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做人最吃得开
7228300000014

第14章 诚实守信是人生的通行证(1)

处世之本,在于诚信。为人处世,绝不能见利忘义,不讲信用。古人云:“君子以诚信为本,小人以趋利为务”。对于在社会上吃得开的人来说,绝不会把“利”放在“诚”之上,在诚与利发生冲突时,他们宁愿弃利而取诚。事实上,在选择了诚心之后,“利”也会接踵而至。诚信是一张人生的“通行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尊重和良好的合作,从而使自己畅行无阻,就必须好好运用这张通行证。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诚信这张通行证是非卖品,必须要用诚信才能换诚信。

1.诚信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许诺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千万不能轻易应允,而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去兑现。恪守信用,意味着人要对自己的承诺履行责任和义务,言必信,行必果。做人没有诚信,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郁离子》一书中记有如下一则故事:

济阳某商人过河船沉遇险,他拼命呼救,渔人划船相救。商人许诺:“你如救我,我付你100两金子。”渔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商人只给了渔人80两金子,渔人责商人言而无信,商人反责渔人贪婪。渔人无言走了。后来,这商人又乘船遇险,再次遇上渔人。前次救商人的渔人对旁人说:“他就是那个言而无信的人。”于是,众渔人停船不救,最后商人淹死在河中。

这就是轻诺寡信或言而无信带来的后果。

埃及商人奥斯曼则不同,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讲求信誉,并以信誉为自己的事业服务,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奥斯曼出生于埃及伊斯梅利亚城,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194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开罗大学,并获得了工学院学士学位,之后重新回到了伊斯梅利亚城。

奥斯曼想自谋出路,当一名建筑承包商,但他当时身无分文,只得在舅父的承包行里暂时栖身。1942年,他离开舅父,开始了实现自己成为建筑承包商的梦想,虽然当时手里仅有180埃镑。

奥斯曼相信事在人为,人应该改变环境,不能成为环境的奴隶。根据在舅父承包行时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他确立了自己的经营原则:“谋事以诚,平等相待,信誉为重。”

创业初期,奥斯曼不管业务大小、盈利多小,都积极争取。他第一次承包的是一个极小的项目,为一个杂货店老板设计一个铺面,合同金只有三埃镑。他没有拒绝这笔微不足道的买卖,仍是颇费苦心,毫不马虎。他设计的铺面满足了杂货店老板的心意,杂货店老板逢人便称赞奥斯曼,于是,奥斯曼的信誉与日俱增,他的承包业务也在不断扩大。

20世纪50年代后,海湾地区发现了大量石油,各国统治者相继加快了本国建设的步伐,他们需要扩建皇宫,修筑公路等等。这给了奥斯曼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他以创业者的远见,率领自己的团队开进了海湾地区。他面见沙特阿拉伯国王,陈述了自己的意图,并向国王保证:他将以低投标、高质量、讲信誉来承包工程。沙特阿拉伯国王答应了奥斯曼的请求。后来,工程完工时,奥斯曼请来沙特国王主持仪式,沙特国王对此深为满意。

奥斯曼讲究信誉,保证质量的为人处世方法和经营原则,使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随后几年,奥斯曼在科威特、约旦、苏丹、利比亚等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成为享誉中东地区的大建筑承包商。

奥斯曼讲究信誉的做法,在一定情况下会使自己吃亏,但是亏必有盈,吃亏给其事业长远的发展带来的是积极的意义。

1960年,奥斯曼承包了世界上著名的阿斯旺高坝工程。这个工程的地质构造复杂、气温高、机械老化等不利因素,给建筑者带来了重重困难。从所获利润来说,承包阿斯旺高坝工程还不如承包别的建筑,但奥斯曼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阿斯旺高坝工程第一期的合拢工程。然而,随后却发生了一件意料不到的事,让奥斯曼吃了大亏。

纳赛尔总统于1961年宣布国有化法令,私人大企业都被收归国有,奥斯曼公司在劫难逃。国有化后,奥斯曼公司每年只能收取利润的百分之四,奥斯曼本人的年薪仅为3.5万美元。这对奥斯曼和他的公司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奥斯曼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他委曲求全,毫不记恨,继续修建阿斯旺高坝。

纳赛尔总统看到了奥斯曼对阿斯旺高坝工程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于1964年授予他一级共和国勋章。奥斯曼保全了自己的形象与自己的处事原则,并且,他并没有白吃亏,1970年萨达特执政后,发还了被国有化的私人财产。奥斯曼公司影响扩大,参加了埃及许多大工程的单独承包。奥斯曼本人到1981年拥有4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驰名中东的亿万富豪。

奥斯曼讲究诚信的做人原则,不仅使他在商界获取了巨大成功,而且也使他在政界大放异彩。奥斯曼进入内阁后,成为萨达特总统的得力干将。1977年,奥斯曼的儿子和萨达特的女儿结成伉俪,奥斯曼与萨达特成为儿女亲家,来往更加密切。1981年,萨达特任命奥斯曼为主管人民发展事务的副总理,负责制定全国发展计划总纲要。同时,奥斯曼被民族民主党人民发展委员会选为主席。

奥斯曼讲求诚信,因而做事对人都是直言不讳。1981年,奥斯曼出版了《我的经历随笔》,书中直接指控了已故总统纳赛尔,抨击了纳赛尔执政期间的做法。这引起了纳赛尔亲信们的不满,埃及议会准备成立调查委员会,对奥斯曼进行调查。萨达特总统急忙会晤奥斯曼,商讨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风波,息事宁人,停止该书的发行,奥斯曼被迫辞去副总理职务。

穆巴拉克任总统后,鉴于奥斯曼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以及他拥有雄厚资金,仍让其担任民族民主党人民发展委员会主席。1984年,他当选为人民议会议员。

讲究诚信,使奥斯曼成为巨商,并因此而驰骋政坛,可以说,诚信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2.欺骗别人,最终骗的是自己

伪诈的人在本质上就是不老实,善于弄虚作假,巧于掩饰,使人无法窥见其庐山真面目。所以,这种人尽管有些时候能窃取一时名誉,使人信任,但最终却会将其信誉丧失殆尽,自食恶果。

很多人都还记得,曾经在小学课本中学过的《狼来了》的故事。

一个小孩在山上放羊,觉得无聊,便想了个恶作剧。他大声地喊“狼来了”,附近正在劳作的村民闻讯,跑到山上一看,发现小孩原来是在撒谎,批评了他几句就回去了。过了一会儿,那小孩又大声地喊“狼来了”,那些村民们听到叫喊,又带了棍棒赶来。村民又一次被骗了,他们气狠狠地训斥了小孩一顿又走了。小孩正玩得很开心,一只狼果真来了,小孩吓得大叫“狼来了”,可这一回村民们都变“聪明”了,听到叫喊,以为又是小孩在搞恶作剧,便低头继续劳动。晚上劳动完回家,可怎么不见小孩从山上下来,一些村民觉得纳闷,就上山去寻找,却只发现了一只鞋子和一摊鲜血。可怜的小孩真的被狼吃了。

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深刻的。它说明,欺骗别人的人,最终欺骗的只能是自己。然而,这样的故事并没使所有的人觉醒,一位朋友回忆大学生活时说道:

“上大学时,我有一次上街买衣服,来到一家门面挺漂亮的服装店,见门口一块黑板上写着一行大字“最后一天大甩卖”,便动了心,有意上前买一件上衣,一位同学见状拉住了我,低声说:‘这些宇已经写了好些天了,上星期我来逛街就开始最后一天大甩卖了,千万别上当。’

“我一听立即缩回了脚,似信非信地往店里看了看,店里一个顾客也没有,难道其他人没有看见这块黑板?衣服终究没买成。过了几天,我带着好奇,再次来到那家服装店。果然,那块写着‘最后一天大甩卖’的黑板仍然挂在门口。不过,来来往往的行人,却没有一个进店买衣服的”。

想靠欺骗的手段发一笔,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最终只能落空。但如果一个人讲诚信,讲信誉,也许他并不想去发什么财,但财富却会不请自来。

有一个小孩,其父亲生前是个生意人,但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运气糟透了,欠下一大笔债,在他临终时,对12岁的儿子说:“如果你有志气自立的话,要替爸爸还清债务,免得遭人唾骂。”刚刚12岁的儿子含泪点了点头。

按照法律规定,这个小孩完全可以不承担这笔债务。正当父亲的债权人追悔莫及的时候,小孩却一一上门拜访,并许下诺言,给他20年时间,他会还清父亲全部的债务。

20年!一生中有几个20年,小孩却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还一笔本不应自己承担的债务,这需要多大勇气呀!债权人没有几个对此抱有希望,但事已至此,也别无他法,只有听之任之了。于是小孩开始了他的还债生涯,到了27岁那年,他还清了所有债款,比预期的提前了5年!

小孩缩短了还债时间,原因很简单,一是自己许下的诺言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促使他不断朝着目标奋斗;二是随着自己不断兑现自己的诺言,债权人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比以前更加愿意与他合作了,而且,由于他的诚信名声在外,与他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因而钱也就越赚越多,这不仅使他提前还清了欠债,而且成了一名富有的商人。

小孩自己也许没意识到,这笔财富让他获益终生。由于他花了15年时间去还一笔本来不属于他承担的债务,他的信誉在生意圈子中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几乎没有人不愿意与他发生生意往来关系,结果使他成了一个富翁。

小孩在他一生以诚待人的过程中,虽然也碰到过受人欺诈的事情,但就在“商场如战场”、“无商不奸”这样一个生存环境里,信誉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财富。

3.言必信,行必果——做人要重情守信

古人云: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行则必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起自己威信的方法。

一般人都视诚信为立身之本,诚信在社会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古代许多大谋略家都把诚信当作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结果非常有效。

建安五年,曹操发兵东征。刘备被迫投奔袁绍,而关羽则为曹操捕获,拜为偏将军。曹操对关羽很尊重,以厚礼待之。后来,曹操发现关羽总是心神不宁,并没有久留的意思,于是对张辽说:“你去试着问问关羽,看他是否愿意留在这里。”

于是,张辽来到关羽的住处,询问他的意见。关羽叹息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厚爱,但我既已受到刘皇叔的知遇之恩,并起过共生死的誓愿,是不能背弃信义的。我总有一天要离开的。但在离开以前,对曹公一定要有所回报的。”

张辽转告了曹操,曹操敬重关羽的义气,并没有因此冷淡他。后来,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军颜良、文丑,并解了曹操的白马之围,曹操知道他肯定是要走了,于是,重重赏赐了关羽,而关羽却把曹操所有赏赐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包好留下,投奔正在袁绍军营里的刘备去了。曹操的部下要去追杀关羽,曹操说:“人,各有其主,不要去追他。”

后人对曹操的做法表示赞赏,认为他赏识关羽对刘备的忠,而成全关羽的义,具有帝王的气概和风度。在今人看来,曹操这样做,不过是借处理关羽事件,以显示其仁义罢了,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民,图谋霸业。但我们由此也可看出,即使是像曹操这样的枭雄,都不敢失去信义,可见信义对人际交往是多么重要啊!

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后,为了统治需要,提倡忠君思想,以此作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支柱。对待归降的将士,凡是背弃和戮杀旧主的,一律处死,凡放走旧主,使之逃跑,或为掩护旧主而积极抵抗的,反而以礼相待,并予重赏。

据历史记载:桑昆曾设计谋害成吉思汗,后来桑昆战败而出逃,他的儿子阔阔出盗走桑昆的坐骑,将桑昆丢弃在荒野之上,独自来向成吉思汗投降。成吉思汗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做我的部下?”于是杀死了阔阔出。

成吉思汗对待王汗却是另一番情形。王汗与成吉思汗奋战三天三夜,最后精疲力竭,准备投降。投降前,王汗对成吉思汗说:“请您让我的部下走得远些,这样的话,您让我死,我便死,赐我活,我就为您效劳。”成吉思汗说:“不肯背弃主人,而教部下逃命跑得远远的,一个人同我厮杀,这难道不是大丈夫作为吗?这样的人可以做我的助手。”其实,成吉思汗也同样不过是借其二人显忠劝义罢了。

以“信义”争取民心,这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天下之际,更是如此。

西门豹治邺时,将粮食储藏在民间,说好战争一旦爆发,以鼓为号,立即将粮食集中起来。魏文候不相信,于是西门豹登上城楼,下令击鼓。第一遍鼓响之后,百姓们有用肩背的,有用车装的,迅速把粮食集中起来。魏文候说:“算了,让他们回去吧!”,西门豹说:“在老百姓中建立信义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一旦欺骗了他们,以后就不能再取信于民了。现在燕国侵占了我国八个城市,我请求率军向北反击,以收复被侵占的城池。”于是,举兵讨伐燕军,收复失地后,凯旋而归。

信义,是君王的最大法宝。国家靠人民保护,人民靠信义保护。不讲信义,就无法使唤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所以,古代的君王,不欺骗天下之人;称霸天下的人,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臣民;善于持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亲人。不善于称王称霸,治国持家的人正好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于连自己的兄弟父子也要欺骗。上面不相信下面,下面也不相信上面,上下离心离德,最终导致失败。这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4.有才先有德——诚实做人路子宽

古人云“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道德、品德关系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做人的根本,所以,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几乎可以决定其事业的成败。在现代社会里德才的取舍上,目光短浅的管理者,常盯着才;而目光长远者,则更注重“德”。

小王到一家公司面试,他在一间空旷的会议室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过了一会,有个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的老者走了进来。小王站起来。那老者盯着小王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也不眨。正当小王不知所措的时候,老人一把抓住小王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谢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女儿可能早就没命了。”

“怎么回事呢?”小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上次,在友谊公园里,就是你把我失足落水的女儿从湖里救上来的啊!”老人肯定地说道。

小王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老者把自己错当成他女儿的救命恩人了,于是他赶忙解释:“老伯,您肯定认错人了!不是我救了您女儿!”

“是你,就是你,不会错的!”老人又一次肯定地回答。

小王面对这个感谢不已的老人,只能做些无谓的解释:“老伯,真的不是我!您说的那个公园我至今还没去过呢!”

听了这句话,老人松开了手,失望地望着小王:“难道我认错人了?”

小王安慰老伯:“老伯,别着急,慢慢找,一定会找到救您女儿的恩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