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世界未解之谜大全
7239700000044

第44章 (6)

因为在彗核内有陨石物质。彗星碎裂后会变成流星向地球坠落,如果它们在穿过大气层后未烧完,那么落到地面的就是陨石。虽然人们多次看到彗星碎裂物从天而降形成的流星雨,但却从未找到陨落物,同时也辨认不出已知的陨石中,究竟哪一块是来自彗星。

人们能有幸目睹的陨星降落全过程非常少。1959年陨落在捷克的普日不拉姆陨石和1970年陨落在草原地区的俄克拉荷马洛斯特城陨石,它们陨落的全过程被进行了拍摄,但仍没有找到落下的东西。

根据这些照片,人们计算了陨石的飞行轨迹,得到的结果是:它们都具有椭圆形的轨道。同时还发现,很多陨星在距太阳最远的时候,是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附近。

这一发现使专家们相信,大多数陨石是小行星带的天体碎片。小行星运行的轨道多种多样,其中有两群小行星,在近日点时,与地球轨道很接近,它们很可能成为陨石的主要来源。近10多年来,科学家对几百颗小行星进行了各种波段的光谱分析,比较详细地了解了小行星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用它和陨石比较之后,似乎可证实小行星是绝大多数陨星的母体。

科学家们推测这些小行星由于互相碰撞而产生了分裂,分裂后的碎块继续在太阳系内环日运行一段时间,最后,有些碎块就陨落在地球上或落在其他的天体上。这种观点虽然被大多数人接受,但在没有得到小行星母体之前,还只是一种推测。

为何会降“流星雨”

1998年,报刊、电视等传媒曾报道:11月18日2~4时,狮子座流星雨会爆发,届时,亚洲东部是最佳观测地点。狮子座流星雨33年一遇,那是上世纪最后一次盛大的流星雨。

同时计算机网络上相关网站的不断宣传,也使“流星热”急速升温,“追星族”队伍迅速扩大。这可是观赏“天空大礼花”的难得机会。可是,1998年11月18日的午夜,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火树银花”,因为,流星雨提前了!1998年11月17日上午,北京时间12时30分时,是流星雨爆发的高峰,而当时最佳观测点在西方。流星暴雨也易地了,美国设在大西洋加那利群岛的拉帕尔马天文站,在这一时间观测到了2000颗流星。

与狮子座流星雨的失之交臂,的确让人有些失望。不过在亚洲晴朗的夜晚,还是出现了亮流星和火流星的光彩。

青岛观象台在17日凌晨和18日凌晨,分别观测到249颗和355颗流星,其中火流星此起彼伏,像闪电划破长空,在空中逗留最长时间达9分30秒。

青岛射电天文观测站在凌晨3~6时,观测到309颗流星,其中火流星41颗。

昆明天文台在17日凌晨1小时中,观测到500颗流星。

而热情高涨的人们用肉眼在18日大概也能看到几十颗流星。

虽说“只见流星不见雨”,留给我们深深的遗憾,但人们求知愿望之强烈,却大大出乎天文科学家们的意料之外,同时也令人深感欣慰。总之,在那次星光灿烂过后,增长了人们对流星的认识,也更增加了人们探索天空的渴望。

流星是什么呢?科学地说,流星就是在太阳系行星际空间里存在的一些尘粒和微小固体块在大气层中摩擦燃烧而发光的现象。而流星雨就是地球的大气层遇到了一大群宇宙尘粒所造成的如同下雨一样的天文现象。

那么,这些流星体从哪里来呢?说来它与彗星还有不解之缘。我们以比拉彗星为例来说明。

比拉彗星早在1772年就被人发现。在1826年,奥地利人比拉在亲眼目睹了这颗彗星之后证实了这就是人们曾多次看到的那颗彗星,它的周期是6.6年,并且预言下次它将在1832年出现。果然,比拉彗星在1832年和1839年又两次重现,事实也证明了比拉彗星的周期的确为6.6年。

而令人惊异的是,比拉彗星在1846年1月13日重现时分离成两个彗核、彗头和彗尾,它变成了“双胞胎兄弟”。这对“兄弟”先是若即若离地形影相随,后来就一前一后慢慢拉开了距离,消失于视野。等到1852年时,尽管他们双双返回,却相差了240万公里,形状和大小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它们已经成为两颗“各自为政”的彗星了。

转眼到了下两个回归年,即1859年和1865年,人们却没有寻到这对孪生彗星的踪影。经过计算,在1872年10月6日,他们将经过轨道近日点,人们再一次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回归。

可是虽然天文工作者细心地探寻,却没有发现它的任何踪迹,时间过去了一个半月,仍一无所获。人们心里纳闷儿,难道它们退出了江湖或是隐居起来了?

那一年的11月27日夜里,在欧洲和北美洲的许多地方,都看到了一场盛大的流星雨,流星从仙女座向四周辐射出来,像高空焰火,历时6个小时,从辐射点总共辐射出大约16万颗流星,高峰时一个小时达到几万颗。大家心里的问号终于解开了。

原来,这一时间正是地球穿过比拉彗星轨道的时间。显然比拉彗星已经解体了,彗星的小块和尘粒一路洒在自己椭圆的轨道上,密密聚集形成一大团的尘粒,就形成了比拉流星群。比拉流星群的辐射点在仙女座,当出现流星雨时就叫做仙女座流星雨。

从比拉彗星身上,我们一方面可以分析出彗星分裂、崩溃的规律和演变历史,另一方面则解释了彗星与流星雨之间的关系。

而20世纪末的狮子座流星雨则是跟坦普尔·塔特彗星有关。坦普尔·塔特彗星平均33.5年回归一次,这也就意味着每隔33.5年,狮子座流星雨才会有一次盛大表演。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流星雨就是1833年11月13日的狮子座流星暴雨。狮子座流星雨在长达6、7个小时的“降雨”过程中一流星总数在24万颗以上,其宏大的气势,可称得上是千年不遇的天空奇观。

20世纪60年代,狮子座又爆发了一次壮观的流星雨,“雨星”达1小时14万颗,持续了8、9个钟头,每分钟约有2400颗流星从狮子座一点辐射出来,布满整个天空。近200年来,4次著名的流星雨都发生在西方,狮子座流星雨只在公元931年向东方展现过它美丽的风姿。而1998年的流星雨没有在人们预期的时间里出现,可见一定是它的运转速度或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对此。天文学家们还不能解释出它改变时间的原因。

看来,灿烂的星空上还有那么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天空中的北极星为什么“不动”

许多人都知道天空中有一颗大名鼎鼎的北极星。人们一旦找到了北极星,就能够弄清楚东南西北的方向了,因为北极星所处的方向就是北方。

北极星是一颗十分有趣的星星。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观察星星的人,那么你每晚看星星时,就会发现星星都在东升西落,而北极星却像一位稳坐中军帐的大元帅,几乎一动不动。如果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其他的众星好像都在围着北极星转圈圈,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其他的众星会东升西落。

星星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种现象。地球在绕一根假想的自转轴自西向东一刻不停地旋转着,自转不仅造成了昼夜的交替,还造成了众星的东升西落。

假如将这根假想的自转轴向两边无限延伸,它就会与我们头顶上的天球在两点相交,在地球北极上方的这一点称为北天极,对应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在地球南极上方的另一点称为南天极,对应的方向就是正南方。

地球自转造成了众星的东升西落,而地球自转轴的方向就是北天极,所以,看上去群星是围绕北天极旋转。北极星恰好在北天极附近,粗看起来,就像是北极星一动不动,这就造成了众星看上去是在绕着北极星旋转。

北极星就位于距离北天极不到的地方,所以面向这颗星的方向自然就是北方了。当然,北极星并不等于北天极,北极星事实上也在沿着一个很小的圆圈绕着北天极旋转,但是这个圆圈太小,以至于肉眼一般看不出来,所以给人们的感觉就好像北极星在天空中总是一动不动的。

因为这个特点,北极星成了在北半球夜间指示方向的最好工具。

怎样才能找到北极星

北极星这颗大名鼎鼎的星星,大家都想认识它。因为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这不仅对航海、航空、地质勘探、测量等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有用,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北极星呢?

面对北面的天空,就可以看到两个著名的星座:仙后座和大熊座。这两个星座都很容易辨认。仙后座主要的5颗亮星组成拼音字母W的样子;大熊座主要有7颗亮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这7颗亮星组成的样子就想勺子,一般被称为北斗七星,也有人叫它勺子星。这两个星座,能帮助人们找到北极星。

仙后座和大熊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恰好隔着北极星遥遥相对。对于住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人来说,每年春天,天黑后不久,仙后座在西北方向,北斗七星在东北方向;5~6月之间,天黑后不久,仙后座出现在正北地平线附近,北斗七星则出现在头顶附近。在其他月份,当仙后座在头顶附近和东北方向时,则北斗七星就在正北和西北地平线附近。

在中国黄河流域以北,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这两个星座同时在天空中出现。在长江流域以南,有时只能看到其中一个,一个星座出现在头顶附近时,另外一个正处在北方地平线以下,看不见了。

如何利用这两个星座来寻找北极星呢?

仙后座主要的5颗亮星中,有3颗比较亮,顺着这3颗亮星的中间一颗和它前面的一颗小星,向前延长3倍多的距离,就是北极星的位置。

北斗七星斗勺最外边有两颗星:天枢和天璇,将它们用假想的线连起来,并由天璇向天枢的方向延长大约5倍远的地方,能碰到一颗亮星,它就是北极星。在这部分天空中,只有北极星一颗比较亮的星,很容易找到。

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能很容易确定其他方向。面对北方,后面是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北极星在地平线上的高度,与当地的地理纬度很近似,所以。知道了某地的北极星高度,这地方的地理纬度就可以大致知道了。

(第五节)天文学的探索计划

人类20年内登陆火星

“人类总有一天会登上火星。我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到火星上走一趟,但这已经不可能了。所以我写点科幻小说,用大脑想像自己登上了火星。”这是2002年9月7日,美国宇航局火星探索计划项目专家——47岁的杰弗里·兰迪斯博士在北京中国科技馆的报告“万里畅谈人类探索火星的梦想”的开场白。当时有人提问:“到底人类何时能登陆火星?”兰迪斯博士说:“目前美国宇航局还没有把载人飞行列入火星探索计划。

但如果载人飞行项目一旦得以批准,那么在10到15年之后就能实现登陆火星。”他还介绍,美国宇航局局长丹尼尔·戈尔丁曾乐观预言,20年内,人类可以踏上火星。兰迪斯说,美国宇航局几乎每两年推出一个火星探索新计划。其中2001年的火星“长期探险”计划已经成功实施,发射的飞船正在火星轨道上执行探测任务;2003年,美国宇航局和欧洲宇航局一起发射“火星快车”飞船,同时,自己单独发射“2003年火星探测漫游”;2005年发射“火星再认识轨道飞行器”;2007年发射“灵巧登陆器”和“长期漫游器”;2009年则计划发射携带核动力、比目前大得多的飞船登陆火星,该飞船将能返回地球,带回火星岩石样本。

火星是距太阳的第4个行星,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居第7位。由于火星的岩石、砂土和天空是红色或粉红色的,因此这颗行星又常被称作“红色的星球”。人们通常称火星是一颗红色星球,这是一个小小的错误,实际上它的颜色应该是土橙色。兰迪斯博士向中国公众如此解释。兰迪斯博士1992年开始参加火星探索者计划。1997年,探索者号飞船登陆火星,漫游者探测器在火星表面行走并收集火星资料。兰迪斯博士在其中负责的工作就是分析火星上的尘埃。在他的眼中,火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星球。火星球表面明暗分明,有很多干枯的河床和河流,同时也有平原、高山和峡谷,地貌特征与地球比较相像。火星的南半球是类似月球的布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原,而北半球大多由年轻的平原组成。火星拥有太阳系里最大的峡谷和最高的山脉。被称为“水手谷”的大峡谷几乎横贯整个火星的1/3,长约4000千米,深约10千米。而最大的奥林匹斯山高约25千米,这座大火山的顶峰高出了火星大气层而处于真空中。

火星的运行也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绕太阳周期为687天,相当于1.9回归年,而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因此,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热带,南北温、寒带)。火星的平均温度与地球相差不大,在赤道区的昼夜温度在20℃~8℃:之间,而最寒冷的极区的温度变化于—70%—140%。现在已经有确切证据表明火星上存在水。科学家认为,火星地表存在大面积的冻土层,而南北极有更多的固态水。火山爆发曾经使地下冰层融化并喷出地球表面,形成了短暂的洪水,从而在火星大地上留下水流冲击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