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第一座清真寺,是先贤宛葛士求真主慈悯他奉圣命求主赐福他给他平安来中国传教时所建,后经后人多次重修直至现在求真主看守他。它在中国是经学的源泉,中国穆斯林应当以优美的建筑来装饰其外表,以聚礼和办学来充实其内容,尤其是本地的穆斯林更应珍惜它。祈求真主帮助我们伊斯兰教不受侵犯。“阿门”。
苏莱曼·本·阿布杜勒卡利毛值理
广西南宁“清真寺懿馨会碑记”清道光十年(1830年)
此碑记述了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南宁一批回族妇女为纪念“圣后姑太太”法蒂玛(Fatimahal-Zahra)而创设“懿馨会”的情况,反映了清代回族结社尤其是穆斯林妇女的社会活动,属于珍贵的历史资料。该碑现存南宁新华街清真寺内,高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
会名“懿馨会”,乃吾教诸信眷诚心专为姑太忌日而设也,乾隆甲寅冬创。捐得三十位,得金二十七两,买置黎天培瓦屋一间,当阳街西向,送入寺中管业,历年收租祀费无异。嘉庆七年,有封翁罗名替者,因会屋欲扩其地,将所置城脚之屋求换,愿另备纹银二十金送人会内,是以两相允从。月李宋氏有买受马元亮屋出售,喜其与所换屋近,便于管业,遂议买存,不复买价,复邀约十四人新添入会,完美此举。从此,会信之懿美圣后姑太太之馨香永存矣。所有同会高门众氏及李宋氏割契并勒石,并垂久远,怕罗姓,附勒屋契。
广西桂林马秉良临刻“汉白石神君碑”并记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
道光十三年(1833年)桂林独秀峰祠宇落成时,清道光武生、临桂回民马秉良“适得汉白石神君碑,其文似为此山写照,乃仿书一通于山麓”,即为下述铭文。碑碣高550厘米,宽480厘米,碑字为其手书。
岩岩白石,峻极太清。鹄鹄素质,因体为名。惟山降神,髦士挺生。济济俊天,朝野充盈。灾害不起,五谷熟成。乃依无极,圣朝见听。遂兴灵宫,于山之阳。营宇之制,是度是量。匪夸匪俭,率由旧章。华殿清闲,肃雍显相。四时祭祀,不愆不忘。择其令辰,进其馨香。神降嘉祉,万寿无疆。
广西柳江清真寺碑民国十年(1921年)
柳江清真寺创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广西提督马雄倡导修建,曾占地三亩多,建筑分前后两院。咸丰七年(1857年)寺毁于战火,光绪四年(1878年)重修,民国初再次修葺,规模形制与初建时相同。白寿彝先生1941年经过此地时专门对该寺沿革作了考证,“谨考寺之崖略而捐赀者于石,庶后有所征焉”。1944年日军进入湘桂,该碑与寺内建筑都毁于侵略者的战火。
韩退之谓柳子厚之治柳也。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而民各自矜旧兹土。然吾读诸方志,未尝载斯邑吾教杰出之士,而清真寺之兴建,亦考而不可得,岂记之有未详欤?辛巳岁夏,余自香港往蜀,道经柳江,至城内清真寺,获晤桂林翁教长永修,始悉寺之由来久矣。盖建于清康熙初年,广西提督马雄蛟腾驻节是邦之所创也。案邑志,提督军门署,亦雄所建。署址距寺仅数十武,殆为其同时兴也。清广西提督题名碑,载吾教宦斯土者六人:固原马雄,长安乌大经,成都许世亨、马应国、闵正凤,邓县马殿甲。而秦如虎则以柳人官粤浙提督,而其绩不详。惟雄久于任,自康熙元年,历时十有七载。寺中旧碑,谓雄没葬中寺左,然已湮没而不可考。寺毁于康熙十九年清兵定吴三桂之变,复遭咸丰七年李永茂之乱,而吾教殉节者众,邑人建坊以旌之,非所谓矜旧杰出者欤!永修又谓窑埠村有回教冢。前为石门,有楼圮毁而石级犹存,门阙书静观,旁书丁巳孟冬。丁巳为康熙十六年,而雄尚健也。有明故冢三,而后知回教人之来柳者,始于明而盛于清。然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出相弟长,入相慈孝,亦如退之所云。盖回教之亲亲长长,与孔子之道相表里耳。寺之续葺者五,皆有碑记其事,而民国十年新葺门宇讲堂,未为文记也。永修稽古之士,属余补书之。余谨考寺之崖略而书捐赀者于石,庶后有所征焉。
云南开远大庄清真寺“小会功德记”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碑立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现存开远大庄清真寺内。碑文记述了嘉庆十七年(1812年)当地回民兴办“小会”,26人各出分金捐资重修清真寺的情况。
尝思善无大小,为则有功;事无难易,助则有成。但必矢一念之,坚贞协力,同心始终,不变自然,渐而能显,少而能多,有济美也。为吾乡小会,始则于一二人意气相投,彼此期约,乐于事此。二十六人,各出分金,共值善职。自是平地覆而篑山,有愿管理清而染指无人。数年来细流漫积,非曰沧海可云小补。嘉庆十七年,建寺大殿以及两广,捐功德银一百两。寺已落成,延聘管师,以启后学,近此悦矣,远此不司,则学堂尚未充实。会中人酌议复捐银、一百五十两,置租十三石,以作远处念经供给之费,契书交付掌教收执。今将姓名开列于后,以志不朽云。
云南大理“重修赵州城碑记”清咸丰六年至同治十三年间(1856年-1874年)
赵州,即今云南大理东南凤仪县。由清云南大理回民政权总理内阁军机大参军、赵州人马仲山手书的“重修赵州城碑记”曾存于今凤仪县城文昌宫内。后白寿彝收录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回民起义》第二册中。该碑略记了大理赵州城的沿革,起义军重修此城的目的与经过,以及主持、监修等人的姓名、功德等。
尝思禹王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故后之知兵者,无不修完城郭为战守备。诚以城也者设险以固国,御暴以安民也。
我赵州,古昆弥国地。至汉为益州郡。唐时,蒙氏置赵州嵛(?),寻改为赵郡,段氏改为天水郡,元改赵州,隶于大理,明因之。弘治二年,城凤仪山下,浴龙盘于左,卧麟峙于右,面文山,环罗水,实西北之通衢,为叶榆之门户,考之舆图,畿南赵州为古赵国,素称扼要,我郡形势又何让焉?奈城郭之建,代远年湮,雉堞圮毁,墙垣崩颓,其险既失,何以固国?何以保民?登探者以为叹。
我大元帅奋起西南,建邦苍洱。凡属固国保民之所,无不发帑以修。且甲子秋,大司徒马以帅主之命,试于是邦,德及信敷,人和政暇,常徘徊此城,有重修之举。但管子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城。”赵州旧址稍为充阔,大司徒因地制宜,于北方敛狭数丈,其余仍因旧制,备其守也。四城楼外,间修炮台,凿横直炮眼,便于战也。于是命参军彭维新总理其事,维持清真都掌教罗万宝、参军杨启元、观察使马长山、马万金、参谋杨伟、承审司马凤章及三门官绅等,分任监修。鸠工运石,庶民子来,不崇朝而城功告成。但见励山带河,险无殊于玉壁;增陴联堞,攻何虑乎云梯。昔桓公寓召陵之上,筑城于郑,终以畏报楚人。樊侯奉宣王之命,筑城于齐,卒以中兴周室。大司徒殆有见及此乎?其固国保民之功,宜与斯城永垂不朽。因承命而为之记,并以颂其德政云。
云南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嵩明县支会纪念碑序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此碑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嵩明县支会集资办学纪念脾,立于1947年。碑高200厘米,宽40厘米,现存回辉村清真寺内。碑文记述了嵩明县回教救国协会支会成立的经过。
《传》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回民号称五千万之众,为构成中华民族之一环。过去因无团结组织,致受满清分化政策愚弄,离间回汉民族,因演出咸同滇乱,回汉相屠之惨剧。同室操戈,动摇国本。幸我回民先进,有鉴及此,故起而组织回胞,力谋融洽民族感情,团全国回民,拥护政府国策,遂于民国三年,成立回教俱进会,分支会遍及全国。至“七·七”事变,倭寇侵我,领土渐失,国势日危。白公健生,更加强组织回民,动员五千万回胞力量,翊助政府抗建大业,与各民族并肩携手,共为中华民国之生存奋斗。遂改俱进会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总会设重庆,各省设一分会,各县设一支会。本县支会,即照章改组成立于今载。回溯国难,方殷运时,即此会缔造维新之期。财才两乏,障碍殊多,空手劈天,奈何徒叹!所幸邑中同族,清真共矢,罄产倾囊,公私匪懈,汇群添(以)成海,积碎石以为山,几番惨淡经营,方始告厥竣。功虽曰人为要求,主宰之佑助耳。复承马理事长栋才,躬亲领导,并得各职员群力赞助,筹备基金,奠定基础,集八村回胞之全力,建八村之学校,广八村之教友,于回子营、回辉、梨花、东山、杨林、老猴街、果子园、积德八村落,各设小学一所,复于嘉陵镇积德村,统设一高级小学。树规模之永久,兴继起之人才,将会发展普及,人才倍出,则不特阐扬教理,光大回族,亦且服务社会,造福国家,其裨益岂限地一乡一邑之间耶?爰追既往,昭示后来,刊诸石而泐之序后。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阿文月碑清雍正十年(1732年)
该碑立于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内。碑文以阿拉伯文书写,内容为以穆罕默德《圣训》为理论原则,推出并规定了确定封斋、开斋日期的若干准则。下引汉文译文,系由黄运发、郭宝华从阿拉伯文译成。月碑两侧刻有中文,为“陕西西安府长安县子午巷清真大寺碑志”、“雍正十年(1732年)三月十三日勒石”。此碑镌立时,回回历法已被废止,中国已通行西洋历法,回民在确定封斋、开斋日期上多有不便,故西安清真大寺立碑便民。此月碑是回回历法在中国应用的重要文物,历来受到研究者重视。
译文: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他降示了经典,派遣了使者,使人类得以摆脱混沌与迷误。他恩赐我们可资佐证的经书《古兰经》,他特慈我们足以依赖的使者穆罕默德,他们一个是白昼的太阳,另一个是黑夜的月亮。若非他们,我们怎能走向正道,又何以摆脱迷途。跪拜和祝福归于指引正道的明星--真主选派的使者及其家族和众弟子。
……你们应当知道,宗教学的渊源和教律问题的基础,皆记载在经书《迈法提哈》(万能的钥匙)和《迈萨比哈诠释》(指路的明灯)中。其明确规定有三:第一,记载在《古兰经》中的一应律条,而不是被废止的那些;第二,可靠的经书《逊乃》,即为圣训家们所确认的圣训,不是已被废止的;第三,公正的义务,亦即除《古兰经》和《圣训》之外应当遵照实行的法规和要求全体穆斯林恪守的许多信条及一些法律性问题。这三项以外的,则属于个人的爱好,甚至是标新立异的。
然后,你们还应当知道,我们镌刻在这座石碑上的关于观看新月的证据,引自明确无误的经文、已被确认的“圣训”和众人的公证,不是被废止的,也不是与之相违背的。
经文记载,至高无上的真主说:“他们向你询问新月(艾希莱),你就说,它是人们行事和朝觐的计时表(迈瓦吉塔)。”(新月指每月初一、二、三所见的月亮)……这节经文的意思即新月是人们用以务农、经商、开账房等事务规定时间的标志,也是人们用以履行诸如斋戒、朝觐等善功定时的依据。它不仅是九月(即伊斯兰教历的斋月)和十二月观看新月的证据,而且也是全年十二个月观看新月的证据……
至于那确认无疑的圣训,则说道:“你们当见新月而封斋,见新月而开斋。倘若遇云雾遮新月,你们就将八月数足三十天。”……整个这段圣训的释文,见于经书《迈法提哈》:“真主的使者说,‘你们切莫封斋,直至看见新月’。意思是说,你们不要开始九月的斋戒,直到你们中有两个或更多的人可作公证,证明的确见到了新月。‘你们也不要开斋,直至新月再现。’意思是说,你们不要结束九月的斋戒,直到你们断定已看到十月的新月。而确定十月新月的出现,不得少于两个公证人的一致作证。‘倘若新月被掩蔽’,也就是说,假如九月的新月隐而不见,而八月又确实已过了二十九天,那么,‘你们当进行估计。’也就是说,你们当进行推算,使八月满三十天,然后你们再开始九月的斋戒。”
真主的使者还曾说:“我们属于文盲,不会写,也不会算。(他伸出双手说)月是这样、这样、这样的(即三十日);有时月是这样、这样、这样的。”第三次出示双手时,缩回了他的一个拇指(即二十九日)。……也就是说,有些月份可能是二十九天,有些月份可能是三十天,没有一定之规……
又据艾卜·胡赖腊传述,先知禁止在一年中的这六天斋戒,即开斋日、宰牲日、三个太什利格日(伊历十二月十一、十二、十三日,也称晒干肉的日子)及不确定之日……
……先知说:“不确定之日不封斋,即使它属于九月,除非是副功。”这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含义:一、立意该日开始封九月的斋。据前所述,这是被遣责的行为,因为这类似有经典的人,他们增加了斋戒期限。二、立意其他必须的宗教义务(瓦吉布),也是被遣责的行为。三、立意副功,据前所述,它是不受遣责的行为。遵照先知的话,你们不要将该月提前一天或两天封斋,因为提前封斋是被禁止的(哈拉姆)。
……仅此这些,对于那些有理智、愿意倾听意见的人来说,已经够了。此碑便是见证。但对那些举目不视、我行我素的人来说,则是另一回事。
青海“重修大通县城垣、衙署、庙宇、书院、义学碑记”约清同治末年(1871年-1875年)
碑文系清同治年间任大通县知县的黄仁治所撰,记述了清军镇压十九世纪中叶西北回民起义的情景及善后措施。
余尝旷观于盛衰兴废之故,固有出乎天运之自然,而非人力所可致者,上下千古,大抵如斯。通邑自乾隆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创建垣城、文武衙署,并文武圣庙、文昌宫、文昌阁、奎星楼、马王庙、福神祠、大雅书院,巨典煌煌,有举莫废,亦盛矣哉!洎乎同治二年,郡城兵起,其党蔓延四出,而县城沦陷。向之有举莫废者,至是悉化为荒烟蔓草,断瓦颓垣。往哲之精神,倏焉澌灭。嘻!可慨也。同治十一年壬申秋,陕甘总督部堂左,乘其甚胜之军威,檄刘京卿毅斋,率湘军击破小峡,直捣郡城。明年春,合果军进攻县属之向阳堡,克之。前山西按察使陈公舫仙以楚师出河州,克巴燕戎城,擒渠魁,而湟中底定。是役也,督师者佥曰:“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时余以单骑来治斯土,余匪率众稽首马前,欣欣向化。余亦开诚布公,晓以咸与维新之义。该回众恳将城垣、文武衙署,一律修复,以赎前愆。其各庙宇,余乃设法筹款,派绅董候选教谕梅魁、贡生张锦文、附生张海鲤等次第举修。偕训导杨潮曾、典史李元琳,督劝殷实,集资万金,度大雅书院旧址,重构崇山书院。复于县城东、西关及东峡、衙门庄、永安堡之北川营城、红山堡之大通营城,建义学五处,幸天不遗斯民,赐以雨畅时若,人和年丰,俾一切可相与从容展布。盖自是而庶、富、教三者,举而措之不难矣。呜呼!十载干戈,甫经勘定,不期月而百废俱兴,视畴昔之忽废,俱不可以人力争者,殆同一辙。矧余以半生迂拙,不能求合于世,宜乎一事无成,而乃得假一日之斧柯,使克稍尽人事,为凋敝地方力图兴复,此固盛衰兴废之理,有其自然而亦数之适然者,夫岂非天运哉?工既竣,谨书其略如此。后之君子,亦将有感于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