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世界未解之谜大全
7239700000061

第61章 破译神奇动物之谜(9)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这种鱼只有雌鱼而没有雄鱼吗?如果是这样,那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其实,琵琶鱼也是有雄性的,它藏在雌鱼体侧的一团隆起的小肉瘤中。它们的雌、雄体就这样连体共生在一起。人们粗粗看去,很难识别,以为它是鱼体上长的肉瘤呢!

琵琶鱼的雄鱼是怎样钻进雌鱼身上变成小肉瘤的呢?这得从琵琶鱼生活的环境说起。

在深海世界里,终年不见阳光,漆黑一团。那里生活环境严酷,鱼儿觅食困难,寻找配偶更难。在长时期的自然选择中,琵琶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繁殖方式。每当琵琶鱼产卵以后,卵孵化成小鱼,那些小雄鱼就急不可等地开始寻找配偶。小雄鱼有一双十分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嗅觉器官,而小雌鱼能在黑暗中发出微光和一种特殊香味。小雄鱼就凭借自己的视觉和嗅觉,在黑暗中找到雌鱼。雌雄鱼相遇后,就此“一见钟情”。小雄鱼立刻用牙齿咬住雌鱼的体侧,嵌进体内,使自己紧紧地依附在雌鱼身上,从雌鱼体内直接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维持生活。久而久之,雄鱼身上大部分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直到完全失去功用,而只有生殖腺还有继续发育,一直到成熟。

随着雌鱼的不断生长,雄鱼却依然如故不见长大,它逐渐被雌鱼的肌肉包裹起来,最后成为一个不易识别的肉瘤。

雌雄难辨的黄鳝

鳝又叫黄鳝、鳝鱼,说它是鱼,不少人会感到惊讶。它有点像蛇,却同蛇族毫不相关。它有点像鳗,却相互关系很远。鲠有鳍,有细鳞,属鳗额科;而黄鳝的背鳍、臀、鳍、尾鳍相连,不易看出,没有鳞,属合鳃科。黄鳝不仅外貌相当特别,而且性别扑朔迷离,难辨雄雌。原来,在黄鳝的一生中,先是“妈妈”,后来又变成了“爸爸”。从卵孵化出的小黄鳝,条条都是“雌”的,待小黄鳝发育成熟,当了“妈妈”,卵巢产完了卵后,它的生殖腺开始变化,卵巢演化成为精巢,就此变成了“爸爸”,不再产卵而只能排精了。因此,粗壮的大黄鳝都是雄的,而细小的黄鳝却都是雌的。这种性的逆转,成为整个黄鳝种族的发育规律。

据测定,长20厘米以下的黄鳝都是雌性,长到22厘米,就逐渐开始变性了。长到30~38厘米时,雌雄各占一半。长到53厘米以上,大都是雄性了。人工饲养黄鳝,在水池中投放进鳝苗以后,发育成熟的黄鳝产下卵,到第二天变成雄鳝,同地中的雌鳝交配,这样,每年都有一批雌鳝产卵,繁衍出一批批、一代代的新鳝来。

黄鳝广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各地都有出产。黄鳝,古称鳝,《淮南子》中说,“蛇、鳝著泥百份之中”。栖居在水乡河港交错、陌田埂等处,吃食蚯蚓、小鱼、小虾、蚌、螺蜘等小动物。

春天,是黄鳝产卵繁殖的季节。它喜欢清净的水质和环境,常潜伏泥洞或石缝中。洞穴口有一堆像饭碗大小的肥皂泡沫般的东西浮在水面上,仿佛一朵轻飘的云。这是黄鳝吐出来的黏液和泡沫。离这个洞口(前门)几米的地方,还有另一个洞口(后门),如果前门来了敌害,它就从后门溜走。

夏天的晚上,在水田里常常有黄鳝出来乘凉、觅食,会发出一种“咕、咕”声。它不时在浅水中竖直前半截身子,把嘴伸在水面上吸空气,把空气贮存在口腔和喉部,这时喉部显得特别膨大。它的鳃已经退化,而口和喉腔的内壁表皮也能在水中进行呼吸,不致窒息而死。秋天来临,稻田水放干,鳝鱼就钻到泥洞里去了。这时候,它用自己的粪便、一种细腻而稍呈深灰色、带有光泽的东西来封住自己的洞口,像一个小馒头那样,微微隆起在泥地上。它就在洞里冬眠啦。

黄鳝是一种水产佳品。它肉质嫩,味道鲜,营养价值高,每千米鳝肉所含的蛋白质为120克,比鲫鱼和带鱼的含量要高。爆鳝、脆鳝、炒鳝丝和红烧鳝段,是著名的佳肴。淮安一带用鳝烧出成百种珍馐,名叫“长鱼席”。扬州“烧马鞍桥”,是别具风味的名菜,它就是鳝段烧熟后成为马鞍般的菜。另一种名菜叫“龙虎斗”,是用鳝段和猪肉红烧而成。据《本草纲目》说,黄鳝性味甘温,有补虚损、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

奇蛙

能吃蛇的蛙

蛙怕蛇,蛇吃蛙,这是人们熟知的事。但是,大千世界里无奇不有,动物王国里也有许多新鲜事。蛙类中却有一种能吃蛇的蛙。这正好同人们熟知的蛇吃蛙现象唱了对台戏。

能吃蛇的这种青蛙产在美洲中部的巴拿马。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烟蛙,它比普通青蛙个头大。它见到蛇,不但不逃跑,反而见着就追,追上就吃掉;蛇反而怕它,见着就望风而逃。

一般的青蛙常遭蛇害,见着就吓没了魂。吃亏就在于它没有防身的武器制服蛇。巴拿马的烟蛙与众不同,它的皮肤呈黄褐色,背上有几条黑褐色的条纹,皮肤的颜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成深褐色。

它身怀捕蛇的秘密武器,不愁降服不了对手,它的武器就是胸前生有两块坚硬的肌肉。这两块肉呈乳头状,像是一把钳子,能把蛇牢牢地夹住。蛇一旦被它追上夹住,就休想再逃。它把蛇钳到半死的时候,便开始慢慢地吞吃。烟蛙的胃很厉害,它吞进肚子一条不足一米长的蛇,只需要36小时就能消化完。而后,它又去寻找其他的蛇吃。

会飞的蛙

在动物世界里,有一种会飞翔的蛙,它们只分布在亚洲一些国家。这种蛙的名字叫加里曼丹飞蛙,分布于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和菲律宾的一些岛屿上。生活在树林里、灌木丛及草丛中。

这种会飞翔的奇异小飞蛙,它们的颜色能够变化。四足的边缘和趾橙黄色,各趾之间长着很宽的蹼,从外侧的趾到肘部也有薄膜伸展着。当它把所有蹼膜张开时,就像张开的降落伞。它从高处往下跳时,能飞得很远。在地面测量它飞翔的距离,大约是它起跳高度的2/5。这种小动物,每到夜晚,便成群地聚集在水边的灌木丛或大树的树枝上。雄蛙打着鼓,发出的响声像人弹拨气球发出的音响。

雌蛙挑选垂到水面的树枝来筑巢。在树叶或树皮上,或者在水面的石块上。雌飞蛙用后肢把自己排出的分泌物搅成泡沫。蛙卵就藏在那泡沫里。不久,蝌蚪就从卵里钻出来。在水里慢慢长大,变成小飞蛙。

除了加里曼丹飞蛙外,还有爪哇飞蛙。马来西亚和老挝的森林里也有飞蛙。爪哇飞蛙比其他飞蛙滑翔的能力大,它能从5米高的树上跳下,滑翔到离树7米远的地方。

胃里孵卵嘴里出生的青蛙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森林中,有一种科学家称为“澳大利亚青蛙”的小青蛙,它身长55毫米。它的孵化、出生有别于其他两栖动物,十分奇特。它不像别的蛙类那样把卵产在池塘、水田里,再孵化为蝌蚪,最后变成青蛙。它是在胃里孵卵,从嘴里出生。生殖时,雌蛙把卵产在水中,休息半小时,再把受精卵全部吞进胃里,在胃里进行孵化。经过8个星期,小青蛙长到能在水中漂浮时,便由嘴中吐出来。整个生殖过程,蛙卵孵成蝌蚪,蝌蚪变成青蛙的幼蛙,全都在母蛙的胃里演变。此刻母蛙的胃,由消化食物的功能转化成一个临时子宫。据观察,发现这种雌蛙怀孕后,胃逐渐变得很庞大,以致把它的肺压扁而无法呼吸,呼吸只好由皮肤代替。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迈克尔·泰勒教授经过8年的饲养、试验和观察,成功地拍摄了一部反映澳大利亚青蛙全部繁殖过程的影片。从此片可以观察到一只雌蛙的分娩过程:首先是将两只幼蛙从胃中吐出,暂时留在张得很大的嘴里,其中一只幼蛙蹬在雌蛙的舌头上,而另一只则爬在雌蛙的下颔部位。这时,人们会认为幼蛙一定会跳出妈妈的嘴,但是,出乎意料,这两个小生命又被雌蛙咽进胃中。50分钟后,雌蛙再次进行生殖。在不到一秒钟内,它连续生出了4只幼蛙,但这4只幼蛙不像前面两只那样被吞咽进胃里,而是直接送出嘴外。以后连续几天,这只雌蛙共生出了26只青蛙。这些新生儿从母嘴跳出后,最远也不超过距母蛙60米远的距离。

能上树的蛙

青蛙都在水塘里和附近的草丛中生活,树上会有蛙吗?

原来蛙的种类很多,例如属于树蛙科的飞蛙,产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菲律宾、马来半岛。它体长7厘米。大的长10厘米,体绿色,指、趾极长,末端有吸盘,能在树上跳跃、爬行。当指、趾伸直时,发达的蹼总面积约为20平方厘米,它们把四肢靠近身体,张开指、趾间的蹼,向树下一跳,就可以滑翔15~20米远;也能从地面一跃飞到1.5~2米高的树上,所以它有飞蛙之称。

在我国甘肃、西藏、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以及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等也有一种树蛙身体能随环境变化,指、趾间有微蹼,末端膨大成吸盘,吸盘中具有黏液分泌腺,可以牢牢地吸在树叶上,即使树的枝叶十分光滑,也能在树上跳跃、攀爬。它们生活在草丛、竹上,以蚯蚓、昆虫、蜘蛛、螺类为食。它们的生殖方式很特别,如斑腿树蛙的卵产出后由泡沫状的卵泡所保护,粘附在水边草上或树叶上,卵在卵泡内发育。到孵化时,蝌蚪突破卵泡的胶质囊而坠入水中,在水中继续完成后期发育。

世界上最毒的蛙

青蛙,大人小孩都见过,就是夏天雨后,田野、水塘边呱呱叫的小动物。但是,你知道小小的青蛙能致人死命吗?这不是无稽之谈,更不是吓唬人,也不是在编《天方夜谭》式的故事,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美洲有一种个头很小的蛙类,整个身体一般不超过5厘米。打个比方,充其量只有两个手指那么大,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它背上藏的毒液,若是放出来,可使世上任何动物丧命。这种小小的蛙叫箭毒蛙,是世界上最毒的动物之一。它的毒是怎么藏在身上的呢?原来箭毒蛙的皮肤里藏了很多腺体,它分泌的黏液,既可保卫自己,又能滑润皮肤,毒性很强,任何动物去咬它,幸免一死的,绝不敢再碰它。可以这样说,除了人,箭蛙几乎没有对手、没有敌人。

据动物学家分析,哥伦比亚西部崔柯地方所产的箭毒蛙,可称毒蛙之冠,毒性大干一切毒蛙。取其1克的十万分之一的毒液,就可以使一个人,一个大动物中毒而死。五百万分之一克,就可以要一只老鼠的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当地的印第安人,就懂得利用箭毒蛙的毒汁涂抹他们的箭头和标枪。他们用锋利的针把蛙弄死,然后放在小火上烘,当蛙被烘热时,毒汁就从腺体中渗析出来。这时他们就拿箭在蛙体上来回摩擦,毒箭就这样制成了。据记载,他们用一只箭毒蛙的毒汁,可抹涂50支镖、箭。用这样的箭射中鸟或其他动物,都会当场死亡。

箭毒蛙的毒为什么能使动物见血封喉呢?这一直是个谜,后来两名美国医生作了复杂的研究,才知道这种蛙毒物质能破坏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主要作用形式是:阻碍动物体内的离子交换,使神经细胞膜成为神经脉冲的不良导体。这样由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就不能正常到达器官组织,最终导致心脏停止跳动。

人们为了对付“蛙毒”已掌握了科学的排毒方法。一位研究箭毒蛙的专家,对毒性进行惊人的有效“试验”。她在丛林里剥制一个小小的箭毒蛙时,被手术刀划破了手指而中毒,尽管伤口很小,但蛙毒的剧烈作用,使她立刻感觉到好像有一只强有力的手卡住了她的喉咙,使她透不过气来。她赶快挤压伤口,阻断血液循环,并用嘴吸吮伤部,可是仍感到胸口很难受,这样,经过几分钟的挤压吸吮,她总算死里逃生了。两小时后,她完全恢复了正常。这场惊心动魄的经历,应该归功迅速而科学的处理伤口的方法。其实箭毒蛙的毒汁只能通过人的伤口起作用。如果不把手指划破,毒性顶多引起手指皮疹而不会致人于死地。印第安人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捕捉箭毒蛙时,总是用树叶把手包卷起来,以避免手指中毒。

箭毒蛙通身鲜明多彩,四肢布满鳞纹。其中以柠檬黄最为突出。除这类蛙外,还有一种草莓蛙,身体大部为火红色,后部及趾为暗褐色。红色部分缀有褐色小斑,使人见了联想起草莓的颜色。

世界上最大的蛙

蛙类动物,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绝大多数很小、很轻。古巴的牛蛙比较大,一度被认为是蛙族之“冠”。但是,它最大时也只能长到1千克。而1996年被发现的巨蛙,却远远地超过了牛蛙。

巨蛙,真名叫“哥利亚蛙”,生长在非洲赤道北部的雨林里,样子很像美洲的牛蛙。它身长为0.9米,体重在3千克以上。

这种巨蛙喜欢静静地伏在急流或瀑布的石壁上,借急流的冲击或瀑布落差形成的水雾,来湿润它的皮肤。当地的居民称这种巨蛙为“利蒙那”,意思是“母亲的儿女”。因为它静静地卧伏在光滑的石壁上。乍看时,很像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头大如盘,四肢粗粗的如同人的手腕,趾端有吸盘,靠此吸盘吸伏在极为光滑的岩石面上。

巨蛙的听觉很灵敏,人很难接近它。但它却无法察觉背后来的东西。由于它的这一缺陷,往往被人悄悄的捉住。