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7207400000059

第59章 人物碑记(20)

隆庆间,尝罢张真人封,以提点世其祀。及是,提点来朝,请复封。公寝其奏,提点固请不已,公上疏,历陈其不可。且请严社(杜)夤缘请乞之隙,无启幸门,语甚剀切。初,北虏通贡市,仪部所议,爵赏有定额矣。乃虏欲无厌,岁请浸溢额。公明其是非,计请申明初约,凡一切额外乞求,会边臣勿复通。令申所载,文武大臣恤典,节年条件,增烦予夺靡淮,公详审参校,议为画一之法。奏之。报可。著为令。丁丑,知贡举,世庙实录成,加公太子少保。

戊寅三月,进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办事。公雅有康济志。以古人自期待。感幸知遇,夙夜孜孜,矢有以自效。会偶疾不愈,竟卒。距其生正德癸酉,得寿六十有六耳。讣闻,上悼惜深至,辍视朝一日。赐赗赙含谜之具,甚渥。赠少保,谥文庄,加祭至十一坛,荫一子中书舍人,遣行人护柩还。工部主事督修茔兆,凡所为哀荣恤终之典,视礼臣所议,悉加厚焉。盖上所倦倦注眷公者,其恩礼始终不替,益笃如此。惜天不假公年,不及大究厥用为可恨也!

公隆颧方颐,巨耳丰背,举止凝重,俨然山立。见者知其正人,其操尚端谅,凡立身施政,务行心之所是,不欲一毫苟徇于人。兼容博爱发于至诚,见一人一物不得其所,必疚然思为济之。故平生恤困周急,惟其力所可为,如恐不及。见不善,蹙额若将浼己。人有片长寸善,汲汲乐与之,自以为不如也。盖其德宇渊宏,造诣深邃,诚心直道,贯乎表里,始终无间然矣。性笃孝,为诸生时,李孺人病阽危,斋心祈神祐。侄应第者,弗知也,夜梦神告之曰:“语若叔,而祖母数定矣。”精诚感通如此。事父宛平公,乐志承颜,备极无方之养。居丧孺慕(墓),有乌鸟数百,旦夕翔集其庐,人以为孝感所致云。公配李氏,累封一品夫人。子男二人:怡,举人;糙,进士,兵部职方司主事。

“卓吾老子墓碑”约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卓吾老子,即指明思想家李贽,其字卓吾。该碑由李贽的友人汪可受撰文。碑文通过记录李赞与作者、与他人交往、交谈的典型语言和行为,生动描绘了李贽倔强的性格和其反对封建传统、反对道学的哲学思想。文存于李鸿章、黄彭年撰《畿辅通志》卷一六六,古迹十三,陵墓三。

余与公安袁家兄弟尝问道于卓吾老子。庚戌之春,余以关吏述职竣,中郎数偕同志梅掌科、苏侍御招游野寺,慨然怀古,指蜕骨在通州城外马氏庄,恐孤坟荒草,日久且不可辨识,奈何。余曰:彼实轻去其乡,以吾楚人不终以至此,今谁为慰此寂寞,正吾楚人所不得辞也。中郎任为文以志之,余与二公任捐赀树之碑。未几,中郎长逝,则志亦余之所不得辞也。

按卓吾老子者,其乡里世族并宦迹生理,皆老子所敝屣弃之,人第知其为卓吾老子云。老子好读书,多所著述,有《焚书》、《藏书》、《说书》之属行于世。余性不喜涉猎,亦莫得而详焉。惟是相见因缘,言犹在耳,姑传而述之,可想见老子之为人。

岁己丑,余初见老子于龙湖,时麻城二三友人俱在。老子秃头带须而出。一举手便就席。余曰:“今士习多任放,先生将广教化于此,何不以戒律倡之?”老子曰:“何誉诸君之过也。放之一字,恐诸君子承当不得。”复以手箍形曰:“总跳不出。”余曰:“如先生者发去须存,犹是剥落不尽。”老子曰:“吾宁有意剃落耶!去夏头热,吾手搔白发,中蒸蒸出死人气,秽不可当。偶见侍者方剃落,使试除之,除而快焉,遂以为常。”复以手拂须曰:“此物不碍,故得存耳。”众皆大笑而别。

丙申岁,老子以刘司空之约至上党,余亦以校士至,约相见于上党之精舍。老子问余曰:“试士何题?”余曰“:“诚意章。”老子曰:“毋欺之义只不作小人掩着便是。近得周少司农书,自谓以言事触众,惧且见逐,得圣旨优容,喜之不胜,此可与语不欺矣。若使他人道之,便费多少话说,遮掩宦情。”余曰:“周公幸素闻道。”老子曰:“虽然,恩爱太重,终当作儿孙之儿孙耳。”夜深,余请宗门下事,老子曰:“尚有数年不死,可再晤谈。”余曰:“老子末后一著何如?”老子曰:“吾当蒙利益于不知我者,得荣死诏狱,可以成就此生。”余意厌之。老子复大鼓掌曰:“那时名满天下,快活快活。”余止勿寐语,夫安知其为真实语也。

辛丑,老子以马侍御之约,至通州,而余适起官霸上,约相见于侍御之别业。老子以儒帽裹僧头,迎揖如礼。余惊问曰:“何恭也?”老子曰:“吾向读孔子书,实未心降。今观于易,而始知不及也,敢不如其礼。”余少顷曰:“如先生往事,犹在是非窠臼中。”老子曰:“此非我事,乃人道中事耳。有手在,安得人打不打;有在,安得人骂不骂?”余笑曰:“依旧卓吾老子也。”时紫柏老人在戒坛,余意欲为二老作小西天主人,傍观宗门下事。而忽有河上之役,行矣。行而念老子不置,复过辞于侍御之别业。老子怆然曰:“顾以笔墨来,为公书《证道歌》乙幅,异日见书如见我也。”余亦怆然不能应,徐曰:“将作盐梅于乡党,迎先生归龙湖。”老子曰:“吾百年之计在盘山矣。”别后,老子被逮至禁卫,蒙主恩不杀,而老子自杀以实其言。余时急胼胝,不获详闻。第闻人称侍御甚盛德,不舍老子于患难中,使生有养而死有葬也。孔子曰:吾见老子其犹龙乎。以余所见,卓吾老子亦殊异乎鸟飞鱼游兽走矣。碑不详姓名,定知千载下考古者不疑有两卓吾老子也。哀之以偈。偈曰:

伯阳深藏貌若虚,卓吾虚极匪深藏,老子谁能终不老,入万劫也落空亡。信信心兼信手,信手一刀出断常。记是上党夜中说,不会先机谓是狂,龙湖潞水共汤汤,大千世界任徜徉。我亦怪君葛藤长,《焚书》不焚藏不藏,但愿还我《证道歌》,绝学无为娑婆诃。

元脱脱丞相三公子“周彬之墓碑文”明天启六年(1626年)

脱周彬,蒙古人,元脱脱丞相的季子,为避难迁隐到河北新河县董村原上,隐名瞒姓杂居于耕夫中。该碑虽名为“周彬之墓碑文”,实记载了脱氏家族前十三世的主要发展变迁。它为后人研究我国中原回族历史和民族的融合提供了很好的线索,碑文由脱氏十世孙脱继盛撰,《辽宁回族家谱选编》依河北新河县脱氏后人脱鸿宾收藏的《脱氏宗谱》内容收存。

始祖脱翁讳周彬,隐于新邑之东南董村,距县十五里许,实系元朝脱脱丞相之裔也。八世孙脱镐任陕西临洮府府佐,有世袭指挥佥事官脱笼,持其家谱而来认焉,阅其系,一一若合符节,因并志之,不敢概托于狄梁公故事,以取罪愆。先是大明兴业,有营建。之后顺天府大木厂拟将二名于周彬之孙,一曰:脱悉斯,即族谱所在脱三老也。一曰:脱彦刚,是为匠籍,其所从来远矣。独不见巨海之澎湃也,怀山襄陵,流非不长,溯其源则一也。茂树之葳蕤也,干霄蔽日,枝非不繁,穷其本则同也。我祖宗冒霜雪、剪荆棘,创兹基业已十三世有奇,其中科贡不乏,而绾银青列章缝者,绳绳相继,倘所称迩木者乘荫,近水者籍润耶,奈何佳城几致湮没,凡有木本之思者,宁忍恝然耶?格自祖来叨居长门,其肩荷更巨,故邀族人同为修缉之举。世系昭昭,令异派旁枝不得溷而入也。于是立石碑、开神道、植树株、禁戕代,且以展风水之悲,抑以杜侵占之害也。后世子孙贤则扩之,否则亦严守之,而一抔之土尚在,谅不至若敖氏之鬼也,尔顾祖而兴思者端有望焉。

皇明天启六年丙寅秋月望日吉旦

恩赐寿官九世孙脱格等同立

邑廪生十世孙脱继盛撰文

邑廪生十世孙脱烨然篆额

邑廪生十一世孙脱重光书

“马铨华表碑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清代著名回族经师《认己醒悟》一书作者马铨华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去世后,其旧友、镇守川北等处总兵官左都督马子云于二十二年(1683年)撰成碑文,由马铨华弟子定成隆镌刻于墓前,褒扬马经师对研究伊斯兰教理与回族经堂教育所作的贡献。

从来性道教之传,各有宗主。故间世特生一人,踵接芳躅。虽地异时殊,而德望素著,咸奉为楷模焉。在亲灵者,固精其渠诲,即考诸生后者,亦可于著书立说中,无不见其美,斯传传斯久也。吾教派衍先圣,西方之学者得其薪传,嗣后渐传而东,与秦壤相接,道先倡于秦。百余年来,秦中胡公、冯公、海公辈,后先嗣其统,未几,而吾道南矣。如我明龙马先生,楚产也,博通经典,研究精义,游其门者履长满。楚有先生,秦之诸公当不得独美于前矣。韬钤是娴,不获窥先生堂奥。曩宦游予章,后与先生聚鄂渚,几逾裘葛,不啻坐春风中。及迁移于闽,每深离合之感,只以寸幅达邮筒耳。令甫任川北,道便趋谒。登其堂,止见车服礼器,慨然想见其为人,羹墙之慕,其何有极?厥后令子公亮公,出先生所著《认己醒悟》。予读罢乃识认己之学,不堕旁门。认魂之旨,直透本初;即魂即性之说,又能从魂识性,因性摄心,并可因性以达天不已,将造化之根源,造世之真主,悉括于一己体认之中哉。然后知先生之秉铎传经,洞见至理,有非谭元参禅所能仿佛万一者。且性喜施予,不惜罄橐囊以为周赈。计薄霄之义气,教中咸诚服之,当不止教中人咸诚服之也。至若旁搜训典,缔结贤豪,一时名公巨卿及骚坛词客辈,慕铉解者,乐与之游。远近咸一,辄云:先生学本伯庵公,是能承先者,且令嗣君世其美,又能启后也。辅翊圣道,功匪浅鲜。独惜哲人之已萎,良木之既坏,而余旌且西指矣,谨磨一片嵌岩,以书千古光辉云尔。

镇守四川川北等处地方总兵官左都督仍记功三次马子云

顿首拜撰

教下后学定成隆书丹

大清康熙二十二年岁次癸亥孟冬月毂旦

“成阳王赛典赤赡思丁公茔碑总序”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此碑文由著名回族学者马注所撰,它不仅记述了赡思丁的政绩和社会影响,还较详尽清晰地记载了赡思丁的后代家系。碑文载车鸣楼藏旧抄本。

呜呼!道之盛衰,虽云人事,岂非主哉!

按:吾族自阿丹受命,施师拔五百之精萃,凡十世,至于努海。又十世,至于倚补喇希默。又三十世,至于穆罕默德圣人。主降真经三十部册,凡六千六百六十六章,计五十万一千二百零九字,经然后全,道然后备。圣人曰:“吾七百年后,当有隆准丰额、碧眼环须者起蒙古,搔我边境,而为赤泥之君者。吾之子孙、教道,其东矣。”其惟予祖赡思丁公乎。

赡思丁公事元,拜平章政事,封咸阳王。至圣穆罕默德三十一世孙,侯腮你始之。由阿丹至是,凡八十一辈,计七千六百余年矣。元太祖西征,公起关中,率千骑,以文豹白骨(鹘)迎降。太祖欣其远附,钦为西域圣人之后,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其国赛典赤者,犹华言贵族也。王父马哈目,封云中郡公;王祖坎马丁,为统兵元帅;王曾祖苏祖沙,封宁彝侯;王高祖赛严,封莒国公。次,赛伏丁,封昭庆王;王五世祖所非尔,封西宁朝奉王,即宋熙宁时西来之始祖也。所非尔曾为大西域阿思补花喇国王,缘邻国侵叛,四夷多故,不忍加兵,率亲属部众假田猎入贡京师。神宗大悦,散本部护卫五千三百余人,农种秦淮燕泗之间,然后建寺立师,教理始著。故曰:“道之盛衰,虽云人事,岂非主哉。”

王长子纳速喇丁生十一子,封延安王;次子哈三生一子,封广通道宣慰使都元帅;三子忽辛生二子,封忠简王;四子苫剌丁兀墨里生八子,封武惠公;五子马速忽生一子,封云南行省中书平章政事、荣禄大夫。此王之五子也。孙,伯颜生三子,封淮王;乌马儿授浙江行省平章政事,生十四子;阿立普舍孛罗郡马;剳法儿荆湖道宣慰使;忽先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今居昆明、陆凉、呈贡、嵩明等处,是其后裔;哈辛;砂的查尔丁;阿容太常礼仪院使;伯颜察儿封奉元王;母帖儿国子舍人;月鲁帖睦儿建昌路平章政事;帖威失列南京锦衣卫指挥使;赛伯杭广东道宣慰使;曲列河南路平章政事;马哈只;以速甫;八木儿砂;砂不丁;舍黑伍苏满建昌府总管;教化的河北路总管;怯烈南京宣府总管;木儿威失列;法虎鲁丁总府治中。此王之二十三孙也。米的纳授滇阳侯、赛曲列、散尔班丁河南省平章政事、赛木马儿临安总府、脱脱封郑王、赛黑黑、赛生故、赛拜杭明威将军、赛咬住、赛蜜里威失饶州总管、赛木八喇、赛马哈谋、赛列失、赛和上、赛哈八失、赛驴驴、赛罗里迷,此王之曾孙也。米里金袭滇阳侯、砂的奴、蜜鲁丁、怯黎,此王之玄孙也。赛颜,王之六世孙也。卜罗添赛哈智咸宁侯生四子,滇西之祖,此王之七世孙也。历事三朝,八王、八相、五公、五侯、五帅,文业武功,世蒙显爵。访名师于西域,阐正教于中华。请旨建寺,恩赐频加。由至圣至王,历三十一世,垂七百余年,而圣教渐弥东土。所谓“七百年后,当有隆准丰额、碧眼环须搔边境而子孙、教道东者”。非乎。

元太宗即位,王曾授丰、靖、云内三路达鲁花赤,改升平阳、太原二路达鲁花赤,入为燕京断事官。宪宗即位,命同割(塔)喇浑行六部事。迁燕京路总管,多惠政,擢采访使。帝伐蜀,王主馈响,未尝缺乏。

世祖即位,立十路宣抚司,擢燕京宣抚使。中统二年,拜中书平章政事,皆降制奖谕。至元二年,置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大小官属,并听节制。至元七年,分镇四川。八年,进围襄阳。

至元十二年,王奉诏进取云南,拜平章政事兼行元帅府事,一听行省节制。不戮一人,所制降服,置府州厅县卫宣慰提举。

初,云南俗无礼义,男女自相婚配,亲死不为葬礼,无秔稻桑麻,子弟不知读书。王教以拜跪之礼、婚丧之节,教民播种,开金汁河以利民耕,为陂池以备水旱,置驿镇以便往来,造桥梁以利津涉,为市井以通贸易,薄征税以广行商,置屯田以备攻守,建孔庙以兴文教,立养院以栖流氓,恤孤寡以收散亡,饥寒者,为之衣食。礼贤士,汰冗员,访之廉宪,询之父老,凡有惠政,莫不举行。

居云南六年,于至元十六年己卯七月十三日薨,寿六十九岁。百姓巷哭,交趾王遣使,王赍经为文,有“生我育我,慈父慈母”之语,号哭震野。帝思功德,嘉念不忘,赠守仁佐运安远济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咸阳王,谥忠惠。诏云南省臣尽守成规,敕建王庙于会城郡学之,赐春秋二祭,崇祀孔庙。葬衣冠于云南古鄯阐北门,以系滇人之望。子孙扶榇归秦,葬于长安东十里铺浐河之岸,东界灞河,南界长老铺,西界晤儿头,北界光泰门。秦之士女,扶老携幼,每遇王故之辰,望陇遥祝,如集如市,如考如妣。总以王之惠政遍于燕秦滇蜀,德化感于天地人神。凡有水旱厉殃,皆祷于王。直与默底纳之圣寝糁糁并志,非王之忠诚,格于真主,主之笃爱于王,而能若是乎?大德三年,奉敕重修。

明洪武二年,蒙赐御祭诗云:

成祖文皇帝制为善阴骘御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