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揭秘血管病
7227800000018

第18章 血管病是什么(5)

20世纪80年代末有人把基础相似的代谢紊乱病群叫代谢综合征。其实,不科学吃饭,不科学锻炼,又不懂平衡血液,血液中的炀疡钙就会侵蚀细胞。根据每个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出现一系列血液失衡和病灶发生。如果把“吃饭、运动、五元液失衡”三因素导致的健康问题统一叫综合征。那应当包括:将军肚、肥胖、低血糖、高血糖、低血压、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血黏、高钙离子血、缺铁性贫血、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结石症、痛风、癌症、老年脑痴呆、骨质疏松等等。

有人会说列这么多病名叫综合征,有什么根据?道理很简单。这些都与吃喝、运动有关吧?目前,人类不会科学吃饭,不懂科学锻炼,不知道平衡血液的五元液为何物,只想赚钱,不想真的研究健康,当然就不懂。把与这三大因素有关的一组疾病叫代谢综合征,真的很合情合理。

冠心病

心脏是一块重要而辛苦的肌肉,每天要泵血7吨。心脏患风湿病、心内膜炎、心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把这些叫心脏病还算说得过去。

如果血管有病累及到正常的心脏出问题,这就不能属于心脏病了。所以冠心病的本质不是心脏有病,而是血管有动脉粥样硬化病,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就不会有冠心病。

医学中有一批人,不愿意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下工夫,不去努力阻止血管堵塞,因为于自己没便宜,而是专等着心脏受害不行以后搞心脏移植。

目前绝大多数心脏移植手术都是因冠心病的原因而移植的。如果这个病不叫心脏病,心脏移植就缺少法理依据。不是心脏病的冠心病夹在心脏病中可以供一些人浑水摸鱼。以心脏病的名义先装“支架”摸小鱼;进一步以心脏名义“搭桥”摸中鱼;最后等条件成熟以心脏名义“移植”摸大鱼。

脑中风

人脑占身体重量的2~3%,但供血量是身体总血流量的15~20%,耗氧量占20%,耗糖量占25%。脑供血一出问题立即遭殃。血流阻断5秒钟,意识丧失;阻断5分钟,脑细胞损伤无法恢复。说明人脑要靠心脏支撑。一辈子拼命锻炼大脑,不懂锻炼心脏。大脑再优秀,心脏是短板,只能遗憾人生。

若问脑中风的原因是什么?书中列出一大堆危险因素,真正原因没抓到。凶手就是——炀疡钙,血管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导致血栓、栓塞和出血,阻碍脑供血就是脑中风或半身不遂。

医学需要两个改进。第一个,抓住一过性脑缺血患者决不放过,要治疗到今后不会脑中风的程度才肯罢休。第二个,现有的抗凝剂和溶栓剂都是单向稀释血液的片面药剂,一旦出血这些单向剂都成为夺命的帮凶。要发明一种平衡制剂,血液凝滞,它就稀释,血液溢出,它就凝固。这样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老年痴呆

随年龄增长,一个意识清晰的人出现记忆、语言、书写、计算、判断、定位、精神、运动等诸多方面的障碍,人变傻了。由于大脑供血存在快速障碍和慢性障碍两种不同情况,外国医学权威没看准,错误地把老年痴呆分成阿尔茨海默病脑痴呆和血管病脑痴呆两个主要类型。

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造成不同部位、不同面积的梗塞病灶,使脑力缺损,这显然是供血上快速障碍导致的,被看成是一大类。由于长期血液黏稠、血管狭窄、小动脉泵血下降,造成脑细胞慢性供血障碍,产生神经元纤维缠结,呈现双股螺旋状丝,淀粉样蛋白在细胞外沉积形成老年斑,神经元内部颗粒成空泡变性,电脉冲信号传递受阻,突触连接部位破坏,脑细胞数量减少,总脑量萎缩。这类慢性脑痴呆在20世纪初,因原因不明,又无法治疗,为纪念德国神经科医生阿露易斯?阿尔茨海默博士的发现,特用他的名字代替病名。阿尔茨海默这个名字,过去代表着无知被发现,今天就代表着无知被纠正。仍有纪念意义。

老年痴呆这个病如果不知病,因对每个人都是灾难。病因不知道,只能任其发展,发展到严重时还无法治疗,这就成为踢皮球的灾难状态——普通痴呆可以到老年科就诊,也可以到神经内科就诊;出现精神障碍要到精神病院就诊;脑中风引起的应到神经内科就诊;心脏病高血压引起的要到心血管内科就诊;糖尿病引起的要到内分泌科就诊;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关的应到肾病科就诊。你看,相同原因产生的相同疾病,拖延到临床状态后,就会与各器官有牵连,医学分科越细越专业,脑痴呆这个皮球就会在医学的球场上乱跑,因为到了无法治疗阶段,因此也无法破门。

糖尿病

医学关于糖尿病,分型、分类、诊断、治疗以及临床表现的并发症等等,总有一整套固定的说词,这些说词说上一万遍也无法降低发病率。疾病不是靠怎么说,而是靠认识其病因。糖尿病是血管病中以血糖失衡为标志的病症,从本质上看,大部分不是终身病,也与遗传家族史毫无关系。

若以器官观点看,一些病是“累死”的。右心室肥大的肺心病和左心室肥大的高血压病,心脏是“累死”的。同样的道理,胰脏中胰岛细胞团被“累死”的过程引发了糖尿病。

人体是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相互协调的血液平衡系统。血液中蛋白质、脂肪、糖类营养素的平衡靠胰岛素和受体的浓度来调节。人体的饱食和饥饿、运动与休息是交替的,因此胰岛细胞的工作处于劳逸结合状态。

当人体长期处于饱食和懒惰状态时,血液中营养物过量,胰岛素浓度就会加大,受体浓度就会降低,营养物分配不出去,医学说,这叫胰岛素抵抗。当胰岛细胞逐渐死亡,胰岛素分泌就会逐渐减少。年龄小时胰岛细胞死亡,叫Ⅰ型糖尿病;年龄大时胰岛细胞逐渐死亡,叫Ⅱ型糖尿病。

告诉大家,饱食不仅会造成将军肚,还会累死胰岛细胞团,少运动不仅会增加脂肪沉积,还会减少受体的浓度,这样会加快累死胰岛细胞团。这过程还伴有炀疡钙的推波助澜作用。糖尿病的本质就是过于追求饱食和安逸,累死了身体的相应器官。

貌似科学味的原发、并发、继发、特发、遗传、家族史、内分泌病等等说法都是错误的。医学应当告诉大众,如何科学地吃饭,如何科学地锻炼,如何平衡血液。这样,糖尿病就会大大减少。

有人争辩说“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父母双方均有糖尿病,其子女罹患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50%~75%”。其实,父母把患糖尿病的“吃和懒”坏习惯通过家庭生活方式悄悄地传给了子女。如果非要说遗传不可,肯定是通过生活坏习惯,决不会是通过什么核酸分子序列造成的。

泌尿结石

泌尿结石是人类有记载的古老疾病,病理极其简单,就是钙离子浓度过高导致的沉淀。至今所以不知其所以然,是因为看不起钙,歪曲钙,总在其它成分上找原因,所以不明白这个病。从古生物大视野看,生物因为钙离子浓度过高而沉积有着近6亿年的历史。医学不该轻蔑钙离子的永恒规律。

血液的基本特征是平衡,肾脏系统是平衡血液的重要器官。因此,平衡血液的排出物就是尿液。尿液成分异常复杂,尿液的状态直接反映着血液的状态。

当血液中有炀疡钙存在时,会在血管中钙化,会在肾脏结石,会在输尿管结石,会在膀胱内结石,会在尿道结石,当尿液排入尿罐时会出现尿碱(本草纲目中说的淋石或秋石)。钙化、结石、尿碱,是在不同环境下的钙沉积,尽管沉积物成分有所不同,但钙沉积的规律是相同的。

自然界地下溶洞中形成的钟乳石,与体内死细胞组织周围形成的碳酸钙沉积,化学性质和形成机理是一致的。尽管钟乳石、结石、尿碱形态和成分有所不同,但都是钙化学性质主导的。消除血液中的炀疡钙,钙化、结石、尿碱就都不会存在了。

现实意义是:反过来看,每天排出的尿液清澈透明,没有尿碱,说明体内不会结石,血管不会钙化,体内没有炀疡钙存在。

肾结石

2012年5月25日美国有一篇报道,说一项新研究指出,美国肾结石患病率16年间翻了一番,上升幅度让人吃惊。这项研究使用了“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收集到的1.2万名被调查者的数据。

对于美国医学不能制止肾结石病攀升这件事,我们感到美国医学水平低得让人吃惊,也低得很神秘。

凡是排尿中有尿碱的人,就是肾结石高发人群,这是很容易掌握的。化学平衡失衡,钙浓度过饱和,高血钙导致高尿钙,高尿钙导致高尿碱,这难理解吗?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

最让人费解的是,医学说,小结石不需治疗。奇怪,不治疗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最终痛苦会降临在患者身上。医学怎么会希望患者痛苦降临呢?

这种态度很神秘。我猜测,噢!原来小结石搞体外超声波碎石不灵,小结石经皮肾石切除术不值。这就是否定萌芽病存在的原因,这就是把小病养成临床病的原因。原来,美国医学只会治疗临床病。肾结石当然会在此例中。

癌症

人体是按单细胞规律组成的多细胞社会体。这个多细胞体不是静态的,一些细胞不断死亡,由细胞分裂不断补充,是一个细胞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体。大约每秒钟有几百万个细胞死去,有几百万个细胞新生。癌症就发生在细胞新生的过程中。

目前医学在癌症上犯有三大原则错误。第一个错误,说基因突变导致分裂错误,结论是基因病。实际情况是,细胞生命境异常后会导致分裂过程异常,结论应当是分裂病。第二个错误,用肿瘤直径来判断癌症的存在,即便勤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也为时过晚。实际情况是,癌细胞是制造炀疡钙的高手,这就是血管病与癌症孪生的原因。把癌症看成是血管病状态下的细胞分裂异常的病,对减少癌症更有利。第三个错误,对付癌瘤的手术杀、放疗杀、化疗杀,还想着靶向杀和精确地杀,癌细胞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能杀完吗?医学应当换换思维。

癌细胞有两大偏好,一是喜欢炀疡钙搅乱正常细胞的环境,二是堵塞正常细胞的淋巴管通道。应当采取措施,平衡血液,改善细胞环境,使淋巴管道保持畅通,这就可以大大减少癌症。

4.18 现代人为什么不懂萌芽病

疾病是变化,因此都有“发生、发展、发作”的全过程,发生初期就是萌芽病,治疗萌芽病就能阻止大病的发生。铲除树苗总比砍棵大树容易。这么简单的道理难懂吗?非常遗憾!西方科学、现代西方医学以及全人类,都不懂!怎么说也不懂。

非常奇怪,两千多年前的古中医学有人懂。今天的人,说什么也不懂。从理论,从著作,从实践,从态度,从善良,随你怎么去看,都证明没有人懂。古汉字概念失传了?疾病逻辑失传了?都不是,真心盼他人不生病的那份善良之心失传了!

萌芽病客观上存在吗?无论你怎样证明,它都会存在。如病因证明?病理解剖证明?化验检测证明?症状证明?治疗效果证明?动物实验证明?临床实验证明?逻辑推理证明?你还想怎样去证明吧?问题根本不在于存在还是不存在。而是在于:“小结石不需治疗”,所有的小病都无需治疗,萌芽病属于小病范畴,当然也是无需治疗。其实,不赚钱的病都不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