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须依靠的9种人
7229500000019

第19章 外交官:有公关谈判能力的人(3)

世界上最高明的外交专家之一当属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基辛格是一位出生于德国南部农村的犹太人后裔,犹太人和欧洲人的传统观念对他的思维方式和交际模式都有着重大影响,形成了他那独特的思想与交际风格。他的交际哲学和交际策略被称为“基辛格法则”。

基辛格说话、做事都非常严谨,尤其在同那些难缠的新闻记者打交道时,他表现得尤其慎重。面对新闻记者们提出的那些尖锐棘手的问题,他或者故意装糊涂,或者插科打诨,令一心想从他嘴里弄出点有价值的新闻记者们徒呼无奈。

在中东问题的外交斡旋中,基辛格采取的就是梅特涅的做法:他对埃及总统萨达特说一套,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说一套,对沙特阿拉伯国王费萨尔说的又是另一套,而对伊朗国王倒是说了一半真话。由于他掌握了心理学的一般技巧,确信他们之间互不信任,绝不会交换他们了解掌握的秘密情况,这样一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基辛格在中东地区便可以左右逢源了。

但是私下里,基辛格并不打算就阿拉伯石油生产国所关心的石油价格问题制定某项政策,他满脑子想的是怎样能使巴列维国王统治的伊朗成为一个能与前苏联对峙的强大军事堡垒,以保证整个中东产油区的交通要道——霍尔木兹海峡畅通无阻。1971年以后,基辛格曾多次会见伊朗国王,向国王保证,在建设伊朗陆海空军的过程中,国王可以向美国要求提供一切必要的先进武器。伊朗国王非常理解基辛格的意图,他在购买美国最新式武器方面的胃口越来越大,以至于根本就不考虑价格问题。伊朗不再有足够的钱来购买如此昂贵的武器了,然而,石油禁运和石油市场紧张使国王有了解决这个恼人问题的可能,只需要提高每桶石油的价格就行。国王将用这种办法重振伊朗的财政,从而可以继续向美国订购武器。在这个问题上,基辛格和伊朗国王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在中东地区,基辛格依靠的另一个支柱是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对美国的依赖并不表现在军事方面,而在财政方面。基辛格要求沙特给美国以经常性的支持,大量购买美国的债券。正是出于这种目的,他与沙特阿拉伯国王费萨尔举行了谈判。费萨尔向基辛格提出,他准备继续支持作为目前各海湾国家唯一的储备货币的美元。但是,如果石油市场受到反复冲击,沙特阿拉伯将难以做到这一点。因此,他强烈要求基辛格对伊朗国王施加压力,制止他在石油提价问题上不时地采取“鲁莽行动”。

两星期后,基辛格乘专机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马上会见了巴列维国王。他们讨论了该地区的军事形势以及向伊朗军队提供新式武器装备问题,但是只字未提石油。当伊朗国王顺便提出,在未来的几个月中需要通过石油提价获得更多的石油收入时,基辛格表示同意。

不久以后,沙特国王费萨尔收到一份由伊朗国王亲自提供的关于美伊两国会谈的谈判纪要,费萨尔国王对纪要的内容简直感到难以置信。于是,他认真琢磨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伊朗国王的野心、中东地区的经济军事力量的平衡势态,以及有关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前途问题。

一个月之后,当基辛格再次来到沙特时,中东石油价格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已连续几次上涨。沙特阿拉伯国王弄不清楚基辛格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甚至连他的发展脉络也没摸清,后来费萨尔才明白基辛格在玩弄两面手法。他强烈要求美国公布反对伊朗国王破坏石油输出国内部协调一致的公约,制止伊朗实施的威胁整个中东地区稳定的石油政策。然而,美国拒绝了这一谈判建议。这就是闻名的“基辛格法则”效应。

有很强的公共谈判能力

合作要谈判,解决矛盾要谈判,赔偿损失更要谈判。

知己知彼是前提,以退为进是策略,出其不意是战术,各个击破是目的。

处理纠纷非久经沙场不可,公关谈判非炉火纯青不可。

谈判概述

1.什么是谈判

先说一个例子:两个孩子为了分吃一块苹果馅饼而争了起来,两个人都坚持要切一块大的给自己,结果他们始终分不好。于是母亲建议他们,由一个人先切,另一个先拿自己想要的一块,两个人似乎觉得这样很公平。他们接受了,并感到自己得到了公平的待遇。什么是谈判?谈判是彼此间有利害关系的双方或几方为寻求一致而进行洽谈、协商的一种行为。

公关谈判是一种特殊的谈判,它的目的是协调而不是压倒对方,它要求公关人员既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原则,又不树敌,令双方满意。这就需要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机智。

现代社会日益复杂,多种矛盾层出不穷。当组织与公众发生误解、摩擦和争端时,为了协调关系、平息争端,继续得到公众的合作与支持,就需要进行谈判。要胜任谈判的工作,就要有一定的论辩能力和谈判能力。

谈判能力主要表现在:沉着冷静,头脑清醒。要有“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气概;随机应变、巧妙运筹的技巧;诚实热情、和蔼可亲的态度及幽默干练、能言善辩的口才。有了较高的论辩谈判能力,不仅能在谈判中应付自如,消除误解,获得成功,还能回击个别人的挑衅,维护自己和组织的尊严。

我国作家高晓声访问美国,有个记者在会上提出了挑衅性的问题:“‘文化革命’,作家被扣上帽子,赶到农村,才出现这么多作品。请问,‘文化革命’好不好?”高晓声立即反问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财富,赢得了声誉。那么,请您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好不好?”使得那记者无言答对,作茧自缚。

公共关系谈判是一种“赢—赢”式谈判,而非“赢—输”式谈判。当组织与公众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双方就要谈判协商。而公共关系的宗旨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所以谈判双方难以进入高度的利害冲突状态,往往以合作为主。合作的结果又使双方同时成为赢家。

2.谈判在公关工作中的作用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当组织与公众发生误解、摩擦时,公关人员就应担负起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平息争端的责任。公关人员要通过与公众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取得公众谅解,排除外部环境对组织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作为协调关系的基本手段——谈判,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利害关系人”的概念。认为一个组织的利害关系人是组织在实现其目标时能够影响组织或受组织影响的任何集团或个人,从而使公关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一大工作内容就是要处理好组织与其利害关系人的关系。当组织与其利害关系人发生争端或明确地存在着将要发生事端的迹象时,公关人员就要应用谈判的艺术,与利害关系人达成谅解,缔结协议。

谈判的准备工作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谈判前的准备无非就是两个方面,“知己”和“知彼”。

所谓“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在谈判中的相对位置,如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舆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的竞争能力等。

所谓“知彼”,就是调查对方的各种情况。具体来讲,谈判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确定目标

任何谈判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富有经验的公关人员常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乐于达成的目标在必要时可以放弃;立意达成的目标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放弃;非要达成的目标则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

2.收集资料

即收集与谈判主题有关的背景资料。背景资料收集得越丰富,越能避免在谈判中受对手的误导,而对自己所要求的条件或自己所提供的条件越有信心。

3.评估自己的实力

要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实力。高估自己,易于轻敌;低估自己,又易于信心不足。

4.调查谈判对手的情况

通过正当的途径了解对手的情况。

5.制定谈判策略

确定是进攻性谈判还是防御性谈判,从而决定采取何种策略。

6.确定议程

谈判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很有讲究。什么时候正式谈判呢?一般是在准备充分、信心十足、谈判人员情绪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谈判。在谈判地点的选择方面,双方几乎都希望在自己的根据地进行谈判,占地利的优势。所以,一些谈判总是选择在一个中立的地点进行。地点一经确定,就要进行布置并安排谈判所必需的各种设备,如电话、复印机、电脑、摄影机、文具、纸张、打字机等等。

另外,参加谈判的人员也要做好准备。谈判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较量,也是口才、风度的较量,谈判者要掌握说服对方的艺术,事前进行演练等。

谈判的程序

整个谈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为7个环节。

1.开局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正式谈判创造良好的谈判气氛,谈判场地的气氛是紧张还是缓和,是冷淡还是热闹,对谈判结果的影响很大,我们常常看见一些国家首脑会晤时,他们总是先说一些诙谐、幽默的话,甚至开开玩笑,主要是为了建立和谐轻松的会谈气氛。

2.概括阶段

此阶段双方各自说出自己的基本想法、意图和目的。概说时要简明扼要,态度要友好和善。

3.明示阶段

在此阶段,谈判双方会各自向对方提出不同意见。一般而言,谈判双方包含四种主要问题,即自己所示、对方所求、彼此互相之求,以及外表看不出的内蕴需求。为达成协议,双方应心平气和地就这些问题讨论下去。

4.交锋阶段

谈判的对立状态在这个阶段才渐渐明朗,谈判双方都列举事实与数据,希望对方理解并能接受自己的要求,而对方也会用事例来反驳你,从而坚定自己的立场。

5.妥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