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积极人生的思考
7230300000035

第35章 口才是成功必备的素质(2)

“有!”李江这次倒是回答得很干脆。

“谈谈你的看法!”

李江开始把他考察到的情况娓娓道来:“我了解到,该用户之所以不用我们厂的产品,主要是已答应进另一乡镇建材厂的产品。”

“竟有这回事?”

“嗯。不过,我们的产品应该比乡镇企业的产品有优势,价格公道、质量好,在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对,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是无法和我们相比的。”经理打断了李江的汇报。

“所以说,我们肯定能变不利为有利,最重要的是,当地的建筑公司,多年来只认我们公司生产的建材,我们可以直接到每个乡镇去走访,在每一个乡镇找个代理商即可。”

“小李你想得真周到,不但找到了症结,还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是厂里的职工都像你这样认真负责就好了。”

“经理太过奖了,能为公司分忧,是我们应尽的职责。经理你工作忙,我就不多打搅了,再见!”

不久,李江就被调到了销售科,专搞产品推销。该公司的建材销量,比历年来都高。李江也越来越被重视了。

所以,在向上司汇报时,你的说话水平决定了你的业绩。会说话,将会提升你的业绩,上司将会重用你、欣赏你,你的升职机会也会随之而来。

语言是改变人生的工具

人类生活到现在,口才已经成为影响一个人生活及事业优劣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与人们接触时所说的话,都会被他人做为估定价值的标准。口才好,说话完整流利,往往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受人们尊敬,并产生崇拜心理。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和密切,因此,社交往来就变得不可缺少。由于人们互相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表达能力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了。

人类生活到现在,口才已经成为影响一个人生活及事业优劣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与人们接触时所说的话,都会被他人做为估定价值的标准。口才好,说话完整流利,往往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受人们尊敬,并产生崇拜心理。有才干却没有口才,虽然也可能达到成功的目的,但是,有了才干又有口才的人,他的成功希望会更大、更辉煌。同时你的才干还可以从言语谈吐中更加充分地表露出来,能够使别人更深一层地了解你,并且由此产生对你的信任。这样,别人才敢托付重任给你。一个有学问而没有口才的人在和人接触时,会显得有点难于应付,感到拘谨,同时在无形中影响自己富有学问的形象,从而失去应有的收获。现在社会上许多大学生或有才之士屈才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自己缺乏口才,不能使自己的才干充分展现出来。往往有许多人在繁忙的人事接触中,觉得别人在说话时,自己竟好像受到了威胁。也许别人的说话太圆滑多变,太富于煽动性,使你木讷结舌了。例如一个滔滔不绝的说话者,他的每一句话均能打动人们的心弦,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可以影响到周围空气的松弛与紧张,这种具有口才能力的人,是最值得人们羡慕的。

一个人若不具备较良好的口才,一旦走上社会,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就很难在事业上、爱情上、生活上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效果。就好比鸟儿失去了羽翼,发挥不了本身应有的技能,失去了生活在空中的基本条件。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场合需要我们说上几句适当的话。很可能这几句适当的话,就能够帮我们很大的忙,甚至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我们如果极有口才,对于生活、工作、事业、爱情都有很大益处,甚至会出现奇迹。

如今,社会处在改革的时代,使我们更需要杰出的口才。改革是除旧布新的新旧两种势力的较量,哪里有改革,哪里势必少不了论战和诘辩。在真理与谬误的短兵相接中,纵使你满腹经纶,但如果你是“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就无法驳倒谬论、赢得群众。在历史上,康有为在光绪皇帝召集清五大臣问对时,力陈己见,驳斥了荣禄、李鸿章等人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谬说,促成了“戊戌变法”的改革之举,他也成了“百日维新”的领袖。变法失败后,革命派领袖孙中山在其环球旅行中,每到一地都发表演说,倡导革命,批驳保皇派改良理论,人们都亲热地称他为“孙大炮”,因为他的鼓动之词犹如密集的炮火,具有慑人的威力。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同样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者,其中也有口才非凡者,他们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鸣锣开道,加速着改革的步伐。由此可见,口才不佳,寸步难行;能言善讲,就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

一个会说话的人,可以完整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很完整、很动听,并使别人很乐意接受。有时候还可以立刻从问答中得知对方的意图,而且能从对方的谈话中得到启发,增加对对方的了解,从而使双方建立起良好的友谊。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不会说话的人因说话不连贯、断断续续,站着或坐着都不自在,自己总感到非常别扭,甚至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他们很难完整、清楚地用言语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往往使对方很费神,不能清楚明确地了解他的意思,同时又不能使人信服地接受。由于不会说话,口才能力差,说起话来又吞吞吐吐,从而造成了交流上的困难,对事业、爱情、生活、交际带来或造成不少阻碍,抑制了个人的发展。

例如有的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专业课考试成绩大多良好,但参加实习的第一节试教课,面对讲台桌老是抬不起头,辛辛苦苦备好的一节课,不到半小时就讲完了,使自己陷于尴尬的窘境之中。有的人说话不得体,也会引起很多笑话。有个傻姑娘的大姐结婚,母亲对傻姑娘说:“今日是喜日,要说吉利话。”她答应说:“出嫁又不是出殡,还能不说吉利话。”然后她一声不吭地坐着,母亲暗暗庆幸。在散席时,她却讲:“我今天没有讲半句不吉利的话,以后大姐生儿子不顺利,不要来怪我!”当然,这是极个别的人。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不得体的大有人在。如有人在厕所门口相遇,也招呼“你吃过了”,岂不叫人难堪。

会说话的人,遇到有事情和别人接触,或有事情需要跟别人合作的时候,总会很顺利地把事情办成功。而不会说话的人,却常常碰壁。口才流利的人,会使人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的意图,而不会说话的人,却经常使人发生误解。

因此,口才是一门学问。只有掌握了它,才能遇事应付自如,事业成功,爱情美满。

人类生活的要素,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满足,如衣食住行;另一方面是精神生活的安慰,如思想、意念、情感等等。思想的表达、情感的发泄、意念的满足,都是精神生活的目的。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普遍只注意物质生活,而把精神生活抛弃不理。在过去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人们普遍难于从精神方面得到享受。而在现在的条件下,在现代化社会环境里,对于精神方面的满足,必须迅速地给予重视,并应立即纠正以往各种不良的观念,弥补我们精神上的空虚、饥渴,充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精神需要,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生活的发展。

满足精神生活,同满足物质生活一样的重要,甚至在某一种境地中犹有过之。尤其是表达思想、满足意念、传达情感的语言,更是成为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事情。当一个人无法表达他的意思,满足他的意念,发泄他的情感时,他所受到的痛苦、折磨,一定是非常巨大的。比如,一个人正和一群人谈得十分起劲的时候,突然之间他的声音嘶哑了,他无法继续说话和发言,他感受到的将是痛苦与窘迫。因此,思想的表达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人类社会的生活,已经发展到了群居而不能孤独生活的境地中,语言和口才的作用,更使其缺一不可。无论你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总不可能避免跟他人的交往,那么,就不得不依靠说来作为有效的媒介。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口才,是能够体现出这个人的力量程度的。古今中外无数著名的政治家,往往又是出色的演说家。他们总是运用自己的口才打动听众,从而在政治上获得成功。美国著名政治家林肯就是一例。他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这句话,成为了大多数演讲者的座右铭。它说明演讲者必须实事求是,不要哗众取宠,把自己装成一个万能博士。只有实事求是,你才能取信于你的宣传对象,使他们接受你的思想、观点。现在,有的人信奉什么“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些人对他人持一种不信任态度,说话时闪烁其词,同时他们在讲自己所知时,故弄玄虚;表明心意时,扭捏作态;谈己之长时,夸张事实;道己所短时,躲躲闪闪。这样的谈话,只能给听者留下浮夸虚假的感觉,不利于互相了解和进行感情上的交流。

每个人的见解、主张,都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的,但是不良的习惯却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想通了,当你遇到与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一方面就不会太过心急地要求别人立刻同意你的想法,会理解、同情对方,容许别人更多地考虑。另一方面也不会因别人意见一时和自己的不同,就说什么“话不投机半句多”,与其断绝交往。如果你很礼貌又很谦虚地听别人不同的见解、主张,久而久之你就会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沟通。通过沟通消除矛盾、加深了解,通过沟通拉近距离、产生友谊。

会说才能打天下

说话,即口头的语言交际,不但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是人类数十万年来得以繁衍生息、生存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个人能否干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愿望,不仅需要才学、技艺,更需要好口才,会说话既是一种技艺,同时也是打天下的本领。

一个人能否干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愿望,不仅需要才学、技艺,更需要好口才,会说话既是一种技艺,同时也是打天下的本领。古代希腊有位著名的寓言大师叫伊索,相传他年轻时在某贵族家当过奴仆。有一次,主人设宴,来者多是哲学家,主人令伊索备办最好的酒菜待客,伊索却专门收集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个舌头宴。开餐时,主人大吃一惊,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答道:“您吩咐我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而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宴不就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了,个个发出赞赏的笑声。主人吩咐伊索说:“那我明天要再办一次酒席,菜要最坏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大发雷霆,斥问伊索缘由,伊索不慌不忙地回答:“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中出来的吗?舌头不仅是最好的东西,同时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虽然恼羞不已,但也无话可驳。

这则关于伊索的故事,虽然其真实性我们难以考证,但它所揭示的道理却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说话对人类来说具有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

说话,即口头的语言交际,不但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是人类数十万年来得以繁衍生息、生存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人类发展已经步入21世纪的今天,科技与信息革命掀起的新浪潮正汹涌澎湃、巨浪滔天,说话不仅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人们事业成败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说话的水平和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

可以打一个比较通俗的比喻,在现代社会里,人离不开说话犹如鱼离不开水。

国外有位名叫亚诺·本奈的小说家曾说:“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此话说得颇有道理。何故?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于自己身边的人就会发现,谈吐的缺陷往往可能导致个人事业的不幸或损及所服务机构的荣誉与利益,可能导致父子不和、夫妻离异乃至国际关系的紧张恶化。一个人的谈吐如何,往往决定是否愿意聘请他工作、与之交往或是否愿意投他信任一票及与之发生商业关系。

一个人如果谈吐有障碍或者表达能力不强,则会被人低估他的能力、被人散播残酷无情的谎言,甚至还会被人扭曲形象。一个人即使思想如星星般光耀生辉,即使勤奋得如一头老黄牛,即使知识渊博得像一本百科全书,但若缺乏良好的谈吐能力,成功的机遇也会比其他人要少得多,往往难以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我国古代的“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误国”之说道出了说话的举足轻重之功。据《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揭竿而起时,就是用演说发动群众的,他号召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这番话的“煽动”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拉开了序幕。陈胜的故事,深刻诠释了“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的寓意,对鼓动人心、治国安邦重要之至。

在古希腊、古罗马,人的说话能力倍受重视,演说雄辩之风更是盛行。在当时的罗马,聆听演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级享受,演说家比文学家占有更光辉的地位,论辩术则成为了一切高尚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和装饰品。那时的人们宁愿将时间花在演讲、听辩论上,也不愿去听音乐、看比赛,更为有趣的是,许多哲学家同时又是演说家,他们对演说、雄辩与社交的关系都有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到公元前4世纪,在雅典更是涌现了安提芬、伊索克拉底,德摩西尼等著名的“十大演讲家”。西方社会这种充分重视人的说话能力、充分重视人的演讲与雄辩能力的良好习惯,一直发扬光大,流传至今。其典型体现是,许多国家的首脑竞选,竞选演说往往是决定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