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好莱坞制造:娱乐艺术的力量
7238800000036

第36章 黑暗深渊:好莱坞的非理性世界(3)

好莱坞为何怪物成群?这需要我们回到西方文化的历史中寻找原因。按照福科《规训与惩罚》一书的言说思路,我们可以说任何一种被区分、分离、隔离出来的东西,不管是疾病、罪恶还是某种体制,都是一时代文化制度创造的结果,并反映着这种制度所厌恶、所压抑或者要排除的文化对象。因此,丑必是美的异端,恶必是非善的集合,畸形必是常态的反面。那么回到好莱坞怪物的话,我们只能说怪物是西方社会长期以来各种文明制度排挤出来的非人性化物种或者对象的一个总汇,它们肯定是文明的产物,只不过是从非理性角度反面证明着理性的文化秩序而已。从西方历史看,怪物生产的高潮一是古希腊罗马或者相当于此时期的神话传说阶段,一是基督教盛行的黑暗中世纪时期。

在希腊的神话传说中怪物是很多的,英雄成名的基本途径往往就是杀死怪物以便夺取宝物。比如卡德摩斯杀死毒龙后,把它的牙齿种在地上便生长出了一对武装的战士。珀耳修斯杀死的美杜萨,没有皮肤,却有着龙的鳞甲;没有头发,头上却盘缠着许多毒蛇。她们的牙齿如同野猪的獠牙,她们的手全是金属的,并有着可以御风而行的金翅膀。任何人看见她们便会立刻变成石头。与依阿宋战斗的神牛,口中喷火,全身围绕着烟雾。广为人知的古希腊怪物应该是斯芬克斯吧,他有美女的头、狮子的身子和一对飞翼,是巨人提丰与蛇妖厄喀德那所生的女儿之一。这个多产的妖蛇曾生了许多怪物,如冥土的三头狗刻耳柏洛斯,勒耳那的九头蛇许德拉和喷火的喀迈拉。总体而言,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怪物是后世想像和创造怪物的文化基础,也可以说是西方文化中怪物的“原型”。无论他们多么丑多么怪多么令人恐惧,他们的命运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等待着英雄来征服他们并证明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可以说怪物是为人类而活着的,并为人类而死去。因此,古希腊怪物既没有自己的历史也没有自身的文化,他们不需要自己证明自己,他们的价值就在于别人的价值之中。欧洲有些神话片比较喜欢表现这些古代生物,并且一般是把怪物和专制君主的残酷统治联系起来,赋予影片一些现代意义,不过影片的看点从来就是那些龙啊怪啊什么的。

中世纪之所以被称为黑暗时代,宗教蒙昧主义盛行当然是主因,但是与对人性的压抑也是密切相关的,这种黑暗、压抑和蒙昧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另一个怪物生产高潮期。这个时期的怪物最著名的是狼人、吸血鬼和巫术魔法相关的妖魔鬼怪。

狼人一词来源于斯拉夫语,在希腊人那里它叫活尸。据说狼人双眼凹陷,牙齿变长,变厚,变尖,指甲变成爪子,毛发变成毛皮,力气大增,嗜血的嗜好压过其他欲望,以及文化上的一切禁忌。1414年,罗马教会正式承认狼人的存在。16世纪,狼人传说遍及欧洲。从1520年至17世纪欧洲变狼妄想患者约有三万个例子,人数最多的是法国,以及东欧的塞尔维亚等国。狼人是活尸,死后就会变成吸血鬼。尽管吸血鬼的名词18世纪才正式确立,但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就有许多吸血的怪物,如人面蛇身女怪和半鸟半人女妖。埃及忘柏洛斯的女儿拉弥亚为了复仇,于是变成怪物,吞吃儿童或者吸他们的血。12世纪“吸血的死尸”名词出现,14世纪吸血鬼迷信形成风气,15世纪,教皇英诺森八世批准出版《巫术之秘》,正式承认世上有僵尸等等恶灵的存在,从此,各种妖魔鬼怪很快就应运而生了。16世纪吸血鬼迷信伴随宗教改革名正言顺地广为流布,17世纪吸血鬼迷信在欧洲各国十分兴盛,18世纪,瘟疫流行,东普鲁士当局1710年的一份报告中正式出现“吸血鬼”名词,1732年吸血鬼这个词在法国和英国几乎同时出现。

人类早期巫术是一种扭曲的科学信仰,相信巫术可以改变事物及其本质。巫术和妖魔鬼怪密切相连与中世纪的宗教极端追求有关,当所谓正统宗教教诲把所有其他教派视为异端,巫术也就和异端、魔鬼传统、包藏祸心成为同义语了,正因如此,15世纪的宗教法庭上,无数被渲染得有声有色并出现以异端为名迫害巫师的现象。15世纪末,西方走上了镇压的道路,连续掀起了几次镇压高潮,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1580到1670年间的捉拿女巫运动。此后的时期,巫术变成一种任意迫害的借口,凡是和巫术有了牵连,必定是陷入罗网无法脱身。17世纪之后,巫术、巫师才开始得到一种比较宽容的对待,他们的魔法成为一种有趣的文化消遣,文人们在创作中也把巫术、巫师、魔法师看成是神秘力量的化身。不过科学很快就把这类浪漫的想像击了一个粉碎。

面对西方历史中如此庞大的怪物系统,好莱坞自然不会放过任何利用的机会。仅21世纪的这头几年,好莱坞就制作了好几部综合各种怪物的影片,并取得不俗的成绩。比如环球的《范海辛》(2004)集结影史上最经典的怪物:吸血鬼、科学怪人和狼人,透过导演到巧妙创意和高科技手段,呈现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比如哥伦比亚的《黑夜传说》(2003)则描写吸血鬼和狼人之间的战斗——在一个不为人类所知的黑暗地下世界,高贵神秘、难以捉摸的吸血鬼族和天性残忍、狂野凶悍的狼人族为了取得地下世界的绝对统治权,已经争斗了几个世纪。在旷日持久的较量中,吸血鬼部族占得了上风,相对于野蛮的狼人,吸血鬼们的社会更正规,组织更严密,但是,狼人族一天不除,就仍然是他们尊贵地位的最大威胁。于是,吸血鬼社会的领导者们暗地里成立了一个由吸血鬼中最精英最强大的战士构成的队伍——“死亡营造者”,所有成员的任务就是毫不留情地铲除狼人。一个秋日深夜,“死亡营造者”里最精干也最狠辣的女战士赛琳娜正在追剿一群狼人,她无意间从一名俘虏的口中得知,狼人族计划绑架人类医生迈克尔。思维缜密的赛琳娜预感到了这是狼人族巨大阴谋的一部分,于是决定独自查探,不料陷入重围反被狼人重伤,所幸为迈克尔营救。在互相了解共同作战的过程中,奇妙的爱情在两个背负着种族仇怨的年轻人身上萌发了。但是,两个人身后的家族却没有办法消弭几个世纪积累下的冤仇。吸血鬼族歼灭狼人的大行动已经筹备完成,而狼人也为自己的复仇行动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在一个风狂雨骤的黑夜,吸血鬼族和狼人族的大决战上演了……

好莱坞对于怪物的青睐,显然与它对大众文化历史的尊重密切相关。因为怪物一直是古希腊罗马理性、中世纪基督教理性、启蒙理性和现代理性压抑和否定的黑暗力量之一,同时也是大众从来就没有放弃而且一直比较痴迷的神秘主义文化现象,大众在怪物制造的恐怖中体会到一种理性所没有的战栗,体会到一种生命本身的非理性命运和软弱,也有一种寄予英雄拯救大众的强烈渴望。怪物就是这样以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原因存在并成为好莱坞电影世界长盛不衰的生产类型之一。

1931年,勃朗宁为好莱坞导演了第一部吸血鬼片《吸血狂魔》,它是根据斯托克小说改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扮演德库拉的是原籍匈牙利的贝拉·卢戈西,他确立了德库拉的银幕形象——晚礼服、黑披风、贵族风度和中欧口音——引起世界各地一阵跟拍的风气。1957年,贝拉·卢戈西临终时,坚持要穿上这套让他成名的装束。关于德库拉的现代神话,可以说是产生于1931年的好莱坞,而从这时候直到1958年为止,吸血鬼类型电影以美国人创作居多。其后,好莱坞总要在一定时期推出一些有关吸血鬼的电影,以飨观众,如1992年,好莱坞重量级导演法兰西斯·科波拉导演的《吸血鬼》,在重新诠释斯托克的吸血鬼的同时,也为美国人上演了一出吸血鬼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美国人爱上吸血鬼,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由。30年代,吸血鬼身上凝聚的仇恨和焦虑,正透露出经济危机中人们的内心世界;战争时期,吸血鬼代表着纳粹主义;冷战时期,吸血鬼一干人则隐喻着布尔什维主义。80—90年代,吸血鬼日益现代化,成为鲜血、生命、死亡、激情、混乱的代名词。1994年好莱坞出品的《夜访吸血鬼》是根据美国重要吸血鬼作家安·莱丝同名作品改编的:年老却貌美的吸血鬼黎斯特横越海峡来到新大陆寻找同伴,在1791年的纽奥良,找上了俊美的刘易斯。刘易斯在妻子死于难产后濒临崩溃及自杀边缘,黎斯特许之以永恒的生命及青春不朽将他变成了同伙,然而刘易斯却对于生命乃至吸血鬼本质问题痛苦不已。六岁的小吸血鬼克劳迪亚也无法面对自己将永远限于女童的身躯无法成熟的现实,于是,刘易斯和克劳迪亚决定回到旧世界去解开关于吸血鬼的谜团。这里的吸血鬼故事简直就是一个现代人的哲思过程了。

1998年,一部改编自漫画的动作影片《刀锋战士》取得了1亿多美元的票房收入:刀锋战士自小就被专门打造新式武器的吸血鬼猎人惠斯特收养,出入于吸血鬼出没的场所,拯救即将被消灭吞噬的人类,凭着他驾骑着的银翼机车,手持无敌旋风刀和身后背负着的那把长剑,不死的无敌战神刀锋战士所向披靡。只要他一出现,躲藏在人群当中的吸血鬼将无所遁形。于是,在这个未来的世界中,刀锋战士成了人类和吸血鬼双方争夺生存空间中最勇猛的正义战士,也因此,吸血鬼领袖佛斯特处心积虑要除去这心头大患,以完成他一统天下的大梦,他先利用刀锋战士的心理弱点给他致命的攻击,原来,刀锋出身自被吸鬼血液浸满的子宫,也成了半个吸血鬼,必须随时克制着自己对自血的渴望。

在好莱坞,这样的影片当然要有续集,于是有了投资5500万美元的《刀锋战士II》续集:新世纪到来没多久,一种不知名的新病毒便意外诞生了。被这种可怕的病毒感染后,无论是人类或是吸血鬼,都会演变为令人发指的吸血变种——“收割者(Reapers)”。收割者有着永无止境的嗜血欲望,因此他们较之吸血鬼更加残忍恐怖。更为骇人的是“收割者”双手会进化出变态的吸盘器官,一经触碰人类,就能吸干人血!为了对抗这种可怕的怪物,保护人类的未来,刀锋战士也需要寻求必要的协助。在与吸血鬼长老会达成停战协议后,刀锋战士与吸血鬼组织Bloodpack结成联盟,准备一道对抗共同的敌人——收割者!在新伙伴斯库德的帮助下,刀锋战士为了拯救自己好友惠斯特,杀向了收割者的老巢。《刀锋战士III》其实早在刀锋战士的风潮刚刚蔓延开来,《刀锋战士II》还未开镜的时候,已经在暗地里开始筹备了,并且已邀请《刀锋战士》系列的资深编剧着手剧本创作。

《刀锋战士II》,在全球最大的家庭影片出租连锁业者——百视达(Blockbuster)的民意调查中,以3倍于第二名的票数拔得头筹,成为3月份拥有超高期待值的动作片。正如一位美国影迷在BBS的留言中所说,《刀锋战士II》绝对是一部“将会使影坛严重失去平衡的影片”。

其实,不管狼人、吸血鬼故事多么众多,它们仍只是好莱坞怪物群体的一个部分。其他的好莱坞怪物也是频繁出现的。比如《大白鲨》——一条食人鲨来到了宁静美丽的阿米蒂海滨浴场,在人们漫不经心中,先后吃了三个人。警长、鱼类学家和老渔夫组成的猎鲨队前去与长25英尺、足有几吨重的鲨鱼较量。不成比例的较量结果是:船被咬得千疮百孔慢慢下沉、老渔夫成了盘中餐、鱼类学家的铁笼像面条、灌满毒液的鱼枪沉落海底,幸亏警长有枪还有一只氧气瓶才能最后打爆鲨鱼的头。

由于怪物不是一个简单的恐怖符号,而是生产怪物的文化背景体现,因此,怪物养大的观众自然愈来愈对那种缺少新鲜创意的旧怪物利用手段心生不满,于是好莱坞逐渐兴起一种将怪物放置在多元文化背景中进行冒险的新怪物片创作潮。这种新怪物就是以《异形》系列、《星球大战》为代表的“星际怪物”型。(本质上说《盗墓迷城》系列、《指环王》系列、《哈里·波特》系列中塑造的怪物都属于旧怪物类型,只是他们的影片制造更为精美,从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异形I》描写宇宙飞船Astromo登陆于某未知的行星上,七位航天员发现一艘古旧的船,船内一颗巨大的蛋内正酝酿着神奇的生命,突然蛋中的物质破壳而出,跳到其中一位航天员的脸上,不久该人的胸部裂开,跳出一怪兽,怪物逐渐长大,并一个接一个地残杀宇宙飞船船员。当船员几乎被摧毁殆尽时,他们才发现上级派给他们的是一个死亡任务,即要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带回一个可怕的太空生物。《异形IV》的故事发生在《异形III》之后的两百年,政府科学家将雷普莉的DNA取出,重新复制出雷普莉及异形母后,希望可以研究、复制异形作为战斗武器。当然,异形一旦进化成形,事情就再也不是人类所能掌控的了,此时的异形已经高度进化,不仅能像断尾蜥蜴一样只要一受攻击就不断复制再生,而且狡猾无比,知晓进攻、包围等人类军事策略。

《异形》混合了异类陌生镜像和科学恐惧的双重心理类型,影片中的异类生物一开始虽不是人类的制造,但若不是政府机构的野心,它不会出现在人类社群中。续集中的异类则完全是科学的造化产物了,科学家以为自己可以凌驾于造物主之上的狂妄,导致异形孳生、人类毁灭。因此,《异形》一方面强化着人类对于异域、异类的恐惧传统,通过超级怪物的毁灭性表达人的脆弱面,另一方面继承西方文化对于科学的不信任态度,将《弗兰肯斯坦》创立的科学怪物文化书写发扬光大,使人更能看清疯狂科学的疯狂后果。

总之,好莱坞的怪物们除了吓唬观众以外,还负担着揭示大众心中那块隐秘大多黑暗领地的功能,他们的存在表明,理性的确没有办法把人从里到外加以改造和控制,理性永远只能控制它能够控制的领域,此外就是人类非理性的天下。我们可以说这个天下有多么黑,却不能说这个天下因为黑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他们不断出现的事实表明,他们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大众自身,大众需要怪物,怪物也就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