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揭秘血管病
7227800000004

第4章 生命是什么(3)

地球上数亿物种和现存几百万物种,使人百思不解。当达尔文进化论一推出,强调自然选择(生命境)导致生物多样化。随后被学者们改成基因变异(生命体)导致生物多样化,统称“现代达尔文主义”。美国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说,生物进化论是“一场思想革命”;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阅增教授说,“进化论是生命科学中的最高理论。”;北京大学进化论教授张昀认为,“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还有的学者认为,“生物世界是一个极其庞大具有很多等级结构的复杂系统,人类对它的了解可以说是刚刚起步,我们根本不能用一个单一不变的模式去认识和概括它。”(微体古生物学报第20卷第3期第330页)以上所说的统一论,只能说是对亿万物种总算有了“自我”性的解释,但他们说的并非是真正的生命统一论。

什么是真正的生命统一论呢?要找出生命的终极规律,用这种终极规律能去解释生命世界中的一切现象,才算是统一。用这种观点看上述进化论统一,有三点不足。第一,生物体的规律无法概括生命体系的规律;第二,自然选择只是生命境的最外层次;第三,基因变异是生命终极规律的产物,而不是生命的本原。生命世界的规律性不像自我思维所想象的那么复杂,应当说:

细胞是对生物世界的统一。

生命通式是对生命结构的统一。

膜及两侧优化水和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是对生命规律的统一。

生命世界那些不同层面上的本质和规律都是在这些终极本质及永恒规律支配下统一起来的。

进一步明确地再说:生命统一在“膜及两侧优化水”,这是追溯到顶端的源头。经过38亿年进化至今,一侧优化水中出现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核糖体、染色体、细胞骨架等等复杂大分子结构,但本质上仍保持着电平衡的优化水性质。另一侧优化水中出现胶冻状水、内皮细胞、细胞壁、细胞鞭毛、毛发、骨骼以及胞外基质等等复杂大分子结构,但本质上仍要保护着优化水的五元液性质。中间这层膜,从结构性、流动性、连接性、通透性等等复杂大分子结构上出现变化,但本质上仍保持双分子质膜性质,跨膜大分子对离子通道调控得更精准了。

如果当代人不同意以上说法,甘愿将大师们的名言崇为真理,那就只好对传统习惯暂做让步吧,改变如下说法——

1925年提出:“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2000年改成:“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内外寻找。”

小结:生命规律统一性在那里,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它。

1.16 生命的五个公理

人类长期对生命现象迷惑不解,原因是大脑中“自我”局限性束缚了我们的心智。为了人类能世世代代走出生命的误区,我们应当明确生命的五条道理,列为公理。所谓公理,就是经过长期反复验证后,被多数人公认不需要再证明的简朴道理。

第一,单细胞生命是生命世界的中心。

第二,生命是体与境相互作用的体系。

第三,细胞境具有五元液性质。

第四,生命境是生命变化的始动因。

第五,生命的特征是细胞以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的存在。

细胞存在,是生命的特征,这样说当之无愧。38亿年是极其漫长的过程,天空在变,大地在变,石头都会在风化作用下碎裂分解,然而,这种双分子脂膜包裹形式的细胞却能绵延繁盛。如果说把天地的恒久性排第一位,那么细胞的恒久性就能排第二位。我们应当谦卑地承认、尊重并理解细胞存在的规律,不应当把人体的复杂性当成尊严摆在前面,要把人体乖乖地置于细胞规律之下。细胞规律的资格太老太老了,人体无法与其争锋。

前三条道理应当扎根于今后每一个人的脑海中,本应该这样看生命。后二条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应当知道的道理。

以上,我们说找到了生命的共性、本质、通式、统一和公理,那么,用这些终极规律就能解释生命中的一切现象,例如生命为什么活,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原因,发育的道理,以及古生物学中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之谜等等。更重要的是,认识我们自己,解读心灵,超越自我,把握人体生理,战胜疾病。我们正确认识这个世界,顺应这个世界,改善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得更好。只有端正人类的心智,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做到长存。

1.17 生命为什么是活的

用生命的终极规律解释生命的活。

科学认为,生命的活很好分辨,但是不容易说清楚。想不通的是,物体都是在外力推动下才会动,唯独生命是自己在动。因此叫“自我复制”,自我新陈代谢,自我繁殖延续,自我进化发育。生命自己动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对“活”的迷惑。问题出在以人为中心看生命上,是人类思维自我局限性的表现。

从生命出现后这38亿年的历史来看,用细胞产生细胞方式延续恒久远,可以说,生命的最大特征就是“存在”。细胞用“生长—分裂—生长—分裂”的方式存在(就是活),原因是什么呢?当前有众多的说法,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基因表达、超循环、复制子、图灵原理、生命天书、复杂结果、以负熵为生等等,都是把细胞生命看成一个孤立的体,然后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科学概念生搬硬套往生命体里面塞,搞概念拼接。只要不把生命看成是整个体系的相互关系,靠塞概念永远也不会搞明白。

生活中,人类理解普通“死活”问题不困难。如,洋娃娃玩具是死的,装上电池,打开开关后,活动起来了,这种电动玩具是由电动力转换成机械力。道理有相似之处,一个细胞有了电池,化学反应就活动起来了。电池永远存在,化学反应活动永不停止,再在膜的力学结构规律下膨大分裂循环下去,这就是一个活细胞的真实情况。现代科学承认细胞遵循化学规律,承认生长、代谢、繁殖等生命活动属于化学变化,再进一步承认有电池在其中推动就可以了。化学变化就是电子转换问题,永远有电位(电池)就会永远有电子转换。电的作用使系统活起来。

我们生活在原子分子世界里,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可以把电子看成是高速旋转,也可以把电子看成是波动花样,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电子云包着原子核的物质变化,生命变化就是在这种正负电背景下的“阴阳”变化。

膜把两侧优化水隔离开,使五元液离子分布不均匀,这就形成了天然微电池,使化学变化永不停息,这是细胞活起来的根本原因。我们有电场、电位、电压、电池等不同概念,都具有驱动带电微粒运动的电动势。细胞膜上的电位存在就是“微电池”。

如果坚持生命是体的概念,如果拒不承认五元液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思维坚持自我,那就永远也理解不了生命的活。

小结:生命因电而活!这是生命科学的真理。

1.18 生命是这样起源的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天体生物学家克里斯.麦凯伊说,我们有“生物学标准模型”,“这是由DNA、氨基酸、蛋白质以及遗传密码组成的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所有生物体的共性,也是我们所知道的生命的基本框架。”不错,从今天的生物看,这似乎是共同的模型,这是把脑袋钻进细胞中去看的模型。必然碰到细胞核、基因组,纠缠在核酸与蛋白质分子的关系上,深陷“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只要以人为中心看生命必然会限制人的智慧。若善于转身360度,从膜两侧看细胞,生命起源问题将迎刃而解。

用生命的终极规律很容易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问题就是细胞共性及生命规律在最初的产生问题。因此,我们分两步来思考这个问题。第一步,细胞结构共性的产生;第二步,生命规律“活”的产生。我们要坚信自然世界的规律性是恒定的和统一的,要排除那些借助神灵智能的乱忽悠,要排除自我科学家们的概念瞎拼接。要相信,物理、化学、电子等基本运动规律在38亿年前存在,在38亿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不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38亿年前,地球表面变化剧烈,双亲性的类脂分子,在水中形成流动性液晶态双分子层膜,膜形成许多封闭性的小囊泡,囊泡大小形态由分子力的特性所决定。细胞封闭膜与肥皂泡有一定的相似性。外力冲击肥皂泡时,不会像西瓜那样裂成两半,而是分成两个较小的完整肥皂泡。当外力冲击两个肥皂泡相撞时,又会聚成一个大肥皂泡。细胞封闭膜在外力冲击下,不断进行着分裂和融合的变化。封闭膜内侧包裹的是“石头水”,外侧膜围绕的也是“石头水”。这种小囊泡在早期地球海洋中被外力振荡冲击下,做着“融合—分裂—融合—分裂……”的循环运动。这就是生命出现前的“机械性”细胞循环运动。因为是在外力推动下循环,我们说它不“自我”,认为它没有“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