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7207400000045

第45章 人物碑记(6)

阿衡性和易厚重,从事宗教事业数十年,备尝艰辛,未尝一伐己功,亦绝不谈人过。接人待物,一本至诚,与人无争,守己以礼,无敢逾度,弗遑暇逸。以故阿衡名日高,倾服者日众。又好施与,虽所入薪给无多,遇贫乏辄乐助也。囊囊屡空,不计也。

阿衡娴古兰。每值问难,辄举某章某节以对,不复检阅。其论古兰之华译也曰:“古兰不可译而可译。古兰具备道妙,其义无穷。虽有聪慧博学诚笃之士,不足发奥蕴于千万之毫末,然其至理不外于日用,而至隐恒在于至显。伊斯兰之大道烂如日月,窥道之士,均可得而述,故译古兰而自谓能尽其义者,狂也;谓古兰之不可转译者,诬也。”又论正教要旨曰:“伊斯兰一词,训顺从,训安宁,训和平。质言之,即顺天命,爱人类,以求世界之和平。顺天命则无私,爱人类则互信。无私而不妒,互信则合作。不妒,合作,则人不争而和平现。”又论正教奋斗之义曰:“奋斗一词,在阿拉璧文为基哈德。基哈德者,竭尽己力以求和平之谓。如引申其义,即在和平未绝望时,不轻于放弃和平;及和平无望,而出于战斗,则决不中途屈服妥协而求真正和平之实现。”又论正教与别家学说之关系曰:“真理无二。各家学说之能自存天壤间千百年者,其间精义类与吾教合。我取以阐吾精微之教义,可也。如意在取以自重,则本末倒置矣。”阿衡平居论学,其精要不烦,类如此。

阿衡夫人,苏氏。丈夫子三:长钧亮,早卒;次明亮,服务海关;三国(敬)亮,甫九岁。女子子二:长淑贞,适六合达聘之,前五年卒;次淑庄,适北平孙章若。

阿衡殁之日,白亮城先生偕沙甸同教奉葬于鱼峰山麓。其后六月,特公、善余两先生以古文译古兰成。又四月,马坚之语体译稿亦成。更二月,彝始得撰文以表阿衡之墓。呜呼!彝始见阿衡,在三十一年冬,未六旬,而阿衡去渝。此后,遂不得复见矣!虽以阿衡之不弃,使彝有以窥其忧思之远,爱道之诚,兴教之计,然彝所知于阿衡者,终不过沧海之一粟。今勉为斯文,岂真可以表阿衡耶?抑阿衡之高谊而可以斯文所述尽之耶?呜呼!后之有览于斯者,其幸有以承阿衡之学而绍阿衡之志也!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开封后学白寿彝谨撰

寿彝案:阿衡行事,一时不易搜集。今姑发表此文于此,希望阿衡友好能对此文有所补正,俾得改作。来件请寄昆明云南大学彝收。

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淮之先生墓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先生名廷琛,字淮之,生而聪颖,秉性纯笃,自束发受书,即过目成诵。清代宣统三年临安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自民国元年,接任本镇高初小学教员,兼高小校长及教育辅导员,热心教育,始终不倦,不惟本镇尽知,即合县亦洞悉。故县长徐奖给“诲人不倦”匾额。年末,叠奉中央及县府委令、饬任本镇农情报告员,农会理事长及本保仓正式代等职,任务虽繁,均能如愿相偿,三十余年犹如一日,实教育界所罕者也。嗟呼!国运之隆替繁于人材,而人材之盛衰关乎教育,是教材呈棫朴端由化起义,未始非教育昌所由致也。清和月先生鼎建寿域祈作墓志,余畅所欲言,惭无生花之笔,杜舌不言,必负知己之情,略表其梗概云尔。

清代优生前任县议员劝学员

历任教员八十三岁老老拙易璠撰并书

淮之乃我区土官村人也,从事桑梓教育历时三十余载,劳绩卓著,劝誉照彰,曾蒙县徐公题赠“诲人不倦”匾额,民国三十六年请先生到我村任教,先生深知我清真之教理,三十八年一月虔诚忏悔,欣然从教,饮灰水洗胃,永为穆民。谨遵教律,严守清规,我村人钦仰先生之人格高尚,拜主心诚,特由马族小公赠送此地安葬,以表欢迎而慰幽灵。余才疏学浅,难申其评,略以为序。

曾任中校副团长现任回协理事马耀廷题

现任回协理事长兼任校董事合国书

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穀旦

陕西咸阳“建修胡太师祖佳城记”碑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明代回族经堂教育创始人胡登洲卒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葬于河干,至清康熙元年(1662年)因渭水泛滥,将侵其墓,同人相约改葬于咸阳渭城胡家沟东原,建修佳城,立碑志盛,以昭其阐教中原的伟绩。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由马凤翥撰写此碑文,立石于墓前,原碑现已不存。

沐教后学韩城县贾毓麟薰沐首

尝闻道无方体,必赖圣人立教以开其先;教有成法,尤赖贤者发明以继其后,庶天人之道乃能彰明悠久而不坠也。粤稽(人)祖阿丹(者),生于西域天方国,开创吾教之道统,厥后源流(悠久),而有(施师)、努海、易补刺希默、易司麻义来、母撒、达吾德、耳撒,圣圣相传,道统不绝。尔撒即世,纲纪废堕,越六百余年而有(钦差至圣)穆罕默德应运而兴焉。继开辟以来之道统,立万世不易之洪规,删经定制,遐迩尊崇。其为教也,以认主为宗旨,以敬事为功夫,以复命为究竟。敬服五功,以尽天道;敦行五典,以尽人道;婚姻有礼,丧葬有制,大中至正,不贰不惑,可以垂万世而不易也。孰意盛衰相循,圣人之后,四大配贤暨没,不贰百年,邪说纷扰,而正学又蔽矣。时犹幸有大贤阿补·哈尼法者出,厘正真传,继述道统。自此西域诸国都城郡邑各立学校,讲究发明,严禁邪说,而正学赖(以)复明。维吾教之流于中国者,远处东极,经文匮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天运循环,无往不复。而有明嘉靖元年我胡太师祖出焉。师祖讳登洲,字明普,世籍渭滨,幼肄儒业,长随同乡高师祖习受本教之学,聆其大略,而于经文教典之义,天人性命之理,无不豁然尽解矣。遂慨然以发明正道为己任,远近负笈来学者,师祖悉为供给,乐为教育;而于阿补·哈尼法数百年不及之道,至我太师祖承统发明而不堕矣。其时冯、海二门父子祖孙得受宗旨,分教同人,而吾学遂乃盛传于中国。然则太师祖岂非吾教之津梁而为阿补·哈尼法之贤助也哉!夫贤人有功于世者,造物每为之呵护。如我太师祖卒于万历丁酉之年八月二十八之日,葬于河干,于国朝壬寅年间渭流泛滥,将侵其墓,同人谋改葬之,不期而至者千数百人,乃迁瘗于斯原。时沐手而为之检骨者,必耀马先生也。开冢时,异香袭人,骨若淡金。乃殓后,两手芬馨,多时不散,迄今传为异事不衰。是知河水之患原非有害于祖墓也,然造物欲示(之)于后人而使之改葬,俾人得闻见其事而尊崇之也。凡我遐迩同人,久沐遗泽,皆欲建修佳城,立碑志盛,以昭太师祖中原阐教之伟绩,而各省及西陲同教人等捐金远寄者甚众。尤可异者,湖广马铨先生在生之年,预撰经文一帖,临终嘱其子曰:“尔其慎藏,后世必有求此为胡太师祖勒铭者”。其子芳隆乃上石立于其父之墓,防遗失也。时值长安马玉、李凤鸣二乡老入楚,谒马老先生墓见之,乃录经文一帖归秦,遂勒于石。此非太师祖之德感人之深可传永久,安能使远方学者焦心劳思、撰文遗子以待数十年后也耶?但其字迥殊,非精通经义者不能读解。复议立儒文之(碑)以公大(德),命予为记。予愧鄙俚无文,惧不能赞懿行于万一。然不过以蠡测海,以管窥天,叙其大概,以示来兹,使知太师祖为阐教之大贤,而后世沐其教者,无忘所自云。

世袭八代掌教脱凤业薰沐顿首拜立

钦赐孔雀翎镇守陕西延绥等处地方挂印总兵

左都督沐教教末李耀顿首拜立

甲子科武举兵部候选守备马一骏顿首拜立

沐教后学外玄孙国子监监生马凤翥顿首拜撰

沐教教末咸阳县儒学生员魏尔琯薰沐顿首校阅并书

时康熙岁次戊戌桐月穀旦

甘肃临夏“修建北庄马太公追远亭碑记”清光绪八年(1882年)

北庄门宦为伊斯兰教虎夫耶教派主要门宦之一,原碑与另一阿拉伯文碑均立于今临夏东乡族自治县北庄门宦拱北(墓地)内。此碑立于光绪八年(1882年),由刘翼武撰文。马中律书丹。碑文内容对了解北庄门宦历史有一定的价值。

师祖马太公,讳葆真,号子干。世居枹罕。母梦明月遂娠焉。马生,果异常。稍长,好学。家计虽艰而性极孝,蔬水承欢,未尝少缺。初受业于漫山老师之门,益潜心焉。研经至常道中道至道,不禁怃然曰,不明乎此,所学何事?嘉庆五年,负笈访道,至叶尔羌,遇圣三十二世裔奥里雅事之。凡五功、七众、二会之要,修身、立命、显性之学,靡不穷究以至其极。亲(?)年余而归。根柢既深,操存益力,遵行之苦,数十年如一日。初以身体常道,以心体中道,尽以性体至道,极之天人浑化,化化有不能以语言传者。嘉庆十八年,复往谒师。师予之曰:“尔不负吾之学矣。可以推己及人矣。”命仍归里。开后学,示津梁,受其教者虽多,而授其指归者,惟临潭达斋马公适,洮阳百溪杨公应芳,巴苏只文山马公成彪,井豫庵马公开泰四人而已。师祖生子三,皆博学。长子介五公恒福,嗜静寡言,师祖尤爱之,尝以载道之器许。长更黾勉刻励,甘淡泊,乐施济贫乏,兢兢自守,故能独绍达斋四位之薪传。年至古稀,临卒,遗嘱一纸,微言奥义不能及,惟道脉之传,必俟诸西土异日之人,其嘱尤昭昭在人耳目间也。当师祖在世之日,语达斋四位曰:“光阴如石火电光,圣教实大中至正。失中则偏,失正则倚。尔等其服膺勿失。”又曰:“某地之土,必归某地。村前凤岭之颠,殆即吾窀穸乎?”不数月,获疾而归真矣。享年五十有四,道光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卯时也。今阅五(?)十七年,而景仰者商于师祖之孙悟真,在坟建亭一座,并诵经过庭,两旁承祀房及住持房,聊以为追远之计,岂壮观瞻乎哉。是为记。

特授秦州直隶州徽县儒学教谕,乙卯科举人,古酒泉教末,刘翼武顿首拜撰。

赐进士出身、吏部截取知县,前主讲五泉书院,古金城教末,马中律顿首拜书。

光绪八年八月吉日穀旦。

甘肃武都“王明道先生墓志铭”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王明道为清末武都有较大影响的伊斯兰教学者。此碑刻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高150厘米,宽84厘米,内容记述了武都籍阿訇王明道及其友谢心孚,远至天山南北及兰州、陕南等地追寻伊斯兰教学问的经历。碑已残缺,碑额刻篆书“芳徽永著”四字。现存武都清真寺大院。

大师长王明道先……先生讳有绪,字赞臣,明……考阶州续志,王鉴之裔,世笃忠……明道先生者,即其。先生得天独厚,禀气最灵,孝友温恭,仁笃……寻常测其己幼赋性颖异,因读天方经,故未得卒业诗书,然于汉文经书,无所……画斋夜礼,乐道甘贫,或有以常业责先生先生辄不一语,殆所谓璇玉致美……也若乃天人性命之理,尤兢兢以不得真传为憾。以故与友谢心孚先生自西庭、渠犁国、卑陆国、乌贪訾离国、无雷国、蒲类国、伊吾庐国、车师前王庭、焉耆国、龟兹国、墨国。于……水,访友寻师,自道光至咸丰阅十数年于此矣。及夫受真人之指点,学通天人,得明师之心传大道,幸其在斯而先生犹未敢私淑也。重游汉南,两历金城,于乎州郡之士,先生接之以而爱人,所以缨缕之徒,绅佩之儒,望形表而景附,闻嘉名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群山之附徒讲经弗懈,务使圣道归于昌明,斯人跻诸正大,乃天寿乎格享年八十有五,以光绪十九年正同教之人永怀哀悼,历所寘念,乃相与为先生德谋不朽事,佥以为先哲云,亡而德声永绵者向而不树碑表,墓碑芳烈,传之无穷,令德昭于千古也哉,乃作铭曰:龙江感运,风岭发祥,哲人梦,振彼聋盲,开来继往,成良,明德通元,成己成物,独得真传,慎厥密勿,贤智亲之,奉如圭,生之学,幽浚如渊,先生之道,峻极于天,先生之品,良璧自全,先生之行,无党无偏。呜呼逝矣,怊……

诰授武翼都尉三品封典乡饮大宾刘开科,游击职衔卫用守备马际泰。

钦赐蓝翎甘肃宁夏镇中卫营都司马全,蓝翎白河营中军千总尽先守备刘珍、花翎尽先都司刘汉章、五品顶戴左营千总恩骑尉(世袭)陈寿椿。

陕西陕安镇属汉中镇属把总……马全恩、马杰、从九马祺。

孝义营把总,世明、军功马全美、马耀珊。

左营千总辛酉科泰来、王化隆、介宾、答洪钧。

城守营把总清军功马纪成、答洪义。

中营千总丙子科金保、贾魁、马腾凤。

赏戴蓝翎左营喜庆、军功马荣、海万福。

诰授武翼都尉赐进士出身前署孝义营都司哈元祥,武生马负图、马合、马凤,军功马文海。

候选县丞兴安恩贡生马廷杰,候选通判兴安拔贡生马文兆,阶州书,阶州学廪生马步瀛同校阅。

诰授五品封典候选训导兴安岁贡生教晚束文启撰文。

丁酉科选授阶州直隶州学优廪生小门生花湛露书丹。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丙申重阳上浣日

兴安众门人勒石

尹兴文刊

甘肃临夏马占鳌墓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原碑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立于今临夏积石山县大河家。墓碑全称“诰授武显将军、花翎、补用总兵,督带镇南马步全军兼带中旗马队勒两津巴图鲁马公墓志”。马墉撰文,陈玉麟书丹。碑文详细记述了马占鳌事迹,虽有溢美之词,但仍不失为研究马占鳌事迹的重要史料。另有“马占鳌墓阿文碑”,出自临夏广河太子寺著名阿訇阿卜都里尕底勒之手,内容与“马占鳌墓碑”相近。由于出自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之手的碑刻在国内存者不多,因此该阿文石刻具有一定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