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点灯时分:郭文斌散文精选
7237700000018

第18章 编后

哈若蕙

读完文斌同志的书稿《点灯时分》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对他的散文有着很深的误会。这个误会和几年前一篇写他的文章有关。这篇文章说:“郭文斌的散文集《空信封》出版后,有不少陌生的读者将作者堵在大街上让其给所购的《空信封》签名。有些学校的个别班级几乎人手一册。他参加一些学校的文学活动,每每被要求签名的学生围困,有时竟长达两个多小时。校方见他签得大汗淋漓,几次强行驱赶学生,都未能成功。”也许正是这段文字使我和文斌的散文擦肩而过。这段文字让我把文斌的散文简单地定位成了青少年读品,而划在阅读视线之外。

因此,即使从《中国现代西部文学史》中读到:“郭文斌的美学风貌和现代文学名家废名、汪曾祺颇为接近”,“他的散文让我们透过一个个美丽的心灵断桥和爱情伤口走进或失之交臂或尘封已久或习焉不察的生命秘密和感情隐私之中,于一种神意的欢欣和诗意的忧伤中把味生命的花开花落”,从《中国当代散文发展史略》的作者著名学者李晓虹写给郭文斌的评论中读到:“如果说,张承志笔下的西部草原是一个外来者用一双欣赏的眼睛去努力发现沉默着的人性,贾平凹的西部乡村是在对自然的写意中贯注一种情韵,刘亮程的乡村是一种哲学,那么,郭文斌则是在生命的出发地,寻找并且挽留住原本属于我们却早已丟失的原初的生命的丰富和生动”,也没有引起我的足够注意。

我一直挺坚持地认为,在定位上郭文斌更多的是一位特别的小说作家。

因此,2005年5月,我们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推出了他的短篇小说精选集《大年》。这是宁夏人民出版社以市场书的形式给本土青年作家推出的第一部文学作品集。一出版就引起了广大读者和文学界的热烈关注。2005年6月,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主办在京为其召开研讨会,据介绍,作为主办单位为一位作者一部作品集召开研讨会,这在复刊后的小说选刊还是首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作协、中国作家出版集团领导、北京文学界和有关媒体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银川市委、我社和自治区文联、宁夏作协、银川晚报等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国作家网的同志全体出动,帮助办会,并在首页开辟研讨会专题窗口,同样少见。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新京报、新浪网、人民网等三十余家媒体以重要位置报道了研讨会的消息。中国作家网主编胡殷红,文学报副总编徐春萍为作者做了专访。会后,雷达同志主动向有关媒体热情推荐本书,李敬泽、贺绍俊同志撰写专题文章在中华读书报发表,被国内几十家网站转载。同一时间,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十余位文学博士和江苏文学界部分关注郭文斌创作的朋友一道在南京召开《大年》研讨会。还有一些高校师生自发地举办有关《大年》的论坛。这一切,让人从中国文坛感到了一种浓浓的“大年”气息。

说来凑巧,也正是这次研讨会改变了我对郭文斌散文的看法。会上,一些评论家认为,郭文斌的散文可能要比他的小说更有味儿,更有嚼头。会后,有位出版界的朋友当场向他约散文书稿。作为出版人,这一信息当然不能不引起我的重视。经问,郭文斌的书稿《点灯时分》正在一家颇有名气的出版社送审。我当时就向带队开会的总编谈了“策反”意向。不想总编说他正要给我说这事儿呢。经过多次协商,作者愿意再次和我们合作。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白烨称:《大年》是2004年乡土写作最重要的收获。作家出版社副总编张水舟说,《大年》是2005年中国文坛最好的两部短篇集之一。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雷达说,读完郭文斌的小说让人大吃一惊。没想到还有这么美的短篇小说。没想到还有这么美、这么纯粹、这么含蓄、这么隽永、这么润物无声的小说。他的小说你要做理论上的概括可能不容易,但是你可以被陶醉。郭文斌的小说感动得我掉泪。郭文斌给我们提供了罕见的审美体验。郭文斌的作品提供的美学价值,那种罕见的美,尤其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原《小说选刊》主编,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贺绍俊说:郭文斌是一个悟透了生活的人。郭文斌的小说让我感动。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纯净的境界,是一种最直接的触及到文学核心、文学本质问题的小说。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著名评论家牛玉秋说,在今天,读郭文斌的小说有些奢侈。看完郭文斌写都市部分的小说,真是显示出作者的不得了,让人有种特别想和别人交流的欲望,现在有很多东西看完也就看完了,但看完郭文斌的作品确实有一种交流的欲望。读郭文斌的小说需要静下心来,旁边放上一杯茶,慢慢地看,慢慢地品。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吴秉杰说,郭文斌的小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风貌,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精神上的风貌。中国作协办公厅副厅长,著名评论家阎晶明说,读完《大年》后感到作家具有多种可能性,具有多面的色彩。《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郭文斌的小说我是一向比较喜欢的,他能够在小说中保持对经验、对心灵的直接性,在他敏感、温厚的书写中,生活难以言喻的复杂况味,乡土的残酷、坚硬、温暖、柔软和美,同时被看到、同时被表达。《文艺报》副总编、著名评论家张陵说,郭文斌用艺术的手段使生存严峻性变成了一种诗一样的东西,他挖掘出了这种严峻性中人性的快乐,人性的真善美。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著名评论家胡平说,郭文斌能用最简单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他的小说节奏非常慢,这种慢把人的精神和感受写得真是无以复加。《小说选刊》副主编、著名评论家冯敏说,郭文斌对汉语的表意空间有着独特的理解,《大年》把土字用奇,把常字用新,把汉语的妙处用到极致。

读完书稿,我觉得各位大家对《大年》的评价同样可以用在他的散文上。同雷达先生的感受一样,并为自己当初的误会深为遗憾。

从网上查阅了有关郭文斌散文的评论,比较到位的评价,我觉得除了文前所举李晓虹、李兴阳的文字,就是钟正平先生的这段话了:

郭文斌的散文有一种难得的可读性和启迪意义。他能够把这个世界一闪而过的念头、思绪、稍纵即逝的感觉、体验都捕捉住,并且非常丰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即使你的心锁已经尘封锈蚀,你已与世无争,说不定他的哪一篇短章,哪一句心语,哪一种感觉,哪一个字眼,甚或一篇文章的题目,会突然开启你的心锁,拨动你的心弦,让你的灵魂为之震颤起来,从而高扬起生命的风帆。他对分手、送别、相思以及生命和情爱的见解,都可谓惊世骇俗,叫人不由得不被他感动。他的一些散文像印象派的画,捕捉瞬间感觉的能力和调配色彩的能力都是惊人的。他对一些物象的感觉极其独特和富有诗意,用语新奇大胆、常有惊人之喻。写法上显得随意、跳荡、不连贯,不刻意经营结构,仿佛文章就在那里等着,在月夜、在床上、在车站、在校园、在教室、在随手可及的地方,他只是信手拈来,稍作连缀而已。突破了传统散文的章法结构,有艺术探险和文本实验的味道。

但我要说,这远不是郭文斌的散文,更不是郭文斌。解读他的散文,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在《点灯时分》付梓之际,欣闻文斌的散文《永远的堡子》荣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单篇奖),在向文斌祝贺的同时,我们也衷心祈盼,《点灯时分——郭文斌散文精选》能得到读者和市场的认可。

愿我们为之努力。

2006.03.08

于银川唐徕沁心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