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像他们那样——敬业·爱岗·奉献
7205900000007

第7章 敬业才能立业(2)

他对发挥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视。他说:对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就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到他们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物质待遇上真算得上是“一流”的,厂里把这些人的户口都落在县城。在使用上更是一尊重、二放手,让他们在技术方面自主负责。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他又想出了企业里要造就一大批企业家的想法。他在厂内分小核算单位,对各车间、分厂实行独立核算,建立厂内银行,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厂内,把厂内原来工人向仓库、向上道工序的领用制,一律改为买卖制,使人人讲究经济核算,同时,对各分厂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在承包合同签字会上,他宣布:“凡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生活提高,对国家有贡献的事,你们都有权去干,自主地去闯。凡是企业有的自主权,你们都拥有,凡是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都可来集团总公司找我。”

这样,他对各分厂大胆放权,让他们去闯,去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

人才有了,技术有了,质量问题就成了鲁冠球考虑的头等大事。鲁冠球在质量上有过深刻的教训。一次,鲁冠球接到一封从安徽芜湖客户寄来要求退货的信,说发到那里的万向节出现了裂缝,鲁冠球拿着信,立即找来了供销科长,对他说:“我们厂的信誉最重要,你马上把合格产品连夜送去,换回不合格次品。”由此鲁冠球想:那些已发出去的货,其他地方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呢?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信誉,不能有丝毫马虎。于是,他立即组织30多人,跑遍全国各地,走访用户,凡有不合格的产品,不管是本身质量问题,还是用户保管不善生锈、运输途中碰撞造成损坏的,统统背回来,免费调换新的合格产品。这一背,就背回来了3万多套。鲁冠球把它堆在厂院中间,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要大家对照次品找原因。原因找好以后,他就带头把这些次品装进麻袋,统统送进了废品公司,一合计,共损失43万元。工人们心痛了:“鲁厂长,这些产品再维修一下总可以用吧。”也有人发牢骚:“这几十万元钱,我们几百年也赚不了那么多呀!你太大方了。”但鲁冠球却铁青着脸说:“生产出这样的次品不仅是对‘钱潮牌’万向节信誉的损害,更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犯罪。一个厂的信誉是最重要的。今后凡是哪个人出了次品,就罚款,就砸饭碗。”这一来,谁也不敢对产品有丝毫马虎了。鲁冠球在狠抓产品质量的同时,又在改进设备上狠下功夫。他将厂里的设备折旧制度,由15年逐渐改为5年,折旧率改为20%,将税后利润的80%用于更新设备,并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高精尖的机床,先后投入设备的资金达1500万美元。这样从制度管理、质量意识和设备上三管齐下,狠抓质量,使“钱潮牌”万向节质量不断提高:1986年荣获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1987年荣获产品质量银质奖并成为全国同行中唯一的国优产品;企业于1990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1992年被列为全国大型企业,还被评选为中国百家知名企业第43位,乡镇企业第一位。由于管理上、质量上都超过了国有企业,通过严格的检查、验收,机械工业部把杭州万向节厂列为全国3家万向节的定点生产厂之一。从此,“钱潮牌”万向节占领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鲁冠球抓住质量、价格,以优质低价,把“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进国际市场,与外商打起了交道。他到处搜集国外万向节的市场信息,寻找一切机会,让“钱潮牌”万向节在外国人面前露面,广交会、泰国评选会,大的小的交易会都参加,200套、300套等小批量都卖。国际市场竞争是激烈的,鲁冠球和全厂职工憋着一口气,齐心协力开发出60多个新品种,凭自己的实力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设立海外公司的地点选择在美国,鲁冠球认为:一则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其市场辐射面广,只有取胜美国,方能取胜全球;二则美国拥有通用、福特、克来斯勒等代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方向的最大型国际公司,万向的产品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必须要进入最高领域。经过多方努力,1994年,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万向集团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集团创办万向美国公司时制定了三大目标:第一在美国树立万向的形象,把产品打入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主机配套的领域;第二搜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集团,以拓展新的领域;第三优化组合国际资源,尤其是要让国际资本为我所用。

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三大目标最后都得到了实现。

人在华达、情在华达、志在华达——马友良

说起马友良,在华达集团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没有一个不说他是一名好党员、好员工。大家说他好,一是他工作认真,不分日夜;二是他关心企业,是“人在华达、情在华达、志在华达”的一位典型职工;三是他为人诚实。大家都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

马友良出生于1958年,浙江富阳人。现任浙江华达工程部负责人的他,每年完成5000余万元的投资项目,在富阳市建筑行业中有很高的威信和知名度。

从初中生到出色的工程师

马友良家在富阳市高桥镇周公坞村,1972年毕业于高桥毛竹山中学。初中毕业后,他回乡务农。当时,对一名刚满17岁的毛头小伙子来说,农活他都很陌生,插秧、种田、割稻,样样都得从头学起。那时搞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很低,大多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天干下来腰酸背痛,但辛苦难不倒他,每天坚持出工。没有多长时间,他成了一个熟悉各种农业生产的农民。他说,务了4年农,这段时间虽然生活艰苦,但磨炼了自己的意志,也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还亲身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这对他以后的工作很有好处。

30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无工不富”的观念开始在农村树立,马友良的家乡成立了新联建筑队。马友良报名参加。进建筑队后,马友良勤奋好学,被建筑队负责人看中,派他学建筑工程管理。

在建筑队当管理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当时刚从田埂上走出来的马友良来说,更是困难重重。但马友良有个信念:世界上没有学不会的事。于是,他跟泥工师傅学砌砖,跟钳工师傅学车床技术,跟钢筋工学扎钢筋,只要与建筑搭界的工作,他几乎样样都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工地测量、工程预决算、砌砖、钳工……他样样都学会了。

马友良总觉得建房子是百年大计,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因此,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十分严格。

在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自己文化水平、理论功底的不够。后来,他到杭二中读书一年,又去特别班学习建筑工程质量技术管理。说也凑巧,后来建筑队要派一人去杭州“省建筑应用技术研究所”培训,马友良又被领导选中。他非常高兴,学习十分认真。学习期间,他放弃了家中的所有事情,一心扑在书本上。因这家研究所是与德国人合办的,有时还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建筑技术。对于一个乡办建筑队来说,这些知识一时还用不上,但使马有良开拓了眼界。他相信,以后随着建筑队的发展壮大,自己所学的这些知识一定会用得上。学习期满时,马友良被评为“优秀学员”。

在新联建筑队工作期间,建筑业主不光是在富阳市范围,有时在杭州也有建筑工程,如杭州炼油厂、杭州永固橡胶厂、杭州利群烟厂等单位的厂房,不少是新联建筑队建造的。马友良是搞基建管理的,他得每天到现场监管施工质量。在当时,杭州到富阳还没有公交车,班车也很少,公路也没有现在那么宽阔,马友良靠的是一辆自行车,每天天没亮从家里骑车出发,晚上下班后又骑车回家,这样在杭富公路上跑了好几年。

这期间,富阳的旅游大楼、鹳山长廊、富春江第一大桥南线接线工程等,都由新联建筑队施工建设。当时,马友良已是新联建筑队分管技术和质量的经理。

身上担子不轻啊!但由于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从来也没有出过问题。一项项工程的顺利完工,使新联建筑队的名声大噪,马友良本人也因工作出色,被组织上吸收为中共党员,还晋升为工程师职称。

从管理员到华达集团基建负责人

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业绩,使马友良在富阳建筑行业内名气越来越大。

2001年前后,华达集团正在文教路搞厂房建设,缺乏建筑管理人员。华达集团董事长了解到马友良人品好、工作好、技术好,聘马友良来华达管基建。当时,马友良在新联建筑队工作很忙,不能离开,但又不好谢绝董事长的一片诚意,他答应两头兼顾。

马友良的特点是,既然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把它干好。他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做好华达的这份工作,他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几乎把春节假期也贴进去了,每天总要往华达工地上跑。两年以后,华达文教路厂房全部建成。这项工程的竣工,马友良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马友良工作的认真负责,华达再也缺不了像马友良这样的基建管理人才,公司再三要求他到华达工作。马友良不孚众望,2004年元旦,他正式到华达集团上班。

当时,马友良的办公室设在华达文教路老厂区办公大楼一楼。上下楼梯的办公人员看到都说,马友良工作不分日夜,不是在伏案计算,就是在绘制图纸。

因为华达家大业大,所以基建项目也多。在他的办公室桌子上、橱内,总是摞满了各种图纸,甚至在他的办公室墙壁上,也贴满了不少正在施工中的工程图。他说,这样更方便工作。

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华达集团从领导到员工都很尊敬马友良。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华达的事业上。这几年,华达集团除了文教路老厂房建设外,当时钢业公司的厂房,华达现在的新厂房,职工宿舍,办公大楼,钢业公司的一、二、三期工程,灵桥码头,江西金汇铜业公司,包括不久前开工的、地处杭州市滨江区动建的“华达商务大厦”,所有的工程马友良都参与了基建管理,包括工程从图纸审核、预算,到合同签订、工程结算等。平时,他还要常去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质量。

面对大量繁杂的工作,马友良从来不会叫一声苦和累,白天来不及就晚上干。从进华达工作以来,马友良没有节假日,有时星期日以为他在家中休息,实际上他在家中为华达的基建工程操劳。

从华达集团到周公坞村有10多里路,他每天总是骑着摩托车来上班,骑着摩托车回家,上班从来不会迟到早退。

随着年龄的增大,家人对他每天骑摩托上下班不放心,又心疼他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累坏身体,为方便工作,全家人省吃俭用积蓄了10多万元钱,为马友良购买了一辆小轿车。别人是“公车私用”,可马友良却是“私车公用”,他从来也不向公司提出要汽车折旧费。

马友良对华达事业的认真负责,可说已是到了“十分”的程度。有职工同他开玩笑:“你是董事长儿子!”马友良笑着说:“在华达工作,我就要为华达董事长、总经理着想,对华达的事业负责。”

的确,马友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可用一两件事情来明证。如华达××花园房产在施工经费预算时,当时施工单位的施工预算经费为1200万元,马友良拿到预算后,一张张图、一页页表,仔仔细细地进行核算,结果只需800万元。

外行人看来造房子很简单,但其中不知有多复杂。就建筑管理而言,除了建筑质量,还有工程成本管理等许多工作。马友良说,一项工程下来,仅有关合同就不知要签订多少份,大到工程施工承包款,小到瓷面砖采购、贴面,都得按合同办事。签订合同,是项涉及知识很广、非常复杂的事,不仅牵涉到工程质量,也关系到工程造价。这一工作,都由马友良承担。他到公司5年多来,已不知为公司省下了多少开支。

马友良从事建筑业以来,已先后带出师学徒60多名。他为了办事的公正和对华达的事业负责,坚决拒绝自己的学徒到华达工作,这样可以避免“感情用事”。他这一做法,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华达集团2008年动工建设的金汇铜业公司,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工业开发区,占地数百亩,2008年7月1日基建动工,从测量、厂房布局,到工程质量管理,马友良全都参与。不管那里离富阳有多远,只要工作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工地上。

有时为赶时间,当天往返是常事。来去一趟,汽车得在路上跑7个多小时。有时工作忙,他甚至吃过晚饭还要从江西赶回富阳,因为第二天富阳工地上还有许多事等他来处理呢!

“人在华达、情在华达、志在华达”的好党员、好员工马友良1984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守职业道德。他爱岗敬业,关心同志,廉洁奉公,不图私利。他说,做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做事,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干事。

马友良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休干部,父亲对马友良从小要求就很严格。“老革命”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马友良。马友良的父亲在富阳动力机厂退休后,本该是马友良去顶职,但他主动让给了弟弟。

作为像马友良这样有建筑管理专业技术的人来说,在各地都非常吃香,可以挣更多的钱,但马友良认为自己该拿的钱拿,不该拿的钱坚决不拿。有时,有关单位为了请马友良放宽一点,给他送礼,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他坚持秉公办事,决不拿公司的利益去换取个人的利益。

马友良一家四口人,妻子也是名老党员,已在村里连任18年妇女主任,直到最近因年龄大了才退下来。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是学建筑的。在马友良的言传身教下,儿女们都很争气。女儿在上大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工作任劳任怨,现在在一家建筑单位搞预决算。前段时间,马友良因华达的工作忙不过来,叫女儿到华达集团帮他工作了40多天,老板要付给马友良女儿工资,马友良坚决不要,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来不及叫女儿帮助搞一下,我不能再向公司要钱。”

马友良对公司集体的事,对谁都不会买账。这几年,曾有不少人问他:“你在华达也不就是打工挣钱吗?你把预算抬高一点,我们给你回扣!”马友良回答:“公司就是我的家,我不能让家里的钱白白流走。”他说:“我一家四口都有工作,生活上不缺钱用。”马友良真的不缺钱吗?有人问他:“你在华达管基建,同老板关系又很好,叫老板把华达龙祥房产公司造的房子便宜点卖一套给你。”马友良说他买不起。“买不起就是买不起,我不能占老板的便宜。再说,自己15年前在村里已造了一间房子,尽管在富阳工作来回不大方便,但还是可以过得去的。”

马友良,就是这样一位“人在华达、情在华达、志在华达”的好党员、好员工。

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推销员

到集团副总裁——陈福狮

忽然产生一个念头——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