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做人最吃得开
7228300000021

第21章 做人要谦虚,锋芒太露惹人厌(4)

羊祜是成功的,上至一国之主,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他表示敬佩。羊祜的参佐们赞扬他德高而卑谦,位尊而端恭。虽然人世间像羊祜这样谦恭有礼,低调处世之人不在少数,但与此同时,那些锋芒毕露、做事张扬的人也不胜枚举,而这些人也往往因此受到挫折,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相信大家都曾读过《狮子和蚊子》这则寓言,讲的是狮子与蚊子间的一场大战,按能力说,蚊子与狮子无法比拟,但在实战中蚊子却胜利了。因为狮子没有办法捕到它,它却在狮子的眼睛、耳朵、鼻子上叮得到处都是“包”,最后让狮子把自己抓得头破血流,只得认输。蚊子有了战胜狮子的辉煌战绩,的确风光,但是它得意忘形了,吹着得胜的喇叭到处炫耀,一不小心,撞到了蜘蛛网上,成了蜘蛛的美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在有一些战绩之后,切不可得意忘形,否则乐极生悲,吃亏的事马上就来。

在蜀国的全盛时期,魏延也算是一员猛将,但在“五虎将”面前还算不了什么。经过东征西伐之后,“五虎将”相继死去,魏延就成了无人能敌的战将,他也因此有了值得骄傲的资本。此间,他不但被封为南郑侯,还被称为征西大将军。但魏延并不像诸葛亮那样,为蜀国大业鞠躬尽瘁,而是想自图霸业,因为他此时的心态已膨胀得不能自控,仿佛觉得他已经是天下第一高人,无人能与之匹敌了,于是他得意忘形起来。

诸葛亮死后,魏延原形毕露,欲图谋不轨,被马岱斩于马下。可怜魏延,本来他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了,却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虽东征西讨为国家出了大力,但后来辛劳功勋一笔抹煞,还得了个反叛的恶名,岂不可悲可叹!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住处世的姿态,就会断送自己长期以来博得的好名声,甚而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11.谦逊是大成者的处世之道

谦虚的人之所以受人喜爱,就是因为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重视别人的存在,时时处处尊重别人,体贴别人,很容易使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疑心冰消雪释。

列宾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宗教行列》、《临刑前拒绝忏悔》等,早已成为世界画廊里的珍品,而他本人却一直保存着低调做人、谦恭做事的良好品质。

一次,列宾收到一位文学家的来信,信上说:“你以自己杰出的作品,证明你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可列宾马上回信说:“我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人,你是知道的。可是,你却要把我送到一个宏伟的高台上去。假如我真的爬上了高台,你看见了这么渺小的人站得那样高,也会发笑的。”

谦虚的人之所以受人喜爱,就是因为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重视别人的存在,时时处处尊重别人,体贴别人,很容易使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疑心冰消雪释。

许光达是我军的高级将领,他1925年入党,1930年在贺龙领导的二军十七师任师长;1938年初由苏联回到了延安,先任抗大总校训练部长,后任抗大教育长;1950年5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初期,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但是许光达觉得许多比自己资历深、贡献大的同志才被授予上将军衔,自己受之有愧。于是,他给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写了一份申请书,要求降为上将军衔。结果,他的申请非但没有被批准,并且在评衔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连说:“不简单哪,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古来如此!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最后,中央军委的一致意见是,不批准许光达的降衔申请,仍然授予他大将军衔。许光达迫于组织纪律,接受了衔级,但最后坚持给自己降低了一级薪金待遇。

许光达将军也是战功卓著,但他更看重战友的功勋,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体现了大度谦虚的美德。像许光达这样,甘于低调面对荣誉和利益的人还有许多,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为我们为人处世做了很好的榜样。

为了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促进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1936年1月下旬,毛泽东指挥红军,兵分两路进行了东征和西征。在红一军团任教育科长的孙毅担任了东渡黄河部队的渡河司令。东征和西征结束后,部队在豫旺堡进行了整训。

有一次,彭德怀观看红一军团第一师组织的实弹演习。演习开始前,接到军委通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要给大家拍电影。演习过程中,斯诺背着摄像机不停地拍摄。

演习结束后,在军团部大院,斯诺坐在板凳上和彭德怀司令员聊天,他建议要为彭德怀和其他几位将领拍一张合影照片。

“哎哟!斯诺先生,这个照可拍不得呀,你要是把它送给蒋介石,他准会派飞机来炸我们的!”彭德怀对斯诺开玩笑说。

站在一旁的翻译黄华,立即把彭德怀的话翻译给斯诺听,斯诺站起来,拍着彭德怀的肩膀跷起大拇指连声说:“0K,OK,还能拿200万现大洋呢!”

两个人的对话,使在场的人都笑得喘不过气来。

后来,彭老总一挥手,招呼院子里几位干部,说:“走,就让他把我们的形象送给蒋介石吧!”

斯诺举起相机,拍下了一张6人合影照片。从左至右是: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红一师师长陈赓、红一军团教育科长孙毅和一方面军参谋长聂鹤亭。

当年10月,斯诺回到北平。他把采写的文章、拍摄的电影和照片,陆续发往英美各国报纸、电台,对于扩大中国工农红军的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

次年,斯诺的力作《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问世,上面所说的那张6人合影照片也被收在该书内。此书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光阴似箭,10年、20年、30年过去了,这本书在世界各国印刷几十次、发行上百万册,流传极广。但作者斯诺却未曾想到,由于他的笔误,竟把那幅6人合影照片上孙毅的名字写成了邓华。他这一误,转眼就是40多年。

直到1979年,孙毅的小外孙在翻看新出版的《西行漫记》时,发现那张照片上的“邓华”也留着小胡子,手拄棍子,便好奇地喊叫起来:“这好像是我姥爷呀”?

小外孙去问他妈妈,妈妈找三联书店,三联书店又派人去请80高龄的聂荣臻元帅辨认,聂帅毫不犹豫地说:“是胡子,那是孙胡子!”

事后,有记者问孙毅:“《西行漫记》问世多年,你为什么没有对斯诺的照片说明提出更正呢?”孙毅说:“我老汉是幸存者,是后死者,和死去的先烈比,我是只有从苦之劳,而乏建树之功,不必去计较那些。”显然,这才是一个大成者的做人处世之道。

12.骄矜者让人敬而远之

骄矜,是指一个人骄傲专横,傲慢无礼,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则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尚书》中说:骄傲、荒淫、矜持、自夸,必将以坏结果而结束。同样的看法,在《说苑·丛谈篇》中也有:富贵不与骄傲相约,但骄傲自然而然地随富贵出现了;骄傲和死亡并没有联系,但死亡也会随骄傲而来临。

一代圣君唐太宗对侍臣说:“天下太平了,骄傲奢侈之风就容易出现,骄傲奢侈则会招致危难。”唐代的杜审言,字必简,是杜甫的祖父。唐中宗时做修文馆学士,为人恃才自傲,曾对人说:“我的文章那么好,应该让屈原、宋玉来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让王羲之北面朝拜。”杜审言有些太自不量力了,所以常常被后世的人们所嘲笑。这样骄傲自夸,并不能使别人认为他的才能真的有那么大,而只能让人觉得他见识浅溥,狂妄自大。

《劝忍百箴》中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取其咎。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贵而自多。盖恶终之衅,出于骄夸;死亡之期,定于骄奢。先哲之言,如不听何!昔贾思伯倾身礼士,客怪其谦。答以四字,骄至便衰。斯言有味,噫,可不忍?!”

这段话意思是说: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够把守住。富贵却骄奢,只会自食苦果。国君对人傲慢则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则会失去领地。魏文候接受了田子方的教诲,不敢以富贵自高自大。骄傲自夸,是出现恶果的先兆;骄奢淫逸,注定要灭亡。人们如果不听先哲的话,后果将会怎样呢?贾思伯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客人不理解其谦虚的原因。贾思伯回答了四个字:骄至便衰。这句话让人回味无穷啊,怎么能不忍住自大的欲望呢?

确实是这样,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骄矜之气太盛,千罪百恶都产生于骄傲自大。骄横自大的人,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人。做领导的过于骄横,则不能很好地指挥下属;做下属的过于骄傲,则会不服从于领导;做儿子的过于骄矜,眼里就没有父母,自然不会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