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优取胜。人有我优,战胜对手。20世纪90年代,国内电冰箱大战进入白热化状态。各个电冰箱厂家经过一年的激烈较量,江西某冰箱厂脱颖而出,利润和出口创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这个在同行名声并不显赫的企业,为何能尽领风骚呢?靠的就是以优取胜这一法宝。其厂长深有感触地告诉人们:“我厂地处瓷都景德镇,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比别人做得更好,别无选择。”
3.以新取胜。企业依赖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满足市场的新需求,从而将消费者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把潜在的市场转化为本企业占领的市场。索尼公司依靠不断的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使该公司成为微型电子消费品大王,享誉全球,被称为“技术的索尼”。索尼研制出日本第一部磁带录音机,研制出日本第一台半导体晶体管收音机,研制出日本第一台录像机,等等,并且进入了世界各地市场。创始人盛田昭夫说,索尼公司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索尼做其他人不做的事情,我们领头,其他人跟随。”
4.以诚取胜。企业取信消费市场,加强销售服务,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进而占有市场。安徽古井贡酒连续四次蝉联国家优质酒金奖,随着市场发展,努力实现从“金牌”往“名牌”过渡。他们以诚取信,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了IS09000管理,让人们买的放心,喝的放心。
可见,企业营造自身优势来创立品牌,只有切合实际,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掌握规律,不断进取,才能走向成功。
品牌成长有规律
无论国内外品牌,从其诞生到发展,都有共同规律,即一个企业品牌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一个自然生长和壮大的过程。企业品牌在适应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的过程中成长,在激烈的市场需求及竞争中成长,在追求技术进步中成长,在管理优化中成长,在强化市场营销中成长。
市场需要有其客观规律,企业掌握规律,就能从无到有发展和壮大。具体地说,市场需求表现为消费类产品和投资类产品的不同需求,各有自己的发展变化规律。
消费类产品的需求规律:
1.需求层次发生转移。由生存型需求向享受型需求和发展型需求转变。消费者在购买条件提高的条件下,对生存型资料需求支出的比重相对下降,对享受型资料和发展型资料的需求支出的比重相对地将要上升。
2.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吃的支出比重相对下降,穿用住行玩等支出的比重将要上升。例如,“假日经济”、“旅游经济”的出现,都证明了这一点。
3.“吃、穿、用、住”等各自的内部结构产生变化。例如,吃的方面,由主食型向副食型转化;穿的方面,由普通型向时尚型转变;其他用住方面变化也非常迅速。
投资类产品需求的规律:
1.最终产品的需求,将带动中国产品和初级产品需求的增长。主要指消费类产品需求的增长,推动着消费类工业的发展。例如,家电、小轿车工业的增长,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带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带动原材料、燃料等等工业的发展。例如,住房需要,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2.功能相同或近似的生产资料的需求互为消长。例如,由于木材供应紧张,替代木材的钢材、铝材以及工程塑料的需求日益增长。
3.对电脑业的硬件产品的需求与其对软件技术的需求相适应。
4.机电、仪呈一体化发展。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边缘技术越来越用在生产和生活中。传统产业创新,并与新经济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5.专用型机电产品需求上升,通用型机电产品需求下降。随着生产力提高,市场将越来越细化,产品也朝这一趋势发展。
任何需求,无论消费类产品也好,还是投资类产品也好,企业抓住市场时机,主动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都会形成自己的品牌。例如汽车工业中的福特、通用,就是两个分别抓住不同时机成长起来的两个名牌企业。
企业创立品牌,必然要在市场中碰到各种对手,遇到竞争。企业只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才能在厮杀中拼出自己的牌子。
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规律:
1.优胜劣汰的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在市场中,同样,也存在“优胜劣汰”的法则,即落后就要挨打,被淘汰出局。企业只有拼综合实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后来居上的规律。后来企业更容易看到对手的弱点,从而增加自己的优势,进而将对手打败。例如,通用汽车战胜福特公司,松下公司在录像市场战胜索尼公司,等等。
3.“双赢”的规律。对企业来说,市场的盘子很大,一两个企业并不可能吃完,可以采用又竞争又联合的手段,从而在市场中实现“双赢”的效果。
爱立信总裁柯德川对TCL总裁李东生说过这么一句话:“TCL想进入国际市场,外国公司想在中国站住脚,大家可以搞合资嘛,或许可形成一个‘双赢’局面。”是对手,又是朋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
品牌经营——力争上游
一个企业经营自己的品牌,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创业难,守成更难。如何保住自己的品牌,并在经营中壮大和发展。这是一切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
这里只能从几个方面来谈,即规模化、集团化、多样化、国际化,以及质量、技术、人才,最后到营销、企业文化和管理,等等。
规模化是企业经营品牌的客观要求。企业由小到大,直到“超规模”,是一种必然过程,也是品牌发展的结果。例如壳牌公司,自从1892年创业以来,一直注重规模化发展,在100多年发展中,规模连续多次翻番,对品牌上升产生巨大推动力。
其途径有:(1)靠自身积累不断扩大规模。(2)靠负债经营扩大规模。(3)靠资本运营扩大规模。
企业上了一定规模后,就可以向集团化、多样化发展,从企业组织的发展方面为企业经营品牌提供条件。企业可以发挥品牌的“扩散效应”,搞多样化经营,在市场中,只从事单一产品具有很大风险。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的“产业聚合效应”,走集团化发展之路。
品牌是企业宝贵的财富。企业应该善于经营品牌,发展和壮大自己,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集团化和多样化与品牌经营相辅相成。企业品牌经营一定程度后,可以利用产生效应照亮其他产品,借品牌作为探路灯进入其他投资领域,集团军式作战。实施集团化、多样化战略,又使企业结构合理化,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最终使品牌更具冲击力,企业实力更强大。
国际化是品牌经营最终发展方向,也是更高要求。对全球500强研究表明,企业要创世界名牌,必须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并实现国际上的本地化战略。无论“通用”这样的“老牌劲旅”,还是“微软”这样的“新贵”,无不如此。
质量、技术、人才是企业品牌经营的“内功”,只有练好内功,企业才能在优化中壮大,品牌不至于昙花一现。
对一切想进行品牌经营的企业来说,质量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关隘。技术是质量的生命,在以高科技、现代化为时代特征的21世纪尤其如此。国际上一般认为,技术开发费占企业销售额10%的企业将难以生存,占20%的企业可以维持生存,占50%的企业才能有竞争力。
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泰瑞斯·迪尔强调: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企业内部行为的动力是企业文化。他在《西方企业文化》一书中提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新的“金科玉律”。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惠普1939年在汽车库里创业,到1942年,员工仅有60人。1960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美元,1999年达到470亿美元。惠普的成功,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建立了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其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自力更生,提倡改革和创新,强调“团队”精神。惠普的办公室布局采用美国少见的“敞开式”大房间,即全体人员都在一间敞厅中办公。各部门之间只有矮屏分隔,无论哪一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同时不称呼职衔,即使对董事长也直呼其名。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惠普逐渐形成自己的作风与习惯。例如,对每个职工绝对信任,从不解雇工人,讲求人人尊重与人人平等。他们的雇员曾经开玩笑地说:“要想被公司开除,除非把老板杀了。”
搭乘快车策略
消费者对品牌,仿佛追星族似的,经常关注某个名牌,凡是挂该种牌子的商品,几乎疯狂购买。这是因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痴迷后,就将一切感情贯注在这个品牌所有产品上,即爱屋及乌。
这就是所谓的“品牌偏好。”
企业可以利用消费者的“品牌偏好”,搭乘快车,就是利用这种效应扩大规模,也即采取搭乘快车策略。主要有四种形式:
1.搭建品牌集团。即以生产经营某品牌的一家或几家企业为核心,以该品牌为龙头,以资产联结为纽带,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密切的经济联合体的过程。例如,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由制作电灯插座起家,靠事业部形式的子公司及其孙公司,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经营集团。该集团下设几十个事业部,在事业部之上设立了3个综合事业本部,产品范围十分广泛。到1999年,松下的员工达到几十万人,年销售额为597.71亿美元,产品的品种、规格约7.8万种。
2.利用品牌进行合资或者合作。例如,北京绅士衬衫厂,生产的“绅士”品牌衬衫全国闻名。浙江一家领带厂和其合作,生产了“绅士”领带,产生了较好效益。
这种合资或合作,关键在于确定合作伙伴及合作方式。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一定要确保其有较高的信誉和综合实力。同时,又要慎选有效的合作方式,从而确保合作后,能够提高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
3.延用品牌系列。例如,广东健力宝集团,当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时,贴有“健力宝”标志的亚运火炬传遍了神州各地,大江南北。“健力宝”有了较高知名度。总裁李经纬把目光投向未来,想在健力宝运动饮料的基础上,逐步研制和开发与体育相关的产品,从单一饮料向多元化、系列化的体育用品王国过渡,建成跨国集团。如此,亚运之后,健力宝又推出了“李宁牌”体育运动服,使李经纬的大胆预想成为现实。同时,公司整体实力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延伸品牌系列,企业利用现有成功的品牌效应,将其转移在新产品上面。这样,可以扩大销售规模,从而实现规模化增长,提高市场占有率。
当然,企业也要注意负面效应,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须知,并不是延伸了品牌系列就可以提高市场份额。例如,1982年,派克公司盲目延伸品牌,结果派克笔走向衰落。因此,在品牌延伸时,要坚持如下原则:目标市场相同、品牌档次相同、服务系统相同和有类似的销售渠道。
众所周知,劳斯莱斯轿车,是世界极品车,其款式老派、庄重,并且车内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同时一直保持着手工装配、手工焊接的传统,但如果把品牌延伸到低档次的车,肯定将损害原有品牌的特色与形象,造成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
4.与世界品牌合作或合资。在扩大企业实力时,企业可以与世界品牌合资或合作,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一次升华。例如,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合作,生产出“别克”牌轿车,不仅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还热销到国外汽车市场。例如,国内某濒临破产的生产复印机企业,与日本佳能合资后,一举扭亏为盈。
当然,企业在和国际品牌合资或合作,主要是先当“助手”,学习别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目的仍然是要自立。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最好能够控股。仅仅充当打工的角色,除非迫不得已,还是不为是上策。
(2)一般不放弃自己的品牌。合作或合资,企业目的是为了更好发展,而不能牺牲自己的品牌。国内“黑妹不嫁”、“熊猫复活”都是明显例子,可以给一些企业以启迪。
(3)力争取得“双赢”效果。企业与国际品牌手拉手,是为了积蓄自己的力量,不能让对方异化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