蠢,但他从没放弃过。

不懂英语的人也能够欣赏他的电影,因为它们大多都是无声片。让我们发笑的并不是他说的话,他的喜剧效果来自那些细微的一举一动,它们的含义对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卓别林在影片中时而抬起浓黑的眉毛或者转动那双眼珠,时而抻一抻外套或在空中晃一晃他的手杖;为了逃避对手,他会躲在肥胖女士的身后或钻到桌子底下;本来想英勇一次,却晕倒在地;他抖掉破衣上的灰尘自豪地出现在盛大的社交场合;他派头十足,俨然一个富有、成功的重要人物——一个他做不到也永远不可能企及的人物。所有这些都是卓别林获得巨大成功的秘密。

他得到流浪汉这个角色纯属偶然。年轻的他和哥哥随着一小队演员到美国各个城市巡回演出,一家新电影公司邀请他加盟拍喜剧片,他接受了邀请并迅速走红。他很快就为这家公司拍了几十部电影,不过使他一举成名的是第二部影片中他的那身行头——黑色礼帽,紧身外套,肥大的裤子,尺码超大的皮鞋,外加一撮小胡子和一根手杖。

他的这一形象一炮打响。不过他最初的那些电影都没有多少故事情节,全靠动作取胜,他极其滑稽的神情和举动使观众们捧腹大笑。

三十岁时,卓别林成了世界上最棒、最有名、最受青睐的喜剧演员,他拍一部电影片酬达到数千美元。他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并自己写剧本、拍片子。他所到之处受到夹道欢迎,但他仍然努力工作,也没有什么知心朋友。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影片中流浪汉的悲哀一面更显突出。那个小人物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和头顶的屋檐了,他开始需要爱情。

在他最知名的电影《淘金记》中,一个女孩作弄了这个小个儿男人,事后又觉得对不起他。于是对他友善起来,而他却将她的怜悯误当作了爱情。

《城市之光》中的女孩是盲女,虽然她看不见他的模样,却认为他是自己遇到的最棒的男人。可是她恢复视力后,看到的他却十分愚蠢。这种悲哀赋予了卓别林的电影一种很深刻的人生意味,没有几个喜剧演员能与之并肩。

卓别林经历了几次婚姻。名利双收的他在爱的愿望满足之时已不再年轻。后来他娶了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欧娜,并与之白头到老。

渐渐地,他厌倦了美国——这个他生活了四十年又功成名就的地方。他携同一家人去了瑞士。他说自己是个世界公民,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国家。

在他漫漫人生的最后几年,他重返美国和英国,接受他在电影事业上的各种荣誉。1977年圣诞节,这个喜剧之王在瑞士辞世,享年88岁。噩耗传来,全世界都为之悲痛。

身残志坚——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着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发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时间,19世纪末。

海伦·凯勒出生刚十九个月,长得天真活泼,美丽可爱。一天,她无忧无虑地在浴缸中戏水,近一个小时了。妈妈怕她在水中受凉,便拉着她的小手,说:“小宝贝,妈妈的乖女儿,我们不玩了。”可是海伦正玩得起劲,舍不得离开水,一挣扎又滑进了浴缸中,被水呛得连连咳嗽。妈妈心疼了,吓唬道:“不听话,妈妈要打啦!”说完就用手掌在她背上拍打了一下,海伦睁大了无神的眼睛,丝毫没有反应。妈妈又拍打了一下,海伦仍然呆望着。这下妈妈急了。她抱起女儿叫道:“海伦!海伦!”海伦表情冷漠,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莫非半个月前的一场高烧使她……”想到这些,妈妈不寒而栗,不敢再往下想了。

果然不出所料,经医生诊断,小海伦因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听力丧失。一场终生的灾难降临在刚满十九个月的海伦身上,因为聋,她没能学会说话,因为盲,她再也看不到繁花似锦的大自然,更体会不到生活的温馨与美好。一个盲、聋、哑的小女孩,前途将会怎样呢?奇迹偏偏在海伦的生命中出现了。

小海伦七岁那年,父母替她请了安妮小姐当家庭教师。安妮是一位天资聪慧的女教师,她发现海伦身上蕴藏着一股对生活强烈追求的巨大潜力,便下决心要把她培养成有用的人。安妮将海伦亲昵地搂在怀里,自言自语地说:“孩子,我会教你很多很多,教会你世界上的一切。”

她先让海伦识字,使她懂得字母和物体之间的关系。安妮多少次在她的小手上拼写单词,但是海伦不知道这是单词,一直以为老师在她手上做游戏,只感到痒痒的。

有一次,安妮带着海伦在花园里散步,假山上的泉水倚势流下,安妮将她的小手放在泉水下,海伦觉得有凉意。老师就不停地在她的另一只手掌上拼写字母“W-a-t-e-r”,海伦似乎觉得这手中的笔画与冰凉的泉水之间有联系。

突然,她领悟了,任凭泉水在她身上流啊流,她主动拉着老师的手指,要她再写:“w-a-t……”这是海伦第一次真正地学习语言单词。不知怎地,语言的谜一下被揭开了,她终于知道,原来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自己的名称。这个活生生的单词唤醒了她的灵魂与智慧,给她以希望和快乐。

海伦高兴极了,她不停地模仿着老师拼写的字母。吃饭时,用手指蘸着汤水写在桌面上,睡觉时,手指不停地在床单上涂划,日复一日,被单竟被挖出了一个小洞。白天,她又在地板上、墙壁上书写。尽管手指因长期磨擦出血,但她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老师见了既心疼又感动。她仍然拼命地写,因为她懂得,自己是残疾人,要获得成功必须付出比正常人更大的代价。不久,海伦又试着用笔在纸上写字,每天,桌上、地下都留下大堆她写字的纸片。苍天不负苦心人,海伦终于成功了,能写得一手工整的字母。安妮把着她的拇指,连说“好,太好啦!”

海伦受到老师的称赞,她没有笑,反而大哭起来。原来,她虽然懂得了不少知识,又学会了写字,但她又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要学会说话。这个要求对平常人来说,太简单了,可是,对她来说却是太难了,太难了。

安妮满足了海伦的要求。她费了不少心血,想了不少办法。说话时,她把海伦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让海伦仔细体会嘴唇、咽喉的肌肉收缩,学习发音。开始,海伦发音走调,后来又是南腔北调,别人猜不透意思。确实,对海伦来说,学会说话比写字不知要难多少!但她没有退却,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迎难而上。为了学会一个单词的发音,她反反复复地用手触摸,体会老师的发音口形,自己再加以模仿。夜深人静时,她把自己关在屋里,一个人拼命地练,第二天再请老师作矫正。就这样,海伦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很快掌握了“a”、“o”、“i”等字母的发音。她没有因此满足,又以超人的毅力,学会了拼读。终于,有一天,她叫出了“m-a,m-a”、“p-a,p-a”,安妮和海伦的父母激动万分,流着泪,鼓励她再说,再说……后来,她还学会了用手指代替耳朵听话,听音乐。1900年海伦进了英国着名高等学府——剑桥大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她四处演讲,并发表了不少作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和激励千百万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们,成了着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生命就是这么神奇,只要不放弃,坚持下去,再困难的情况下,都有可能走向成功。谁也没有想到,海伦的生命会是个奇迹。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不但学会了认字写字,还学会了用手指代替耳朵听话,听音乐,学会了说话,最后还考上了着名的剑桥大学,成为着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这些对一个正常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更不用说是对于一个盲、聋、哑的小女孩了。但是小海伦没有在命运的嘲弄下低头。小海伦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最终成功了。

亿万富翁——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全球着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就一个亿万富翁要付出多少不言而喻,让我们通过巴菲特的创富之路来学习他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吧。

大部分关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沃伦巴菲特的讨论,都集中在他的职业生涯的后期。这时,他已经很富有,并向高盛、康菲石油这样的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巨资。我们大多数人的财富永远不会达到这个水平。但我们可以从巴菲特的早期职业生涯中学习,那时他已经挣到了第一个100万。以下是一些可供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效仿的巴菲特早期成功之路。

在青少年时,巴菲特就有与众不同的商业计划。他在可口可乐和口香糖之间进行套利——批发来口香糖和可乐以更高的价格零售——还做送报纸和捡高尔夫球这样的工作。

这些生意仅有很低的资本需求,为巴菲特后期的创业打下基础。也为年轻巴菲特的初期创业提供了素材。

我注意到其他的投资者,如莫尼斯·帕波莱(Mohnish Pabrai)和萨达尔·比格拉里(Sardar Biglari),也将成功事业的一部分归功于通过创业获得的知识。我鼓励读者先以低成本起步,之后再做出跨越。至少,你会获得一些经验。

作为一名大学生,沃伦找到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之父)做他的导师。当时格雷厄姆还在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在格雷厄姆的指导下,巴菲特学会了如何在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买人股票。这帮助巴菲特顺利度过职业生涯,尤其在创业初期。

很多伟大的投资者出自格雷厄姆的课堂,这并非巧合。同样,今天的投资者可以找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布鲁斯格林沃尔德这样伟大的老师,经他教授过的学生名单,读起来像名人堂。

在为格雷厄姆工作了几年之后,巴菲特成立了一家合伙人公司。据回忆,在早些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运营模式就像在股票市场使用“盖格计量器”(一种辐射侦测器)四处探寻,直到它发出哗哗的声响。

由“盖格计量器”的方法寻找到的一项成功投资是桑伯恩地图。1958年,桑伯恩地图是一家很赚钱的公司,股价为45美元。但是其资产负债表中还包括每股价值65美元的现金和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失败的。

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击败了市场,并最终为巴菲特赚得了第一个100万。

不管你是否相信,“盖格计量器”的方法今天仍然有效。你依然可以发现,公司以低于净现金流的价格进行交易。发现这些低风险的机会并不需要很强的分析能力。翻开石头很简单,但没有人翻得比巴菲特多。

在巴菲特经营合伙人公司3年之后,他遇到了查理芒格。巴菲特当时29岁,独自工作。为什么他花这么长时间才找到一个合作伙伴?他在寻找与他智力相当的人,在这一点上巴菲特不会妥协。

芒格将“盖格计量器”的方法转换为“菲利普费舍”法来投资于拥有持续经济护城河的强大公司,这帮巴菲特赚了数百万,芒格也因此被广为传颂。这种投资方式使巴菲特进入到下一阶段,开始投资于吉列(后期被宝洁收购)、可口可乐以及沃尔玛。

虽然巴菲特没有芒格也可能很不错,但很明显的是,他们没有彼此是不会如此成功的。芒格不仅补充了巴菲特的优势,还弥补了他的缺点。同样,大家应该承认,两个人的智慧要强于一个人,及寻找到潜在的兴趣相投的合作伙伴的重要性。

鉴于巴菲特在投资界所取得的成功,不去学习他在职业生涯初期的成功经验是愚蠢的。

总结一下,大概四条经验:勇敢地开创自己的生意;找个自己的导师;不断地寻找投资机会;找个伟大的合作伙伴。

完成人类飞翔梦想——莱特兄弟莱特兄弟指的是奥维尔(1871年-1948年)和威尔伯(1867年-1912年)这两位美国人。他们于1903年12月17日首次完成完全受控制、附机载外部动力、机体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行,并因此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实用飞机。

在远古时候人类就希望能像鸟一样飞翔。到20世纪初,飞机的出现使人类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飞机的发明人是莱特兄弟。

莱特兄弟出身于美国的一个牧师家庭。哥哥威尔伯1867年生予印第安纳州米尔比鲁,弟弟奥维尔1871年生于俄亥俄州代顿市。这两个孩子从小就对制作各种东西有浓厚的兴趣,做了大量的手工艺品,从而为以后发明飞机打下了基础。莱特兄弟的青少年时代,欧洲的科学技术就有了飞速发展,人类已经用电池和电动机把飞船送上了天空,汽车、摩托车也已经开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