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费时数月,虽未像贾岛那样“苦吟”,但也沉吟几许,方觉基督教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与《圣经》中文学笔法的运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圣经》中对宗教思想信仰的阐发,对精神领袖入木三分的刻画,使读过它的人的灵魂受到洗礼,并留恋于这文学与宗教的神圣殿堂——《圣经》。
《圣经》出于卓越的先知之手,他们把古老的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传说、感悟与现实而浪漫的创作紧密地贯穿在一起,形成神与人合一的精神纽带。
在这条精神纽带的风景线上,每一个字眼,便是一个顿悟;每一个纽带,便是一个感叹;每一个异象,便是一个令人讶然的灯火阑珊处。
如果人生当真只有一次顿悟的话,那么《圣经》的文学、文学的《圣经》,就是值得我们去驻足、去顿悟的殿堂。
《圣经文学二十讲》是对推崇上帝、推崇耶稣的这部犹太教与基督教文学经典的神往追寻、求证。虽然,求证在希伯来人看来是多余的,在信基督的人看来也是多余的,但对许许多多的尚未涉足这一领地的读者来说,则是不可或缺的指归。
因此,我们在讲解《圣经》时,每每极尽“信(信实)、达(达意)、雅(雅致)”的旨趣,以期使读者能流连忘返于这人类精神及灵魂的源泉。
这不是朝拜,是回归,是分享人文企及神的感觉,是品味智慧出乎人的意表之间的得失成败,是对往日、今日和末日的万千气象的遐想。
最后,但愿这部“永远为人景仰的非凡的宗教性质的文学典范”,能成全你走近已然旷日持久的某种渴望与寄托的所在,并在那里得到愉悦的沉思。
古敏于2004年11月8日北京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