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做人最吃得开
7228300000028

第28章 果断行事吃得开——拖泥带水难成事(2)

有人喜欢把重要的问题搁置一边,留待以后去解决,这实在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假如你染上了这种习性,就应赶紧下大力气去练习一种敏捷而有决断力的本事。无论当前的问题有多么严重,需要你瞻前顾后权衡利弊,你也不要一直沉浸在优柔寡断之中。假使你仍然心存一种凡事慢慢来的念头,你是注定要失败的。有志者,宁可让自己因果敢的决断而犯下一千次错误,也不要姑息自己,养成一种优柔寡断的习惯。

假如你能养成在最后一刻做出果断决定的习惯,你在做出决断时,就一定能运用最聪明的判断力。如果一旦你以为决定是可以伸缩的,不到最后一刻都是可以重新考虑的时候,你将永远无法养成准确可靠的判断力。相反,一旦你能毫不迟疑地做出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断绝一切后路时,当你对自己所做的任何一个不健全的判断感到痛苦不堪时,你对于自己所下的判断也一定会十分小心。这样,自然能使你的判断能力日趋进步。

4.做事情要敢闯敢干

做事必须有“闯”劲,“闯”意味着勇气和胆量。成功的把握总是相对的,失败的可能才是绝对的。当问题来临的时候,你越怕误事,往往就有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停留在空想阶段,一定要把想法快速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行之有效。

1992年初,李嘉诚从北京旋风般地飞往汕头,然后又急转深圳。5月1日,终于宣布成立第一家在内地注册的联营公司。这就是李嘉诚代表长实集团与中方合资成立的“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2亿港元,中方港方各持有一半股权。中方的两家合作伙伴是深圳市政府直属的深圳投资管理公司和国家计委下属的中国机电轻纺投资公司,港方股东有长实、和黄、怡和三家。

长和实业初步拟定了在内地投资的一系列计划,并使其成为长实系在内地的旗舰。在短短的时间里,李嘉诚就完成了如此繁杂的工作,不能不令人惊叹其决断力和办事的效率。

1992年8月6日,李嘉诚发布长实集团中期业绩报告,阐明了将其投资重点转移到内地的条件与方针。他指出:“中国未来之国民经济,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前景令人鼓舞。”

有记者问,长实最终会向内地投资多少。李嘉诚答道:“现阶段很难估计,因为很多因素在目前是很难预测的。若经济发展环境理想,最终在内地投资的资产值,可能会占本集团总资产值的25%。”应该说,25%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以1991年底长实资产总值750亿计算,日后该系对内地的投资将达190亿港元。

当然,李嘉诚并没有透露什么时候达到25%这个比例。李嘉诚素来一言九鼎,从不食言也从不爽约。如果没有十成的把握,他绝不会限定一个具体时间,否则,等于是给自己套上紧箍咒。他的一贯态度是凡事留有余地,认为这样才会争得主动。而一旦认为时机成熟,李嘉诚向内地的投资就会气势磅礴,势如长江,后来居上。

1992年10月5日,以和黄集团为核心的港方财团与中方财团深圳东鹏实业在北京签署了深圳盐田港发展合同。

在该发展项目中,中方财团深圳东鹏实业,拥有3成股权;港方财团包括和黄旗下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熊谷组公司等,共占7成股权,控股权在和黄集团。

深圳盐田港发展公司总投资额为50亿元人民币,目标是建成与香港货柜码头互补的世界级盐田货柜码头。工程分若干期完成,第一期拥有2个货柜泊位和4个杂货泊位,建成后将大大缓解香港货柜码头的压力。

但是,盐田港计划曾遭到马世民的竭力反对。他认为在内地搞货柜码头,等于是在抢香港的生意,自己打自己。对此,李嘉诚更具远见卓识。他说:“深港间的大鹏湾是天然的深水港,我们不抢先建盐田港,别的财团也会抢着去干,那时就成了我们与别人对打。”在珠海,和黄控得到了高栏深水港的发展权,这里将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面的出海通道。

从1992年秋起,广州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便与李嘉诚的长实、新鸿基地产以及香港多家中资港资银行,商谈合作兴建一幢73层高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楼面积30万平方米,以当年物价计需投资3.5亿美元。

现在,这幢全广州市最高的摩天大厦,已经在天河拔地而起,成为广州天河新城区的招牌建筑。正如一提起白天鹅宾馆,人们就联想到霍英东一样,一提到广州最高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人们就会想起李嘉诚。

1992年11月下旬,李嘉诚与胡应湘达成协议,合作发展广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工程广州至珠海段,总投资为96亿港元,长实与和黄共持控股权,其余股份由新鸿基地产及数家日资公司拥有。该项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依赖于征收费用,是一项投资大、风险大、见效慢的长线基础设施投资。

李嘉诚看好这段公路的广阔前景,他认为虽然慢,但回报长期而且稳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投资回报额会逐步提高。此外,修路也是造福积德的好事,何况能进一步提高声誉。

1992年6月,在上海,港沪发展有限公司与闸北区政府签署协议,以1.31亿美元租得火车站以南5.78公顷土地的使用权。

港沪发展由李嘉诚、郭鹤年、中国光大、香港鹏利等财团组成,该联营公司准备在租下的地盘上,建造达22万平方米的综合建筑群,估计需投入资金上百亿元人民币,全部工程于已1998年底完成。

李嘉诚在上海的另一项大手笔是海港工程,这是他1992年9月间在上海考察码头设施的结果。

11月23日,和黄集团及上海港务局,就合作经营的项目——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达成原则协议。据协议,和黄投资60亿元人民币,建设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国际深水港码头等项目。

这样,李嘉诚不仅在香港拥有货柜码头的半壁江山,还将在中国内地的货柜码头业坐大,成为亚洲首席私营货柜码头大王。

在亚洲称王,使李嘉诚牢牢掌握了主动权,这样一来,也使和黄集团在内地与香港的货柜码头互为犄角,兼顾统筹。

1992年9月初,在海南,长江实业、香港熊谷组、中信旗下的荣高贸易、台资大中华及海南省3家银行,共同组建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80亿港元发展洋浦自由港,其中长实占一成股权,投资约18亿港元。

1992年11月,长实集团与福州市政府签署协议,由长实投资35亿港元,参与福州旧城区三坊七巷的改造和重建工程,从1992年秋起,长实集团就在大西南选择投资基地,最后将目标确定为西南第一大都会重庆。

1993年,长实系三家公司投资8亿,对重庆市中区依仁巷,进行全面改造,建成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住楼群。

1994年3月,李嘉诚在重庆专设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参与该市康居工程建设。该工程分布在重庆市五区一县,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全部由港方投资并承建。第一期工程150万平方米,长实系投资10亿港元。土地由重庆市政府提供,房屋由市政府包销,利益按协议分配。

李嘉诚投资内地房地产,可谓驾轻就熟,一来房产是他赖以发展的最内行的核心产业,而且房产一般投资短,见效快;二来房产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康居工程,要名有名,要利有利,李嘉诚乐此不疲。

在北京,李嘉诚参与了多家酒店投资。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992年与郭鹤年联手获得王府井旧址发展权。

李嘉诚说过,内地的土地价格与起楼造价的比例往往是1:10,而在香港不少地段,这个比例正好倒过来。

中港合作的基础是互补互利,港方的优势是资金雄厚,中方则控有土地使用权、审批权。李嘉诚投资内地地产,就是充分利用了地区间的差别,充分挖掘了资金潜力。

另外,和黄还在内地各大城市,全面拓展电讯业务,成为内地移动电话及传呼台的最大合作伙伴。

投资内地,与投资海外一样,李嘉诚不投则已,一投就宛如一场席卷内地的旋风,而且势比长江,独领风骚,这是他在商战中的一贯作风。

能成大事的人,一般都能把自己定位在大胆的基础上,除了个别的例外情况,最胆小怕事的人往往是最不走运的人。幸运可能会使人产生勇气,反过来勇气也会帮助你得到好运。

5.出奇制胜,占领制高点

有人说:“凡事第一个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去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去做的人是蠢才。”但是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挤破头也改不了一窝蜂的本性。其实,想成功就应该出奇制胜,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经营事业,这才是成功最快捷方式。

从竞争来讲,商业、企业竞争与战争有着许多共同的特质,比如,都需要占领制高点。任何企业竞争,最终都表现为产品和市场的竞争。选准最新产品或冷门产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抢先营销,独占鳌头。这种经营方法,能使自己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是商人成功一贯手段。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一开始就立志于“率领时代新潮流”。一次偶然机会,井深大在日本广播公司看到一台美国造录音机,他便抢先买下了专利权,很快生产出日本第一批录音机。1952年,美国研制成功了“晶体管”,井深大立即飞往美国进一步考察,然后又果断地买下这项专利,回国数周后,便生产出公司第一批晶体管,销路大畅。井深大并未满足,当其他厂家也转向生产晶体管时,他又成功地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批“袖珍晶体管收音机”。就这样,索尼的新产品,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独占市场制高点。

美国的亨利·佛斯特,原是一名普通兽医。正当他失业在家,穷困潦倒之际,获得了科学家经常为实验用的老鼠带有细菌而大伤脑筋的信息,于是他立即培养无菌鼠,顿获巨利。他的发迹,也是独占鳌头的结果,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只是干了别人没有想到要干的事,而这又是社会所缺。”

1974年,以生产安全刀片著称于世的美国吉列公司,作出了一个“荒唐”的举动——推动面向女性的雏菊牌专用“刮毛刀”,结果一炮打响,畅销全美。此前销售额已达20亿美元的吉列公司,又发了一笔横财,是偶然,是巧合,还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统统不是。

吉列公司雏菊牌刮毛刀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周密的市场调查基础之上的标新立异。1973年,吉列公司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美国8360万30岁以上的妇女中,大约有6490万人为了保持自身美好的形象,要定期刮除腿毛和腋毛,这与她们的衣着趋向于较多的“暴露”有关系。

调查者还得到了这样的统计数据,即在这些妇女中,除了约有4000多万人使用电动刮胡刀和脱毛剂之外,另外有2000多万人主要是通过购买各种男用刮胡刀来美化自身形象,每年的总消费额高达7500万美元。这是个很大的数字,丝毫不亚于女性在其他化妆品上的支出。例如,美国妇女花在眉笔和眼影上的钱仅有6300万美元,染发剂5900万美元,染眉剂5500万美元。不言而喻,这些费用与刮胡刀的费用相比,还略逊一筹。无疑,这是一个极富诱惑力的潜在市场,谁能抢先发现它,开发它,谁就会大发利市。

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吉列公司在雏菊牌刮毛刀的设计和广告宣传上,也非常注重女性的特点。例如,刀架不采用男用刮胡刀通常使用的黑色和白色,而是选取色彩绚烂的彩色塑料以增加美感,把柄上还印压了一朵雏菊图案,更是增添了几分情趣。然后,再把柄由直线型改为弧型,以利于女性使用,并显示出女性刮毛刀的特点。广告宣传上则是着力强调安全,不伤玉腿。

这也是在调查中,广泛征求女性意见后而作出的决策,一言以蔽之,吉列公司决定生产女性刮毛刀并不是盲目的,它是在广泛市场调查基础上的标新立异。故此,吉列公司也在这一行动中独占鳌头,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太太口服液是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1992年12月18日公司成立,次年3月8日,首批产品在广东上市,这是我国第一个女性口服美容保健品。之后,在短短5年时间里,太太口服液从一个地区性新产品,发展到今天销售超过二百个城市的全国性品牌,甚至还出口到港澳、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区,从上市时的年营业额7000多万,跃升至今天的年销量近5亿人民币,成为中国美容保健口服液中的佼佼者。

太太口服液最初采自内地一个著名中医院验方,由中国医学院中医研究院监制。现代女性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工作和家庭更需付出双重操劳。长期的紧张生活,会造成身体内分泌失调,黄褐斑增生并伴有失眠、腰酸、月经不凋、痛经等反应,太太口服液采用了三种名贵中药精制而成,含天然PLA,其原理是从调理女性内分泌入手,滋补肝肾,活血通络,令肌肤柔美润泽,健康亮丽。

犹太人有句名言:“女人和嘴巴的生意最好做”。当年的太太口服液创业者萌生搞这个产品的念头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保健药品的要求会十分迫切,而市面上只有些适宜男性的壮阳健肾之类的口服液,于是刘广霞和她的同事们觉得女人是更需要关心的“半边天”,这个消费群体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主意定下以后,取个什么名字,才能让消费者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好感呢?名字想了不少,后来集中到这个理念:内地人习惯称妻子为“爱人”、“内人”、“老婆”,随着开放及受境外文化影响,视称妻子为“太太”更新潮、更文明、更尊重,这下正是捕捉了女性在开放文化后追求健美的心态,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影响,所以他们将这个定位在20-50岁女性,适用于“活血、去斑、养颜”的产品问世,正满足了她们做一个完美女人的要求。

在品牌经营方面,他们打破国内厂商的惯例,定下专业化的目标,以公开比较的方式,寻求国际4A广告公司合作,进行全国的市场推广。

“太太口服液”的广告片制作过程是非常严谨的,整个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消费者调查,以确保广告片达到预期的效果,每一阶段的调查都由专业的国际性市场研究公司执行,每一次消费者座谈会都分别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进行,以确保其代表性及准确性。

1994年,刘广霞曾以毛阿敏为主要广告模特;1995年,又以都市女性新生活为主题而创新了品牌;1996年度,刘广霞进一步挖掘“做女人真好”这个主题,刘广霞的广告词及电视广告画面由于精心策划,所以都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如1994年,精心策划的“三个太太”系列报纸广告在南方媒介推出,由于画面设计独特,新奇的广告主题先声夺人,在极短时间内取得广泛传媒面,迈出成功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