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圣经文学二十讲
7229100000009

第9章 神曲(2)

“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那么,这个耶和华其实就耶稣本人。

依此,《旧约》的某些历史事件、人物和事物本是基督和基督徒生活中相应成分的前兆(或范型)。于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横渡红海,便是基督受洗和一般洗礼的范型;摩西为治愈蛇咬之患而举起铜蛇(《民数记》21:4—9),就成了基督为拯救世人而进入耶路撒冷并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悲剧范型。因此,当我们认定耶稣既是“行走在海面上”的人时,也认定他也就是运行在水面上的灵,就不足为奇了。

6.不同凡响的造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和传说,但希伯来《圣经》中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竟与别的民族大相径庭,却又令人叹服不已。希伯来一基督教《圣经》所说的创世记,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创世记,富有不同凡响的造化。

毫无疑问,神话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历史如果没有神话部分,这个民族不过是一群木偶而已。从神话的内容,我们可据以了解初民的生活背景和人文反应。华人心目中的天上主宰,却不是创造天地人的盘古。这跟犹太人不同,犹太人认为创造世界的是耶和华,主宰世界的也是耶和华。华人的盘古,他的任务只在创造世界,而主宰世界的却是另一位被称为玉皇大帝的神。玉皇大帝是道教发明出来的,民间称他为“天老爷”或“老天爷”,他在天上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组织,由道教、佛教中各种奇形怪状的神灵担任文武百官。因为他的形象是人间大多数帝王的投射,所以他看起来永远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但这更证实它是初民的产物。

5000年前,西亚各族人民都流传着世界是用七天创造出来的故事,这其实是犹太人的说法。他们同样含混不清地把陆地、海洋、树木、花鸟以及男男女女的人类都说成是由不同的神创造的。事实上在所有民族当中,犹太人是第一个相信独一上帝之存在的。

不过,在开始的时候,那支后来发展成为犹太民族的闪族人也信奉多神,就像他们所有的邻近民族一样。他们早在犹太人之前无数年就开始这么做了。

然而,在《旧约》中可以找到的那些创世纪故事,是在摩西死后1000年才写出来的。那时犹太人已经接受了一神教的观念,认为是绝对确凿的事实。而对上帝存在的怀疑,则意味着流放或者死刑。

7.神看着是好的

现在你们可以理解,《圣经》的作者们在为希伯来人写下万物之始华章时,何以会把创世纪的巨大功绩描述为一个全能意志的灵机一动,完全归功于自己部族所信奉、他们称之为耶和华或者上天主宰的神。他们还说,神看一切都是好的。

下面要讲的就是神庙里的信徒所听到的创世记神话。

鸿蒙初判,地球在一片死寂和黑暗中漂浮穿行于太空。没有陆地,只有深深的海洋那浩森无垠的海水覆盖着日后辽阔帝国的版图。后来,耶和华他那寂寞的神灵运行在水面上,构思着宏伟的计划。然后,耶和华说:“要有光。”于是,黑暗中出现了黎明的第一道曙光。耶和华说:“这个,就叫做昼。”

不久,光明消退,一切又都复归黑暗。耶和华就说:“这个,就叫作夜。”然后,他就开始休息,就这样结束了第一天。

后来,耶和华说:“要有天。在水面上延展天穹,好让云和风有个去处。风要拂过海面。”事情果然是这样。于是日夜交替,结束了第二天。

后来,耶和华说:“水中要有地。”立刻,嶙峋的山峰湿漉漉地浮出海面,直插云霄,气势雄壮。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宽广的平原和谷地。耶和华又说:“土地要肥沃,要有产物种结籽的植物,开花结果的树木。”于是大地绿草如茵,林木葱郁,沉浸在晨曦的轻抚之中。随着清晨再次被黄昏替代,第三天的劳作结束了。

后来,耶和华说:“天上要繁星密布,好标识日月四季。白昼要太阳掌管,夜晚应是休息时间,只有宁静的月亮为穿越沙漠赶夜路的旅人指明通往宿营地的正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于是就结束了第四天。

后来,耶和华说:“水里要遍生鱼类,天上飞满鸟类。”于是他创造了巨鲸小鲤、鸵鸟麻雀,让它们在水中和陆地栖居、繁衍,尽享生命的恩赐。到了夜晚,疲倦的鸟儿把头钻进翅膀底下,鱼儿游到黑暗的深水之中。第五天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耶和华说:“这还不够,世界上还要遍布会爬、会用腿走路的动物。”于是他创造了母牛、老虎和其他直到今天仍为我们所知的走兽,以及很多现在早已从地球上消失的动物。完成这一切之后,耶和华从地里抓起一些土,按照自己的样子造了一个像,并给了它生命。他把这生灵叫做“活人”,这个“活人”被命名为亚当,并把他置于一切创造物之首。这样结束了第六天的劳作。耶和华对自己创造的一切都很满意,就在第七天休息了。

有一点必须认识到,即在耶和华看来,凡所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必须“各从其类”。这话印证了中国古人的训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创世记作者认为,惟有如此,他(神)“看着”才是“好的”。

对于神创造亚当,是《圣经》中极具精彩闪光的一笔。

8.人看着也是好的

饶有趣味的是,在《新约》里,马可也写了与《创世记》相呼应的问题。

为瘫子治病的基督穆里略[西班牙,1617—1682]这幅作品是17世纪西班牙绘画大师穆里略的组画《基督教徒的慈爱》中的一幅。画家以风俗画的手法刻画人物,但这些人的却传达出了一种崇高与圣洁的精神面貌。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实风格的描写与古典主义理想高度结合的典型特征。

(1)撒种的比喻

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对他们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就不结实;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生长大,结实有30倍的,有60倍的,有100倍的。”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2)用比喻的目的

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耶稣对他们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3)解释撒种的比喻

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旦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圳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30倍的,有60倍的,有100倍的。”

(4)平静风和海

在第四节末尾,耶稣俨然成了神人:

当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到海那边去吧。”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叫醒了他,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大大地平静了。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他们就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

至此,《创世记》中的耶和华的不同凡响的造化,在实际生活中由耶稣得到了让人眼见为实的印证。由此可见,《圣经》的作者,是位浪漫的超现实主义大家。

9.“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

福音书中还大量记录了耶稣治病救人的故事,其中充满了神迹。可以肯定,他有很高的医道,甚至能够治愈许多疑难杂症,从而被认为有驱魔除邪的本领,极大地提高了他传道的声誉。许多信徒最初就是为了治病才追随他的。根据今天人体科学研究的进展,我们不妨大胆地作一推测,或许耶稣经过特殊的修持和锻炼(类似我国的内功和印度的瑜珈术),具有相当的特异功能,从而具有救死扶伤的本领。福音书中的许多情节,与今天一些特异功能研究的实例,多有相吻合之处。

当时,许多犹太教徒热切盼望的是民族英雄、政治领袖,如同大卫一样的救世主的出现,耶稣却拒绝成为政治上的弥赛亚,而自命为精神上的弥赛亚。他要建立的并不是地上的、强盛的犹太国家,而是上帝的天国。

耶稣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生活,恐怕不仅缺少温暖,而且可能更多的是歧视与压抑。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耶稣,曾把注意力和全部身心都投注于倾听犹太会堂的诵经宣道之中。我们从福音书的许多章节中可以看到青年耶稣对于传统家庭秩序的不满和愤慨之情。他反复地讲,父母迫害儿女,儿女们应起而反抗父母;兄弟姐妹之问无手足之情可言,有的只是互相出卖。他断言,一个人最危险的敌人就是他自己家里的人。他说,先知在自己的家乡是从来得不到欢迎的。事实上,每当他在家乡布道和显示神迹的时候,乡亲们都惊叹道:“这不就是木匠约瑟的儿子吗?”他们心中的潜台词也许会是:“这不就是那个私生子吗?”

耶稣也宣称:“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和母亲了。”(见《马可福音》3:33-15)在故乡布道的耶稣好像并不想带给这世界和平,他带来的只是刀剑,是来让儿子反抗父亲、女儿反抗母亲、媳妇反抗公婆的。这与整部《新约》中塑造的那个宽厚、仁爱的耶稣判若两人,表现了一种极大的激奋心情与复仇心理。这种精神状态对于耶稣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然而,这正是神人都难以克服的矛盾之处。耶和华同样也对人类持有一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态度,除了他认为“看来是好的”。

由耶和华看来是好的,作为人的耶稣看来也是好的。《圣经》虽然在创世记的问题上有着神人合为一的创造,但这并影响耶和华与耶稣的创造价值。无论是从神还是从人的角度,他们自身的魅力,已让作者们赋予了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