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朱崇山中篇小说选
7232900000017

第17章

事情发展出乎小菲意料之外。

她扑腾着来往医院之间,虽说辛苦,但不觉得累。她很感谢小茜,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做得颇细致。

钱一威眼睛炎症开始消退,待消炎后便可以做手术了。他虽然躺倒在床上,但头脑仍然很清醒。他交代女秘书,布置好座落在东湖苑里的房子。整套现代化的室内陈设。他要讨好柳素卿。

小非去看过了。房间窗子大,明亮宽敞,花阶砖地板,浴室厨房全镶着“马赛克”,很是洁净。比起鸽子笼的家,天渊之别。

不过,她心里犯疑,妈这个脾性不一定肯搬进去住。自己的事已经惹得她生气极了。

不管怎样,她得去见妈妈。虽说因为不愿意听妈妈的罗嗦,她好几天没有回家。现在为了给他做手术的事,她还得硬着头皮回家一趟。她知道妈妈不记仇,当然也不会难为自己的女儿。

她先去找着小茜,做个伴,才敢去见妈妈。

见着小茜,她大吃一惊。妹妹给她说,妈妈搬家了。今天早上搬进小山包对过去的那一幢六层宿舍大楼里,住在三楼。这是谁变的戏法,一个早上,面目全非。

靠东边三楼上,朝南的宽阔阳台上孤零零地放着一盆茉莉花,翠绿凝重,劲秀芬芳。

柳素卿坐在客厅里,凝望着窗外的蓝天发愣。厅堂空空的,显得很宽落。她家徒四壁,有几个学生帮手,不用一个上午便搬完了。她仿若做了个梦,偌大的一个困难,要好几年、上十年才能解决的事,竟然一个早上就妥善办好了。虽然搬了进去,而且是坐在厅堂里,她似乎还在怀疑自己的眼睛,犹如是在梦境里……

她感到欣慰,感激,党是了解自己的,人民是最公正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

国务院下来一位姓文的女同志,她是来落实出席联合国医学组会议的事。到来之后才知道科学论文是柳素卿写的。上报论文的署名是一位姓侯的医务副院长执笔。有经验的人一眼便可看出这署名里面有问题。因为联合国医学组是指名请柳素卿副教授出席会议。文同志为人和气练达。她找着侯副院长商量,说欧洲一个国家的总理患上这种眼病,邀请他去诊治,请他安排好工作。姓侯的听了脸色很不自然,说自己较长时间未做这个手术,推搪过去。文同志问:“那你怎可以到国际会议上做报告呢?”他回答得很妙,“我去宣读论文!”对了,宣读是用嘴巴讲的,不用负实质性的责任。

这样的三言两语,文同志便拆穿了这个西洋镜。可怜柳素卿还蒙在鼓里。

姓文的来到医院,刚好那位美国朋友要出院,夫妇俩来向柳素卿道谢。文同志和这位美国势拔先生在北京相认识,两人见面便亲热地攀谈上了。她这才明白,因为劳拔夫人的病好了,这件事在西方驻北京外交界里传开了,一直影响到欧洲。因此,欧洲的一位总理才正式邀请柳素卿去给他诊治。从劳拔夫妇口里,她对柳素卿的为人和医疗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你看抽个空到欧洲走一趟好吗?”文同志说明来意后,征询地问柳副教授。

“我最近身体不大好,精神欠佳,担心手术做不好。”她抱歉地说

“事情我全弄清楚了,你也不必介意。”文同志以为她在担心论文的事,便原原本本地给她说个明白。

“哦,你不说我还蒙在鼓里哩!”她漠然地笑了笑,“你放心,我没什么,这些年不早就这样过去了吗?”她说得很冷静,胸怀大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一个科学家也应该是这样。这些年,所谓“集体创作”的名利,全都给这么一些人吞去了,脑满肠肥。只是没想到对外开放,国际间科学技术的交流频繁了,他们就只剩下一个空外壳。至于自己,凭真才实学吃饭,也无须去计较这许多。

“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文同志说。

“唉,但愿如此。”

“去欧洲的事,你考虑一下好吗?”她脸色惶然。

“你有事吗?”

“不。”她想了想,“我心烦意乱,女儿要嫁给一个老头子,星洲的侨商。”

“哦!”文同志恍然舒了一口气,“年轻人的事,原因复杂,除了他们自己之外,还有社会历史的因素。要从长计议。”她很关心。只是医院里人出入入,事情又多,便没有再说下去。

姓文的明白,事情比她想的复杂得多,得找个机会详细谈谈才好。

路灯亮了。穿过林荫大道,拐入-条小马路,两旁是低矮的双层楼房。这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屋。靠路口的一间,门口漆着墨绿色,暗沉沉的,是柳素卿的住家。进门左边是一道走廊,一米宽。右边是用砖块隔开来的房间,没有窗户,只有一道房门,出入用它,通气也是用它。柳素卿住在头房,向街那面开了个小窗,这算是很不错了。

文同志来到门口,她惊愣住了。

“在这儿住了多久?”她问。

“二十四年!”柳素卿答。

“医院就你一家人在这里?”

“陆陆续续搬到新宿舍去了,有搬回学院去的,也有搬到新住宅的。只剩下三家人。”

姓文的坐在床沿上。看见枕头边散放着几张稿纸,上面写着好些符号。这也许是她丈夫写的底稿。她心里明白了。

“我没想到你住得这样困难!”

柳素卿笑了笑,“惯了!”

“你没给领导说吗?”她似乎不相信医院竟会这样对待她哩。

她摇摇头。这用得着说吗?谁都清楚。

文同志想了想,禁不住感慨了起来,“我们有责任,工作未做好。”她住在北京,对中年知识分子的苦况有些了解,可没料到问题仍这样严重。从柳素卿苍白的、瘦削的脸庞,微微佝偻的背项,可以看得出她为事业付出了多少力气和心血。怎可以这样对待人呢?

柳素卿斟了杯花茶,端放在书桌上,茶水冒着热气,散发出一阵茉莉花的香味。幽香缕缕,萦绕在这个狭窄的小空间,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去欧洲的事,定了人吗?”柳素卿在担心这件事。

“谁能去呢?你清楚。”

她默不做声。

“这是国家的邀请,关系到国家间的友好,领导才叫我来跑一趟。”文同志说:“我知道你有困难,这些事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好的。”

她想了想,“要去几天?”

“做完手术便回来。”

“有病历资料吗?”她想到这是关系到国家之间的友好,自己当然是义不容辞了。可是心里又惦记着小菲的事,她得计算一下时间,才可以做个合适的安排。

“我都带来了。”文同志从手提袋拿出一份资料,眼睛充满着感激的神情,望着她那细细地在翮阅资料的姿态。

她看了各项检查科目的结果,想了好一会。从资料看是具备做手术的条件,病人体质也可以。倘使无其他意外,用不了许多天。

“怎么样?”文同志问。

“我答应去一趟。”

“谢谢你,柳教授。”她激动地说,“家里的事我们会给你照顾好。你选哪个做助手?”

“李小茜。医学院的学生。”

“哦,你女儿。”

“可以吗?”

“当然可以。”

她感激地望着文同志,认为文同志了解自己,也信任自己。当然,按常规她选小茜当助手是不大好的,一来是自己的女儿,二来还是个学生。可是,她觉得小茜对自己的新的理论见解了解得透彻,而且她的中医学有一定的基础。从女儿给钱一威做的术前准备工作看,技术功底扎实。因此,她不避嫌疑选上自己的女儿。没想到文同志答应得很爽快,说明她是了解我柳素卿的。顿时心情愉快多了。这些年工作就没有这样的爽快过。

“什么时候动身?”她坦率地问。

“看你的准备!”

“后天,可以吗?”

“你等通知。”文同志高兴地握住她的手。

回去之后,文同志找医院的领导谈话,把情况了解清楚之后,责成他们安排好柳素卿的住房,按照副教授级别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真灵验,当天就给柳素卿搬了家,让她安心出国去。

柳素卿出国的消息传出之后,整个医院轰动了,议论纷纷。人们好像才开始发现她的价值,在煤堆里看见黄灿灿的金子。我的天,在中国算不上什么,只有到了外国才吃起香来。这劣性根儿经过了这几十年的铲除还未完全铲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