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梅朝荣品诸葛亮
7232400000013

第13章

他们做官之路前途无“亮”,而有人却是游刃有余。李鸿章有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其实,做官也有做官的诀窍,也需要“修炼”。掌握了官诀,就能仕途畅达,官运亨通;否则不但不能升官,反而可能丢官、掉脑袋。清代官吏“修炼”出不少官诀,这些官诀对于清代的吏治官风起过非常恶劣的腐蚀作用。

同僚间勾心斗角,上司喜怒无常,政敌互相倾轧,政局变幻莫测,都是官场上常见的现象。因此,久历官场的人便揣摩出了圆滑模棱、以时趋避的做官诀窍。靠此便可以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从而顺利地做官升官。官场上的普遍观念是:圆滑是明智,刚正是狂愚。

身历咸丰、同治、道光三朝的显宦王文韶是精于圆滑趋避之术的典型。王文韶曾在地方上做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在朝廷做过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可谓官运极佳。他做官的诀窍就是遇事圆滑模棱,明于趋避,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因其圆滑模棱至极,所以被人讥为“琉璃球”、“琉璃蛋”、“油浸枇杷核子”。

王文韶圆滑的一个具体表现是遇到重要问题需要表态时,推三躲四,装聋作哑。李伯元《南亭笔记》讲到一件事:王文韶入军机后“耳聋愈甚”,一日,两大臣争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问王意如何,王不知所云,只得莞尔而笑。西太后再三追问,王仍笑。西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蛋!”王仍笑如前。王文韶的耳聋半真半假,他常以假聋作为躲事避风头的手段。

明代的袁宏道二十多岁时在吴县做过一段时间的县令,初尝冠带滋味,痛苦不堪。他说:“作吴令,无复人理,几不知有昏朝寒暑矣。何也,钱谷多如牛毛,人情茫如风影,过客积如蚊虫,官长尊如阎罗。以故七尺之躯,疲于奔命;十围之腰,绵于弱柳。”又说:“迎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官场如此险恶庸俗,一个疏放惯了的人要在其中适应下来,岂能不扭曲了自己?

中国古代有一个叫裴矩的人,在隋朝做官时是个著名的佞臣,但归顺唐朝后却成了刚直不阿的诤臣。元朝名相拜统解释了这种前后不一的奇怪现象:“盂圆则圆,盂方则方”。意即:隋炀帝杨广是个圆盘子,裴矩当然就是个八面玲珑的谀臣;而唐王李世民是个方盘,裴矩当然也就成了个忠直敢谏、有棱有角的诤臣。有道是:“君明臣直”;“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善于听真话的管理者周围就必然有敢说真话、敢道真情的部属,喜欢听假话的管理者也必然被说假话的“马屁精”所迷惑。管理者是否愿意听真话,实际上是一种导向,如果愿听,对讲话者就是一种肯定与鼓励,讲真话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讲假话的人自然就会收敛。管理者应该使人相信自己是真心实意想听到真话、实话,包括直言不讳的批评意见,这是听到真话的重要前提。

对汉高祖刘邦多少都会有些了解,可刘邦是个什么人呢?他不过只是市井无赖出身,挺会说大话,却没什么看家本领,很难说有什么雄才大略。要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论“临阵对敌,战必胜、攻必取”,他不如韩信;论“经世治国,理政安民”,他也不如萧何。可是刘邦“不善将兵、却善将将”,他能网罗这样的人才为己所用,最终一统天下,开创了两汉四百年基业。在楚汉相争的险峻形势下,刘邦对自己的下属充分信任,从来不横加掣肘;哪怕面对部下对自己权威的偶尔挑战,也不惜假装糊涂。而且在用人上,刘邦也不求全责备。他的重要谋士陈平,口碑一向不佳,常被人指责有生活作风问题,刘邦对此问题却装聋作哑,并不深究。在这种小事上的“糊涂”,换取的则是下属对他肝脑涂地的更大回报。

相比之下,诸葛亮似乎还不如刘邦高明。诸葛亮对下属的信任程度明显不如刘邦,对很多人都有成见;就算把重任交给他们,自己也觉得不放心。例如像魏延这样的猛将,就因为被诸葛亮认定脑后有“反骨”,所以自始至终都受到诸葛亮的猜忌,在孔明麾下常不得志。直至孔明将死,也要预伏锦囊计,必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关羽狂傲不羁,重士卒而轻大夫,又和刘备是把兄弟,诸葛亮招惹不起,于是他就想到表面奉承,背后报复,让关羽守华容道见其一斑。

他的哥哥诸葛谨讨要荆州,诸葛亮和刘备俩人演戏。刘备吞并西川后,孙权派诸葛谨到成都向刘备要荆州,张昭出谋告诉诸葛谨哭诉全家老小已被孙权监禁,要诸葛亮念兄弟情救他哥哥一家。诸葛亮一见他哥哥,就明白了他来的目的。于是一面对诸葛谨满口答应:“哥哥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让主公还荆州”。然后带着诸葛谨去见刘备,说明来意,刘备不答应,诸葛亮再三哭拜与地,刘备勉强答应。这时候诸葛亮假意又让刘备写信给关羽交代归还地盘之事,刘备也明白诸葛亮什么意思。并嘱咐诸葛谨:“子瑜到彼,须用善言求吾弟,吾弟性如烈火,吾尚惧之,切宜仔细。”

诸葛谨拿着书信到荆州见到关羽,关羽看到书信后也明白刘备与诸葛亮的意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把诸葛谨挡了回来。诸葛谨无奈只好回成都找兄弟,可诸葛亮却已经不在成都,出巡去了,实质是躲出去了。诸葛谨找不到兄弟,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无功而返回江东。诸葛亮既赢得了兄弟相悌情深,又为刘备保住了荆州,到头来只有诸葛谨在其中受到的伤害最大。

诸葛亮在蜀地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游刃于权力之间。

溜须拍马

阿谀奉承也可以理解为“拍马屁”。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的交流总带有阿谀奉承的因素。当这些善于使用阿谀奉承的人专心于拍马屁时,那些被拍者则会感到欢欣和鼓舞,从而更加善待和帮助拍马屁者,使拍马屁者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拍马屁是一门学问,不是什么人都会拍的,只有那些经验丰富、阅历高超的人才能运用自如、顺风使舵。《蜀记》中说:“士大夫共论诸葛亮,多讥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那么诸葛亮是不是这个行列中的人呢?他又是怎样溜须拍马的呢?

有一则妇孺皆知的笑话:从前,有个爱拍马屁的人,皇帝、百官都被他拍得团团转。阎王听说后,派小鬼把他捉拿到阎王殿,准备判他下油锅。这人两眼骨碌碌一转,马上“扑通”一声跪下,说:“阎王老爷,不是小人愿意低三下四,而是那些人喜欢让我吹捧、奉承。如果他们都能像您一样铁面无私、执法如山,那么我再怎样拍马屁,也没有用处啊!”阎王听了这话句句入耳,就判他无罪,仍派小鬼送他回了人间。此人所拍之处不露痕迹,情理所至,令人舒服至及。他的拍马屁技巧娴熟之境界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古往今来,君子、小人无不爱听好话,有对当事人十分懊恼或不快时,只要旁人说几句得体的美言,便天开云散了。一次,解缙陪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整整一个上午一无所获。朱元璋十分懊丧,便命解缙写诗记之。没钓到鱼已是够扫兴了,这诗怎么写?解缙不愧为才子,稍加思索,立刻信口念道:“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钩龙。”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

还有一个相类似的故事。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钓鱼,垂钓半天没有任何收获,心中不免惆怅。王景见状便说:“这实在是因为钓鱼人太清廉了,所以钓不着贪图诱饵的鱼。”一句话说得宋文帝高兴地回宫了。

当然,善于窥测上意,奉上不留痕的人,也并不是一味的讨好上级,当他们的上司走霉运时,他们也会落井下石,做出卑鄙无耻的事情来。

战国时代,晋国遭韩、魏、赵三分天下,晋公子文子仓促逃难。因为怕后面有人追赶,所以不敢稍做停留,连夜逃到一个村庄,侍者告诉晋公子:“此村的员外是公子的老朋友,公子旅途劳顿,不如先到他家休息,等候未赶上的家眷。”公子文忙说:“昔日我喜欢管弦之乐,他知道以后,立刻送我一把好琴;我喜爱收集腰间的佩玉,他也拿着好玉馈赠给我,他只知道用物质来巴结奉承以求得功名利禄,并非真心真意待我。如今晋国失势,他如果知道我在此地,一旦被出卖,再走就来不及了。”果真,这个员外一听到文子经过村庄的消息,连忙召集人马在后面苦追不舍。

这种窥测上意,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伎俩,成为一些人攀升捷径。大,可以荣华富贵,小,可以自保全身。

《战国策》记载:齐国宰相邹容,身材魁梧,容貌出众,堪称为一美男子。有一天,他穿戴整齐准备出门时,很满意地问妻子说:“你看我和城北的徐公那一个比较俊美?”“当然是宰相美啦!徐公那里能跟您比呢?”邹容听了妻子的赞美沾沾自喜;又问爱妾,妾也这么说:“宰相,您的风流倜傥是无人可及的。”第二天,刚好有客人来访,邹容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客人的回答和妻、妾一样,邹容不禁陶然了。

隔了一天,徐公翩然来访,邹容仔细端详,发觉他眉宇间所展露的俊逸,实在不是自己能比得上的,邹容不禁失望地想着:“夫人说我比较美是偏袒我,妾说我美是怕我嫌恶,而访客这么说是因为有求于我。”

诸葛亮也是一个服侍君主左右的红人,他也有一套溜须拍马的伎俩。

刘备能够夺取西川,功劳最大的应该是法正,法正原在刘璋手下为官,“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于是,暗中投靠刘备,为引刘备入川立下大功,后又在攻取汉中的战役中出谋划策,功勋卓著,被刘备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然而法正任蜀郡太守后,德行方面并无改观,“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这种违法乱纪的报复行为,引起同僚的不满。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素以执法严峻著称的诸葛亮却说:“主公之在公安,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诸葛亮面对他人的举报和要求他去请求刘备劝阻法正滥杀无辜的建议时,却连对转达的请求都一口回绝,非但如此,他甚至进而还说既然法正能让刘备“翻然翱翔,不可复制”,那现在为什么要去阻止他快意恩仇呢?诸葛为什么会说出如此有失行政的话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